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數據通信裝置及系統。其中,該裝置包括:多組數據傳輸端口,多組數據傳輸端口被設置在數據通信裝置的印刷電路板上,多組數據傳輸端口至少包括一個數據傳輸組,每個數據傳輸組包括的數據輸入端口和數據輸出端口,數據輸入端口和數據輸出端口分別設置在印刷電路板表面上、且處于表面的兩側,其中,數據輸入端口與發出數據信號的第一設備相連接,數據輸出端口與被控設備相連接,用于向被控設備發送第一控制信號,其中,第一控制信號根據數據信號生成;驅動模塊,驅動模塊被設置在印刷電路板上,其中,每個數據傳輸組與一個或者多個驅動模塊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數據通信裝置成本較高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控制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數據通信裝置及系統。
技術介紹
隨著近些年工業領域的快速發展,輸入輸出(即,I/O)模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工業機器人中,I/O模塊需求量在逐步增加。其中,很多廠商均有自己開發研制的I/O模塊,不同廠家生產的I/O模塊使用的總線不同,不同廠家生產的I/O模塊的結構不同,不同廠家生產的I/O模塊的點數(即,輸入管腳和輸出管腳的數量)不同,以及不同廠家生產的I/O模塊的外圍電路不同。例如,某公司生產的I/O模塊采用的是三片式安裝結構,該結構對用數字、模擬及其輸入輸出均采用不同電路,并且不同的I/O模塊可以具有不同的點數,例如2點、4點、8點、12點以及16點等。由于不同廠家生產的I/O模塊使用的總線不同,因此不同的I/O模塊之間的通信協議不相同,從而導致I/O模塊之間的通用性和擴展性較差;并且現有的I/O模塊中輸入管腳和輸出管腳的數量較少,一般不超過16組,因此,當采用多于16組的輸入管腳和輸出管腳時,需再合并一個I/O模塊,這無疑增加了生產成本。針對上述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數據通信裝置及系統,以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數據通信裝置成本較高的技術問題。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數據通信裝置,包括:多組數據傳輸端口,所述多組數據傳輸端口被設置在數據通信裝置的印刷電路板上,所述多組數據傳輸端口至少包括一個數據傳輸組,每個所述數據傳輸組包括的數據輸入端口和數據輸出端口,所述數據輸入端口和所述數據輸出端口分別設置在所述印刷電路板表面上、且處于所述表面的兩側??蛇x地,所述驅動模塊的第一端與所述數據輸入端口相連接,所述驅動模塊的第二端與所述數據輸出端口相連接。可選地,一個或者多個所述驅動模塊的傳輸通道的數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數據傳輸組的端口數量,其中,所述第一數據傳輸組為與一個或者多個所述驅動模塊相連接的數據傳輸組??蛇x地,所述多組數據傳輸端口的數量大于16??蛇x地,所述驅動模塊包括集成了磁耦隔離器的驅動芯片??蛇x地,所述裝置還包括:通信模塊,所述通信模塊被設置在所述印刷電路板上,多個數據通信裝置與主控設備按照預定拓撲結構連接??蛇x地,所述預定拓撲結構包括以下任一種:菊花鏈拓撲結構、樹型拓撲結構、星型拓撲結構以及環型拓撲結構??蛇x地,所述數據通信裝置和所述主控設備采用PowerLink協議進行通信連接??蛇x地,所述印刷電路板的長度處于60mm至100mm的范圍內。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數據通信系統,包括:主控設備;被控設備;數據通信裝置,所述數據通信裝置為上述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數據通信裝置,所述數據通信裝置通過多組數據傳輸端口中的數據輸入端口接收第一設備發送的數據信號,以及通過通信模塊接收來自所述主控設備的用于控制所述被控設備的第二控制信號,并通過多組數據傳輸端口中的數據輸出端口向所述被控設備發送第一控制信號和所述第二控制信號,其中,所述數據通信裝置的數量至少為一個,所述第一控制信號根據所述數據信號生成。在本技術實施例中,采用多組數據傳輸端口,所述多組數據傳輸端口被設置在數據通信裝置的印刷電路板上,所述多組數據傳輸端口至少包括一個數據傳輸組,每個所述數據傳輸組包括的數據輸入端口和數據輸出端口,所述數據輸入端口和所述數據輸出端口分別設置在所述印刷電路板表面上、且處于所述表面的兩側,其中,所述數據輸入端口與發出數據信號的第一設備相連接,所述數據輸出端口與被控設備相連接,用于向所述被控設備發送第一控制信號,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號根據所述數據信號生成;驅動模塊,所述驅動模塊被設置在所述印刷電路板上,其中,每個所述數據傳輸組與一個或者多個所述驅動模塊相連接的方式,通過被設置在統一個印刷電路板上的每個數據傳輸組中的數據輸入端口接收第一設備發送的數據信號,并通過每個數據傳輸組中的數據輸出端口將數據信號生成的第一控制信號發送至被控設備,其中,在同一個印刷電路板中,包括至少一個每個數據傳輸組,并且每個數據傳輸組由一個或者多個驅動模塊來進行驅動,相對于現有技術中一個印刷電路板僅由一個驅動模塊來驅動一組數據傳輸組的方案,達到了節約生產成本的目的,從而實現了將多組
