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雙貫流空調室內機,包括機殼,機殼的正面設有進風口,進風口處設有前面板,機殼的兩側分別設有出風口,在出風口處設有導風板組件,機殼內從進風口到出風口的內依次設有換熱器部件、蓋板、兩個對稱布置的貫流風輪及兩個對稱布置的蝸殼蝸舌組件,換熱器部件設置在進風口的內側,蓋板上設有兩個風道孔,兩個對稱布置的貫流風輪及兩個對稱布置的蝸殼蝸舌組件形成兩個獨立的風道,分別對應連通風道孔和機殼兩側的出風口;換熱器部件包括換熱器固定件、換熱器和接水盤;換熱器固定件與蓋板固定連接,換熱器安裝在換熱器固定件內,接水盤安裝于換熱器固定件的底部。具有實現環抱送風,提高了舒適性,結構簡單、拆裝方便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空調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雙貫流空調室內機。
技術介紹
現在的空調室內機產品款式多樣,而其中內部結構主要采用單個風道、單個貫流風輪進行送風結構。這種結構因為只有一個風道,并且出風口位于圓筒柜機面板中間部位,這樣出風方式風量集中在面板正前方,兩側送風風量小,即使利用導風條也不能有效增加送風角度從而導致送風角度小。在風機啟動時,由于貫流風輪為豎直設置,產生的風一般為水平出風,在制熱時,由于熱空氣上升,從而導致室內空間中上部溫度高于底板溫度。另外,在使用的過程中,由于換熱器部件的設置不合理,存在影響熱交換能力、成本較高、使用不便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貫流空調室內機實現環抱送風,并且制熱時熱風更容易送到地面,同時通過換熱器部件的合理設置有利于提高換熱能力,具有拆卸安裝方便等優點。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雙貫流空調室內機,包括懸掛在墻體上的機殼,所述機殼的正面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處設有用于打開和關閉進風口的前面板,所述機殼的兩側分別設有出風口,在所述出風口處設有導風板組件,所述機殼內從進風
口到出風口依次設有換熱器部件、蓋板、兩個對稱布置的貫流風輪及兩個對稱布置的蝸殼蝸舌組件,所述換熱器部件設置在進風口的內側,所述蓋板上設有兩個風道孔,兩個對稱布置的貫流風輪及兩個對稱布置的蝸殼蝸舌組件形成兩個獨立的風道,分別對應連通風道孔和機殼兩側的出風口。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雙貫流空調室內機,在機殼的兩側均設置出風口,實現環抱送風,提高了舒適性;在進風口設置前面板,當調室內機關閉時,避免灰塵進入到殼體內;兩個貫流風輪及兩個對稱布置的蝸殼蝸舌組件有利于更好的送風。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技術還可以做如下改進。進一步,所述換熱器部件包括換熱器固定件、換熱器和接水盤;所述換熱器固定件與所述蓋板固定連接,所述換熱器安裝在換熱器固定件內,所述接水盤安裝于換熱器固定件的底部。采取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所述的換熱器部件通過換熱器固定件、換熱器和接水盤的合理設置,無需設置其他復雜配件(例如:導水板等),具有設置合理、使用方便、結構緊湊、體積較小、不占用空間、有利于提高換熱能力等優點。進一步,所述接水盤為頂部開口的槽狀結構,所述接水盤的開口位于換熱器的正下方。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換熱器產生的冷凝水直接進入接水盤內,避免換熱器累積大量的積水影響換熱能力,同時通過這樣的設置有利于提高換熱器以及整機的使用壽命。進一步,所述換熱器固定件包括圍在所述換熱器上下和兩側的擋板結構,所述換熱器卡在擋板結構內。位于換熱器固定件下部的下擋板結構可以允許換熱器產生的水流到接
水盤內。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便于安裝和拆卸的優點,使用時,只需要將換熱器卡在擋板結構內。進一步,所述擋板結構的底部設有至少兩個卡爪,所述接水盤的兩側壁的與卡爪的對應的位置處設有通孔,所述卡爪穿過通孔并與接水盤的側壁卡接。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卡爪的設置,可以將換熱器固定件與換熱器牢固的連接在一起,具有便于拆卸和安裝的優點。進一步,所述換熱器固定件的兩側壁的底部還設有用于與接水盤固定的螺釘柱,所述接水盤對應的設有螺釘孔。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時,將螺釘穿過接水盤的螺釘孔并與螺釘柱固定連接,進一步對換熱器固定件和接水盤進行固定,使整個設備更加牢靠耐用。進一步,所述換熱器固定件的側壁上設有用于對蓋板限位的限位孔。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具有限位的作用,方便換熱器固定件與其他結構安裝。進一步,所述換熱器固定件的側壁上設有安裝孔,通過螺釘將換熱器固定件與風道的蓋板固定連接。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螺釘將換熱器固定件與風道的蓋板固定,具有拆卸、安裝簡便等優點。進一步,所述接水盤外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與接水盤的內部連通。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換熱器工作過程中(例如:制冷、除濕等)產生的冷凝水,落于接水盤中,通過出水管的設置,將冷凝水導出。進一步,所述接水盤的一側設有用于安裝換熱器的連接管的缺口。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缺口的設置,便于使換熱器的
