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亞硫酸銨脫硫系統,屬于脫硫技術領域,該系統包括脫硫塔,吸收循環泵,第一濃縮循環槽,吸收循環泵,第二濃縮循環槽等;脫硫塔包括漿液池、降溫段,濃縮段、吸收段,水洗段和除霧段;漿液池與脫硫塔的吸收段噴淋裝置相連接,另一方面與第一濃縮循環槽相連接,脫硫塔的隔板下方與脫硫塔的吸收積液槽相連接,第一濃縮循環槽的底部與脫硫塔的濃縮段噴淋裝置相連接,第一濃縮循環槽的上部與第二濃縮循環槽相連接,第二濃縮循環槽的上部與脫硫塔的濃縮積液槽相連接,第二濃縮循環槽的下部與后處理裝置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系統簡單,易于實現,整個過程采用亞硫酸銨作為吸收劑,吸收效果好,能夠充分達到吸收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亞硫酸銨脫硫系統,屬于脫硫
技術介紹
我國燃煤電廠眾多,特別是供熱、大型石化、化工、冶金等企業建有的中小機組(100MW機組以下)更是星羅棋布。燃煤產生的SO2給大氣造成嚴重污染,為減少SO2危害,國家要求新建燃煤電廠鍋爐必須同時建設煙氣脫硫裝置,在役電廠也要限期治理。由于脫硫裝置投資較大,目前主導的石灰石-石膏法脫硫工藝,中小熱電廠難于承受,且運行成本較高,脫硫副產物石膏受品質、產量及成本的限制,用途有限,造成額外的處理成本。因此尋求一種與鈣法相比,具有較低的運行成本,同時副產硫酸銨化肥的氨法脫硫工藝,將大大降低煙氣脫硫成本。目前,國內一些小鍋爐采用一種簡易的氨法噴淋塔脫硫裝置,采用在塔的上部用氨水直接噴淋,但由于噴淋量少,煙氣溫度高(~100℃),加之氨水極易揮發,使排放的煙氣夾帶大量的游離氨,脫硫效率極低,很難回收硫酸銨產品,造成脫硫劑大量流失,運行成本高,而且還形成了氨的二次污染。國外一些公司,采用噴淋塔技術的氨法脫硫裝置,由于要滿足較高的傳質、傳熱要求,所以脫硫塔的液氣比很大,接近石灰石-石膏法脫硫工藝,使得吸收循環液的流量很大,能耗較大,同時由于液膜夾帶嚴重,脫硫塔的除霧要求很高,甚至采用了電除霧,加之整個裝置防腐要求高,使得氨法脫硫的工程造價比同等的石灰石-石膏法脫硫工藝還要高~20%,嚴重制約了氨法脫硫技術的推廣。傳統的氨法脫硫工藝包括氨水加入、循環系統、氧化系統、硫酸銨后處理系統、除霧系統。氨水加入系統后隨著循環液進行噴淋吸收SO2,在脫硫塔底部通過氧化空氣的加入,強制氧化得到硫酸銨溶液,經過出料的操作直接得到硫酸銨化肥。2008年1月2日公告的,專利申請號為CN200720067184.9,名稱為“濃縮結晶和吸收氧化組合式氨法脫硫塔”的中國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濃縮結晶和吸收氧化組合式氨法脫硫塔,提供一種能耗低、運行可靠的新型氨法脫硫裝置,包括脫硫塔、濃縮結晶塔及連接脫硫塔與濃縮結晶塔的連接管,脫硫塔中將進入的煙氣進行脫硫,生成的硫酸銨溶液作為裝置中的吸收循環液,排出凈煙氣,其包括:除霧 段、吸收段、降溫段、氧化段,在待脫硫的煙氣進入脫硫塔之前先進入濃縮結晶塔,所述濃縮結晶塔中將脫硫塔中生成的硫酸銨溶液濃縮飽和結晶并成為漿液排出,其包括煙氣入口、帶有噴嘴的分布器、使硫酸銨溶液濃縮飽和結晶的結晶池。本技術的裝置脫硫率高、吸收劑利用率高、無二次污染,同時利用熱煙氣的熱量蒸發濃縮生成的硫酸銨溶液,使其飽和結晶,大大降低后續加工硫酸銨溶液所需的能耗。該技術方案的缺點是:最終得到的是硫酸銨。2010年9月22日公告的,專利申請號為CN200910119053.4,名稱為“一種低耗高效的鍋爐煙氣脫硫工藝”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脫除鍋爐煙氣中二氧化硫副產硫銨化肥的工藝技術,高溫煙氣經濃縮塔降溫進入脫硫塔脫硫后排空。亞硫銨吸收液在塔內循環脫硫后送入氧化塔,將亞硫銨充分氧化為硫銨,后進入濃縮塔與高溫煙氣逆流換熱。硫銨溶液濃度由約30%提高到45%達到過飽和,即有硫銨晶體析出。含有硫銨晶體的懸濁液經過旋流、過濾、干燥為成品。本技術由于高溫煙氣先進入濃縮塔,使煙氣溫度降低的同時,對硫銨溶液進行了提濃,省去硫銨蒸發系統,簡化了工藝;采用脫硫塔外氧化,使氧化更加充分,提高了產品硫銨化肥的品質,同時由于在脫硫塔內不生成硫酸銨,大大增加了溶液的吸收催動力,從而提高了吸收率,可降低液氣比,裝置更加節能。該技術方案的缺點同樣是:最終得到的是硫酸銨。然而在造紙的過程中需要的原料是亞硫酸銨,因此如何將原有的傳統的脫硫工藝改造為亞硫酸銨脫硫工藝系統和工藝就成為該
