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分流閥式蹲便器,包括面板、便斗、腳踏驅動機構和閥門機構;所述便斗設置在面板的中央,便斗的前部設有小便引流孔,便斗的后部設有大便導出孔,便斗的前端上部設有尿擋;所述腳踏驅動機構設有兩套;所述閥門機構包括兩扇閥門;所述兩套腳踏驅動機構分別設置在便斗的兩側,并分別控制閥門機構的兩扇閥門開閉;所述閥門機構的兩扇閥門位于大便導出孔下方。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小便引流孔和大便導出孔分別設置在便斗的前部和后部,能在大小便進入便斗的第一時間將大小便分離,減少中間處理環節,大大降低了大小便分離處理的成本和對空間的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分流閥式蹲便器。
技術介紹
蹲便器是指使用時以人體取蹲式為特點的便器。傳統的蹲便器只設置一個排污孔,大小便都從排污孔中排出。然后再將大小便進行分離,最后將分離出來的大小便分別處理。大小便分離處理的成本和對空間的需求都非常高。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分流閥式蹲便器,降低大小便分離處理的成本和對空間的需求。實現本專利技術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分流閥式蹲便器,包括面板、便斗、腳踏驅動機構和閥門機構;所述便斗設置在面板的中央,便斗的前部設有小便引流孔,便斗的后部設有大便導出孔,便斗的前端上部設有尿擋;所述腳踏驅動機構設有兩套;所述閥門機構包括兩扇閥門;所述兩套腳踏驅動機構分別設置在便斗的兩側,并分別控制閥門機構的兩扇閥門開閉;所述閥門機構的兩扇閥門位于大便導出孔下方。所述面板為不銹鋼面板。所述面板上設有向上凸起的花紋。所述面板上設有沿便斗的兩側及后部邊緣設置的擋水條;所述擋水條的兩端緊貼便斗的尿擋。所述便斗的小便引流孔設置在便斗的最低點。所述便斗的大便導出孔下方連接有大便導向筒體;所述閥門機構的兩扇閥門的上表面緊貼便斗的大便導向筒體的出口端面。所述腳踏驅動機構包括踏腳板、支撐托件、擺角活接支撐件、豎直齒條、支架、水平轉軸、傳動齒輪、扇形齒輪、水平齒條和復位彈簧;所述踏腳板的四周邊緣設有向下延伸的翻邊;所述支撐托件固定在面板的上表面,支撐托件位于踏腳板的前部下方,并限制腳踏板在使用時的左右晃動;所述擺角活接支撐件的頂部設置在踏腳板的后部下方,擺角活接支撐件的中部豎直貫穿面板,并與面板滑動連接;所述豎直齒條固定在擺角活接支撐件的底部并與傳動齒輪嚙合;所述支架固定在面板的下表面;所述復位彈簧
的一端與支架連接,另一端與豎直齒條的下部連接;所述水平轉軸與支架轉動連接;所述傳動齒輪和扇形齒輪均固定在水平轉軸上;所述扇形齒輪與水平齒條嚙合;所述兩個腳踏驅動機構的水平齒條分別固定在閥門機構的兩扇閥門上。所述腳踏驅動機構的踏腳板上設有仿生腳印,仿生腳印的腳趾朝前設置。所述閥門機構還包括導軌支撐板和移動導軌;所述導軌支撐板設有兩塊;所述兩塊導軌支撐板均固定在面板的下表面,并分別位于便斗的大便導出孔的前后兩側;所述兩塊導軌支撐板的相對面的下部均固定有移動導軌;所述兩扇閥門的前后兩端分別與兩塊導軌支撐板上的移動導軌滑動連接。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專利技術的小便引流孔和大便導出孔分別設置在便斗的前部和后部,能在大小便進入便斗的第一時間將大小便分離,減少中間處理環節,大大降低了大小便分離處理的成本和對空間的需求。(2)本專利技術的便斗的大便導出孔下方設置閥門,腳踏驅動機構結構巧妙,利用人體重力實現閥門開合,無需外加電力,非常節能,隔離臭氣外溢,閥門能夠給如廁者以良好的視覺效應。(3)本專利技術的面板上設有向上凸起的花紋,不僅防止光污染還起到了防滑作用。(4)本專利技術的面板上設有沿便斗的兩側及后部邊緣設置的擋水條,能夠防止清潔面板水進入便斗對蹲便器下方的處理設備造成影響,同時擋水條還具有防虹吸的作用。(5)本專利技術的便斗的小便引流孔設置在便斗的最低點,能夠更好地對小便進行引流。(6)本專利技術的便斗的大便導出孔下方連接有大便導向筒體,閥門機構的兩扇閥門的上表面緊貼便斗的大便導向筒體的出口端面,若有大便落在閥門上,當閥門打開的時候,大便能被大便導向筒體刮落,從而實現免水自潔。(7)本專利技術的腳踏驅動機構結構巧妙,支撐托件能夠限制腳踏板在使用時的左右晃動,確保使用者的安全;擺角活接支撐件能夠避免出現運動死角。(8)本專利技術的腳踏驅動機構的踏腳板上設有仿生腳印,仿生腳印的腳趾朝前設置,不僅有方向提示的功能,還能起到防滑作用。附圖說明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腳踏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后視圖。圖5為圖3的左視圖。圖6為圖3的俯視圖。附圖中的標號為:面板1、擋水條11;便斗2、小便引流孔21、大便導出孔22、尿擋23、大便導向筒體24;腳踏驅動機構3、踏腳板31、仿生腳印311、支撐托件32、擺角活接支撐件33、豎直齒條34、支架35、水平轉軸36、傳動齒輪37、扇形齒輪38、水平齒條39、復位彈簧310;閥門機構4、閥門41、導軌支撐板42、移動導軌43。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見圖1至圖6,本實施例的分流閥式蹲便器,包括面板1、便斗2、腳踏驅動機構3和閥門機構4。面板1為不銹鋼面板,比如SUS304不銹鋼。面板1上設有向上凸起的花紋。