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包括濾波電路和整流電路,濾波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入端連接,還包括第一EMI抑制電路,第一EMI抑制電路的輸入端與AC交流輸入連接,其輸出端與濾波電路的輸入端連接,第一EMI抑制電路包括第一共模電感LF1、第一共模電容CY1和第二共模電容CY2,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一輸入端與所述AC交流輸入的相線連接,其第二輸入端與所述AC交流輸入的零線連接,所述第一共模電容CY1跨接于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一輸出端與地之間,所述第二共模電容CY2跨接于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二輸出端與地之間。本發明專利技術提高了EMI抑制效果,電路結構簡單,降低了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濾波
,尤其涉及一種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
技術介紹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電力電子、電氣設備應用越來越廣泛,它們在運行中產生的高密度、寬頻譜的電磁信號充滿整個空間,形成了復雜的電磁環境。復雜的電磁環境要求電子設備及電源具有更高的電磁兼容性。于是抑制電磁干擾的技術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現有的電磁抗干擾電路相對較為復雜,占用PCB板面積較大,不利于減少PCB板面積及成本節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提高了EMI抑制效果,電路結構簡單,降低了成本。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包括濾波電路和整流電路,所述濾波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入端連接,還包括第一EMI抑制電路,所述第一EMI抑制電路的輸入端與AC交流輸入連接,其輸出端與所述濾波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EMI抑制電路包括第一共模電感LF1、第一共模電容CY1和第二共模電容CY2,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一輸入端與所述AC交流輸入的相線連接,其第二輸入端與所述AC交流輸入的零線連接,所述第一共模電容CY1跨接于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一輸出端與地之間,
所述第二共模電容CY2跨接于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二輸出端與地之間。示例性地,所述濾波電路包括第一差模電容CX1、第二共模電感LF2及第二差模電容CX2,所述第一差模電容CX1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共模電感LF2的兩個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差模電容CX2的分別與所述第二共模電感LF2的兩個輸出端連接。示例性地,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濾波電路與整流電路之間的第二EMI抑制電路。進一步地,所述第二EMI抑制電路包括第三共模電容CY3和第四共模電容CY4,所述第三共模電容CY3跨接于所述第二差模電容CX2一端與地之間,所述第四共模電容CY4跨接于所述第二差模電容CX2的另一端與地之間。優選地,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之間跨接有一壓敏電阻TNR。優選地,還包括一熱敏電阻TH,所述熱敏電阻TH連接于所述第三共模電阻CY3與所述第二差模電容CX2的連接端與所述整流電路之間。具體地,所述第一共模電容CY1和第二共模電容CY2的容量選擇范圍為22pF至100pF。具體地,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感量選擇范圍為1uH至500uH。具體地,所述第二共模電感LF2的感量大于1mH。優選地,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二輸入端與所述AC交流輸入的零線之間設有保險絲。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如下有益效果:增加第一EMI抑制電路,該第一EMI抑制電路包括第一共模電感LF1、第一共模電容CY1和第二共模電容CY2,濾除了低頻段的干擾,降低了整流電路
后邊的開關電路產生的EMI對電網的影響。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內容和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結構方框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原理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另一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結構方框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和達到的技術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既可以在LED電視領域廣泛應用,尤其適用于電視電源中,又可用于其他電子設備領域的電源板上。圖1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結構方框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原理圖。參考圖1和圖2所示,該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包括濾波電路1和整流電路2,所述濾波電路1的輸出端與所述整流電路2的輸入端連接,還包括第一EMI抑制電路3,所述第一EMI抑制電路3的輸入端與AC交流輸入4連接,其輸出端與所述濾波電路1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EMI抑制電路3包括第一共模電感LF1、第一共模電容CY1和第二共模電容
