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顯示終端。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顯示終端,包括屏幕組件和外殼,所述外殼包括圍設在所述屏幕組件側邊外側的前框和設置在所述屏幕組件背面的背板,所述背板邊緣與所述前框連接,所述屏幕組件包括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所述背光模組的出光面與所述顯示面板相對設置,所述背板內側向外凸出形成容置腔,所述背光模組設置在所述容置腔內,所述前框在所述容置腔的邊緣外側。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減少顯示終端的厚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家用電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終端。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的進步,平板電視等顯示終端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現在的平板電視等,為了保證外形的美觀,通常在外殼外側設置有氯乙烯(Vinyl chloride,簡稱VCM)覆膜外觀板。VCM覆膜外觀板俗稱彩鋼板,即金屬基板板材的表面部分或全部貼附有彩色或者具有花紋的外觀膜,通常外觀膜上的色彩及花紋變化均較多,故能形成較多不同外觀,但由于外觀膜與金屬基板板材的延展性不同,為避免在沖壓成型時外觀膜撕裂或掉屑,VCM覆膜外觀板通常結構和形狀均較為簡單,以減少或避免沖壓工序。具體的,圖1是現有技術中一種顯示終端后殼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覆膜外觀板在背板上的覆蓋比例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顯示終端的后殼中,背板11為普通的非外觀板,且一般具有用于固定顯示終端內部元件的折邊、沖孔等固定結構,而覆膜外觀板10是一整片形狀較為規則的板材,且上部具有簡單沖孔,且通過支架及螺釘20等固定件,將覆膜外觀板10固定于普通的背板11上,且由于背板11的結構限制,一般只有部分背板11外表面覆蓋有覆膜外觀板10。這樣通過背板11與覆膜外觀板10之間的連接,即可保證背板1具有正常的固定連接作用,也可以使顯示終端后殼外觀較為美觀。然而,目前的顯示終端,其后殼包括背板和覆膜外觀板兩層板材,且背板形狀通常較為復雜,這樣造成顯示終端的整體厚度較厚,不利于顯示終端的薄形化設計。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顯示終端,能夠實現較薄的顯示終端外形。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顯示終端,包括屏幕組件和外殼,外殼包括圍設在屏幕組件側邊外側的前框和設置在屏幕組件背面的背板,背板邊緣與前框連接,屏幕組件包括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背光模組的出光面與顯示面板相對設置,背板內側向外凸出形成容置腔,背光模組設置在容置腔內,前框在容置腔的邊緣外側。本專利技術的顯示終端,可包括屏幕組件和外殼,外殼包括圍設在屏幕組件側邊外側的前框和設置在屏幕組件背面的背板,背板邊緣與前框連接,屏幕組件包括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背光模組的出光面與顯示面板相對設置,背板內側向外凸出形成容置腔,背光模組設置在容置腔內,前框在容置腔的邊緣外側。這樣在其它結構相同或類似的情況下,顯示裝置的整體厚度減少了前框上用于固定背光模組的相關固定結構的厚度,達到了減薄的效果。。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現有技術中一種顯示終端后殼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覆膜外觀板在背板上的覆蓋比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顯示終端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顯示終端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圖5是現有技術中一種顯示終端的厚度組成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顯示終端的厚度組成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背板上的外觀膜分布正面示意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背板上的外觀膜分布截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
