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應用于微創椎體強化術,包括穿刺定位針、錨定針、定位模塊和用于穿刺點預定位的套筒,其中定位模塊為設置有多組定位孔的圓柱體,定位孔貫穿定位模塊、且與定位模塊的中心軸平行;錨定針包括針體和擋位片,針體的一端與擋位片固定連接,另一端設置為針尖,針體與定位孔匹配設置、且用于插入定位孔內,針體的長度大于定位孔的長度;穿刺定位針包括與定位孔相匹配的針管,針管的長度大于定位孔的長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提高微創條件下進行椎弓根穿刺點確認的準確性,同時也可避免傳統方法的大量射線損傷,能夠有效地提高手術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
,特別是涉及一種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
技術介紹
當椎體的力學性能因骨質疏松而下降時,較小的外傷、甚至無外傷都會導致椎體骨折,這時可通過向椎體內灌入某些材料,如骨水泥等,以增強椎體的強度和剛度。這種手術方法稱為椎體強化術。目前,椎體強化術已廣泛應用于老年人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的治療,而手術成功的關鍵在于經皮穿刺軌跡的準確設定,一般的椎體強化術中,手術醫生都是在C型臂透視下反復將穿刺定位針在擬穿刺部位移動直到找到合適穿刺點。然而,由于不同穿刺點之間非??拷?,其調整會比較困難,手術中經常由于經皮穿刺軌跡不當而引起的骨折復位不佳和骨水泥滲漏的情況,甚至會出現注入骨水泥穿破椎弓根、椎體,從而損傷脊髓、神經根等引發并發癥。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微創椎體強化術中穿刺點定位不準確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實施例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應用于微創椎體強化術,包括穿刺定位針、錨定針、定位模塊和用于穿刺點預定位的套筒,其中,定位模塊用于套設在套筒內,定位模塊為設置有多組定位孔的圓柱體,定位孔貫穿定位模塊、且與定位模塊的中心軸平行;錨定針包括針體和擋位片,針體的一端與擋位片固定連接,針體的另一端設置為針尖,針體與定位孔匹配設置、且用于插入定位孔內,針體的長度大于定位孔的長度;穿刺定位針包括針管,針管為中空設置、且與定位孔相匹配,針管的長度大于定位孔的長度,針管用于穿過定位孔到達穿刺點。優選地,套筒包括均設置為中空圓柱狀的一級套筒、二級套筒、三級套筒和四級套筒,其中,一級套筒的外徑小于二級套筒的內徑、且一級套筒的長度大于二級套筒的長度;二級套筒的外徑小于三級套筒的內徑、且二級套筒的長度大于三級套筒的長度;三級套筒的外徑小于四級套筒的內徑、且三級套筒的長度大于四級套筒的長度;定位模塊 的外徑小于四級套筒的內徑,且定位模塊的長度大于四級套筒的長度。優選地,針管、定位孔、針體和擋位片均設置為圓柱狀,且針管的直徑小于定位孔的直徑,針體的直徑小于定位孔的直徑,擋位片的直徑大于定位孔的直徑。優選地,穿刺定位針還包括用于與外部相連接的連接部,且連接部固定連接于針管的一端。優選地,二級套筒、三級套筒和四級套筒的一端端部均設置為圓臺結構,且二級套筒的最小內徑等于一級套筒的最大外徑;三級套筒的最小內徑等于二級套筒的最大外徑;四級套筒的最小內徑等于三級套筒的最大外徑、且四級套筒的最小內徑等于定位模塊的外徑。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提高微創條件下進行椎弓根穿刺點確認的準確性,同時也可避免傳統方法的大量射線損傷,能夠有效地提高手術效果。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的穿刺定位針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的錨定針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的定位模塊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的套筒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的一級套筒、二級套筒、三級套筒和四級套筒的結構示意圖;圖示說明:1-穿刺定位針,2-錨定針,3-定位模塊,4-套筒,11-針管,12-連接部,21-針體,22-擋位片,31-定位孔,41-一級套筒,42-二級套筒,43-三級套筒,44-四級套筒。 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參見圖2、圖3、圖4和圖5,圖分別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的穿刺定位針、錨定針、定位模塊和套筒的結構示意圖。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包括穿刺定位針1、錨定針2、定位模塊3和用于穿刺點預定位的套筒4,其中定位模塊3用于套設在套筒4內。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的套筒4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套筒4包括均設置為中空圓柱狀的一級套筒41、二級套筒42、三級套筒43和四級套筒44,且二級套筒42、三級套筒43、四級套筒44的一端端部設置為圓臺結構,以及套筒41的端部可設置為圓臺結構、也可不設置為圓臺結構,在此不作詳細限定。