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蝶形光纜,包括:一對加固件和主件,一對加固件分別設置在主件兩側;加固件臨近主件一側設有尖緣,尖緣通過粘附層與主件相連,尖緣向主件內側凸出,尖緣連接延伸部,延伸部覆蓋在加固件的外表面上;尖緣和延伸部采用耐壓材料;主件內設有發泡層,發泡層采用發泡材料,發泡材料內填充有氮氣,氮氣壓力大于或等于1.5個標準大氣壓,光纖設置在發泡層內;主件的徑向高度小于或等于加固件的徑向高度。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具有尖緣、延伸部的加固件,使得加固件耐壓性更好,同時尖緣通過粘附層與主件相連,使得尖緣更容易與主件分離,且分離后主件形成兩個相對的凹槽,進一步撕裂發泡層便可得到光纖,本發明專利技術操作簡便,防護性能優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光纖光纜生產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蝶形光纜。
技術介紹
蝶形光纜是一種新型用戶接入光纜,依據應用環境和敷設條件不同,合理設計光纜結構和各項技術參數,集合了室內軟光纜和自承式光纜的特點。蝶形光纜是FTTX網絡解決最佳備選產品,在組建智能大樓、數字小區、校園網、局域網等網絡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現有的蝶形光纜:1)采用圓角方型、跑道型、8字型設計,在布線的過程中經常發生扭曲現象,又因蝶形光纜是緊結構,對光纖產生應力,造成光纖衰減系數增加,降低光纖使用壽命。2)蝶形光纜凹槽底部與光纖之間只有一層很薄的塑料,容易發生滲水,造成光纖發生氫損,造成光纖衰減系數增加,降低光纖使用壽命。3)保護光纖的能力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蝶形光纜,使得現有的蝶形光纜使用壽命短、容易滲水、保護光纖能力弱的缺陷得以解決。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蝶形光纜,包括:一對加固件和主件,所述一對加固件分別設置在主件兩側;所述加固件臨近主件一側設有尖緣,所述尖緣通過粘附層與主件相連,所述尖緣向主件內側凸出,所述尖緣連接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覆蓋在加固件的外表面上;所述尖緣和延伸部采用耐壓材料;所述主件內設有發泡層,所述發泡層采用發泡材料,所述發泡材料內填充有氮氣,氮氣壓力大于或等于1.5個標準大氣壓,光纖設置在發泡層內;所述主件的徑向高度小于或等于加固件的徑向高度。本專利技術通過設置
具有尖緣、延伸部的加固件,主件的徑向高度小于或等于加固件的徑向高度,使得光纜在受到垂直方向壓力時更多的力分攤到加固件上,使得加固件耐壓性更好。同時尖緣通過粘附層與主件相連,使得尖緣更容易與主件分離,且分離后主件形成兩個相對的凹槽,便于再次剝離,進一步撕裂發泡層便可得到光纖,通過設置二次剝離的方法,改變了光纖剝離方向,提高了主件的厚度,使得光纖垂直方向的防護性能大大改善,且采用充有大于等于1.5標準大氣壓的氮氣的發泡層,進一步提高了光纖的防水滲透性能,本專利技術使得垂直于光纜表面的一次剝離方法帶來使用壽命短、容易滲水、保護光纖能力弱的缺陷得以改善,使得主件可以采用更好的防護結構,本專利技術操作簡便,防護性能優良。可選的,所述尖緣由兩只折塊構成,兩只折塊相交成銳角。尖緣由兩只折塊構成,兩只折塊相交成銳角,尖緣與主件接觸的面積更小,在剝離加固件和主件時更省力。可選的,所述主件上下外表面上覆有防水耐壓層。防水耐壓層進一步提高了主件對光纖的保護性能。可選的,所述防水耐壓層采取PVC材料。可選的,所述粘附層為膠水。可選的,所述光纖外表面還包裹有防護膜。可選的,所述防護膜采用防水不透光的涂料。針對采用發泡層(白色)的設計,采用防水不透光的涂料進一步改善光纖的反射性能,減少折射出的光纖帶來的信號損耗,并進一步改善防水性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本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具有尖緣、延伸部的加固件,主件的徑向高度小于或等于加固件的徑向高度,使得光纜在受到垂直方向壓力時更多的力分攤到加固件上,使得加固件耐壓性更好。同時尖緣通過粘附層與主件相連,使得尖緣
更容易與主件分離,且分離后主件形成兩個相對的凹槽,便于再次剝離,進一步撕裂發泡層便可得到光纖,通過設置二次剝離的方法,改變了光纖剝離方向,提高了主件的厚度使得光纖垂直方向的防護性能大大改善,且采用充有大于等于1.5標準大氣壓的氮氣的發泡層,進一步提高了光纖的防水滲透性能,本專利技術使得垂直于光纜表面的一次剝離方法帶來使用壽命短、容易滲水、保護光纖能力弱的缺陷得以改善,使得主件可以采用更好的防護結構,本專利技術操作簡便,防護性能優良。另外,尖緣由兩只折塊構成,兩只折塊相交成銳角,尖緣與主件接觸的面積更小,在剝離加固件和主件時更省力。防水耐壓層進一步提高了主件對光纖的保護性能。針對采用發泡層(白色)的設計,采用防水不透光的涂料進一步改善光纖的反射性能,減少折射出的光纖帶來的信號損耗,并進一步改善防水性能。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蝶1形光纜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蝶1形光纜實施例一的光纖及發泡層、防護膜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蝶1形光纜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1、加固件,2、主件,3、尖緣,4、粘附層,5、延伸部,6、發泡層,7、光纖,21、防水耐壓層,31、折塊,71、防護膜。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實施例一: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蝶形光纜(見附圖1、2),包括:一對加固件1和主件
