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流體控制閥門,提供一種結構設計新穎、采用雙密封圈與控制室能形成緩開緩閉、能有效防止介質倒流從而防止水錘對泵及管線損害的、減輕介質對閥門元件的沖擊,又能延長閥門及連接管路的使用壽命,設計排氣孔與出水孔共用能夠實現很好的自密封效果的多密封控制止回閥,包括閥體、閥蓋、閥瓣,所述閥體沿軸向部分設有貫通介質的進水口與出水口,所述閥蓋設于閥體中部上方,所述閥瓣設于閥體閥座上,所述閥座上設有雙級密封槽,所述閥瓣與閥座之間還設有雙級密封墊,所述密封墊之間采用固定卡圈卡住,所述閥瓣與閥蓋之間還設O型密封圈,所述閥蓋內腔與閥瓣內腔之間又形成控制腔,所述閥蓋內腔與閥瓣內腔之間還設有緩沖彈簧,所述閥蓋內腔還設有排氣孔與進水孔,兩孔實現共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流體控制閥門,特別涉及一種多密封控制止回閥。
技術介紹
止回閥屬于一種自動閥門,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介質倒流、防止泵及驅動電動機反轉,以及容器介質的泄放,是流體控制工程的基本元件,廣泛應用于流體管道中,傳統的止回閥無論是旋啟式止回閥(依重心旋轉)與升降式止回閥(沿軸線移動)都存在一個共有的缺點,即關閉時間長,水的倒流速度快,不能有效防止水擊現象和閥瓣撞擊閥體的現象的發生,工作過程中不僅產生噪音,還影響閥瓣的使用壽命,且現有的通用型止回閥其閥瓣與閥座密封性不好,當閥體內回水口的壓力小時,易產生泄漏現象,起不到止回作用,并造成大量的水源浪費。還有些管路的介質流量波動很大,會對閥門元件造成沖擊,導致閥門震動,并伴有噪音產生,降低了閥門及其相連的管路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壽命。目前傳統的止回閥仍存在一定的問題,申請號為201320397932.5的中國專利,具體內容為:公開了一種新型止回閥,所述緩流密封組件包括大密封瓣、小密封瓣、彈簧以及限位板,大密封瓣為一圓柱筒形結構,該大密封瓣上端同軸滑動導向嵌裝在閥蓋下部的導向套筒內;大密封瓣下端同軸封閉導流通孔,大密封瓣下端中部同軸制有一中心孔,大密封瓣下部外壁徑向間隔制有多個旁通孔,大密封瓣上端同軸固裝有一限位板;限位板下方的大密封瓣內同軸滑動導向嵌裝有一小密封瓣,該小密封瓣初始狀態阻斷中心孔與封堵旁通孔之間的連接,小密封瓣上端與限位板之間留有上移距離;所述小密封瓣為圓柱型結構,該小密封瓣上端同軸制有一彈簧安裝槽,并在該彈簧安裝槽內同軸固裝一彈簧的下端,該彈簧上端高度大于小密封瓣。從表面上說能夠有效調節閥門進出口壓差的緩開和緩閉,減輕介質對閥門元件的沖擊,減小震動,延長閥門及連接管路的使用壽命,但是從實際運用在市場上,大部分客戶反應一種新型止回閥當水壓大時根本起不到所說的緩開和緩閉,減輕介質對閥門元件的沖擊,還回水壓力較大時水直接從大密封瓣旁通孔流入大密封瓣中心孔導致泄漏嚴重,經久部分客戶反應出現大量這樣泄漏現象,大大降低閥門的使用壽命,因此對一種新型止回閥還存在大量的缺陷,必須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提出一種結構設計新穎、采用雙密封圈與控制室能形成緩開緩閉、能有效防止介質倒流從而防止水錘對泵及管線損害的、減輕介質對閥門元件的沖擊,又能延長閥門及連接管路的使用壽命,設計排氣孔與出水孔共用能夠實現很好的自密封效果的多密封控制止回閥。為解決此技術問題,本技術采取以下方案:一種多密封控制止回閥,包括閥體、閥蓋、閥瓣, 所述閥體沿軸向部分設有貫通介質的進水口與出水口,所述閥蓋設于閥體中部上方,所述閥瓣設于閥體閥座上,所述閥座上設有雙級密封槽,所述閥瓣與閥座之間還設有雙級密封墊,所述密封墊之間采用固定卡圈卡住,所述閥瓣與閥蓋之間還設O型密封圈,所述閥蓋內腔與閥瓣內腔之間又形成控制腔,所述閥蓋內腔與閥瓣內腔之間還設有緩沖彈簧,所述閥蓋內腔還設有排氣孔與進水孔,兩孔實現共用。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閥瓣上方設有兩道與閥蓋內壁密封連接的O型密封圈。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閥蓋內腔設有兩個的排氣孔與進水孔。