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屬于光纖通信技術領域。包括進光端和出光端,所述進光端的無效光纖的端面為斜面;所述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包括光纖、石英管以及外封組件,所述光纖固定在所述石英管的內部,且所述光纖的兩端分別延伸突出在所述石英管兩端的外部,所述外封組件套接在所述石英管的外部,所述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沿所述石英管軸向方向的兩端分別為進光端和出光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將所述進光端的無效光纖的端面設置為斜面,制作過程無需借助其它操作復雜的設備及工具,大幅降低了操作步驟及操作難度,制作簡單,節約了制作時間和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光纖通信
,具體是一種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
技術介紹
光纖耦合器是一種用于傳送和分配光信號的光纖無源器件,是光纖系統中使用最多的光無源器件之一,在光纖通信及光纖傳感領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光纖耦合器根據其分路數特征,一般有對稱型和非對稱型:對稱型:即進光端與出光端光纖數目相同的光纖耦合器。非對稱型:即進光端光纖數目小于出光端光纖數目的光纖耦合器。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是在對稱型光纖耦合器的基礎上去除不需要的進光端的光纖,因此需要對切除后的無效光纖的端面進行處理,以消除光纖端面產生的光反射影響到光纖系統。如圖1和圖2所示,目前的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的進光端10a的無效光纖101的端面102為球形,這種球形結構的端面102主要通過高溫加熱使光纖未端熔化形成球體制作而成,使光信號不會出現鏡面反射返回到光纖耦合器件內而影響光纖系統,由于需要高溫加熱,在操作過程中容易影響到進光端的其它有效光纖,產品質量難以保障,且操作步驟復雜,制作難度高,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制作簡單、生產成本低的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出的基本技術方案為:一種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包括進光端和出光端,所述進光端的無效光纖的端面為斜面。進一步的,所述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包括光纖、石英管以及外封組件,所述光纖固定在所述石英管的內部,且所述光纖的兩端分別延伸突出在所述石英管兩端的外部,所述外封組件套接在所述石英管的外部,所述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沿所述石英管軸向方向的兩端分別為進光端和出光端。進一步的,所述石英管沿其軸向方向的一側設有一凹槽,所述光纖位于所述凹槽內,且所述光纖與所述凹槽的兩端粘接固定。進一步的,所述石英管的兩端設有粘膠劑,所述斜面位于所述粘膠劑的內部。進一步的,所述外封組件為套接于石英管外部的外封管。進一步的,所述斜面與所述無效光纖的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為45~75度。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一種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通過將所述進光端的無效光纖的端面設置為斜面,制作過程無需借助其它操作復雜的設備及工具,大幅降低了操作步驟及操作難度,制作簡單,節約了制作時間和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能夠大幅提高光纖耦合器的反射參數合格率。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的一種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B部的放大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的立體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A部的放大圖;圖6為圖5中所示的無效光纖的斜面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半成品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但不應以此來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為了方便說明并且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以下說明所使用的方位詞均以附圖所展示的方位為準。如圖3和圖4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包括進光端1a和出光端1b,所述進光端1a的無效光纖12的端面121為斜面。具體的,如圖4和圖7所示,所述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包括光纖1、石英管2以及外封組件3,所述光纖1通過熔融拉錐后固定在所述石英管2的內部,且所述光纖1的兩端分別延伸突出在所述石英管2兩端的外部,所述外封組件3套接在所述石英管2的外部,所述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沿所述石英管2軸向方向的兩端分別為進光端1a和出光端1b。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該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的左端為進光端1a,右端為出光端1b。所述進光端1a和出光端1b的光纖可依分路數進行增、減。本實施例中,所述進光端1a的有效光纖11有一根,無效光纖12有一根,所述出光端的光纖13有兩根。如圖5所示,所述進光端1a的無效光纖12的端面為斜面121,使光信號在光纖未端存在一定的反射角度,防止光信號在無效光纖12的端面發生鏡面反射原路返回而導致光纖耦合器的反射參數不合格而影響光纖通信系統。如圖6所示,所述斜面121與所述無效光纖12的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θ為45~75度。所述石英管2沿其軸向方向的一側設有一凹槽21,所述光纖1位于所述凹槽21內,且所述光纖1與所述凹槽21的兩端粘接固定,具體的,通過粘膠劑22粘接固定。所述石英管2的兩端設有粘膠劑23,所述斜面121位于所述粘膠劑23的內部,所述粘膠劑23可對所述石英管2的兩端以及無效光纖12的端面121進
行保護。所述外封組件3為套接于石英管2外部的外封管。本申請技術的制作方法:以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描述。首先,將所述拉錐光纖1放置到石英管2的凹槽21內,并在凹槽21的兩端使用粘膠劑22與光纖1粘接固定,形成半成品4。接著,將外封組件3套裝到半成品4的外部。然后,使用光纖切割刀具將進光端1a的無效光纖12進行切割,使所述無效光纖12的切割面與所述無效光纖的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θ45~75度。切割操作可在顯微鏡監視下進行。最后,在所述石英管2的兩端使用粘膠劑23對所述石英管2的兩端以及無效光纖12的切割面進行保護。本技術的一種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的制作方法不限于上述制作方法,也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也可以先在所述石英管2的兩端使用粘膠劑22對所述石英管2的兩端以及無效光纖12的切割面進行保護,最后通過外封組件3進行封裝。本技術的一種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的制作過程中,因使用光纖切割刀對進光端1a無效光纖12進行冷切割,且操作過程在顯微鏡監視下進行,可以避免影響到進光端的其它有效光纖,同時可以有效控制切割質量和切割角度的精度,能夠大幅提高光纖耦合器的反射參數合格率。且無需借助其它操作復雜的設備及工具,大幅降低了操作步驟及操作難度,減少生產工序和制作時間,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技術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技術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
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技術構成任何限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包括進光端和出光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光端的無效光纖的端面為斜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包括進光端和出光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光端的無效光纖的端面為斜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包括光纖、石英管以及外封組件,所述光纖固定在所述石英管的內部,且所述光纖的兩端分別延伸突出在所述石英管兩端的外部,所述外封組件套接在所述石英管的外部,所述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沿所述石英管軸向方向的兩端分別為進光端和出光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非對稱型光纖耦合器,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珍,楊曉云,劉武峰,
申請(專利權)人:無限光通訊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