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雙向疏水蒸汽蝶閥,它包括閥體、閥芯、閥桿;所述閥芯內部加工有水平的控制腔,所述控制腔為旋轉橢球體形狀,所述控制腔上部與閥體內部連通,所述控制腔內裝配有體積小于控制腔的旋轉橢球體形狀的浮球,所述浮球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控制腔底部連接有貫通控制桿的排水管腔,所述控制桿端部裝配有連通排水管腔的出水管,所述浮球底部可以覆蓋所述控制腔底部的排水管腔進水口,所述閥芯與閥體之間可旋轉360°裝配。這樣當閥芯通氣口朝上時,該閥門可以自動排水,而當閥芯的通氣口朝下時,閥芯將閥門完全關閉,這樣使得該閥可以完成兩種不同的使用狀態,使用更加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閥門
,具體涉及一種雙向疏水蒸汽蝶閥。
技術介紹
閥門可以用來控制流動液體的通斷,根據控制結構以及控制目的的不同,閥門可以具體的分為許多種類,根據原理、結構、作用等可以分為閘閥、截止閥、節流閥、儀表閥、柱塞閥、隔膜閥等等;根據不同的在閥體內流經的物質,閥體內具有不同的結構,在許多的生產生活中,經常使用到蒸汽,蒸汽可以快速的傳遞熱量,可以方便的對水體進行加熱,但是蒸汽在傳輸的過程中容易手冷變成水,在一些生產生活當中,要求蒸汽較為純正,需要將管路的中的水分及時的清除,傳統的疏水閥就是將蒸汽系統中的凝結水盡快排出;同時最大限度地自動防止蒸汽的泄漏。但是傳統的疏水閥結構較為復雜,同時只具有去除蒸汽管道中水分的作用,使用較為單一,常常需要與其它的通斷閥配合使用,另外傳統的輸水閥在裝配時需要占用較大的體積,安裝不夠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以上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使用蝶閥結構,可以將蒸汽管道中的積水快速排出,同時保證蒸汽壓力,開閉蒸汽管路的雙向疏水蒸汽蝶閥。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雙向疏水蒸汽蝶閥包括閥體、閥芯、閥桿;所述閥體為豎直管狀,所述閥芯為圓板形狀,所述閥桿連接在閥芯的邊沿上,所述閥芯裝配在閥體內部,所述閥芯水平向伸出閥體,所述閥芯、閥桿一體制作,所述閥芯內部加工有水平的控制腔,所述控制腔為旋轉橢球體形狀,所述控制腔上部與閥體內部連通,所述控制腔內裝配有體積小于控制腔的旋轉橢球體形狀的浮球,所述浮球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控制腔底部連接有貫通控制桿的排水管腔,所述控制桿端部裝配有連通排水管腔的出水管,所述浮球底部可以覆蓋所述控制腔底部的排水管腔進水口,所述閥芯與閥體之間可旋轉360°裝配。作為優選,所述控制腔中間的底部加工有球形的積水槽,所述積水槽與排水管腔相連通。作為優選,所述浮球底部覆蓋有彈性橡膠材料制作的封閉層。作為優選,所述浮球內部的下方裝配有重力球。作為優選,所述閥體上下端截面積相比中間變小。作為優選,所述閥體分為上下對稱的兩段。作為優選,所述閥芯上部與控制腔連通的一面設計為凹面。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雙向疏水蒸汽蝶閥主要使用在蒸汽管路中,整體采用蝶閥結構,占用空間較小,便于閥門的裝配連接,同時閥門前后的接觸面較大,壓力損失較小。在該閥門中蒸汽的出氣位置設計在閥芯中,蒸汽從閥體上部通入,下部通出;當蒸汽管路上沒有液化水時,所述浮球由于重力原因以及蒸汽壓力頂緊在所述控制腔下部的出口位置,使得蒸汽不泄露,閥門中的蒸汽液化成水滴時積聚在閥體內時,液態水從閥芯上部的通孔進入控制腔中,逐漸淹沒浮球,由于浮球密度小于水,浮球在浮力作用下浮起,使得控制腔下部的出口打開,液態水從控制腔下部經控制桿流出。而當水分排完時,所述浮球重新回到控制腔下部的出口位置,將排水管腔封閉,使得蒸汽不會外泄,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時可以自動排水在排水結束后可以自動封閉。而且排出水分從閥芯、閥桿排出,不影響閥體與閥芯的正常開關通道。同時所述閥芯可以360°旋轉,這樣當閥芯通氣口朝上時,該閥門可以自動排水,而當閥芯的通氣口朝下時,閥芯將閥門完全關閉,這樣使得該閥可以完成兩種不同的使用狀態,使用更加方便。附圖說明圖1是雙向疏水蒸汽蝶閥封閉可自動排水時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雙向疏水蒸汽蝶閥上下連通時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閥芯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和圖3中實施例所示,該雙向疏水蒸汽蝶閥,它包括閥體1、閥芯2、閥桿3;所述閥體1為豎直管狀,所述閥芯2為圓板形狀,所述閥桿3連接在閥芯2的邊沿上,所述閥芯2裝配在閥體1內部,所述閥芯2水平向伸出閥體1,所述閥芯2、閥桿3一體制作。