2,所述一對加固件1分別設置在主件2兩側;所述加固件1臨近主件2一側設有尖緣3,所述尖緣3通過粘附層4與主件2相連,所述尖緣3向主件2內側凸出,所述尖緣3連接延伸部5,所述延伸部5覆蓋在加固件1的外表面上;所述尖緣3和延伸部5采用耐壓材料;所述主件2內設有發泡層6,所述發泡層6采用發泡材料,所述發泡材料內填充有氮氣,氮氣壓力大于或等于1.5個標準大氣壓,光纖7設置在發泡層6內;所述主件2的徑向高度小于或等于加固件1的徑向高度。本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具有尖緣3、延伸部5的加固件1,主件2的徑向高度小于或等于加固件1的徑向高度,使得光纜在受到垂直方向壓力時更多的力分攤到加固件1上,使得加固件1耐壓性更好。同時尖緣3通過粘附層4與主件2,使得尖緣3更容易與主件2分離,且分離后主件2形成兩個相對的凹槽,便于再次剝離,進一步撕裂發泡層6便可得到光纖7,通過設置二次剝離的方法,改變了光纖7剝離方向,提高了主件2的厚度使得光纖7垂直方向的防護性能大大改善,且采用充有大于等于1.5標準大氣壓的氮氣的發泡層6,進一步提高了光纖7的防水滲透性能,本專利技術使得垂直于光纜表面的一次剝離方法帶來使用壽命短、容易滲水、保護光纖7能力弱的缺陷得以改善,使得主件2可以采用更好的防護結構,本專利技術操作簡便,防護性能優良。本實施例的加固件1和主件2其他部位主要采用絕緣材料。所述尖緣3由兩只折塊31構成,兩只折塊31相交成銳角。尖緣3由兩只折塊31構成,兩只折塊31相交成銳角,尖緣3與主件2接觸的面積更小,在剝離加固件1和主件2時更省力。所述主件2上下外表面上覆有防水耐壓層21。防水耐壓層21進一步提高了主件2對光纖7的保護性能。所述防水耐壓層21采取PVC材料。所述粘附層4為膠水。所述光纖7外表面還包裹有防護膜71。所述防護膜71采用防水不透光的涂料。針對采用發泡層6(白色)的設計,采用防水不透光的涂料進一步改善光纖7的反射性能,減少折射出的光纖7帶來的信號損耗,并進一
步改善防水性能。實施例二所述尖緣3為凸出剖面上為棒狀的結構,所述尖緣3頂端帶有尖嘴(見附圖3),所述尖緣3通過粘附層4與主件2相連。所述粘附層4為其他密度小、粘附強度較低的材料。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實施時,手持加固件兩端,分別向左右用力,分離加固件和主件,得到主件兩側帶有深開口,從開口用力剝離主件上的絕緣材料,最后簡易剝離發泡材料得到裸光纖。本專利技術雖然已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不是用來限定本專利技術,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內,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術實現思路
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做出可能的變動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專利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屬于本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蝶形光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對加固件和主件,所述一對加固件分別設置在主件兩側;所述加固件臨近主件一側設有尖緣,所述尖緣通過粘附層與主件相連,所述尖緣向主件內側凸出,所述尖緣連接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覆蓋在加固件的外表面上;所述尖緣和延伸部采用耐壓材料;所述主件內設有發泡層,所述發泡層采用發泡材料,所述發泡材料內填充有氮氣,氮氣壓力大于或等于1.5個標準大氣壓,光纖設置在發泡層內;所述主件的徑向高度小于或等于加固件的徑向高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蝶形光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對加固件和主件,所述一對加固件分別設置在主件兩側;所述加固件臨近主件一側設有尖緣,所述尖緣通過粘附層與主件相連,所述尖緣向主件內側凸出,所述尖緣連接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覆蓋在加固件的外表面上;所述尖緣和延伸部采用耐壓材料;所述主件內設有發泡層,所述發泡層采用發泡材料,所述發泡材料內填充有氮氣,氮氣壓力大于或等于1.5個標準大氣壓,光纖設置在發泡層內;所述主件的徑向高度小于或等于加固件的徑向高度。2.如權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喜海,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富通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