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種工藝簡單,能得到亞硫酸銨溶液的脫硫系統。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亞硫酸銨脫硫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脫硫塔,吸收循環泵,第一濃縮循環槽,吸收循環泵,第二濃縮循環槽,中轉泵,降溫泵,降溫水槽,凈化水槽,凈化水泵,工藝水槽,工藝水泵;所述脫硫塔包括漿液池、降溫段(包括隔板、噴淋裝置),濃縮段(包括積液槽、噴淋裝置)、吸收段(包括積液槽、填料、噴淋裝置),水洗段(包括積液槽、填料、噴淋裝置),除霧段;所述脫硫塔的事故噴淋裝置通過煙道入口和管線分別與鍋爐引風機和降溫泵 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漿液池通過管線與所述事故泵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漿液池一方面通過管線和吸收循環泵與所述脫硫塔的吸收段噴淋裝置相連接,另一方面通過管線與第一濃縮循環槽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隔板下方通過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吸收積液槽相連接,所述第一濃縮循環槽的底部通過管線和吸收循環泵與所述脫硫塔的濃縮段噴淋裝置相連接,所述第一濃縮循環槽的上部通過管線與所述第二濃縮循環槽相連接,所述第二濃縮循環槽的上部通過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濃縮積液槽相連接,另一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吸收段相連接,所述第二濃縮循環槽的下部通過管線和中轉泵與后處理裝置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隔板上方通過管線與所述降溫水槽的上部相連接,所述降溫水槽的上部通過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吸收段相連接,所述降溫水槽的下部通過管線和降溫泵與所述脫硫塔的降溫段噴淋裝置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凈化段噴淋裝置通過管線與所述凈化水槽的上部相連接,所述凈化水槽的上部通過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吸收段相連接,所述凈化水槽的下部通過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凈化段相連接,所述工藝水槽的下部通過管線和工藝水泵與所述脫硫塔的除霧段相連接。優選地,所述吸收段噴淋裝置,濃縮段噴淋裝置和降溫段噴淋裝置包括若干個支管和噴頭,噴頭均勻分布在支管。優選地,所述噴頭為10、30、60個。優選地,所述隔板傾斜放置。本技術脫硫塔中的降溫段用于煙氣降溫防止氣溶膠的產生;吸收循環出去煙氣中的SO2和塵;水洗段能夠有效置換液滴夾帶,降低塵含量,同時可以防止氨逃逸。一種亞硫酸銨脫硫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煙氣經煙道入口進入脫硫塔的降溫段;(2)煙氣在脫硫塔內經過三層噴淋吸收,除去煙氣中的SO2;(3)吸收了SO2的吸收液通過吸氨器在中噴淋吸收段加氨中和后,進入脫硫塔底部;(4)經過吸收段噴淋后的氣體,經過水洗噴淋后,再經過雙層除霧器除霧,然后進行排放;(5)脫硫塔底部的液體通過吸收循環泵,一部分進入脫硫塔的吸收段,做為吸收段的噴淋液,另一部分在吸收循環泵的出口進行分流出料,進入第一濃縮循環槽;濃縮循環泵從第一濃縮循環槽中抽取液體,作為脫硫塔濃縮段的噴淋液吸收煙 氣中的SO2,吸收完SO2的液體自流回第二濃縮循環槽,第二濃縮循環槽中的重液通過中轉泵輸送到后處理裝置處理,輕液通過與第一濃縮循環槽的連接管道返回第一濃縮循環槽。優選地,所述煙氣經過三層噴淋液噴淋后除去大部分的SO2和灰塵,濃縮吸收液來自第一濃縮循環槽,單獨循環,吸收噴淋液通過脫硫塔底部進行循環。優選地,所述煙氣進入脫硫塔經過淋降溫,溫度降低到60℃,降溫后的噴淋液自流進入降溫水槽,用于降溫;第一濃縮循環槽,第二濃縮循環槽,降溫水槽,凈化水槽的放空管道均接入脫硫塔內,防止暴露在空氣中造成氧化。優選地,吸收完煙氣中SO2的吸收液經過吸氨器加氨,通過連鎖控制PH值在7左右,隨后溶液自流進入脫硫塔底部。