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節能減震散熱配電柜,包括柜體、底板、連接板、滑移槽、調節絲桿、第一彈簧、太陽能電池板、通風口、負壓風扇、蓄電池、減震塊,減震塊、第二彈簧;柜體的下端安裝在底座上,底座的下端安裝有滾輪,底座上設有盲孔,盲孔內設有螺桿,螺桿上安裝有錐齒輪組件,盲孔的側壁上開設有通孔,螺桿的下端螺紋安裝于螺套內,盲孔內壁上還設有滑塊,螺套上開設有與滑塊相匹配的滑槽,螺套的下端安裝有防滑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明了,能夠極大減少電氣元件的震動,設計科學合理,使用方便,散熱速率快,保障裝置的正常工作,自動化控制,節省人力和電力;而且方便移動和定位,即使地面不平整也能夠實現快速水平定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配電柜,具體是一種節能減震散熱配電柜。
技術介紹
配電柜(箱)分動力配電柜(箱)和照明配電柜(箱)、計量柜(箱),是配電系統的末級設備。配電柜是電動機控制中心的統稱。配電柜使用在負荷比較分散、回路較少的場合;電動機控制中心用于負荷集中、回路較多的場合。它們把上一級配電設備某一電路的電能分配給就近的負荷。這級設備應對負荷提供保護、監視和控制。傳統的配電柜往往都是安裝在室外的,但是自從工業化生產技術革命以來,增加了室內的機械加工,因此室內的配電柜也相對的變多了,甚至有些配電柜往往需要室內外雙用,為了增加配電柜的實用功能,現有的配電柜在搬運的時候往往都沒有考慮到配電柜內部的電氣元件的損傷,要知道,電子設備是很容易被振壞的;同時配電柜工作時其內部電氣元件會產生大量的熱能,而配電柜工作時其柜門往往都是關閉的,這就意味著配電柜內部的熱量散發的會很慢,而高溫的環境下對電器元件也是有損傷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節能減震散熱配電柜,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節能減震散熱配電柜,包括柜體,所述柜體內部下側安裝有底板,底板上端兩側安裝有與底板相垂直的連接板,兩連接板相背的一面上開設有滑移槽,調節絲桿穿過柜體的側壁抵住滑移槽底部,調節絲桿上套設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位于柜體內壁與連接板之間;所述柜體的上方設有太陽能電池板,柜體的頂部與太陽能電池板之間設有通風口,通風口的外側設有負壓風扇,負壓風扇一左側設有蓄電池,柜體頂部與太陽能電池板之間通過四組固定支架連接,四組固定支架均布設于柜體頂部上端面上,蓄電池與太陽能電池板電、負壓風扇電連接;所述底板與柜體的底部之間設有減震塊,減震塊的周圍安裝有第二
彈簧;所述柜體的下端安裝在底座上,底座的下端安裝有滾輪,所述底座的側部開設有開口向下的盲孔,盲孔內設有螺桿,螺桿的頂端通過軸承安裝在盲孔的頂端,所述螺桿上安裝有從動錐齒輪,從動錐齒輪嚙合連接有主動錐齒輪,盲孔的側壁上開設有通孔,轉軸穿過通孔連接主動錐齒輪,所述螺桿的下端螺紋安裝于螺套內,盲孔內壁上還設有滑塊,螺套上開設有與滑塊相匹配的滑槽,所述螺套的下端安裝有防滑墊。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負壓風扇的上端設有防塵網。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蓄電池的外側設有防護罩。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柜體的內部設有溫控開關,溫控開關與負壓風扇電連接。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柜體的兩側壁上還開設有若干散熱孔。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開設有與柜體下端相匹配的凹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結構簡單明了,能夠極大減少電氣元件的震動,保證電氣元件在底板上部松動,其設計科學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設置的散熱孔和負壓風扇能夠有效的對配電柜的內部進行散熱,散熱速率快,從而增強了配電柜的散熱能力,以保障裝置的正常工作,自動化控制,節省人力和電力;而且方便移動和定位,定位簡單快捷,即使地面不平整也能夠實現快速水平定位。附圖說明圖1為節能減震散熱配電柜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處的放大圖;圖3為圖2中沿B-B剖視圖;圖中:1-柜體、2-底板、3-連接板、4-滑移槽、5-調節絲桿、6-第一彈簧、7-太陽能電池板、8-固定支架、9-防護罩、10-蓄電池、11-防塵網、12-負壓風扇、13-通風口、14-散熱孔、15-減震塊、16-第二彈簧、17-底座、18-滾輪、19-盲孔、20-螺桿、21-軸承、22-從動錐齒輪、23-主動錐齒輪、24-通孔、25-轉軸、26-螺套、27-滑塊、28-滑槽、29-防滑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請參閱圖1-3,一種節能減震散熱配電柜,包括柜體1,所述柜體1內部下側安裝有底板2,底板2上端兩側安裝有與底板2相垂直的連