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氨冷庫系統,包括冷庫排管、殼管式冷凝器、壓縮機,壓縮機的出口與殼管式冷凝器的入口相接;殼管式冷凝器的出口連接有低壓循環桶,低壓循環桶的出液口和進液口之間與乙二醇冷卻器的殼程相連接;低壓循環桶的出氣口與壓縮機的吸口相接;乙二醇冷卻器的板程出口與冷乙二醇輸送泵的入口相接,冷乙二醇輸送泵的出口與冷庫排管相接;冷庫排管的出口與冷乙二醇罐相接,冷乙二醇罐的出口與乙二醇冷卻器的板程入口相接。具有安全可靠、節能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氨冷庫系統,屬于一種制冷
技術介紹
目前仍在使用的大量小型冷庫大多為氨系統,冷庫內蒸發器采用排管居多,供液方式以氨泵供液為主,這些冷庫大多建造于一、二十前年,有些甚至更早,局限于當時的設計施工水平、管理維護及系統老化等因素,部分冷庫存在著安全隱患,特別是近年來發生的數起氨冷庫泄漏燃爆事件,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及社會財產損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針對日益嚴峻的行業形勢,冷庫改造迫在眉睫。冷庫改造的方案一般有兩種:方案一:氟系統泵供液用氟里昂R22替代系統中的氨,直接供到冷庫換熱排管中,制冷性能及能耗與原系統相近,但改造及運行存在如下問題:1.原有設備大部分可以使用,但余留設備匹配存在問題,改造工作量大、工期長、資金投入較高。2.冷庫換熱排管內R22換熱效果較差,需增加排管面積。3.R22系統嚴禁含水,原系統內氨更換、清洗后需要嚴格控制水分,保持干燥,實際清洗時幾乎無法滿足系統要求。4.系統內R22充裝量大,價格昂貴,且R22泄漏不易發現,管理不方便。5.原冷庫設備管理、操作人員已熟悉氨系統,改造后需要時間掌握操作。方案二:氟螺桿乙二醇機組采購氟螺桿乙二醇機組制取低溫乙二醇,配套乙二醇調節站及泵組,來實現冷庫的供冷。此方案制冷設備結構緊湊,氟沖注量較少,技術成熟,將庫內換熱排管進出口改造后,可達到較好制冷效果,但改造及運行存在如下問題:1.市場上氟螺桿乙二醇機組品牌眾多,價格差別很大,質量可靠的價格較高;需要配套調節站、乙二醇循環水箱、泵組等部件,其改造復雜,原有機房設備全部廢除,成本高。2.氟螺桿乙二醇機組一般采用干式蒸發器,換熱溫差大,其換熱效果低于高效板殼換熱器,制冷系數偏低。3.冷庫低負荷運行時,由于配置單機機組冷量較大,乙二醇降溫速度快,蒸發器存在凍結風險,如采用部分負荷運行,效率將會進一步降低。4.熱溶霜沒有利用壓縮機排氣熱,使用電加熱方式,能耗很高。5.沒有配備蓄熱罐,溶霜時需將制冷乙二醇從低溫加熱至要求溫度,冷量損失大,加熱速度慢,溶霜周期長。6.原冷凍設備無法繼續利用。以上兩種方案都存在不少的問題,經過綜合對比分析,從安全、性能、成本、節能等多方面考慮,針對冷庫的現狀,設計一種既經濟又安全的改造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氨介質在冷庫外循環、利用乙二醇介質帶走冷庫內熱量、安全可靠、成本低、節能效果好的氨冷庫系統,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氨冷庫系統,包括冷庫排管、殼管式冷凝器、壓縮機,壓縮機的出口與殼管式冷凝器的入口相接;殼管式冷凝器的出口連接有低壓循環桶,低壓循環桶的出液口和進液口之間與乙二醇冷卻器的殼程相連接;低壓循環桶的出氣口與壓縮機的吸口相接;乙二醇冷卻器的板程出口與冷乙二醇輸送泵的入口相接,冷乙二醇輸送泵的出口與冷庫排管相接;冷庫排管的出口與冷乙二醇罐相接,冷乙二醇罐的出口與乙二醇冷卻器的板程入口相接。所述的壓縮機的出口與熱回收散熱器的入口相接,熱回收散熱器的出口與熱乙二醇罐的入口相接,熱乙二醇罐的出口與溶霜乙二醇輸送泵的入口相接,溶霜乙二醇輸送泵的出口與冷庫排管的入口相接;冷庫排管的出口與熱乙二醇罐的入口相接,熱乙二醇罐的出口與加熱乙二醇泵的入口相接,加熱乙二醇泵的出口與熱回收散熱器的入口相接。本專利技術的氨冷庫系統,是針對目前氨冷庫系統頻繁出現安全事故而設計的比較優化的改造方案。該方案最大程度利用原系統設備,包括原冷庫排管、原殼管式冷凝器、原壓縮機組。該方案新增設備主要包括低壓循環桶、乙二醇冷卻器、熱回收換熱器、冷乙二醇輸送泵、冷乙二醇罐、熱乙二醇罐、溶霜乙二醇輸送泵及加熱乙二醇輸送泵。在冷庫間采用低溫乙二醇在原冷卻排管內循環流動,吸取庫房內貨物及維護漏熱達到降溫目的;在冷凍機房內,采用氨制冷劑,通過乙二醇冷卻器對冷庫間使用的乙二醇進行降溫,最終達到冷庫間熱量向環境轉移的目的。