數據傳輸端口集成在一個印刷電路板上的技術效果,進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數據通信裝置成本較高的技術問題。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數據通信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數據通信裝置的外部接線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數據通信裝置和主控設備之間的網絡拓撲結構的示意圖;圖4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數據通信裝置的安裝示意圖;以及圖5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數據通信系統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的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本技術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據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技術的實施例能夠以除了在這里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實施。根據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數據通信裝置的實施例。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數據通信裝置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裝置包括:多組數據傳輸端口11,多組數據傳輸端口被設置在數據通信裝置的印刷電路板上,多組數據傳輸端口至少包括一個數據傳輸組,每個數據傳輸組包括的數據輸入端口和數據輸出端口,數據輸入端口和數據輸出端口分別設置在印刷電路板表面上、且處于
表面的兩側;其中,數據輸入端口與發出數據信號的第一設備相連接,數據輸出端口與被控設備相連接,用于向被控設備發送第一控制信號,其中,第一控制信號根據數據信號生成。驅動模塊13,驅動模塊被設置在印刷電路板上,其中,每個數據傳輸組與一個或者多個驅動模塊相連接。上述印刷電路板又可以稱為PCB板,如圖1中“17”所示的即為該印刷電路板,該印刷電路板用于安裝上述多組數據傳輸端口和驅動模塊。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該PCB板的表面上設置有多組數據傳輸端口,包括數據輸入端口DI1至DI32和數據輸出端口DO1至DO32,其中,數據輸入端口和數據輸出端口設置在該PCB板上。在上述多組數據傳輸端口中至少包括一個數據傳輸組,每個數據傳輸組與一個或者多個驅動模塊相連接(圖1中未示出)。例如,多組數據傳輸端口中包括多個數據輸入端口,依次為DI1至DI32,多組數據傳輸端口中還包括多個數據輸出端口,依次為DO1至DO32,則DI1至DI8與DO1至DO8可以為第一個數據傳輸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數據通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組數據傳輸端口,所述多組數據傳輸端口被設置在數據通信裝置的印刷電路板上,所述多組數據傳輸端口至少包括一個數據傳輸組,每個所述數據傳輸組包括的數據輸入端口和數據輸出端口,所述數據輸入端口和所述數據輸出端口分別設置在所述印刷電路板表面上、且處于所述表面的兩側;驅動模塊,所述驅動模塊被設置在所述印刷電路板上,其中,每個所述數據傳輸組與一個或者多個所述驅動模塊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數據通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組數據傳輸端口,所述多組數據傳輸端口被設置在數據通信裝置的印刷電路板上,所述多組數據傳輸端口至少包括一個數據傳輸組,每個所述數據傳輸組包括的數據輸入端口和數據輸出端口,所述數據輸入端口和所述數據輸出端口分別設置在所述印刷電路板表面上、且處于所述表面的兩側;驅動模塊,所述驅動模塊被設置在所述印刷電路板上,其中,每個所述數據傳輸組與一個或者多個所述驅動模塊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模塊的第一端與所述數據輸入端口相連接,所述驅動模塊的第二端與所述數據輸出端口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一個或者多個所述驅動模塊的傳輸通道的數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數據傳輸組的端口數量,其中,所述第一數據傳輸組為與一個或者多個所述驅動模塊相連接的數據傳輸組。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組數據傳輸端口的數量大于16。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模塊包括集成了磁耦隔離器的驅動芯片。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晨杰,朱茂娟,韓冰,曾奇,段堯,王鑫,楊裕才,古鵬,晏晚君,王林冰,李健斌,彭月,薛冰梅,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