接板3,兩連接板3相背的一面上開設有滑移槽4,調節絲桿5穿過柜體1的側壁抵住滑移槽4底部,調節絲桿5上套設有第一彈簧6,第一彈簧6位于柜體1內壁與連接板3之間;所述柜體1的上方設有太陽能電池板7,柜體1的頂部與太陽能電池板7之間設有通風口13,通風口13的外側設有負壓風扇12,負壓風扇12的上端設有防塵網11,防塵網11能夠防止灰塵從負壓風扇12的通風口13進入到柜體1內部,負壓風扇12一左側設有蓄電池10,蓄電池10的外側設有防護罩9,柜體1頂部與太陽能電池板7之間通過四組固定支架8連接,四組固定支架8均布設于柜體1頂部上端面上,蓄電池10與太陽能電池板7電連接,蓄電池10與負壓風扇12電連接,柜體1的內部設有溫控開關,溫控開關與負壓風扇12電連接,在柜體1內溫度超過設定值時,溫控開關接通蓄電池10與負壓風扇12之間的電路,利用負壓風扇12在柜體1內產生負壓,外部的冷空氣快速進入柜體1內部,從而對柜體1內部進行快速降溫,以保障電氣元件的正常工作,自動化控制,節省人力和電力。所述底板2與柜體1的底部之間設有減震塊15,減震塊15的周圍安裝有第二彈簧16。當底板2上安裝有電氣元件時,通過第一彈簧6與第二彈簧16以及減震塊15的設置,能夠極大減少電氣元件的震動,保證電氣元件在底板2上部松動,其設計科學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所述柜體1的兩側壁上還開設有若干散熱孔14。所述柜體1的下端安裝在底座17上,底座17上開設有與柜體1下端相匹配的凹槽,底座1的下端安裝有滾輪18,凹槽可以使柜體1穩定的安裝在底座17上,而滾輪18方便了柜體1的整體移動。所述底座17的側部開設有開口向下的盲孔19,盲孔19內設有螺桿20,螺桿20的頂端通過軸承21安裝在盲孔19的頂端,所述螺桿20上安裝有從動錐齒輪22,從動錐齒輪
22嚙合連接有主動錐齒輪23,盲孔19的側壁上開設有通孔24,轉軸25穿過通孔24連接主動錐齒輪23,所述螺桿20的下端螺紋安裝于螺套26內,盲孔19內壁上還設有滑塊27,螺套26上開設有與滑塊27相匹配的滑槽28,所述螺套26的下端安裝有防滑墊29。當需要對底座17進行固定時,轉動轉軸25,從而帶動主動錐齒輪23轉動,主動錐齒輪23帶動與之嚙合的從動錐齒輪22轉動,從動錐齒輪22帶動螺桿20旋轉,螺桿20的下端與螺套26螺紋連接,螺套26上的滑槽28與盲孔19內的滑塊27相配合,組織了螺套26跟著螺桿20一起旋轉,因此可以實現螺套26的上下移動,進而能夠讓防滑墊29與地面接觸,實現底座17的定位,反之,也可以將螺套26升起。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節能減震散熱配電柜,包括柜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體內部下側安裝有底板,底板上端兩側安裝有與底板相垂直的連接板,兩連接板相背的一面上開設有滑移槽,調節絲桿穿過柜體的側壁抵住滑移槽底部,調節絲桿上套設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位于柜體內壁與連接板之間;所述柜體的上方設有太陽能電池板,柜體的頂部與太陽能電池板之間設有通風口,通風口的外側設有負壓風扇,負壓風扇一左側設有蓄電池,柜體頂部與太陽能電池板之間通過四組固定支架連接,四組固定支架均布設于柜體頂部上端面上,蓄電池與太陽能電池板電、負壓風扇電連接;所述底板與柜體的底部之間設有減震塊,減震塊的周圍安裝有第二彈簧;所述柜體的下端安裝在底座上,底座的下端安裝有滾輪,所述底座的側部開設有開口向下的盲孔,盲孔內設有螺桿,螺桿的頂端通過軸承安裝在盲孔的頂端,所述螺桿上安裝有從動錐齒輪,從動錐齒輪嚙合連接有主動錐齒輪,盲孔的側壁上開設有通孔,轉軸穿過通孔連接主動錐齒輪,所述螺桿的下端螺紋安裝于螺套內,盲孔內壁上還設有滑塊,螺套上開設有與滑塊相匹配的滑槽,所述螺套的下端安裝有防滑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節能減震散熱配電柜,包括柜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體內部下側安裝有底板,底板上端兩側安裝有與底板相垂直的連接板,兩連接板相背的一面上開設有滑移槽,調節絲桿穿過柜體的側壁抵住滑移槽底部,調節絲桿上套設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位于柜體內壁與連接板之間;所述柜體的上方設有太陽能電池板,柜體的頂部與太陽能電池板之間設有通風口,通風口的外側設有負壓風扇,負壓風扇一左側設有蓄電池,柜體頂部與太陽能電池板之間通過四組固定支架連接,四組固定支架均布設于柜體頂部上端面上,蓄電池與太陽能電池板電、負壓風扇電連接;所述底板與柜體的底部之間設有減震塊,減震塊的周圍安裝有第二彈簧;所述柜體的下端安裝在底座上,底座的下端安裝有滾輪,所述底座的側部開設有開口向下的盲孔,盲孔內設有螺桿,螺桿的頂端通過軸承安裝在盲孔的頂端,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穎慧,張斌,邢瑞芹,彭永強,程中祥,王瑞榮,王麗麗,劉婷婷,王婷,彭麗麗,智一倩,彭文麗,王勝男,李靜雅,劉海霞,
申請(專利權)人: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鄆城縣供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