在具體設計時,所述閥芯2相比傳統蝶閥的閥芯較厚,所述閥芯2內部加工有水平的控制腔21,所述控制腔21為旋轉橢球體形狀,所述控制腔21上部與閥體1內部連通,所述控制腔21內裝配有體積小于控制腔21的旋轉橢球體形狀的浮球4,所述浮球4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控制腔21底部連接有貫通控制桿的排水管腔22,所述控制桿3端部裝配有連通排水管腔22的出水管5,所述浮球4底部可以覆蓋所述控制腔21底部的排水管腔22進水口,所述閥芯2在閥體1內裝配后,可以自由旋轉360°。雙向疏水蒸汽蝶閥主要使用在蒸汽管路中,整體采用蝶閥結構,占用空間較小,便于閥門的裝配連接,同時閥門前后的接觸面較大,壓力損失較小。在該閥門中蒸汽的出氣位置設計在閥芯2中,蒸汽從閥體1上部通入,下部通出;當蒸汽管路上沒有液化水時,所述浮球4由于重力原因以及蒸汽壓力頂緊在所述控制腔21下部的出口位置,使得蒸汽不泄露,閥門中的蒸汽液化成水滴時積聚在閥體1內時,液態水從閥芯2上部的通孔進入控制腔21中,逐漸淹沒浮球4,由于浮球4密度小于水,浮球4在浮力作用下浮起,使得控制腔21下部的出口打開,液態水從控制腔21下部經控制桿3內的排水管腔22流出。而當水分排完時,所述浮球4重新回到控制腔21下部的出口位置,將排水管腔22封閉,使得蒸汽不會外泄,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時可以自動排水在排水結束后可以自動封閉。而且排出水分從閥芯2、閥桿3排出,不影響閥體1與閥芯2的正常開關通道。同時所述閥芯2可以360°旋轉,這樣當閥芯2通氣口朝上時,該閥門可以自動排水,而當閥芯2的通氣口朝下時,閥芯2將閥門完全關閉,這樣使得該閥可以完成兩種不同的使用狀態,使用更加方便。如圖3所示,所述控制腔21中間的底部加工有圓形的積水槽,所述積水槽與排水管腔22相連通。狀浮球4底部封閉位置的接觸面積更大,使得浮球4受到的蒸汽壓力更大,密封效果更好。如圖3所示,所述浮球4底部覆蓋有彈性橡膠材料制作的封閉層。這樣封閉層與排水管腔22上部的進口彈性密封,密封效果更好。在具體設計時,也可以在所述浮球4內部的下方裝配重力球。使得浮球4重心更加平穩,便于浮球與排水管腔22的封閉。在具體設計時,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閥體1上下端截面積相比中間變小。這樣蒸汽在進入該閥門的閥體1時,蒸汽氣流會變緩,便于閥芯2的控制,同時閥體內可以暫時駐村較多的液態水。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閥體1分為上下對稱的兩段。這樣更加便于閥芯2以及閥桿3的裝配,以及閥體1和閥芯2之間密封元件的裝配。所述閥芯2上部與控制腔21連通的一面設計為凹面。這樣便于液化的水滴流入控制腔21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向疏水蒸汽蝶閥,它包括閥體(1)、閥芯(2)、閥桿(3);所述閥體(1)為豎直管狀,所述閥芯(2)為圓板形狀,所述閥桿(3)連接在閥芯(2)的邊沿上,所述閥芯(2)裝配在閥體(1)內部,所述閥芯(2)水平向伸出閥體(1),所述閥芯(2)、閥桿(3)一體制作;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2)內部加工有水平的控制腔(21),所述控制腔(21)為旋轉橢球體形狀,所述控制腔(21)上部與閥體(1)內部連通,所述控制腔(21)內裝配有體積小于控制腔(21)的旋轉橢球體形狀的浮球(4),所述浮球(4)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控制腔(21)底部連接有貫通控制桿的排水管腔(22),所述控制桿(3)端部裝配有連通排水管腔(22)的出水管(5),所述浮球(4)底部可以覆蓋所述控制腔(21)底部的排水管腔(22)進水口,所述閥芯(2)與閥體(1)之間可旋轉360°裝配。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向疏水蒸汽蝶閥,它包括閥體(1)、閥芯(2)、閥桿(3);所述閥體(1)為豎直管狀,所述閥芯(2)為圓板形狀,所述閥桿(3)連接在閥芯(2)的邊沿上,所述閥芯(2)裝配在閥體(1)內部,所述閥芯(2)水平向伸出閥體(1),所述閥芯(2)、閥桿(3)一體制作;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2)內部加工有水平的控制腔(21),所述控制腔(21)為旋轉橢球體形狀,所述控制腔(21)上部與閥體(1)內部連通,所述控制腔(21)內裝配有體積小于控制腔(21)的旋轉橢球體形狀的浮球(4),所述浮球(4)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控制腔(21)底部連接有貫通控制桿的排水管腔(22),所述控制桿(3)端部裝配有連通排水管腔(22)的出水管(5),所述浮球(4)底部可以覆蓋所述控制腔(21)底部的排水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洪衛,
申請(專利權)人:氟絡塞爾特種閥門蘇州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