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熱轉移機,包括用于提供工作氣體的壓縮機、制熱器、第一回熱器、節流閥、制冷器;制熱器設有殼程和管程,第一回熱器設有殼程和管程,制冷器設有殼程和管程,從壓縮機排出的工作氣體經制熱器管程、第一回熱器管程、節流閥和制冷器管程完成熱轉移后流入第一回熱器殼程,再返回壓縮機。利用這些部件所構成的熱轉移機用于制熱或者制冷,能夠有效地提高能效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制熱或者制冷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熱轉移機。
技術介紹
頻繁的經濟活動加大了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耗結構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能源供給結構。目前,我國能源消耗結構中,煤消耗量占居主導地位。在煤的消耗過程中,容易導致環境污染。污染物引發霧霾使人身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因此,提高設備運行的能效比,能夠提高對能源的有效運用,減少能源損失,間接保護到周圍的環境。利用低溫空氣或者水通過熱泵制熱機能夠產生熱水,供日常生活使用,尤其能夠用來采暖。用熱泵制熱機代替電熱水器或者燃煤、燃氣熱水器,能夠有效地減小排放。其運行成本低,是一種節能環保的制熱方式。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提高運行能效比,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熱轉移機,包括壓縮機、制熱器、第一回熱器、節流閥、以及制冷器;所述壓縮機具有壓縮氣排出口和回流氣吸入口;所述制熱器設有制熱器殼程和制熱器管程,所述壓縮氣排出口與所述制熱器管程連通;所述壓縮機,其排出的工作氣體進入所述制熱器管程使所述制熱器殼程內的介質升高溫度來向外部提供熱源;所述第一回熱器設有第一回熱器殼程和第一回熱器管程,所述制熱器管程與所述第一回熱器管程連通;所述工作氣體通過第一回熱器后進一步降溫;所述節流閥分別設有節流閥出口和節流閥入口,所述第一回流器管程,其出口與所述節流閥入口連通,所述工作氣體通過節流閥后轉變成氣液兩相狀態;所述制冷器設有制冷器殼程和制冷器管程,所述制冷器殼程,其入口與所述節流閥出口連通;所述工作氣體進入制冷器管程使所述制冷器殼程內的介質降低溫度來向外部提供冷源;以及所述制冷器管程與所述壓縮機回流氣吸入口通過所述第一回熱器殼程連通,所述工作氣體在所述第一回熱器內發生熱交換后回流至所述壓縮機。進一步,所述熱轉移機還包括第二回熱器;所述第二回熱器設有第二回熱器殼程和第二回熱器管程,所述壓縮氣排出口與所述制熱器管程通過所述第二回器管程連通;所述制冷器管程與所述壓縮機回流氣吸入口依次通過所述第一回熱器殼程和所述第二回器殼程連通。進一步,所述第二回熱器內設置隔流板,所述隔流板將所述第二回熱器殼程分隔出一儲氣室,所述儲氣室位于所述第二回熱器管程上方。進一步,所述熱轉移機還包括閥,所述制冷器管程,其入口與所述壓縮氣排出口經閥連通;開啟所述閥時,所述壓縮機排出的工作氣體能夠到達所述制冷器管程。這樣是為了除去在制冷器管程外壁累積的冰層使從壓縮氣排出口流出的工作氣體經開啟的閥到達制冷器管程出口。進一步,所述閥是電磁閥。進一步,所述工作氣體為二氧化碳。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這種熱轉移機,其能效比高,其原因在于,經壓縮機排出的工作氣體,將其攜帶的熱量在制熱器中釋放出去;其余熱在第一回熱器中第一次釋放于回流氣體使其成為第一次加熱氣;而在制冷器中,利用液相工作氣體蒸發吸熱能夠將制冷器殼程媒介中的熱量取出。這種熱轉移機
利用工作氣體氣液兩相轉換使其既能用于制熱又能用于制冷,實現了熱轉移。而現有熱水器不具有熱轉移功能。因此,這種熱轉移機具有較高的能效比。進一步,第一次加熱氣回流至第二回流器后經壓縮機排出的工作氣體熱場被第二次加熱。在所述第二回熱器內設置隔流板,用隔流板將所述第一回熱器殼程分隔出一儲氣室,并且將該儲液室置于所述第一回熱器管程上方,這樣能夠保持回流氣具有穩定的流速。在壓縮氣排出口與制冷器管程入口之間設置開關閥管路,能夠在開啟開關閥時,使所述壓縮機排出的工作氣體到達所述制冷器管程。工作氣體從制冷器管程入口進入制冷器管程以除去在制冷器管程外壁累積的冰層。不采用電磁閥,則不能夠自動地開啟或者關閉閥。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熱轉移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熱轉移機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熱轉移機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不具有限定作用。如圖1所示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熱轉移機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熱轉移機包括用于提供高溫高壓工作氣體的壓縮機11、制熱器13、第一回熱器14、節流閥15、以及制冷器16。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工作氣體是二氧化碳。壓縮機11具有壓縮氣排出口110b和壓縮機回流氣吸入口110a。制熱器
