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間距匹配型提升裝置,包括處理控制器、檢測器、夾緊機構和升降機構;夾緊機構包括兩條平行設置的導軌、設在導軌上的第一夾具組、第二夾具組和用于驅使兩夾具組沿導軌移動以調整兩夾具組之間相對距離的驅動器組,第一夾具組包括分別設在兩導軌上并配合夾緊極群的第一夾具,第二夾具組包括分別設在兩導軌上并配合夾緊極群的第二夾具;檢測器、驅動器組、第一夾具及第二夾具均與處理控制器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解決蓄電池極群的輸入間距與輸出間距不一致的技術問題,使得蓄電池極群移動機械手能與各極群準確對應定位,以快速精準地從包板配組機的成品區提取極群,避免提取的遺漏,防止損壞極群,保證自動作業的順利進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提升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間距匹配型提升裝置。
技術介紹
在汽車型蓄電池極群自動鑄焊的過程中,蓄電池極群移動機械手需要到包板配組機的成品區提起極群,但是由于包板配組機成品區上的極群是散裝的,各極群之間的間距(可稱為極群的輸入間距)與蓄電池極群移動機械手各手指間的距離(可稱為極群的輸出間距)并不一致,使得機械手無法與各極群準確對應定位,造成提取的遺漏,損壞極群,影響自動作業的順利進行。故需一種裝置可以快速精準的將散裝的極群歸類,同時滿足極群的輸入和輸出間距不一致的問題,達到蓄電池極群移動機械手能快速精準的從包板配組機的成品區提取極群的要求。因此,就需要一種間距匹配型提升裝置,解決蓄電池極群的輸入間距與輸出間距不一致的技術問題,使得蓄電池極群移動機械手能與各極群準確對應定位,以快速精準地從包板配組機的成品區提取極群,避免提取的遺漏,防止損壞極群,保證自動作業的順利進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間距匹配型提升裝置,解決蓄電池極群的輸入間距與輸出間距不一致的技術問題,使得蓄電池極群移動機械手能與各極群準確對應定位,以快速精準地從包板配組機的成品區提取極群,避免提取的遺漏,防止損壞極群,保證自動作業的順利進行。本技術的間距匹配型提升裝置,包括處理控制器、用于檢測極群進入感應范圍的檢測器、用于夾緊極群的夾緊機構和用于驅動夾緊機構升降的升降機構;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兩條平行設置的導軌、設在導軌上的第一夾具組、第二夾具組和用于驅使兩夾具組沿導軌移動以調整兩夾具組之間相對距離的驅動器組,所述第一夾具組包括分別設在兩導軌上并配合夾緊極群的第一夾具,所述第二夾具組包括分別設在兩導軌上并配合夾緊極群的第二夾具;所述檢測器、驅動器組、第一夾具及第二夾具均與處理控制器相連。進一步,所述驅動器組包括與第一夾具相連的第一驅動器及與第二夾具相連的第二驅動器,所述第一驅動器和第二驅動器對應驅動第一夾具和第二夾具反向移動。進一步,所述第一驅動器及第二驅動器均為氣缸結構,所述第一驅動器的輸出端與第一夾具傳動相連,所述第二驅動器的輸出端與第二夾具傳動相連。進一步,所述第一夾具組與第二夾具組之間還設有至少一組中間夾具組,所述中間夾具組包括分別設在兩導軌上并配合夾緊極群的中間夾具,所述第一夾具與中間夾具之間、所述第二夾具與中間夾具之間和/或相鄰的中間夾具之間通過連接板Ⅰ相連。進一步,所述連接板Ⅰ上設有兩個用于與對應夾具相連的腰形孔,連接件穿過腰形孔并與對應夾具連接,且所述連接件可沿腰形孔的長度方向移動。進一步,所述第一夾具、第二夾具及中間夾具均為氣爪結構。進一步,兩所述第一夾具間通過第一連板相連,兩所述第二夾具之間通過第二連板相連。進一步,兩所述導軌分別設在兩塊平行設置的軌板上,兩所述軌板的兩端分別通過軌連板相連;所述軌板上設有用于安裝驅動器組的安裝板Ⅰ;所述軌連板與第一連板之間及軌連板與第二連板之間均設有用于減緩沖擊的緩沖器。進一步,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安裝板Ⅱ及設在安裝板Ⅱ上的升降氣缸、對稱設在升降氣缸左右兩側的導軸和與導軸配合的直線軸承,所述導軸的頂端與夾
緊機構相連、底端固定于連接板Ⅱ,且所述升降氣缸的活塞桿末端也固定于連接板Ⅱ;所述升降氣缸與處理控制器相連。進一步,所述檢測器為安裝在夾緊機構上的紅外線感應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的間距匹配型提升裝置,當檢測器檢測到極群處于可被夾緊機構夾緊的范圍時,在處理控制器的控制下,第一夾具組的兩第一夾具、第二夾具組的兩第二夾具動作并夾緊極群,然后驅動器組動作驅使兩夾具組沿導軌移動,使兩夾具組之間相對距離與蓄電池極群移動機械手各手指間的距離相同,同時在升降機構的作用下提升,使得蓄電池極群移動機械手能與各極群準確對應定位,以快速精準地從包板配組機的成品區提取極群,避免提取的遺漏,防止損壞極群,保證自動作業的順利進行;當極群被提取后,驅動器組再次動作驅使兩夾具組沿導軌移動,同時在升降機構的作用下下降,使兩夾具組之間的相對距離與成品區上極群之間的距離相同,以順利夾緊極群;本技術能夠解決蓄電池極群的輸入間距與輸出間距不一致的技術問題。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夾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A處放大圖;圖4為本技術的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夾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A處放大圖,圖4為本技術的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間距匹配型提升裝置,包括處理控制器(圖中未示出)、
