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功能的汽車控制系統,包括控制單元,其信號輸入端分別與輪速傳感器、轉向盤轉角傳感器、橫向偏擺率傳感器、點火開關、制動開關和ASR/ESP開關連接;所述控制單元的第一控制輸出端通過CAN總線與發動機控制單元連接,并通過所述發動機控制單元對電子節氣門進行控制;所述控制單元的第二控制輸出端與液壓控制單元鏈接,并控制所述液壓控制單元中的各個電磁閥與回油泵。該系統集成了ABS、ASR、ESP等各系統功能,能大大提高汽車的制動性能及行駛穩定性與安全性,且結構與控制原理簡單,執行元件集成度高,成本較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多功能的汽車控制系統。
技術介紹
汽車ABS是一種主動安全裝置,它能在汽車緊急制動時防止車輪抱死,縮短制動距離,提高汽車制動過程中的方向穩定性和轉向控制能力,改善汽車的行駛安全性。汽車ASR能防止汽車在加速過程中驅動輪打滑,以保持汽車的最佳驅動力及行駛方向的穩定性和操縱性。汽車ESP能改善汽車的行駛性能,它是ABS和ASR系統在功能上的延伸。目前汽車ABS已成為轎車及客車的標準配置,汽車ASR及ESP則在高級轎車上廣泛使用。而傳統汽車的結構與控制原理復雜,其執行元件集成度較低,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多功能的汽車控制系統。本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的汽車控制系統,包括控制單元,其信號輸入端分別與輪速傳感器、轉向盤轉角傳感器、橫向偏擺率傳感器、點火開關、制動開關和ASR/ESP開關連接;所述控制單元的第一控制輸出端通過CAN總線與發動機控制單元連接,并通過所述發動機控制單元對電子節氣門進行控制;所述控制單元的第二控制輸出端與液壓控制單元鏈接,并控制所述液壓控制單元中的各個電磁閥與回油泵;所述液壓控制單元包括由制動主缸控制的左制動單元和右制動單元;所述左制動單元包括前二位三通電磁閥;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出油口通過管路分別與左前進液閥和右前進液閥連接;所述左前進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左前出液閥連接,所述左前出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連接;所述右前進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右前出液閥連接,所述右前出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連接;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與進油口之間還依次設置有前電動回油泵進油單向閥、前電動回油泵以及前電動回油泵出油單向閥;其中,所述左前進液閥的輸出端還通過管路與左前制動輪缸連接;所述右前進液閥的輸出端還通過管路與右前制動輪缸連接;所述右制動單元包括后二位三通電磁閥;所述后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出油口通過管路分別與左后進液閥和右后進液閥連接;所述左后進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左后出液閥連接,所
述左后出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所述后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連接;所述右后進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右后出液閥連接,所述右后出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所述后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連接;所述后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與進油口之間還依次設置有后電動回油泵進油單向閥、后電動回油泵以及后電動回油泵出油單向閥;其中,所述左后進液閥的輸出端還通過管路與左后制動輪缸連接;所述右后進液閥的輸出端還通過管路與右后制動輪缸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制動主缸的控制輸入端與真空助力器連接,所述真空助力器的輸入端通過推桿與制動踏板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還通過管路與前蓄能器連接,所述后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還通過管路與后蓄能器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該系統集成了ABS、ASR、ESP等各系統功能,能大大提高汽車的制動性能及行駛穩定性與安全性,且結構與控制原理簡單,執行元件集成度高,成本較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控制原理圖。圖2為本技術的液壓控制單元控制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圖1、圖2所示,涉及一種多功能的汽車控制系統,包括控制單元,其信號輸入端分別與輪速傳感器、轉向盤轉角傳感器、橫向偏擺率傳感器、點火開關、制動開關和ASR/ESP開關連接;所述控制單元的第一控制輸出端通過CAN總線與發動機控制單元連接,并通過所述發動機控制單元對電子節氣門進行控制;所述控制單元的第二控制輸出端與液壓控制單元鏈接,并控制所述液壓控制單元中的各個電磁閥與回油泵。所述液壓控制單元5包括由制動主缸控制的左制動單元和右制動單元。所述左制動單元包括前二位三通電磁閥6;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6的出油口通過管路分別與左前進液閥7和右前進液閥13連接;所述左前進液閥7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左前出液閥9連接,所述左前出液閥9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6的卸油口連接;所述右前進液閥13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右前出液閥11連接,所述右前出液閥11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6的卸油口連接;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6的卸油口與進油口之間還依次設置有前電動回油泵進油單向閥16、前電動回油泵15以及前電動回油泵出油單向閥14;其中,所述左前進液閥7的輸出端還通過管路與左前制動輪缸8連接;所述右前進液閥13的輸出端還通過管路與右前制動輪缸12連接。