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學習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摹臨復合裝置及其使用方法。該摹臨復合裝置包括校對卡、原帖卡和活頁夾;所述校對卡、所述原帖卡分別與所述活頁夾可拆卸連接;所述校對卡具有印刷體和載體;所述校對卡的印刷體覆蓋在所述校對卡的載體上;所述原帖卡具有印刷體和載體;所述原帖卡的印刷體覆蓋在所述原帖卡的載體上;所述校對卡的印刷體與所述原帖卡的印刷體相對應;所述校對卡的載體采用透明材質。該摹臨復合裝置使用方法采用摹臨復合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摹臨復合裝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臨摹學習效率低的技術問題,以便于人們學習毛筆字、硬筆書法、畫畫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學習用品
,尤其涉及一種摹臨復合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介紹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傳統書法藝術的學習也需要改進方法,提高效率。傳統書法學習方法是初學者對照字帖進行臨摹,往往在臨帖時易出現臨寫錯誤,結構不準等問題,而在對比時又不容易找到與原帖不同之處,使得書法學習過程比較艱苦,進步緩慢;因此,現有的書法等臨摹存在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摹臨復合裝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臨摹學習效率低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摹臨復合裝置,包括校對卡、原帖卡和活頁夾;所述校對卡、所述原帖卡分別與所述活頁夾可拆卸連接;所述校對卡具有印刷體和載體;所述校對卡的印刷體覆蓋在所述校對卡的載體上;所述原帖卡具有印刷體和載體;所述原帖卡的印刷體覆蓋在所述原帖卡的載體上;所述校對卡的印刷體與所述原帖卡的印刷體相對應;所述校對卡的載體采用透明材質。進一步地,所述原帖卡的印刷體包括原帖范字,所述校對卡的印刷體包括與所述原帖范字的字形輪廓相同的校對范字。進一步地,所述校對范字包括實體區和鏤空區;所述實體區沿所述校對范字的字形輪廓設置,所述鏤空區設置于所述實體區內。進一步地,所述校對卡的載體為透明塑料層。進一步地,所述活頁夾包括第一封皮和與所述第一封皮固定連接的第二封皮;所述第一封皮與所述第二封皮扣合形成的空間內設置有夾持組件和活頁袋;所述夾持組件與所述活頁袋連接;所述第一封皮或者所述第二封皮與所述夾持組件固定連接;所述校對卡與所述原帖卡的形狀相同;所述活頁袋內能夠容納至少一個所述校對卡和一個所述原帖卡。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封皮與所述第二封皮通過連接封皮連接;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多個固定環;所述多個固定環沿所述連接封皮的延伸方向間隔設置,且所述固定環的截面方向垂直于所述連接封皮的延伸方向;所述活頁袋的一側具有多個安裝孔;所述活頁袋通過所述安裝孔套設在所述固定環上。進一步地,所述夾持組件還包括彈性件和與所述彈性件連接的按壓件;所述固定環包括第一環部和第二環部,所述第一環部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環部的一端能夠抵接,所述第一環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環部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彈性件連接;按壓所述按壓件,以使所述彈性件驅使所述第一環部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環部的一端分離。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封皮與所述夾持組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封皮具有多個封皮通孔,所述固定環的一部分能夠穿過所述封皮通孔伸出所述第
一封皮遠離所述第二封皮的一面。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封皮靠近所述第二封皮的一面具有夾層;所述夾層能夠插入所述校對卡。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摹臨復合裝置使用方法,包括,步驟100、臨摹原帖卡的范字形成臨摹字;步驟200、將校對卡的范字設置在所述臨摹字上;步驟300、找出所述臨摹字與所述校對卡的范字的區別。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摹臨復合裝置,包括校對卡、原帖卡和活頁夾,通過校對卡的印刷體與原帖卡的印刷體相對應,以使人們在學習書法、花鳥畫等,可以先對照原帖卡的漢字、圖畫等進行臨摹形成臨摹帖,再將透明材質的校對卡放置在臨摹帖上進行比對,找出與校對卡的不同之處,之后再進行臨摹,經過反復臨寫比對后,以使臨寫的字、畫能夠與校對卡的字、畫基本重合,以提高人們練字、畫畫的學習效率;該摹臨復合裝置通過校對卡能夠及時發現臨摹帖與原帖之間的不同之處,增加了學習書法、畫畫的樂趣,更加便于人們提高書法、畫畫的水平。通過活頁夾以便于收納整理校對卡和原帖卡,避免校對卡和原帖卡散亂、丟失,影響人們練習、學習書法、畫畫。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摹臨復合裝置使用方法,通過校對卡和原帖卡,經過反復臨寫比對后,以使臨摹字能夠與校對卡的范字基本重合,以提高人們練字的學習效率。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
