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降溫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建筑工地用工人降溫裝置。
技術介紹
建筑是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總稱,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并運用一定的科學規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造的人工環境。現在沒有建筑工地用工人降溫裝置,所以存在工人工作效率低、工人容易中暑、工作進程慢的缺點,因此亟需研發一種能使工人工作效率高、減少工人中暑、加快工作進程的建筑工地用工人降溫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技術為了克服現在沒有建筑工地用工人降溫裝置,所以存在工人工作效率低、工人容易中暑、工作進程慢的缺點,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使工人工作效率高、減少工人中暑、加快工作進程的建筑工地用工人降溫裝置。(2)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這樣一種建筑工地用工人降溫裝置,包括有底板、支架Ⅰ、水箱、軟管、電機、錐齒輪Ⅰ、連接桿、小皮帶輪、平皮帶、噴頭、移動板、鋼絲繩、滑輪、支架Ⅱ、軸承座Ⅰ、轉軸Ⅰ、錐齒輪Ⅱ、葉片、軸承座Ⅱ、轉軸Ⅱ、大皮帶輪、繞線輪和轉軸Ⅲ,底板上左側設置有支架Ⅰ,支架Ⅰ的右端設有水箱,水箱的左側設有軟管,底板上中部設置有電機,電機上端設置有錐齒輪Ⅰ,錐齒輪Ⅰ上設置有轉軸Ⅲ,轉軸Ⅲ上端連接有小皮帶輪,小皮帶輪上連接有連接桿,連接桿的頂端連接有噴頭,噴頭與軟管連接,水箱內設置有移動板,水箱的底部設置有滑輪,底板的右側設置有支架Ⅱ,支架Ⅱ的上端連接有軸承座Ⅰ,軸承座Ⅰ中間設置有轉軸Ⅰ,轉軸Ⅰ的左端連接有錐齒輪Ⅱ,錐齒輪Ⅱ與錐齒輪Ⅰ嚙合,轉軸Ⅰ的右端設有葉片,軸承座Ⅰ上端設置有軸承座Ⅱ,軸承座Ⅱ上設置有轉軸Ⅱ,轉軸Ⅱ的下部連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建筑工地用工人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支架Ⅰ(2)、水箱(3)、軟管(4)、電機(5)、錐齒輪Ⅰ(6)、連接桿(7)、小皮帶輪(8)、平皮帶(9)、噴頭(10)、移動板(11)、鋼絲繩(12)、滑輪(13)、支架Ⅱ(14)、軸承座Ⅰ(15)、轉軸Ⅰ(16)、錐齒輪Ⅱ(17)、葉片(18)、軸承座Ⅱ(19)、轉軸Ⅱ(20)、大皮帶輪(21)、繞線輪(22)和轉軸Ⅲ(23),底板(1)上左側設置有支架Ⅰ(2),支架Ⅰ(2)的右端設有水箱(3),水箱(3)的左側設有軟管(4),底板(1)上中部設置有電機(5),電機(5)上端設置有錐齒輪Ⅰ(6),錐齒輪Ⅰ(6)上設置有轉軸Ⅲ(23),轉軸Ⅲ(23)上端連接有小皮帶輪(8),小皮帶輪(8)上連接有連接桿(7),連接桿(7)的頂端連接有噴頭(10),噴頭(10)與軟管(4)連接,水箱(3)內設置有移動板(11),水箱(3)的底部設置有滑輪(13),底板(1)的右側設置有支架Ⅱ(14),支架Ⅱ(14)的上端連接有軸承座Ⅰ(15),軸承座Ⅰ(15)中間設置有轉軸Ⅰ(16),轉軸Ⅰ(16)的左端連接有錐齒輪Ⅱ(17),錐齒輪Ⅱ(17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建筑工地用工人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支架Ⅰ(2)、水箱(3)、軟管(4)、電機(5)、錐齒輪Ⅰ(6)、連接桿(7)、小皮帶輪(8)、平皮帶(9)、噴頭(10)、移動板(11)、鋼絲繩(12)、滑輪(13)、支架Ⅱ(14)、軸承座Ⅰ(15)、轉軸Ⅰ(16)、錐齒輪Ⅱ(17)、葉片(18)、軸承座Ⅱ(19)、轉軸Ⅱ(20)、大皮帶輪(21)、繞線輪(22)和轉軸Ⅲ(23),底板(1)上左側設置有支架Ⅰ(2),支架Ⅰ(2)的右端設有水箱(3),水箱(3)的左側設有軟管(4),底板(1)上中部設置有電機(5),電機(5)上端設置有錐齒輪Ⅰ(6),錐齒輪Ⅰ(6)上設置有轉軸Ⅲ(23),轉軸Ⅲ(23)上端連接有小皮帶輪(8),小皮帶輪(8)上連接有連接桿(7),連接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美美,
申請(專利權)人:嵊州市諾米克進出口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