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氧氣產生器,由一外層筒、一內層筒、一濾層蓋和一外蓋組成,內、外層筒可結合為一雙層筒,濾層蓋鎖設在雙層筒上端口與外蓋鎖合封閉,濾層蓋底部開設一通氣柱和一棘形柱,兩柱體之間連接一通氣管,在濾層蓋內注入適當水量以淹過兩柱體的接頭,使用時將適量的產氧劑和水置入內層筒,經化學作用產生的氧氣可通過通氣柱、通氣管和濾層蓋的水液逸出,并藉外蓋供氣孔輸出至呼吸罩或口吸器。(*該技術在201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氧氣產生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氧氣產生器,特指一種可供簡便攜帶使用的氧氣產生器。
技術介紹
氧氣對人體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足夠的氧氣供給確實有助于緩解疲勞、清醒頭腦,獲得身心舒暢的效果。此外,在登山、火災現場等需含氧量較高的各種環境中,更是必須依賴人工供氧設備來提供充足的氧氣,尤其是針對氣喘患者,為滿足不時的救急需求,更須隨身配備適當的氧氣供給裝置,以免出現危急情況。已有的氧氣供給裝置,主要是將氧氣以高壓充填方式貯存在鋼瓶,再通過呼吸罩或口吸器供使用者使用,但是,貯氧鋼瓶因笨重不便攜帶,所以難以隨身配備,特別是氣喘患者在飛行途中,因飛行器禁止攜帶貯氧鋼瓶,無法在途中確保安全;已有的輕便型氧氣急救箱,須與氧氣瓶配合使用,僅適合一般居家備用,不適合在飛行時隨機攜帶。即使采用迷你小型氧氣鋼瓶,但仍有相當重量,且預貯的氧氣量有限,用盡之后亦無法立即補充。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氧氣產生器,能夠迅速產生氧氣且攜帶使用方便,可隨時隨地滿足使用者使用需要。-->本技術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術手段實現的:一種氧氣產生器,由一外層筒、一內層筒、一濾層蓋和一外蓋組成,其特征在于:外層筒為一中空容器;內層筒亦為一中空容器,其上側環壁設有鎖合螺紋段,并套設一氣密環;濾層蓋的蓋體下端具有一可與內層筒的螺紋段螺合的螺紋段,并籍氣密環形成氣密組合;濾層蓋中央橫設一隔板,上側環壁設有一可與外蓋氣密鎖合的螺紋段和一氣密環,隔板設置一通氣柱和一棘形柱;通氣柱具有一通氣孔,兩柱體之間連接一通氣管,通氣管與棘形柱迫緊套接但套接端仍有空隙可與外界相通;外蓋氣密鎖合在濾層蓋上端,且在選定位置開設一供氣孔,供氣孔外接一呼吸裝置。所述的一種氧氣產生器,其特征在于:外層筒與內層筒可呈對應的杯形中空容器。外層筒的杯口內壁設有嵌止凸緣,內層筒設有與嵌止凸緣對應且可使內層筒與外層筒結合形成一具有中空隔層的雙層筒的嵌合溝,內層筒、濾層蓋和外蓋可在外壁選定位置分別設置止滑部。內層筒、濾層蓋和外蓋外壁的止滑部可呈凸齒狀或適當粗糙面。棘形柱可為四棘柱、三棘柱、角形柱或其它規則或不規則的柱體。外層筒、內層筒、濾層蓋和外蓋各構件均可由塑膠或類似材質制成。外層筒與內層筒可一體成型為一中空雙層筒。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組合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的分解立體圖。圖3為本技術的組合剖面圖。圖4為本技術配合呼吸罩組成的使用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配合口吸器組成的使用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氧氣逸出路徑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詳細說明本技術的結構。