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滑菇栽培方法,采用全熟料袋式栽培方式,包括步驟:1)菌袋的制備:制備栽培培養基形成菌袋,滅菌;2)接種:待菌袋冷卻到25℃以下時進行接種;接種后在菌袋外再套一個塑料袋;3)菌絲培養:將套有塑料袋的菌袋置于黑暗條件下發菌,培養期為40~50d;4)出菇管理:采用簡易冷棚層架式出菇,出菇溫度7℃~22℃,當棚內最高溫度降到22℃以下時進行開袋劃面管理;待3d~5d后劃痕長出新的菌絲時,進行催蕾期噴水管理,將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5%。該栽培方法具有不受季節限制的優點,只要出菇場所環境條件適宜,可周年出菇,提高產量,接種成活率可達100%,污染率可降低5%,產量提高10%。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食用菌生產
,具體涉及一種滑菇栽培方法。本專利技術所稱的滑菇命名為:滑菇(Pholiota nameko),已于2015年09月18日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編號為CGMCC NO.11307。
技術介紹
滑菇(Pholiota nameko(T.Ito)S.Ito et Imai)學名為光帽鱗傘,因其菌蓋表面分泌蛋清狀粘液,食用時滑潤可口而得名,又名滑子蘑、珍珠菇等。隸屬于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層菌綱(Hymenomycetes),同隔擔子菌亞綱(Holobasidiomycetidae),蘑菇目(傘菌目)(Agricales)、球蓋菇科(Strophariaceae)、鱗傘屬(或稱環銹傘屬)(Pholiota)。滑菇是世界上五大宗人工栽培的優質食用菌之一。我國是滑菇的主要生產和消費大國,產量居世界首位,每年大量對外出口,國內市場滑菇價格高于香菇和平菇等其它菌類價格。我國作為滑菇的主要產區,滑菇的栽培技術研究較多,栽培水平不斷提高,優良菌種的選育研究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滑菇育種的研究相對香菇、平菇、金針菇等食用蕈菌起步較晚,發展較慢,并且,由于其生理方面的特殊性,如雙核菌絲的單核化,單核菌絲出菇影響產量等,給育種工作帶來了一系列從理論到實踐上的困難,這嚴重影響了滑菇產業的持續發展。種源由于使用時間較長,不同程度地出現退化現象,導致滑菇減產或品質下降,因此,對優良菌種的選育工作十分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以上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滑菇栽培方法,采用全熟料栽培方式,相對目前常用半熟料栽培方式,具有不受季節限制,只要出菇場所環境條件適宜,可周年出菇,提高產量等優點,且接種成活率可達100%,污染率可降低5%,產量提高5%~10%。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滑菇栽培方法,采用全熟料袋式栽培方式,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菌袋的制備:首先制備菌袋中的栽培培養基,然后將栽培培養基裝入塑料袋中形成菌袋,對菌袋滅菌,滅菌后將菌袋移至冷卻室;2)接種:待菌袋冷卻到25℃以下時進行接種;開始接種時,先用75%的酒精涂搽菌袋接種面,而后用木質的錐子在料袋上打穴;打穴后迅速用接種器或手工將菌種緊緊按入接種穴內,讓菌穴與菌種密切吻合,不留間隙;接種后直接在菌袋外再套一個塑料袋;3)菌絲培養:將套有塑料袋的接種菌袋置于黑暗條件下發菌,接種后前7d,室溫20~22℃,之后溫度維持在16~20℃之間,培養期為40~50d;待菌絲長滿菌袋后,給予400~ 500lx光照,促使蠟面形成;待蠟面厚度達到2~3mm時,棚內光照控制在200lx以下;4)出菇管理:采用簡易冷棚層架式出菇,出菇溫度7℃~22℃,當棚內最高溫度降到22℃以下時進行開袋-劃面管理;去掉外套的塑料袋,用刀在菌袋表面劃痕;待3d~5d后劃痕長出新的菌絲時,進行催蕾期的噴水管理,將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5%;子實體形成期間需要有400~800Lx強度光照,子實體生長期間需要散射光,勿讓陽光直接照射菇體,每天通風1h。