便斗2設置在面板1的中央,便斗2的前部設有小便引流孔21,小便引流孔21設置在便斗2的最低點。便斗2的后部設有大便導出孔22,大便導出孔22下方連接有大便導向筒體24,閥門機構4的兩扇閥門41的上表面緊貼便斗2的大便導向筒體24的出口端面。便斗2的前端上部設有尿擋23。面板1上設有沿便斗2的兩側及后部邊緣設置的擋水條11,擋水條11的兩端緊貼便斗2的尿擋23。腳踏驅動機構3設有兩套。閥門機構4包括兩扇閥門41。兩套腳踏驅動機構3分別設置在便斗2的兩側,并分別控制閥門機構4的兩扇閥門41開閉。閥門機構4的兩扇閥門41位于大便導出孔22下方。腳踏驅動機構3包括踏腳板31、支撐托件32、擺角活接支撐件33、豎直齒條34、支架35、水平轉軸36、傳動齒輪37、扇形齒輪38、水平齒條39和復位彈簧310。踏腳板31上設有仿生腳印311,仿生腳印311的腳趾朝前設置。踏腳板31的四周邊緣設有向下延伸的翻邊。支撐托件32固定在面板1的上表面,支撐托件32位于踏腳板31的前部下方,并限制腳踏板31在使用時的左右晃動。擺角活接支撐件33的頂部設置在踏腳板31的后部下方,擺角活接支撐件33的中部豎直貫穿面板1,并與面板1滑動連接。豎直齒條34固定在擺角活接支撐件33的底部并與傳動齒輪37嚙合。支架35固定在面
板1的下表面。復位彈簧310的一端與支架35連接,另一端與豎直齒條34的下部連接。水平轉軸36與支架35轉動連接。傳動齒輪37和扇形齒輪38均固定在水平轉軸36上。扇形齒輪38與水平齒條39嚙合。兩個腳踏驅動機構3的水平齒條39分別固定在閥門機構4的兩扇閥門41上。閥門機構4還包括導軌支撐板42和移動導軌43。導軌支撐板42設有兩塊。兩塊導軌支撐板42均固定在面板1的下表面,并分別位于便斗2的大便導出孔22的前后兩側。兩塊導軌支撐板42的相對面的下部均固定有移動導軌43。兩扇閥門41的前后兩端分別與兩塊導軌支撐板42上的移動導軌43滑動連接。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分流閥式蹲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便斗(2)、腳踏驅動機構(3)和閥門機構(4);所述便斗(2)設置在面板(1)的中央,便斗(2)的前部設有小便引流孔(21),便斗(2)的后部設有大便導出孔(22),便斗(2)的前端上部設有尿擋(23);所述腳踏驅動機構(3)設有兩套;所述閥門機構(4)包括兩扇閥門(41);所述兩套腳踏驅動機構(3)分別設置在便斗(2)的兩側,并分別控制閥門機構(4)的兩扇閥門(41)開閉;所述閥門機構(4)的兩扇閥門(41)位于大便導出孔(22)下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分流閥式蹲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便斗(2)、腳踏驅動機構(3)和閥門機構(4);所述便斗(2)設置在面板(1)的中央,便斗(2)的前部設有小便引流孔(21),便斗(2)的后部設有大便導出孔(22),便斗(2)的前端上部設有尿擋(23);所述腳踏驅動機構(3)設有兩套;所述閥門機構(4)包括兩扇閥門(41);所述兩套腳踏驅動機構(3)分別設置在便斗(2)的兩側,并分別控制閥門機構(4)的兩扇閥門(41)開閉;所述閥門機構(4)的兩扇閥門(41)位于大便導出孔(22)下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流閥式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為不銹鋼面板。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流閥式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上設有向上凸起的花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流閥式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上設有沿便斗(2)的兩側及后部邊緣設置的擋水條(11);所述擋水條(11)的兩端緊貼便斗(2)的尿擋(23)。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流閥式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斗(2)的小便引流孔(21)設置在便斗(2)的最低點。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流閥式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斗(2)的大便導出孔(22)下方連接有大便導向筒體(24);所述閥門機構(4)的兩扇閥門(41)的上表面緊貼便斗(2)的大便導向筒體(24)的出口端面。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流閥式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腳踏驅動機構(3)包括踏腳板(31)、支撐托件(32)、擺角活接支撐件(33)、豎直齒條(34)、支架(35)、水平轉軸(36)、傳動齒輪(37)...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酈東兵,仇廣宇,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