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野外救援腕帶,包括:發光帶和條狀套;所述發光帶由導光纖維制成,在其一端設置有發光電路,所述條狀套上設置有沿其長度方向具有卷曲狀形態記憶的彈簧片,條狀套的一端設置有供發光帶進入的開口,在條狀套上貼有存儲患者信息的RFID標簽。該野外救援腕帶佩戴簡單,在弱光環境能夠清晰辨識腕帶顏色,利用RFID技術存儲患者信息,便于多團隊合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件領域,尤其是一種野外救援腕帶。
技術介紹
按照國際標準,災害現場的搶救分類可分為四個等級:輕傷、中度傷、重傷與死亡,統一使用不同的顏色加以確認。在搶救中必須遵循一定的救治順序,分別以醒目的紅色標識代表重傷員、黃色標識代表中度傷員、綠色標識代表輕度傷員、黑色標識代表死亡遺體。患者由檢傷大夫進行傷情分類后,佩戴相應的顏色的腕帶,便于在現場救援中合理安排醫療資源。往往在救援腕帶上還會粘貼一個二維碼或者條形碼,醫護人員掃描二維碼或條形碼后能夠獲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院前急救中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傷情評估的準確性,提高了傷情評估的信息化程度。但是就目前的救援腕帶而言,在佩戴時要注意松緊適宜,以防止佩戴過松腕帶脫落或佩戴過緊影響血液循環,需要更換或去掉腕帶時,直接用剪刀剪斷,操作上較為復雜;在光線昏暗的環境中難以辨別腕帶的顏色;同時由于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都是存儲在各自的醫療團隊中,患者送到醫院時無法和現場的各個醫療團隊的信息統一,也就無法識別二維碼或條形碼對應的信息,為患者的繼續治療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野外災害救援現場使用的救援腕帶。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野外救援腕帶,包括:發光帶和條狀套;所述發光帶由導光纖維制成,在其一端設置有發光電路,所述條狀套上設置有沿其長度方向具有卷曲狀形態記憶的彈簧片,條狀套的一端設置有供發光帶進入的開口,在條狀套上貼有存儲患者信息的RFID標簽。進一步,所述條狀套包括卷曲時與手腕接觸的內層、中間隔層和具有一定的透光性的外層,所述彈簧片插置在所述內層與所述中間隔層之間,所述發光帶插置在中間隔層和所述外層之間。進一步,所述發光電路上設置有紐扣電池、按壓式開關和LED燈,所述按壓式開關置于所述紐扣電池上,所述LED燈為紅光LED燈、黃光LED燈或綠光LED燈。進一步,所述條狀套的外層外表面涂覆有與其內置的LED燈發光顏色相同的熒光涂層。進一步,在所述發光電路上遠離所述發光帶的一側連接有拉柄。進一步,所述RFID標簽貼附在所述條狀套外層的外表面上,在該外表面上設置有與所述按壓式開關位置相對應的開關標記。進一步,所述RFID標簽貼附在所述發光帶上。進一步,所述野外救援腕帶的寬度在1.5-3cm之間,長度在10-20cm之間。本技術野外救援腕帶根據野外救援的需要,設置為紅色、黃色和綠色三種款式,對應重度傷員、中度傷員和輕度傷員;發光帶選用導光纖維能夠將LED燈發出的光傳導至整條發光帶,便于醫護人員在昏暗環境中快速辨識;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又稱無線射頻識別,RFID標簽具有一定的存儲數據的能力,可以將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傷情信息存入RFID標簽,醫護人員通過RFID 讀寫器能夠快速查看,無需詢問,而且不同療團隊在信息無法統一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通過讀取RFID標簽快速獲取患者信息;具有卷曲狀形態記憶的彈簧片,也叫“拍拍卷”,將該彈簧片的中部拍擊患者手腕,無需用力,彈簧片就會卷曲纏繞在患者手腕,纏繞的力度松緊適宜,佩戴和脫離都非常便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野外救援腕帶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的剖面示意圖;圖3為發光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野外救援腕帶的卷曲狀態的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野外救援腕帶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實施例1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的野外救援腕帶,野外救援腕帶的寬度在1.5-3cm之間,長度在10-20cm之間,野外救援腕帶包括:發光帶7和條狀套1;發光帶7由導光纖維制成,在其一端設置有發光電路8,發光電路8上設置有紐扣電池9、按壓式開關10和LED燈15,按壓式開關10置于紐扣電池9上,LED燈15為紅光LED燈、黃光LED燈或綠光LED燈。