所述右制動單元包括后二位三通電磁閥27;所述后二位三通電磁閥27的出油口通過管路分別與左后進液閥26和右后進液閥20連接;所述左后進液閥26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左后出液閥24連接,所述左后出液閥24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所述后二位三通電磁閥27的卸油口連接;所述右后進液閥20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右后出液閥22連接,所述右后出液閥22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所述后二位三通電磁閥27的卸油口連接;所述后二位三通電磁閥27的卸油口與進油口之間還依次設置有后電動回油泵進油單向閥19、后電動回油泵18以及后電動回油泵出油單向閥17;其中,所述左后進液閥26的輸出端還通過管路與左后制動輪缸25連接;所述右后進液閥20的輸出端還通過管路與右后制動輪缸21連接。其中,所述制動主缸4的控制輸入端與真空助力器3連接,所述真空助力器3的輸入端通過推桿2與制動踏板1連接。其中,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6的卸油口還通過管路與前蓄能器10連接,所述后二位三通電磁閥27的卸油口還通過管路與后蓄能器23連接。如圖1所示,控制單元接收各傳感器信號對汽車的工作狀態及各個車輪的運動狀態進行監測、分析和判定,并根據需要對執行元件發出控制指令;執行元件為液壓控制單元內的電磁閥和回油泵,它們接收控制單元的控制指令并工作;控制單元還與發動機控制單元通過CAN-H與CAN-L進行通訊,并可根據需要通過發動機控制單元對電子節氣門進行控制。液壓控制單元的組成及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其具體工作原理如下:1、汽車ABS點火開關閉合、給控制單元提供點火信號;踩制動踏板、控制單元接收到制動信號;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四個輪速傳感器給控制單元提供輪速信號。(1)、常規制動當控制單元根據輪速傳感器信號判定車輪未抱死時,控制單元給所有電磁閥都不通電,前二位三通電磁閥6與后二位三通電磁閥27接通制動主缸4與各車輪進液閥的油路,各進液閥打開,各出液閥關閉,此時,制動液能從制動主缸進入到制動輪缸對車輪產生制動,且控制單元不給電動回油泵供電、電動回油泵不工作。(2)、汽車ABS起作用當控制單元根據輪速傳感器信號判定某車輪即將抱死時,控制單元首先給該車輪的進液閥通電,該電磁閥關閉、該車輪制動油壓不再升高,稱為保壓;如車輪還進一步抱死,控制單元再給該車輪的出液閥通電,該電磁閥打開、該車輪制動油壓下降,稱為減壓,防止車輪抱死,此時,控制單元給電動回油泵供電、電動回油泵工作,將從出液閥出來的制動液泵回制動主缸;當車輪轉速回升,控制單元又判定該車輪未抱死時,控制單元給該車輪電磁閥都
不通電,該車輪回到常規制動狀態,制動液從制動主缸進入到制動輪缸對該車輪產生制動,稱為增壓;控制單元不斷根據輪速傳感器信號控制該車輪處于最佳制動狀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功能的汽車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單元,其信號輸入端分別與輪速傳感器、轉向盤轉角傳感器、橫向偏擺率傳感器、點火開關、制動開關和ASR/ESP開關連接;所述控制單元的第一控制輸出端通過CAN總線與發動機控制單元連接,并通過所述發動機控制單元對電子節氣門進行控制;所述控制單元的第二控制輸出端與液壓控制單元鏈接,并控制所述液壓控制單元中的各個電磁閥與回油泵;所述液壓控制單元包括由制動主缸控制的左制動單元和右制動單元;所述左制動單元包括前二位三通電磁閥;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出油口通過管路分別與左前進液閥和右前進液閥連接;所述左前進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左前出液閥連接,所述左前出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連接;所述右前進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右前出液閥連接,所述右前出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連接;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與進油口之間還依次設置有前電動回油泵進油單向閥、前電動回油泵以及前電動回油泵出油單向閥;其中,所述左前進液閥的輸出端還通過管路與左前制動輪缸連接;所述右前進液閥的輸出端還通過管路與右前制動輪缸連接;所述右制動單元包括后二位三通電磁閥;所述后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出油口通過管路分別與左后進液閥和右后進液閥連接;所述左后進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左后出液閥連接,所述左后出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所述后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連接;所述右后進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右后出液閥連接,所述右后出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所述后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連接;所述后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與進油口之間還依次設置有后電動回油泵進油單向閥、后電動回油泵以及后電動回油泵出油單向閥;其中,所述左后進液閥的輸出端還通過管路與左后制動輪缸連接;所述右后進液閥的輸出端還通過管路與右后制動輪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功能的汽車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單元,其信號輸入端分別與輪速傳感器、轉向盤轉角傳感器、橫向偏擺率傳感器、點火開關、制動開關和ASR/ESP開關連接;所述控制單元的第一控制輸出端通過CAN總線與發動機控制單元連接,并通過所述發動機控制單元對電子節氣門進行控制;所述控制單元的第二控制輸出端與液壓控制單元鏈接,并控制所述液壓控制單元中的各個電磁閥與回油泵;所述液壓控制單元包括由制動主缸控制的左制動單元和右制動單元;所述左制動單元包括前二位三通電磁閥;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出油口通過管路分別與左前進液閥和右前進液閥連接;所述左前進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左前出液閥連接,所述左前出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連接;所述右前進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右前出液閥連接,所述右前出液閥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連接;所述前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卸油口與進油口之間還依次設置有前電動回油泵進油單向閥、前電動回油泵以及前電動回油泵出油單向閥;其中,所述左前進液閥的輸出端還通過管路與左前制動輪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龔文資,李志軍,陳幫陸,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