所述的一種滑菇栽培方法,還包括步驟5)采收:從菇蕾形成至長到0.5cm期間,尚未開傘時,停水1天,及時采收;采完頭茬菇后,及時清理菌袋表面的死菇、殘柄,同時清理整個菇棚,停水3~5d,適當通風,白天關閉門窗提高室溫,待菌袋表面的菌絲恢復后再進行下茬菇管理,一共可出4-5茬菇。所述的一種滑菇栽培方法,全熟料袋式栽培方式中塑料袋的規格為17cm×55cm×0.004cm,裝袋質量為2.10~2.25kg。所述的一種滑菇栽培方法,步驟1)中栽培培養基的原料組成按重量份配比為:硬雜木屑41份、軟雜木屑20份、玉米芯20份、麥麩15份、玉米面3份、石膏1份;拌料前,用水浸泡玉米芯5~6h,使其中心部分吃透水;拌料時,先將石膏、麥麩、玉米面混合均勻,然后再與其他原料攪拌均勻,按料水比1.0∶1.2~1.3的比例緩慢將水加入并混合均勻,含水量達到58~63%;蒸料后達到60%~65%。所述的一種滑菇栽培方法,步驟1)中栽培培養基的原料組成按重量份配比為:硬雜木屑49份、軟雜木屑30份、麥麩20份、石膏1份。所述的一種滑菇栽培方法,步驟1)中栽培培養基的原料組成按重量份配比為:硬雜木屑80份、麥麩12份、豆餅2份、玉米面5份、石膏1份。所述的一種滑菇栽培方法,步驟1)菌袋滅菌具體為,將菌袋置于常壓蒸汽鍋爐滅菌,滅菌時,先大火猛攻,使蒸鍋內袋料溫度快速上升;鍋內的涼氣要充分排出,以達到滅菌效果;蒙鍋塑料鼓起后維持20h以上,即可停火;悶鍋4~6h后,將菌袋移至冷卻室。所述的一種滑菇栽培方法,步驟4)劃面管理具體為用刀在菌袋表面劃0.5cm左右深的劃痕,間距為3cm;其劃面原則為:蠟面深的深劃,蠟面淺的淺劃,沒蠟面的不劃。所述的一種滑菇栽培方法,所述滑菇為遼滑菇1號,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編號為CGMCC11307。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體現在如下方面:1.‘遼滑菇1號’是以滑菇C3-1和滑菇西羽為親本,通過單孢雜交方法選育出的滑菇新 品種,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編號為CGMCC11307。其子實體形態特征為:菇體叢生,菇頭中等,菌蓋直徑1.8cm~2.3cm,初期紅褐色,后期淺黃色-桔紅色,表面平滑有一層粘液;菌柄圓柱形,中生,柄長2.5cm~3.5cm,菌柄上有薄膜質的上菌環,菌環上部的菌柄呈淡黃色,菌環下部的菌柄顏色較深。其菌絲體形態特征為:菌絲較細,初白色,棉絨狀,后期分泌黃褐色色素,菌絲生長速度較快,22℃條件下,18mm×180mm試管8~10d即可長滿整個試管。其菇體形態較其他品種優美,色澤艷麗,菇形美觀,菇頭中等,更受市場歡迎,提高生產效益。2.生物轉化率高,生產實踐中實際轉化率能達到95%~110%,優質菇率85%以上,明顯高于其他品種,經濟效益顯著提高。3.抗雜、抗逆性強,符合市場需求。4.經過五年多個分離周期,大面積應用,其相關菌株特征表現穩定,產量穩定。5.‘遼滑菇1號’為極早生種,出菇溫度7℃~22℃,比一般滑菇品種最高溫度高2℃左右,出菇早7d~10d。可填補市場空白,提高經濟效益。6.采用全熟料栽培方式,相對目前常用半熟料栽培方式,具有不受季節限制,只要出菇場所環境條件適宜,可周年出菇,提高產量的優點。接種成活率可達100%,污染率可降低5%,產量提高5%~10%。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新品種的選育 1.親本選擇:拮抗試驗初步篩選,沒有拮抗現象的品種視為一個品種。對收集品種根據育種需要進行對比栽培試驗,選擇生態差異大、親緣關系遠,適應性強,出菇早、產量高、特異性差異顯著的菌株作親本,子實體生長健壯,形態完整,7-8分成熟,清潔無異物,未受其他微生物和昆蟲污染。親緣關系的遠近結合同工酶法進行差異比對。2.拮抗測定方法:將供試菌株相距1.5cm分別用Φ0.6cm的打孔器取定量的菌絲塊,每兩株接種到Φ9cm的PDA培養基平板上,25℃培養10天,觀察拮抗現象。3.