用于檢測極群進入感應范圍的檢測器1、用于夾緊極群的夾緊機構和用于驅動夾緊機構升降的升降機構;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兩條平行設置的導軌21、設在導軌21上的第一夾具組、第二夾具組和用于驅使兩夾具組沿導軌21移動以調整兩夾具組之間相對距離的驅動器組,所述第一夾具組包括分別設在兩導軌21上并配合夾緊極群的第一夾具221,所述第二夾具組包括分別設在兩導軌21上并配合夾緊極群的第二夾具231;所述檢測器1、驅動器組、第一夾具221及第二夾具231均與處理控制器相連;處理控制器可為單片機,具有信號處理和控制功能;檢測器1的感應范圍可在兩第一夾具221之間及兩第二夾具231之間,其檢測的是極群的存在與否;兩第一夾具221相對設置,兩第二夾具231也相對設置;當檢測器1檢測到極群處于可被夾緊機構夾緊的范圍時,在處理控制器的控制下,第一夾具組的兩第一夾具221、第二夾具組的兩第二夾具231動作并夾緊極群,然后驅動器組動作驅使兩夾具組沿導軌21移動,使兩夾具組之間相對距離與蓄電池極群移動機械手各手指間的距離相同,同時在升降機構的作用下提升,使得蓄電池極群移動機械手能與各極群準確對應定位,以快速精準地從包板配組機的成品區提取極群,避免提取的遺漏,防止損壞極群,保證自動作業的順利進行;當極群被提取后,驅動器組再次動作驅使兩夾具組沿導軌21移動,同時在升降機構的作用下下降,使兩夾具組之間的相對距離與成品區上極群之間的距離相同,以順利夾緊極群;本裝置能夠解決蓄電池極群的輸入間距與輸出間距不一致的技術問題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器組包括與第一夾具221相連的第一驅動器241及與第二夾具231相連的第二驅動器242,所述第一驅動器241和第二驅動器242對應驅動第一夾具221和第二夾具231反向移動;反向移動即第一夾具221和第二夾具231在導軌21上沿相反的方向運動;在移動過程中,兩第一夾具221同步移動,兩第二夾具231也同步移動;采用相反移動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兩夾具組之間距離調整的速度,而且能夠有效保持兩夾具組的對稱結構,使裝置的受力性能良好,運行穩定,延長使用壽命。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驅動器241及第二驅動器242均為氣缸結構,所述第一驅動器241的輸出端與第一夾具221傳動相連,所述第二驅動器242的輸出端與第二夾具231傳動相連;共設置兩個第一驅動器241,分別與兩個第一夾具221對應相連;共設置兩個第二驅動器242,分別與兩個第二夾具231對應相連;氣缸結構可包括活塞、活塞桿等部件,其原理與現有技術相同,在此不再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間距匹配型提升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處理控制器、用于檢測極群進入感應范圍的檢測器、用于夾緊極群的夾緊機構和用于驅動夾緊機構升降的升降機構;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兩條平行設置的導軌、設在導軌上的第一夾具組、第二夾具組和用于驅使兩夾具組沿導軌移動以調整兩夾具組之間相對距離的驅動器組,所述第一夾具組包括分別設在兩導軌上并配合夾緊極群的第一夾具,所述第二夾具組包括分別設在兩導軌上并配合夾緊極群的第二夾具;所述檢測器、驅動器組、第一夾具及第二夾具均與處理控制器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間距匹配型提升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處理控制器、用于檢測極群進入感應范圍的檢測器、用于夾緊極群的夾緊機構和用于驅動夾緊機構升降的升降機構;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兩條平行設置的導軌、設在導軌上的第一夾具組、第二夾具組和用于驅使兩夾具組沿導軌移動以調整兩夾具組之間相對距離的驅動器組,所述第一夾具組包括分別設在兩導軌上并配合夾緊極群的第一夾具,所述第二夾具組包括分別設在兩導軌上并配合夾緊極群的第二夾具;所述檢測器、驅動器組、第一夾具及第二夾具均與處理控制器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間距匹配型提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器組包括與第一夾具相連的第一驅動器及與第二夾具相連的第二驅動器,所述第一驅動器和第二驅動器對應驅動第一夾具和第二夾具反向移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間距匹配型提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器及第二驅動器均為氣缸結構,所述第一驅動器的輸出端與第一夾具傳動相連,所述第二驅動器的輸出端與第二夾具傳動相連。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間距匹配型提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具組與第二夾具組之間還設有至少一組中間夾具組,所述中間夾具組包括分別設在兩導軌上并配合夾緊極群的中間夾具,所述第一夾具與中間夾具之間、所述第二夾具與中間夾具之間和/或相鄰的中間夾具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熊金磊,朱海,王菊艷,汪浩然,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遠風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