在發光電路8上遠離發光帶7的一側連接有拉柄5,便于將發光帶7從條狀套1中抽出,在本實施例中,拉柄5為片狀結構。條狀套1長度方向的一端設置有供發光帶7進入的開口,條狀套1包括:內層11、中間隔層12和外層13;其中,內層11在條狀套1卷曲時與患者手腕接觸,因此應該使用不易接觸過敏的材質制成,如:棉、醫用硅膠。內層11與中間隔層12之間插置有彈簧片6,彈簧片6在其長度方向具有卷曲狀形態記憶,彈簧片6拍擊患者手腕就會卷曲纏繞在患者手腕上,也稱“彈簧卷”、“拍拍卷”,有金屬材質制成,也有PVC材料制成。外層13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在外層13的外表面涂覆有與其內置的LED燈15發光顏色相同的熒光涂層14,在外層13的外表面上貼有RFID標簽2,RFID標簽2內存儲有患者信息和傷情信息,在該外表面上設置有與按壓式開關10位置相對應的開關標記4,當發光帶7插入條狀套1后,便于使用者快速找到按壓式開關10。使用時,先由醫生對患者的傷情嚴重情況分類,如:重傷員選用紅色款式的野外救援腕帶,若患者已經死亡則直接佩戴黑色普通腕帶;同時,由醫生對患者傷情的基本情況錄入RFID標簽2中;將原本卷曲的野外救援腕帶拉直,貼上RFID標簽2,開啟按壓式開關10,手持腕帶的一端,將腕帶中部輕輕拍擊患者手腕,腕帶即纏在患者手腕上。若患者傷情發生變化,則取下原腕帶,撕下RFID標簽2,更換新腕帶即可。實施例2如圖5所示的野外救援腕帶與實施例1的結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將RFID標簽2貼附在發光帶7上,RFID標簽2隨發光帶7一同進入條狀套1內,避免RFID標簽2意外脫落,從條狀套1外看,RFID標簽2會在發光帶7上形成深影區域,加之RFID標簽2有一定的通訊距離,將RFID標簽2貼附在發光帶7上也不會給醫護人員在讀取信息時造成困難。上述示例只是用于說明本技術,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并不限于這些示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做出的符合本技術思想的各種具體實施方式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野外救援腕帶,其特征在于,該腕帶包括:發光帶和條狀套;所述發光帶由導光纖維制成,在其一端設置有發光電路,所述條狀套上設置有沿其長度方向具有卷曲狀形態記憶的彈簧片,條狀套的一端設置有供發光帶進入的開口,在條狀套上貼有存儲患者信息的RFID標簽。
【技術特征摘要】
1.野外救援腕帶,其特征在于,該腕帶包括:發光帶和條狀套;所述發光帶由導光纖維制成,在其一端設置有發光電路,所述條狀套上設置有沿其長度方向具有卷曲狀形態記憶的彈簧片,條狀套的一端設置有供發光帶進入的開口,在條狀套上貼有存儲患者信息的RFID標簽。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腕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條狀套包括卷曲時與手腕接觸的內層、中間隔層和具有一定的透光性的外層,所述彈簧片插置在所述內層與所述中間隔層之間,所述發光帶插置在中間隔層和所述外層之間。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腕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電路上設置有紐扣電池、按壓式開關和LED燈,所述按壓式開關置于所述紐扣電池上,所述LE...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郝昱文,李曉雪,王莉,趙喆,李明,鄭靜晨,
申請(專利權)人:郝昱文,李曉雪,王莉,趙喆,李明,鄭靜晨,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