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摹臨復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摹臨復合裝置展開的第一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的摹臨復合裝置展開的第二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的摹臨復合裝置的A部分的放大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摹臨復合裝置的校對卡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摹臨復合裝置的原帖卡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校對卡; 2-原帖卡; 3-活頁夾;31-第一封皮; 311-封皮通孔; 32-第二封皮;33-夾持組件; 331-固定環; 332-按壓件;34-活頁袋; 35-連接封皮。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
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技術中的具體含義。實施例一參見圖1-圖6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摹臨復合裝置;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摹臨復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圖3為圖1所示的摹臨復合裝置展開的兩種結構示意圖,其中圖2所示為固定環的第一環部和第二環部扣合的狀態示意圖,圖3所示為固定環的第一環部和第二環部分離的狀態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的摹臨復合裝置的A部分的放大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摹臨復合裝置的校對卡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摹臨復合裝置的原帖卡的結構示意圖。為了更加清楚的顯示結構,圖5、圖6僅示出了一個范字,圖5、圖6示出的范字不對校對卡、原帖卡的字形、字數作具體限定。參見圖1-圖6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摹臨復合裝置,包括校對卡1、原帖卡2和活頁夾3;校對卡1、原帖卡2分別與活頁夾3可拆卸連接。通過活頁夾3以將校對卡1、原帖卡2以裝訂方式或者散頁排版方式進行整理,減少書法、畫畫初學者在使用過程中因整理原帖卡2、校對卡1而耗費大量的時間,減少在學習過程中原帖卡2、校對卡1容易出現的散亂、丟失的現象。其中,書法學習例如可以為毛筆字的學習,也可以為鋼筆、鉛筆、圓珠筆、碳素筆、中性筆等硬筆書法的學習。校對卡1具有印刷體和載體;校對卡1的印刷體覆蓋在校對卡1的載體上,且校對卡1的印刷體的面積小于校對卡1的載體的面積。校對卡1的印刷體可以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摹臨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校對卡、原帖卡和活頁夾;所述校對卡、所述原帖卡分別與所述活頁夾可拆卸連接;所述校對卡具有印刷體和載體;所述校對卡的印刷體覆蓋在所述校對卡的載體上;所述原帖卡具有印刷體和載體;所述原帖卡的印刷體覆蓋在所述原帖卡的載體上;所述校對卡的印刷體與所述原帖卡的印刷體相對應;所述校對卡的載體采用透明材質。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摹臨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校對卡、原帖卡和活頁夾;所述校對卡、所述原帖卡分別與所述活頁夾可拆卸連接;所述校對卡具有印刷體和載體;所述校對卡的印刷體覆蓋在所述校對卡的載體上;所述原帖卡具有印刷體和載體;所述原帖卡的印刷體覆蓋在所述原帖卡的載體上;所述校對卡的印刷體與所述原帖卡的印刷體相對應;所述校對卡的載體采用透明材質。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摹臨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帖卡的印刷體包括原帖范字,所述校對卡的印刷體包括與所述原帖范字的字形輪廓相同的校對范字。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摹臨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對范字包括實體區和鏤空區;所述實體區沿所述校對范字的字形輪廓設置,所述鏤空區設置于所述實體區內。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摹臨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對卡的載體為透明塑料層。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摹臨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頁夾包括第一封皮和與所述第一封皮固定連接的第二封皮;所述第一封皮與所述第二封皮扣合形成的空間內設置有夾持組件和活頁袋;所述夾持組件與所述活頁袋連接;所述第一封皮或者所述第二封皮與所述夾持組件固定連接;所述校對卡與所述原帖卡的形狀相同;所述活頁袋內能夠容納至少一個所述校對卡和一個所述原帖卡。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摹臨復合裝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祥魁,
申請(專利權)人:李祥魁,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