如圖1至圖3所示,本技術由一外層筒1、一內層筒2、一濾層蓋3和一外蓋4組成,其中:外層筒1為一杯形的中空容器,在杯口內壁設有嵌止凸緣11;內層筒2亦呈一適當的杯形中空容器,其上端外壁有一可呈凸齒狀的止滑部21,止滑部21下側環壁設有與上述嵌止凸緣11對應的嵌合溝22,以便內層筒2與外層筒1可結合形成一具有中空隔層的雙層筒(如圖2所示),止滑部21在上側環壁設有鎖合螺紋段23,在杯口套設一氣密環24,以便與濾層蓋3形成氣密鎖合結構;濾層蓋3下端具有一螺紋段31,以便與內層筒2的螺紋段23螺合,并籍氣密環24形成密閉結構,濾層蓋3的蓋體周壁具有凸齒狀止滑部32,在中央橫設一隔板33,止滑部32上側環壁設有一螺紋段34和一氣密環35,以便與外蓋4密閉鎖合,隔板33設置一通氣柱331和一棘形柱332,通氣柱331有一通氣孔333,且兩柱體之間連接一通氣管334,通氣管334與棘形柱332迫緊套接,但套接端仍有空隙可與外界相通;棘形柱332的作用在于確保與通氣管334迫緊套接后仍有適當空隙可與外界相通,所以棘形柱332的形狀并無限制,凡包括四棘柱、三棘柱、角形柱或其它規則或不規則的柱體概屬可行;同理,如果在通氣管334適當位置另設適當開孔(圖中未顯示),只要開孔能產生通氣效果即可取而代之;外蓋4密閉鎖合在濾層蓋2上端,其蓋體內、外周壁分別設有一螺紋段41和一凸齒狀止滑部42,在選定位置開設一供氣孔43,螺紋段41與濾層蓋3上側環壁的螺紋段34和氣密環35配合形成密閉鎖合,在供氣孔43外接一呼吸罩5(如圖4所示)或一口吸器6(如圖5所示)。使用時,在濾層蓋3注入可淹沒兩柱體331和332接頭的水量,并將適量的產氧劑(習知物)配合適當水量置入內層筒2,經化學作用即可產生氧氣,-->進而通過通氣柱331(通氣孔333)、通氣管334、棘形柱332的空隙和濾層蓋3淹沒水液的過濾再選出(如圖6箭頭路徑所示),籍外蓋4的供氣孔43輸出至呼吸罩5或口吸器6。上述內層筒2、一濾層蓋3和一外蓋4所設呈凸齒狀的止滑部21、32和42,其目的只在于使各構件對應鎖合時提供較佳的止滑摩擦力,所以并不拘于凸齒狀止滑部,凡能以適當粗糙面提供止滑效果的設計均屬可行。上述的產氧劑,主要是利用碳酸鈉和醋酸錳兩種不同化學藥劑,首先放入碳酸鈉,然后再放入醋酸錳,加水后即產生化學反應,迅速產生氧氣。這亮種化學藥劑及其反應過程均屬習知,不是本技術的申請范圍,故不贅述。在本技術中,以適量的碳酸鈉和醋酸錳兩種藥劑和水調配,一次產生的氧氣供量約可維持二十分鐘之久,并可反復進行制造,所以可保證氧氣供應。另外,本技術的外層筒1、一內層筒2、一濾層蓋3和一外蓋4等各項構件,均可用塑膠或類似材質制成,所以不但結構簡單、組裝便捷且質地輕盈,非常適合于隨身攜帶,隨時隨地皆可方便地提供氧氣使用,其實用性理應肯定。此外,前述外層筒1與內層筒2結合組成的中空雙層筒,該中空隔層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隔絕碳酸鈉、醋酸錳兩種用劑和水量相遇時所產生的熱量,以便于攜帶和取拿。同理,中空雙層筒除可由外層筒1與內層筒2兩個分離構件組成外,當然亦可一體成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氧氣產生器,由一外層筒、一內層筒、一濾層蓋和一外蓋組成,其特征在于:外層筒為一中空容器;內層筒亦為一中空容器,其上側環壁設有鎖合螺紋段,并套設一氣密環;濾層蓋的蓋體下端具有一可與內層筒的螺紋段螺合的螺紋段,并籍氣密環形成氣密組合;濾層蓋中央橫設一隔板,上側環壁設有一可與外蓋氣密鎖合的螺紋段和一氣密環,隔板設置一通氣柱和一棘形柱;通氣柱具有一通氣孔,兩柱體之間連接一通氣管,通氣管與棘形柱迫緊套接但套接端仍有空隙可與外界相通;外蓋氣密鎖合在濾層蓋上端,且在選定位置開設一供氣孔,供氣孔外接一呼吸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氧氣產生器,由一外層筒、一內層筒、一濾層蓋和一外蓋組成,其特征在于:外層筒為一中空容器;內層筒亦為一中空容器,其上側環壁設有鎖合螺紋段,并套設一氣密環;濾層蓋的蓋體下端具有一可與內層筒的螺紋段螺合的螺紋段,并籍氣密環形成氣密組合;濾層蓋中央橫設一隔板,上側環壁設有一可與外蓋氣密鎖合的螺紋段和一氣密環,隔板設置一通氣柱和一棘形柱;通氣柱具有一通氣孔,兩柱體之間連接一通氣管,通氣管與棘形柱迫緊套接但套接端仍有空隙可與外界相通;外蓋氣密鎖合在濾層蓋上端,且在選定位置開設一供氣孔,供氣孔外接一呼吸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氧氣產生器,其特征在于:外層筒與內層筒可呈對應的杯形中空容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氧氣產生器,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子平,
申請(專利權)人:鎧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