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顯示終端是用于進行圖像及畫面顯示的裝置,通常可以為平板電視或者平板顯示器等。其內部通常設置有用于進行顯示的顯示部件,顯示部件一般具有一塊面積較大的顯示面板,圖像和畫面經過處理后,即可在該顯示面板上進行顯示。同時,為了固定顯示面板以及其它顯示部件,顯示終端具有圍設在顯示面板四個側邊外側以及背面的外殼,外殼一方面將顯示終端的各種顯示部件容納并固定在其中,另一方面,也能夠保證顯示終端具有美觀統一的外觀。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顯示終端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顯示終端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如圖3和圖4所示,顯示終端包括屏幕組件2和外殼1,外殼1包括圍設在屏幕組件2側邊外側的前框12和設置在屏幕組件2背面的背板11,背板11邊緣與前框12連接,屏幕組件2包括顯示面板21和背光模組22,背光模組22的出光面與顯示面板21相對設置,背板11內側向外凸出形成容置腔11a,背光模組22設置在容置腔11a內,前框12在容置腔11a的邊緣外側。具體的,顯示終端中包括由用于進行畫面顯示的屏幕組件2,以及用于固定和保護屏幕組件2的外殼1。外殼1具體可包括前框12和背板11,前框12通常圍設在屏幕組件2的側邊外側,以形成保護屏幕四周的四條側邊,而背板11通常用于固定屏幕組件2,以實現對屏幕組件2的固定及保護,并將屏幕組件2和前框12等結構組合在一起。為了實現固定功能,背板11的邊緣需要與前框12連接。一般的,在背板11邊緣通常設置有折邊或者固定孔,以將背板11與前框12連接在一起。屏幕組件2通常為液晶屏幕組件,其中包括有顯示面板21和背光模組22,背光模組22能夠提供具有足夠亮度且均勻分布的面光源,面光源所發出的光線投射到顯示面板21上,就可以使顯示面板21的不同像素點顯示不同的顏色及亮度,以組成不同的畫面圖像。為了使顯示面板21能夠接收到背光模組22所產生的圖像,背光模組22的出光面通常均與顯示面板21相對設置,且背光模組22的出光面和顯示面板平行。因為背光模組22具有一定的厚度,為了降低顯示終端的整體厚度,可以改變背板11的形狀。使原先為平板的背板11中部位置向外凸出,以形成一個容置腔11a,該容置腔11a的腔體位于背板11的遠離顯示面板21的一側,也即為顯示終端的背面。背光模組22可以放置在該容置腔11a的腔體內。因為容置腔11a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背光模組22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容置腔11a的腔體內部,而容置腔11a外側的背板11邊緣部分與顯示面板21之間不需要預留出等于整個背光模組22高度的空間,因而背板11邊緣部分與顯示面板21之間的距離較小。而容置腔11a外側的背板11邊緣部分與前框12連接,且前框12在垂直于顯示面板21方向上的厚度通常也會較小,只需要前框12的厚度能夠保證將背板11邊緣部分固定住即可,而不用考慮到背板11中央容置腔11a的厚度,因而前框12的厚度受到背光模組22厚度的影響較小,且顯示終端的整體厚度也較小。因為現有技術中背板是平板,并與前框一起將背光模組圍設在其中所以顯示面板與背板邊緣之間的距離受背光模組的整體高度影響較大,因而前框的厚度以及顯示裝置的厚度均在受到了背光模組的高度影響。而本實施例中,因為背光模組22被放置在背板11上的容置腔11a中,背光模組22的高度部分或全部被容置腔11a的深度所抵消,所以位于容置腔11a外的背板11邊緣部分與顯示面板21之間的距離受背光模組22的整體高度影響較小,可以實現較窄的前框結構。并且由于容置腔11a的存在,此時顯示組件2整體不再局限于前框12的厚度范圍之內,所以顯示裝置的整體厚度可以減去前框12的相關固定結構的厚度,以實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顯示終端,包括屏幕組件和外殼,所述外殼包括圍設在所述屏幕組件側邊外側的前框和設置在所述屏幕組件背面的背板,所述背板邊緣與所述前框連接,所述屏幕組件包括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所述背光模組的出光面與所述顯示面板相對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內側向外凸出形成容置腔,所述背光模組設置在所述容置腔內,所述前框在所述容置腔的邊緣外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顯示終端,包括屏幕組件和外殼,所述外殼包括圍設在所述屏幕組件側邊外側的前框和設置在所述屏幕組件背面的背板,所述背板邊緣與所述前框連接,所述屏幕組件包括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所述背光模組的出光面與所述顯示面板相對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內側向外凸出形成容置腔,所述背光模組設置在所述容置腔內,所述前框在所述容置腔的邊緣外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包括位于所述顯示面板正面的前框上壁和位于所述背光模組背面的前框下壁,所述前框上壁和所述前框下壁夾設在所述屏幕組件側邊邊緣兩側,所述背板的邊緣位于所述前框上壁與所述前框下壁之間,所述前框下壁位于所述容置腔的邊緣外側。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還包括: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圍設在所述屏幕組件外側,且所述連接部一側與所述前框上壁連接,所述連接部另一側與所述前框下壁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顯示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邊緣具有折邊,所述折邊位于所述前框上壁和所述前框下壁之間的區域內。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顯示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遠離所述背光模組的一側至少部分敷設有外觀膜。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終端,其特征在于,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志強,李敏華,賈文鵬,陳雄,齊蘭,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