優選地,所述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亞硫酸銨脫硫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脫硫塔,吸收循環泵,第一濃縮循環槽,吸收循環泵,第二濃縮循環槽,中轉泵,降溫泵,降溫水槽,凈化水槽,凈化水泵,工藝水槽,工藝水泵;所述脫硫塔包括漿液池、降溫段,濃縮段、吸收段,水洗段和除霧段;所述脫硫塔的事故噴淋裝置通過煙道入口和管線分別與鍋爐引風機和降溫泵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漿液池通過管線與所述事故泵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漿液池一方面通過管線和吸收循環泵與所述脫硫塔的吸收段噴淋裝置相連接,另一方面通過管線與第一濃縮循環槽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隔板下方通過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吸收積液槽相連接,所述第一濃縮循環槽的底部通過管線和吸收循環泵與所述脫硫塔的濃縮段噴淋裝置相連接,所述第一濃縮循環槽的上部通過管線與所述第二濃縮循環槽相連接,所述第二濃縮循環槽的上部通過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濃縮積液槽相連接,另一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吸收段相連接,所述第二濃縮循環槽的下部通過管線和中轉泵與后處理裝置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隔板上方通過管線與所述降溫水槽的上部相連接,所述降溫水槽的上部通過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吸收段相連接,所述降溫水槽的下部通過管線和降溫泵與所述脫硫塔的降溫段噴淋裝置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凈化段噴淋裝置通過管線與所述凈化水槽的上部相連接,所述凈化水槽的上部通過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吸收段相連接,所述凈化水槽的下部通過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凈化段相連接,所述工藝水槽的下部通過管線和工藝水泵與所述脫硫塔的除霧段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亞硫酸銨脫硫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脫硫塔,吸收循環泵,第一濃縮循環槽,吸收循環泵,第二濃縮循環槽,中轉泵,降溫泵,降溫水槽,凈化水槽,凈化水泵,工藝水槽,工藝水泵;所述脫硫塔包括漿液池、降溫段,濃縮段、吸收段,水洗段和除霧段;所述脫硫塔的事故噴淋裝置通過煙道入口和管線分別與鍋爐引風機和降溫泵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漿液池通過管線與所述事故泵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漿液池一方面通過管線和吸收循環泵與所述脫硫塔的吸收段噴淋裝置相連接,另一方面通過管線與第一濃縮循環槽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隔板下方通過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吸收積液槽相連接,所述第一濃縮循環槽的底部通過管線和吸收循環泵與所述脫硫塔的濃縮段噴淋裝置相連接,所述第一濃縮循環槽的上部通過管線與所述第二濃縮循環槽相連接,所述第二濃縮循環槽的上部通過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濃縮積液槽相連接,另一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吸收段相連接,所述第二濃縮循環槽的下部通過管線和中轉泵與后處理裝置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隔板上方通過管線與所述降溫水槽的上部相連接,所述降溫水槽的上部通過管線與所述脫硫塔的吸收段相連接,所述降溫水槽的下部通過管線和降溫泵與所述脫硫塔的降溫段噴淋裝置相連接,所述脫硫塔的凈化段噴淋裝置通過管線與所述凈化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波,
申請(專利權)人:張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