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紡織漿料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該組合物是由丙烯酸酯組合物和納米SiO2復合變性淀粉混合而成,所述丙烯酸酯組合物由(A)選自(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具有碳原子數12以上的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數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亞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種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酯鍵合有碳原子數6以上的脂環式烴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丙烯腈、(D)復合引發劑和(E)鏈轉移劑組成;納米SiO2復合變性淀粉是將淀粉經酸化、交聯、氧化、引入經表面改性過的納米級SiO2、再經超聲分散制得。該漿料能明顯提高經紗上漿性能,提高紡織效率,廣泛適用于純棉、滌綸、纖維及混紡紗的經紗上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紡織
,尤其涉及一種紡織漿料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
技術介紹
目前廣泛使用的紡織漿紗用漿料主要有四類:變性淀粉、聚乙烯醇、聚酯和聚丙烯酸酯漿料。變性淀粉漿料成膜性好,與天然纖維親合力強,易于退漿,是紡織漿紗的主漿料組分;但淀粉漿料漿紗強力不夠,不耐磨,而且與滌綸纖維親合力不夠。聚乙烯醇漿料漿膜強力大,柔韌性好,漿液流動性好;但是聚乙烯醇難于退漿,而且由于聚乙烯醇難于降解,易導致白色環境污染,歐盟已經立法禁止使用。聚酯漿料的化學結構與滌綸相似,故其與滌纖維親合力強,尤其適用于含滌纖維,而且其退漿容易;但聚酯漿料在中性和堿性條件下易降解,在煮漿和上漿過程中發生水解,導致漿紗強度下降,限制了聚酯漿料的應用。聚丙烯酸酯是目前廣泛使用的漿紗輔助漿料組分,產品形式為聚丙烯酸乳液和固體丙烯酸酯。聚丙烯酸乳液固含量僅為25%,運輸成本高;而且乳化劑的存在往往惡化其使用性能,譬如產生泡沫、影響其與其他類漿料的相容性等。固體丙烯酸酯漿料比較受歡迎,但市面上的固體丙烯酸酯漿料吸濕再粘嚴重,漿膜強度不夠。因此,不論是聚丙烯酸乳液還是固體丙烯酸酯,均仍然不能完全替代聚乙烯醇。固體丙烯酸酯的合成可以采用乳液聚合破乳法和沉淀聚合法。乳液聚合破乳法:首先采用乳液聚合得到玻璃化溫度>37℃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然后用Na2SO4或濃H2SO4破乳;該方法實驗室小試尚且操作困難,更不便于工業化生
產。而沉淀聚合法的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溶媒體系和聚合單體配方,使得聚合反應平穩進行,所得聚合物沉淀顆粒均一,收率高,不吸濕再粘,水溶性好,易退漿,與淀粉相容性佳,而且最關鍵的要求粘度可控從而控制膜強度和聚丙烯酸酯的滲透性,所以鏈轉移劑的選擇也很重要。因此,目前研究的重點還應放在固體丙烯酸酯的合成上,以期獲得更好的經紗上漿性能,提高紡織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漿料耐磨性好、不吸濕再粘的紡織漿料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為達此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紡織漿料組合物,該組合物是由丙烯酸酯組合物與納米SiO2復合變性淀粉按1:5-1:10的質量比混合而成,例如可以按1:5、1:6、1:7、1:8、1:9或1:10的質量比混合物而成,優選為1:6-1:8,進一步優選為1:7。其中,所述丙烯酸酯組合物由(A)選自(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具有碳原子數12以上的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數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亞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種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酯鍵合有碳原子數6以上的脂環式烴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丙烯腈、(D)復合引發劑和(E)鏈轉移劑組成。根據本專利技術,所述(A)成分優選為選自具有碳原子數12以上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長鏈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和/或所述數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亞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根據本專利技術,所述(A)成分進一步優選為選自氫化聚丁二烯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氫化聚異戊二烯二(甲基)丙烯酸酯的具有碳原子數12以上的烷基的烷基
(甲基)丙烯酸酯和/或數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根據本專利技術,所述(B)成分優選為酯鍵合有選自金剛烷基、降冰片基、異冰片基、二環戊基以及環己基的一種以上的脂環式烴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根據本專利技術,所述丙烯酸酯組合物中,以(A)成分、(B)成分和(C)成分的總量為基準,其中,(A)成分為10-90質量%,例如可以是10質量%、12質量%、15質量%、20質量%、24質量%、30質量%、40質量%、50質量%、60質量%、70質量%、80質量%或90質量%。根據本專利技術,所述丙烯酸酯組合物中,以(A)成分、(B)成分和(C)成分的總量為基準,其中,(B)成分為10-80質量%,例如可以是10質量%、12質量%、15質量%、20質量%、24質量%、30質量%、40質量%、50質量%、60質量%、70質量%或80質量%。根據本專利技術,所述丙烯酸酯組合物中,以(A)成分、(B)成分和(C)成分的總量為基準,其中,(C)成分為0.5-50質量%,例如可以是0.5質量%、10質量%、15質量%、20質量%、24質量%、30質量%、40質量%或50質量%。根據本專利技術,所述丙烯酸酯組合物中,相對于(A)成分、(B)成分和(C)成分的總量100質量份,(D)成分的量為0.01-10質量份,例如可以是0.01質量份、0.1質量份、0.5質量份、1質量份、2質量份、5質量份、8質量份或10質量份,(E)成分的量為0.01-10質量份,例如可以是0.01質量份、0.1質量份、0.5質量份、1質量份、2質量份、5質量份、8質量份或10質量份。根據本專利技術,(A)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是在末端具有丙烯酰基和/或甲基丙烯?;?、在骨架中含有二烷基聚硅氧烷的化合物。該(A)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大多情況下是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改性物,也可通過苯基或甲基以外的烷基代替甲基將二烷基聚硅氧烷骨架中的烷基的全部或一部分取代。