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多密封控制止回閥,所述閥座上設有雙級密封槽,所述閥瓣與閥座之間還設有雙級密封墊,設計雙級密封功能主要是回水時水壓較高必須提高回水時密封性能,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所述密封墊之間采用固定卡圈卡住,能夠有效的防止密封墊脫落現象,所述閥瓣與閥蓋之間還設O型密封圈,所述閥蓋內腔與閥瓣內腔之間又形成控制腔,所述閥蓋內腔與閥瓣內腔之間還設有緩沖彈簧,同時采用控制腔及緩沖彈簧設計,此結構設計新穎,當進水時在控制腔的作用使閥瓣先慢慢向上運動,控制腔內的氣體通過排氣孔快速排出,這時帶動緩沖彈簧使緩沖彈簧的彈力發揮作用讓閥門緩慢開啟,才能有效防止閥瓣與閥蓋發生沖擊碰撞,又能有效防止介質倒流從而防止水錘對泵及管線損害的,所述閥蓋內腔還設有排氣孔與進水孔,兩孔實現共用,當回水關閉時受回水壓力使得一部水流向排氣孔,來提高閥瓣對閥座的密封性能,當回水壓力越大,越密封,并能延長閥門及連接管路的使用壽命,本產品投入時給用戶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所述閥瓣上方設有兩道與閥蓋內壁密封連接的O型密封圈,所述閥蓋內腔設有兩個的排氣孔與進水孔。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本技術實施例A處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參考圖1至圖2,本技術公開一種多密封控制止回閥,包括閥體1、閥蓋3、閥瓣2, 所述閥體1沿軸向部分設有貫通介質的進水口11與出水口12,所述閥蓋3設于閥體1中部上方,所述閥瓣2設于閥體閥座13上,所述閥座13上設有雙級密封槽131,所述閥瓣2與閥座13之間還設有雙級密封墊22,所述密封墊22之間采用固定卡圈23卡住,所述閥瓣2與閥蓋3之間還設O型密封圈21,所述閥蓋3內腔與閥瓣2內腔之間又形成控制腔5,所述閥蓋3內腔與閥瓣2內腔之間還設有緩沖彈簧4,所述閥蓋3內腔還設有排氣孔31與進水孔31,兩孔實現共用。所述閥瓣2上方設有兩道與閥蓋3內壁密封連接的O型密封圈21,所述閥蓋3內腔設有兩個的排氣孔31與進水孔31。本新型多密封控制止回閥,所述閥座上設有雙級密封槽,所述閥瓣與閥座之間還設有雙級密封墊,設計雙級密封功能主要是回水時水壓較高必須提高回水時密封性能,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所述密封墊之間采用固定卡圈卡住,能夠有效的防止密封墊脫落現象,所述閥瓣與閥蓋之間還設O型密封圈,所述閥蓋內腔與閥瓣內腔之間又形成控制腔,所述閥蓋內腔與閥瓣內腔之間還設有緩沖彈簧,同時采用控制腔及緩沖彈簧設計,此結構設計新穎,當進水時在控制腔的作用使閥瓣先慢慢向上運動,控制腔內的氣體通過排氣孔快速排出,這時帶動緩沖彈簧使緩沖彈簧的彈力發揮作用讓閥門緩慢開啟,才能有效防止閥瓣與閥蓋發生沖擊碰撞,又能有效防止介質倒流從而防止水錘對泵及管線損害的,所述閥蓋內腔還設有排氣孔與進水孔,兩孔實現共用,當回水關閉時受回水壓力使得一部水流向排氣孔,來提高閥瓣對閥座的密封性能,當回水壓力越大,越密封,并能延長閥門及連接管路的使用壽命,本產品投入時給用戶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所述閥瓣上方設有兩道與閥蓋內壁密封連接的O型密封圈,所述閥蓋內腔設有兩個的排氣孔與進水孔。以上所記載,僅為利用本創作
技術實現思路
的實施例,任何熟悉本項技藝者運用本創作所做的修飾、變化,皆屬本創作主張的專利范圍,而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密封控制止回閥,包括閥體、閥蓋、閥瓣,?所述閥體沿軸向部分設有貫通介質的進水口與出水口,所述閥蓋設于閥體中部上方,所述閥瓣設于閥體閥座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閥瓣、閥座、密封墊及緩沖彈簧,所述閥座上設有雙級密封槽,所述閥瓣與閥座之間還設有雙級密封墊,所述密封墊之間采用固定卡圈卡住,所述閥瓣與閥蓋之間還設O型密封圈,所述閥蓋內腔與閥瓣內腔之間又形成控制腔,所述閥蓋內腔與閥瓣內腔之間還設有緩沖彈簧,所述閥蓋內腔還設有排氣孔與進水孔,兩孔實現共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密封控制止回閥,包括閥體、閥蓋、閥瓣, 所述閥體沿軸向部分設有貫通介質的進水口與出水口,所述閥蓋設于閥體中部上方,所述閥瓣設于閥體閥座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閥瓣、閥座、密封墊及緩沖彈簧,所述閥座上設有雙級密封槽,所述閥瓣與閥座之間還設有雙級密封墊,所述密封墊之間采用固定卡圈卡住,所述閥瓣與閥蓋之間還設O型密封圈,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洪美玉,
申請(專利權)人:洪美玉,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