收集孢子:將滑菇子實體在7-8分成熟,菌幕將開未開時采下,在無菌條件下,去掉菌幕、菌柄、菌皮,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滑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全熟料袋式栽培方式,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菌袋的制備:首先制備菌袋中的栽培培養基,然后將栽培培養基裝入塑料袋中形成菌袋,對菌袋滅菌,滅菌后將菌袋移至冷卻室;2)接種:待菌袋冷卻到25℃以下時進行接種;開始接種時,先用75%的酒精涂搽菌袋接種面,而后用木質的錐子在料袋上打穴;打穴后迅速用接種器或手工將菌種緊緊按入接種穴內,讓菌穴與菌種密切吻合,不留間隙;接種后直接在菌袋外再套一個塑料袋;3)菌絲培養:將套有塑料袋的接種菌袋置于黑暗條件下發菌,接種后前7d,室溫20~22℃,之后溫度維持在16~20℃之間,培養期為40~50d;待菌絲長滿菌袋后,給予400~500lx光照,促使蠟面形成;待蠟面厚度達到2~3mm時,棚內光照控制在200lx以下;4)出菇管理:采用簡易冷棚層架式出菇,出菇溫度7℃~22℃,當棚內最高溫度降到22℃以下時進行開袋?劃面管理;去掉外套的塑料袋,用刀在菌袋表面劃痕;待3d~5d后劃痕長出新的菌絲時,進行催蕾期的噴水管理,將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5%;子實體形成期間需要有400~800Lx強度光照,子實體生長期間需要散射光,勿讓陽光直接照射菇體,每天通風1h。...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滑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全熟料袋式栽培方式,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菌袋的制備:首先制備菌袋中的栽培培養基,然后將栽培培養基裝入塑料袋中形成菌袋,對菌袋滅菌,滅菌后將菌袋移至冷卻室;2)接種:待菌袋冷卻到25℃以下時進行接種;開始接種時,先用75%的酒精涂搽菌袋接種面,而后用木質的錐子在料袋上打穴;打穴后迅速用接種器或手工將菌種緊緊按入接種穴內,讓菌穴與菌種密切吻合,不留間隙;接種后直接在菌袋外再套一個塑料袋;3)菌絲培養:將套有塑料袋的接種菌袋置于黑暗條件下發菌,接種后前7d,室溫20~22℃,之后溫度維持在16~20℃之間,培養期為40~50d;待菌絲長滿菌袋后,給予400~500lx光照,促使蠟面形成;待蠟面厚度達到2~3mm時,棚內光照控制在200lx以下;4)出菇管理:采用簡易冷棚層架式出菇,出菇溫度7℃~22℃,當棚內最高溫度降到22℃以下時進行開袋-劃面管理;去掉外套的塑料袋,用刀在菌袋表面劃痕;待3d~5d后劃痕長出新的菌絲時,進行催蕾期的噴水管理,將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5%;子實體形成期間需要有400~800Lx強度光照,子實體生長期間需要散射光,勿讓陽光直接照射菇體,每天通風1h。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滑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5)采收:從菇蕾形成至長到0.5cm期間,尚未開傘時,停水1天,及時采收;采完頭茬菇后,及時清理菌袋表面的死菇、殘柄,同時清理整個菇棚,停水3~5d,適當通風,白天關閉門窗提高室溫,待菌袋表面的菌絲恢復后再進行下茬菇管理,一共可出4-5茬菇。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滑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全熟料袋式栽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敏,李紅,劉娜,張季軍,肖千明,宋瑩,孫軍德,孫利平,劉俊杰,張士義,劉巖巖,
申請(專利權)人: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