連接管通過,方便安裝,使所述連接管的一端與換熱器相連,連接管的另一端與其他設備相連。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所述的雙貫流空調室內機的結構示意圖,包括圖1A、圖1B和圖1C,圖1A為主視圖,圖1B為俯視圖,圖1C為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述雙貫流空調室內機的結構示意圖(爆炸圖);圖3包括圖3A和圖3B;圖3A為換熱器部件的主視圖,圖3B為在K-K的剖視圖;圖4包括圖4A、圖4B和圖4C;圖4A為換熱器部件的爆炸圖,圖4B為在L處的細節放大圖,圖4C為在N處的細節放大圖;圖5包括圖5A、圖5B和圖5C;圖5A為換熱器部件的主視圖,圖5B為在P-P處的剖視圖,圖5C為在M處的細節放大圖;圖6包括圖6A、圖6B、圖6C和圖6D;圖6A為換熱器部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B為在R處的細節放大圖,圖6C為在S處的細節放大圖,圖6D為在T處的細節放大圖。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機殼,2、進風口,3、前面板,4、出風口,5、導風板組件,6、換熱器固定件,61、擋板結構,62、卡爪,63、限位孔,64、安裝孔,64、螺釘柱,7、換熱器,8、接水盤,81、通孔,82、螺釘孔,83、出水管,84、缺口。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技術,并非用于限定本技術的范圍。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雙貫流空調室內機,包括懸掛在墻體上的機殼1,所述機殼1的正面設有進風口2,所述進風口2處設有用于打開和關閉進風口2的前面板3,所述機殼1的兩側分別設有出風口4,在所述出風口4處設有導風板組件5,所述機殼1內從進風口2到出風口4依次設有換熱器部件、蓋板10、兩個對稱布置的貫流風輪9及兩個對稱布置的蝸殼蝸舌組件,所述換熱器部件設置在進風口2的內側,蓋板10上設有兩個風道孔,兩個對稱布置的貫流風輪9及兩個對稱布置的蝸殼蝸舌組件形成兩個獨立的風道,兩個獨立的風道分別對應連通風道孔,同時,兩個獨立的風道分別對應連通機殼1兩側的出風口4。如圖3和圖6所示,所述換熱器部件包括換熱器固定件6、換熱器7和接水盤8;所述換熱器固定件6與所述蓋板10固定連接,所述換熱器7安裝在換熱器固定件6內,所述接水盤8安裝于換熱器固定件6的底部。在本技術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換熱器的換熱管可以為相互連接而成的U型管,其中U型管的相互平行部分可以豎直設置,便于冷凝水滴落在接水盤內。所述接水盤8為頂部開口的槽狀結構,所述接水盤8的開口位于換熱器7的正下方。在本技術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換熱器固定件6為框形結構,有利于提高換熱能力。所述換熱器固定件包括圍在所述換熱器7上下和兩側的擋板結構,所述換熱器卡在擋板結構內。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換熱器固定件6為大體為方形的邊框,包括左擋板、右擋板、上擋板和下擋板;所述左擋板、右擋板、上擋板和下擋板組成擋板結構,圍在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貫流空調室內機,包括懸掛在墻體上的機殼,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的正面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處設有用于打開和關閉進風口的前面板,所述機殼的兩側分別設有出風口,在所述出風口處設有導風板組件,所述機殼內從進風口到出風口依次設有換熱器部件、蓋板、兩個對稱布置的貫流風輪及兩個對稱布置的蝸殼蝸舌組件,所述換熱器部件設置在進風口的內側,所述蓋板上設有兩個風道孔,兩個對稱布置的貫流風輪及兩個對稱布置的蝸殼蝸舌組件形成兩個獨立的風道,分別對應連通風道孔和機殼兩側的出風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貫流空調室內機,包括懸掛在墻體上的機殼,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的正面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處設有用于打開和關閉進風口的前面板,所述機殼的兩側分別設有出風口,在所述出風口處設有導風板組件,所述機殼內從進風口到出風口依次設有換熱器部件、蓋板、兩個對稱布置的貫流風輪及兩個對稱布置的蝸殼蝸舌組件,所述換熱器部件設置在進風口的內側,所述蓋板上設有兩個風道孔,兩個對稱布置的貫流風輪及兩個對稱布置的蝸殼蝸舌組件形成兩個獨立的風道,分別對應連通風道孔和機殼兩側的出風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雙貫流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部件包括換熱器固定件、換熱器和接水盤;所述換熱器固定件與所述蓋板固定連接,所述換熱器安裝在換熱器固定件內,所述接水盤安裝于換熱器固定件的底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雙貫流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盤為頂部開口的槽狀結構,所述接水盤的開口位于換熱器的正下方。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雙貫流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固定件包括圍在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序杰,阮濤,岑曉惟,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