其中,二級套筒42的最小內徑等于一級套筒41的最大外徑、二級套筒42的長度大于一級套筒41的長度;三級套筒43的最小內徑等于二級套筒42的最大外徑、三級套筒43的長度大于二級套筒42的長度;四級套筒44的最小內徑等于三級套筒43的最大外徑、四級套筒44的長度大于三級套筒43的長度。在使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的套筒4時,如圖5所示,需在微創條件下,首先將一級套筒41留置于皮膚切口內,然后將二級套筒42套設在一級套筒41的外周,并將二級套筒42留置于皮膚切口內、同時將一級套筒41取出,隨后將三級套筒43套設在二級套筒42的外周、并留置于皮膚切口內,同時取出二級套筒42,最后將四級套筒44套身在三級套筒43的外周、并留置于皮膚切口內,同時取出三級套筒43。這樣各級套筒可以由直徑最小、長度最長的套筒經過逐級擴張,將直徑最大的套筒留置在皮膚切口內。當然,套筒可以設置為逐級擴張的四級套筒、也可根據具體情況設置為逐級擴張的多級套筒,在此不作詳細限定。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的定位模塊3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定位模塊3為設置有多組定位孔31的圓柱體,定位孔31貫穿定位模塊3上下底面、且定位孔31與定位模塊3的中心軸平行。定位模塊3的外徑等于四級套筒44的最小內徑,定位模塊3的長度大于四級套筒 44的長度。在使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的定位模塊3時,需將定位模塊3放入四級套筒44中,同時退出四級套筒44,如此,可通過四級套筒44將定位模塊3留置于皮膚切口中。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的錨定針2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錨定針2包括針體21和擋位片22,其中,針體21的一端與擋位片22固定連接,針體21的另一端設置為針尖,可以集中錨定針2的指向于一點,針體21與定位孔匹配設置,如均為圓柱狀或四棱柱,在此不做詳細限定,針體21用于插入定位孔31內,且針體21的長度大于定位孔31的長度,以便將定位模塊3固定于骨性結構中,另外,不同的錨定針2的錨定針附體22上設置有不同的標記,用于區分不同的錨定針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應用于微創椎體強化術,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定位針(1)、錨定針(2)、定位模塊(3)和用于穿刺點預定位的套筒(4),所述定位模塊(3)用于套設在所述套筒(4)內,其中:所述定位模塊(3)為設置有多組定位孔(31)的圓柱體,所述定位孔(31)貫穿所述定位模塊(3)、且所述定位孔(31)與所述定位模塊(3)的中心軸平行;所述錨定針(2)包括針體(21)和擋位片(22),所述針體(21)的一端與所述擋位片(22)固定連接,所述針體(21)的另一端設置為針尖,所述針體(21)與所述定位孔(31)匹配設置、且用于插入所述定位孔(31)內,所述針體(21)的長度大于所述定位孔(31)的長度;所述穿刺定位針(1)包括針管(11),所述針管(11)為中空設置、且與所述定位孔(31)相匹配,所述針管(11)的長度大于所述定位孔(31)的長度,所述針管(11)用于穿過所述定位孔(31)到達穿刺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應用于微創椎體強化術,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定位針(1)、錨定針(2)、定位模塊(3)和用于穿刺點預定位的套筒(4),所述定位模塊(3)用于套設在所述套筒(4)內,其中:所述定位模塊(3)為設置有多組定位孔(31)的圓柱體,所述定位孔(31)貫穿所述定位模塊(3)、且所述定位孔(31)與所述定位模塊(3)的中心軸平行;所述錨定針(2)包括針體(21)和擋位片(22),所述針體(21)的一端與所述擋位片(22)固定連接,所述針體(21)的另一端設置為針尖,所述針體(21)與所述定位孔(31)匹配設置、且用于插入所述定位孔(31)內,所述針體(21)的長度大于所述定位孔(31)的長度;所述穿刺定位針(1)包括針管(11),所述針管(11)為中空設置、且與所述定位孔(31)相匹配,所述針管(11)的長度大于所述定位孔(31)的長度,所述針管(11)用于穿過所述定位孔(31)到達穿刺點。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創椎弓根穿刺點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包括均設置為中空圓柱狀的一級套筒(41)、二級套筒(42)、三級套筒(43)和四級套筒(44),其中;所述一級套筒(41)的外徑小于所述二級套筒(42)的內徑、且所述一級套筒(41)的長度大于所述二級套筒(42)的長度;所述二級套筒(42)的外徑小于所述三級套筒(43)的內徑、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海龍,石英,李宇,王洪偉,陳語,劉軍,項良碧,
申請(專利權)人:于海龍,王洪偉,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