配置雙乙二醇罐,制冷和溶霜用乙二醇分罐儲存。冷乙二醇罐用于儲存制冷用乙二醇,熱乙二醇罐用于儲存溶霜用乙二醇。利用壓縮機排氣熱來加熱溶霜乙二醇。此過程熱回收換熱器使用高效板殼式換熱器,有效回收系統中的冷凝熱量,避免采用電加熱帶來的額外能耗。低壓循環桶、乙二醇冷卻器組成乙二醇冷卻模塊,乙二醇冷卻器是虹吸式蒸發器,采用高效板殼式換熱器,可有效提高冷卻乙二醇的蒸發溫度,提高系統運行能效。由于液氨循環系統修改,取消了原系統配置的貯液器、低壓循環桶、氨泵,氨液不再進入冷庫間排管內,大幅度減少了系統氨充罐量。系統改造只需要將冷凝器的液氨出口接至乙二醇冷卻器的供液管上,將壓縮機的吸氣總管與低壓循環桶的回氣管口相連,并在壓縮機排氣管上增加熱氣旁通管即可,壓縮機與原系統的其他管線可以保留不作調整。本專利技術的氨冷庫系統,全安可靠,成本低,節能效果好。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1是原冷庫排管,3是殼管式冷凝器,4是壓縮機。壓縮機4的出口與殼管式冷凝器3的入口相接。殼管式冷凝器3的出口連接有低壓循環桶5,低壓循環桶5的出液口和進液口之間與乙二醇冷卻器6的殼程相連接;低壓循環桶5的出氣口與壓縮機的吸口相接。乙二醇冷卻器6的板程出口與冷乙二醇輸送泵11的入口相接,冷乙二醇輸送泵11的出口與冷庫排管1相接;冷庫排管1的出口與冷乙二醇罐10相接,冷乙二醇罐10的出口與乙二醇冷卻器6的板程入口相接。壓縮機4的出口與熱回收散熱器2的入口相接,熱回收散熱器2的出口與熱乙二醇罐8的入口相接,熱乙二醇罐8的出口與溶霜乙二醇輸送泵9的入口相接,溶霜乙二醇輸送泵9的出口與冷庫排管1的入口相接;冷庫排管1的出口與熱乙二醇罐8的入口相接,熱乙二醇罐8的出口與加熱乙二醇泵7的入口相接,加熱乙二醇泵7的出口與熱回收散熱器2的入口相接。本專利技術最大程度利用原系統設備,原壓縮機組4吸入來自低壓循環桶內的低溫低壓氨蒸氣,經壓縮后排出高溫高壓的氨蒸氣,一路進入原冷凝器3冷凝,得到高壓氨液,節流后進入低壓循環桶5,得到低溫低壓的液氨,然后進入乙二醇冷卻器6對冷庫間使用的乙二醇進行降溫,氨液吸收乙二醇的熱量蒸發,得到低溫低壓氨蒸氣后返回壓縮機吸氣口,完成氨循環。低溫乙二醇通過冷乙二醇輸送泵11輸送到原冷庫排管1,低溫乙二醇在原冷庫排管1內循環流動,吸取庫房內貨物及維護漏熱達到降溫目的,返回的低溫乙二醇進入乙二醇冷卻器6儲存,然后再進入乙二醇冷卻器6進行冷卻,完成制冷用乙二醇的循環;一路高溫高壓的氨蒸氣進入熱回收換熱器2,采用壓縮機排氣作為熱源為溶霜用乙二醇進行加熱,通過加熱乙二醇泵7輸送至熱回收換熱器2,完成溶霜用乙二醇的加熱循環;熱乙二醇儲存于熱乙二醇罐8,通過溶霜乙二醇輸送泵9輸送至原冷庫排管1,高溫乙二醇在原冷庫排管1內循環流動,達到溶霜的目的,這樣就完成溶霜乙二醇的循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氨冷庫系統,包括冷庫排管(1)、殼管式冷凝器(3)、壓縮機(4),壓縮機(4)的出口與殼管式冷凝器(3)的入口相接;其特征在于:殼管式冷凝器(3)的出口連接有低壓循環桶(5),低壓循環桶(5)的出液口和進液口之間與乙二醇冷卻器(6)的殼程相連接;低壓循環桶(5)的出氣口與壓縮機的吸口相接;乙二醇冷卻器(6)的板程出口與冷乙二醇輸送泵(11)的入口相接,冷乙二醇輸送泵(11)的出口與冷庫排管(1)相接;冷庫排管(1)的出口與冷乙二醇罐(10)相接,冷乙二醇罐(10)的出口與乙二醇冷卻器(6)的板程入口相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氨冷庫系統,包括冷庫排管(1)、殼管式冷凝器(3)、壓縮機(4),壓縮機(4)的出口與殼管式冷凝器(3)的入口相接;其特征在于:殼管式冷凝器(3)的出口連接有低壓循環桶(5),低壓循環桶(5)的出液口和進液口之間與乙二醇冷卻器(6)的殼程相連接;低壓循環桶(5)的出氣口與壓縮機的吸口相接;乙二醇冷卻器(6)的板程出口與冷乙二醇輸送泵(11)的入口相接,冷乙二醇輸送泵(11)的出口與冷庫排管(1)相接;冷庫排管(1)的出口與冷乙二醇罐(10)相接,冷乙二醇罐(1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建剛,劉輝,丁煒,楊明,馮雯樺,李兆鵬,杜長明,
申請(專利權)人:冰山技術服務大連有限公司,大連冷凍機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