作為甲基以外的烷基可以列舉乙基、丙基等。作為這樣的物質,具體地可以列舉信越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制的X-24-8201、X-22-174DX、X-22-2426、X-22-2404、X-22-164A、X-22-164C。另外,(A)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可以使用具有丙烯酰氧基烷基末端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末端的聚二烷基硅氧烷,具體地可以列舉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末端聚二甲基硅氧烷、(3-丙烯酰氧基-2-羥基丙基)末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丙烯酰氧基末端環氧乙烷二甲基硅氧烷-環氧乙烷ABA嵌段共聚物、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末端支鏈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其中,優選使用(3-丙烯酰氧基-2-羥基丙基)末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丙烯酰氧基末端環氧乙烷二甲基硅氧烷-環氧乙烷ABA嵌段共聚物。(A)成分的長鏈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為含有長鏈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長鏈烷基可以列舉碳原子數12以上的烷基,具體地可以列舉例如十二烷基、月桂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包含硬脂基)、二十烷基、三十烷基以及四十烷基等。另外,碳原子數12以上的烷基還可以是來自聚丁二烯或聚異戊二烯等的共聚物的氫化物的烷基。(A)成分可以列舉氫化聚丁二烯二(甲基)丙烯酸酯、氫化聚異戊二烯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氫化聚丁二烯或氫化聚異戊二烯骨架的丙烯酸類或甲基丙烯酸類化合物,或者硬脂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中,優選氫化聚丁二烯二(甲基)丙烯酸酯、氫化聚異戊二烯二(甲基)丙烯酸酯。作為(A)成分的數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亞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舉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
烯酸酯等。數均分子量的最大值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從與(B)成分的相溶性的觀點出發,優選數均分子量10000以下的物質。在本專利技術中,作為(A)成分可以使用選自上述(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中的至少一種、選自上述長鏈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中至少一種、或者選自上述數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紡織漿料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物是由丙烯酸酯組合物與納米SiO2復合變性淀粉按1:5?1:10的質量比組成;其中,所述丙烯酸酯組合物由(A)選自(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具有碳原子數12以上的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數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亞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種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酯鍵合有碳原子數6以上的脂環式烴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丙烯腈、(D)復合引發劑和(E)鏈轉移劑組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紡織漿料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物是由丙烯酸酯組合物與納米SiO2復合變性淀粉按1:5-1:10的質量比組成;其中,所述丙烯酸酯組合物由(A)選自(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具有碳原子數12以上的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數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亞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種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酯鍵合有碳原子數6以上的脂環式烴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丙烯腈、(D)復合引發劑和(E)鏈轉移劑組成。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成分為選自具有碳原子數12以上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長鏈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和/或所述數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亞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成分為選自氫化聚丁二烯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氫化聚異戊二烯二(甲基)丙烯酸酯的具有碳原子數12以上的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和/或數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4.如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成分為酯鍵合有選自金剛烷基、降冰片基、異冰片基、二環戊基以及環己基的一種以上的脂環式烴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5.如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組合物中,以(A)成分、(B)成分和(C)成分的總量為基準,其中,(A)成分為10-90質量%、(B)成分為10-80質量%、(C)成分為0.5-50質量%,相對于(A)成分、(B)成分和(C)成分的總量100質量份,(D)成分的量為0.01-10質量份,(E)成分的量為0.01-10質量份。6.如權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SiO2復合變
\t性淀粉由二氧化硅溶膠和變性淀粉經超聲分散混合制備而成。7.如權利要求1-6之一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繆建良,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市長安曙光手套廠,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