13設有制熱器殼程132和制熱器管程131。制熱器殼程132分別設有制熱器殼程入口132a和制熱器殼程出口132b。制熱器管程131分別設有制熱器管程入口131a和制熱器管程出口131b。壓縮氣排出口110b與制熱器管程入口131a之間設有排出管。高溫高壓二氧化碳氣體經排出管流入制熱器管程131。流入制熱器管程的高溫高壓二氧化碳氣體在制熱器管程131內與流經制熱器殼程132的水進行熱交換使高溫高壓二氧化碳氣體溫度降低,成為中溫高壓工作氣體。第一回熱器14設有第一回熱器殼程142和第一回熱器管程141。第一回熱器殼程142分別設有第一回熱器殼程入口142a和第一回熱器殼程出口142b。第一回熱器管程141分別設有第一回熱器管程入口141a和第一回熱器管程出口141b。制熱器管程出口131b與第一回熱器管程入口141a之間設有排出管。中溫高壓二氧化碳氣體經排出管流入第一回熱器管程141。流入第一回熱器管程的中溫高壓二氧化碳氣體在第一回熱器管程141內進行熱交換使中溫高壓二氧化碳氣體溫度降低,成為低溫高壓二氧化碳氣體。節流閥15分別設有節流閥入口150a和節流閥出口150b。第一回流器管程出口141b與節流閥入口150a之間設有排出管。低溫高壓二氧化碳氣體通過排出管經節流閥15成為低溫低壓二氧化碳氣液相。制冷器16設有制冷器殼程162和制冷器管程161。制冷器殼程162分別設有制冷器殼程入口162a和制冷器殼程出口162b。制冷器管程161分別設有制冷器管程入口161a和制冷器管程出口161b。節流閥出口150b與制冷器殼程入口161a之間設有排出管。低溫低壓二氧化碳氣液相經排出管流入制冷器管程161從制冷器殼程162中的媒介取熱,成為二氧化碳回流氣體。制冷器管程出口161b與第一回熱器殼程入口142a之間設有回流管。二
氧化碳回流氣體經回流管回流至第一回熱器殼程142與第一回熱器管程141中的低溫高壓二氧化碳氣體進行熱交換以提高二氧化碳回流氣體的溫度,成為第一次加熱氣。第一回熱器殼程出口142b與壓縮機回流氣吸入口110a之間設有回流管。第一次加熱氣回流至壓縮機11變為高溫高壓二氧化碳氣體。如圖2所示為了進一步提高能效比防止發生液擊事故,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種熱轉移機,包括用于提供高溫高壓工作碳氣體的壓縮機21、第二回熱器22、制熱器23、第一回熱器24、節流閥25、以及制冷器26。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工作氣體為二氧化碳。壓縮機21具有壓縮氣排出口210b和壓縮機回流氣吸入口210a。第二回熱器22設有第二回熱器殼程222和第二回熱器管程221。第二回熱器殼程222設有第二回熱器殼程出口222b和第二回熱器殼程入口222a。第二回熱器管程221設有第二回熱器管程出口221b和第二回熱器管程入口221a。壓縮氣排出口210b與第二回熱器管程入口221a之間設有排出管。高溫高壓二氧化碳氣體經排出流入第二回熱器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熱轉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壓縮機、制熱器、第一回熱器、節流閥、以及制冷器;所述壓縮機具有壓縮氣排出口和回流氣吸入口;所述制熱器設有制熱器殼程和制熱器管程,所述壓縮氣排出口與所述制熱器管程連通,所述壓縮機,其排出的工作氣體進入所述制熱器管程使所述制熱器殼程內的介質升高溫度來向外部提供熱源;所述第一回熱器設有第一回熱器殼程和第一回熱器管程,所述制熱器管程與所述第一回熱器管程連通,所述工作氣體通過第一回熱器后進一步降溫;所述節流閥分別設有節流閥出口和節流閥入口,所述第一回流器管程,其出口與所述節流閥入口連通,所述工作氣體通過節流閥后轉變成氣液兩相狀態;所述制冷器設有制冷器殼程和制冷器管程,所述制冷器殼程,其入口與所述節流閥出口連通;所述工作氣體進入制冷器管程使所述制冷器殼程內的介質降低溫度來向外部提供冷源;以及所述制冷器管程與所述壓縮機回流氣吸入口通過所述第一回熱器殼程連通,所述工作氣體在所述第一回熱器內發生熱交換后回流至所述壓縮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熱轉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壓縮機、制熱器、第一回熱器、節流閥、以及制冷器;所述壓縮機具有壓縮氣排出口和回流氣吸入口;所述制熱器設有制熱器殼程和制熱器管程,所述壓縮氣排出口與所述制熱器管程連通,所述壓縮機,其排出的工作氣體進入所述制熱器管程使所述制熱器殼程內的介質升高溫度來向外部提供熱源;所述第一回熱器設有第一回熱器殼程和第一回熱器管程,所述制熱器管程與所述第一回熱器管程連通,所述工作氣體通過第一回熱器后進一步降溫;所述節流閥分別設有節流閥出口和節流閥入口,所述第一回流器管程,其出口與所述節流閥入口連通,所述工作氣體通過節流閥后轉變成氣液兩相狀態;所述制冷器設有制冷器殼程和制冷器管程,所述制冷器殼程,其入口與所述節流閥出口連通;所述工作氣體進入制冷器管程使所述制冷器殼程內的介質降低溫度來向外部提供冷源;以及所述制冷器管程與所述壓縮機回流氣吸入口通過所述第一回熱器殼程連通,所述工作氣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斌,陳建紅,劉洋,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初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