CY2,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一輸入端與所述AC交流輸入4的相線N連接,其第二輸入端與所述AC交流輸入4的零線L連接,所述第一共模電容CY1跨接于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一輸出端與地之間,所述第二共模電容CY2跨接于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二輸出端與地之間。上述涉及的地為冷地。現有技術中整流電路后面所接的開關電源電路產生的輻射,一方面通過自身向空間輻射,另一方面輻射回路為開關管-整流電路-濾波電路-AC交流輸入插座-電網,從而對電網產生污染,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增加第一EMI抑制電路,濾除了低頻段的干擾,降低了EMI對電網的影響。具體地,本專利技術第一EMI抑制電路3的第一共模電感LF1為小共模電感,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感量選擇范圍為1uH至500uH。所述第一共模電容CY1和第二共模電容CY2的容量選擇范圍為22pF至100pF。一般電視電源的大共模電感指體積和感量較大,感量在1mH級以上;小共模電感感量在uH級,體積小。第一共模電容CY1和第二共模電容CY2的容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結合圖2所示,所述濾波電路1包括第一差模電容CX1、第二共模電感LF2及第二差模電容CX2,所述第一差模電容CX1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共模電感LF2的兩個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差模電容CX2的分別與所述第二共模電感LF2的兩個輸出端連接。本實施例中,第一差模電容CX1、第二共模電感LF2及第二差模電容CX2組成LC濾波電路,濾波電路抑制電網輸入噪聲,對后端元件起到保護作用。具體地,本實施例中,第二共模電感LF2為大共模電感,所述第二共模電感LF2的感量大于1mH。第二共模電感LF2的感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圖3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另一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結構方框圖。結合圖1、圖2和圖3所示,該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與圖1所示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不同
之處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濾波電路與整流電路之間的第二EMI抑制電路。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EMI抑制電路包括第三共模電容CY3和第四共模電容CY4,所述第三共模電容CY3跨接于所述第二差模電容CX2一端與地之間,所述第四共模電容CY4跨接于所述第二差模電容CX2的另一端與地之間。這里涉及的地為冷地。本實施例中,第三共模電容CY3和第四共模電容CY4降低了電路中的共模干擾。電視電源電路中的共模電流產生的EMI,一部分通過鐵背板(冷地)-第三共模電容CY3和第四共模電容CY4-第二共模電感LF2-AC交流輸入插座-電網傳輸,在此回路中,增加第一EMI抑制電路,進一步有效濾除低頻段的干擾,減小EMI對電網的危害。本實施例中,第三共模電容CY3和第四共模電容CY4的容量均選為470pF,當然,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他的參數進行匹配。具體地,結合圖2所示,所述第一共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包括濾波電路和整流電路,所述濾波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入端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EMI抑制電路,所述第一EMI抑制電路的輸入端與AC交流輸入連接,其輸出端與所述濾波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EMI抑制電路包括第一共模電感LF1、第一共模電容CY1和第二共模電容CY2,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一輸入端與所述AC交流輸入的相線連接,其第二輸入端與所述AC交流輸入的零線連接,所述第一共模電容CY1跨接于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一輸出端與地之間,所述第二共模電容CY2跨接于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二輸出端與地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包括濾波電路和整流電路,所述濾波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入端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EMI抑制電路,所述第一EMI抑制電路的輸入端與AC交流輸入連接,其輸出端與所述濾波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EMI抑制電路包括第一共模電感LF1、第一共模電容CY1和第二共模電容CY2,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一輸入端與所述AC交流輸入的相線連接,其第二輸入端與所述AC交流輸入的零線連接,所述第一共模電容CY1跨接于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一輸出端與地之間,所述第二共模電容CY2跨接于所述第一共模電感LF1的第二輸出端與地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波電路包括第一差模電容CX1、第二共模電感LF2及第二差模電容CX2,所述第一差模電容CX1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共模電感LF2的兩個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差模電容CX2的分別與所述第二共模電感LF2的兩個輸出端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濾波電路與整流電路之間的第二EMI抑制電路。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抗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向峰,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