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地下鐵路線道岔組件吊運裝置,其包括吊運框架、牽引機構和行走機構;其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進行吊運道岔組件,實現了地下車站施工時道岔組件從豎井口吊裝入洞,相比從隧道口運入,顯著減少了運輸距離,施工效率提高,物流成本降低;道岔組件轉運過程中不變形,有利于道岔鋪設精度控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鐵路軌道施工
,涉及一種地下鐵路線道岔組件吊運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年來,適應城市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地鐵車站和城際鐵路車站設置于地下。車站道岔,尤其是城際快速鐵路車站的大號碼道岔的組件數量多、尺度大、構造精密、變形控制要求高。因此,道岔組件的運輸是地下鐵路車站道岔施工中一項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常規的地下車站道岔施工中,組件運輸是通過隧道洞口進入,利用軌道車運輸,運輸距離甚至長達幾十千米。由于運距長,受洞內其它施工影響也大,因此運輸費用高、工序安排難度大,運輸過程中道岔易變形,影響鋪設精度。同時,道岔的施工只能安排在區間線路施工完成后,且只能采取換鋪法施工。隧道施工時一般在車站或其附近設置豎井作為施工運輸通道,但由于豎井口徑較小,利用常規裝置不能通過豎井吊運道岔組件。現有技術中缺少一種地下鐵路線道岔組件經小口徑豎井吊、運的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于地下鐵路車站施工中道岔組件從小口徑豎井吊裝入洞并在洞內運送的地下鐵路線道岔組件吊運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下鐵路線道岔組件吊運裝置,其包括吊運框架、牽引機構和行走機構;所述吊運框架包括前框架及與前框架固定連接的后框架、在前框架前端固定設置的牽引橫梁、一對前吊耳和一對后吊耳;前框架與后框架結構相同;所述前框架包括一對縱梁、在一對縱梁之間均布的上橫梁及下橫梁;所述牽引橫梁固定設置在一對縱梁之間;所述牽引橫梁的前端面上設有一對牽引吊耳;一對前吊耳分別設置在前框架前端縱梁的承軌面上;一對后吊耳分別設置在后框架后端縱梁的承軌面上;所述行走機構包括行走輪支架和行走輪;所述行走輪支架固定設置在一對縱梁下端面上,所述行走輪設置在所述行走輪支架上;所述牽引機構與一對牽引吊耳鉸接。所述牽引機構包括牽引桿、牽引桿支耳和U形牽引連接件;所述牽引桿支耳固定設置在所述牽引桿的一端;所述U形牽引連接件開口端分別與一對牽引吊耳鉸接,與U形牽引連接件開口端相對的另一端設有連接支耳;所述牽引桿支耳與連接支耳鉸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實現了地下車站施工時道岔組件從豎井口吊裝入洞,相比從隧道口運入,顯著減少了運輸距離,施工效率提高,物流成本降低;道岔組件轉運過程中不變形,有利于道岔鋪設精度控制;道岔組件的運輸工作與隧道內其它工程施工間的相互干擾減小,提高了工效;作為臨時施工結構,裝置整體結構主要由工字鋼等常用型鋼焊接而成,制造簡單,成本低,可回收再利用。本技術實現了地下車站施工時道岔組件從豎井口吊裝入洞,相比從隧道口運入,顯著減少了運輸距離,施工效率提高,物流成本降低;本技術可以在區間線路鋪軌前將道岔組件運送到工點,實現道岔預鋪,避免采用傳統的換鋪法(即岔位位置采用工具軌進行臨時過渡的方法),施工方案簡化,效率顯著提高;本技術能夠使道岔組件轉運過程中始終固定在剛度很大的吊運架上,不會產生變形,有利于道岔鋪設精度控制;本技術使道岔組件的運輸工作與隧道內其它工程施工間的相互干擾減小,提高了工效;本技術作為臨時施工設備,其整體結構主要由工字鋼等常用型鋼焊接而成,制造簡單,成本低,可回收再利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牽引機構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的A部放大圖。圖4為道岔固定件結構示意圖。圖5為道岔固定件將道岔組件固定在上橫梁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道岔組件吊運過程起吊示意圖。圖7為道岔組件吊運過程豎直入井示意圖。圖8為道岔組件吊運過程安裝牽引桿、連掛牽引車示意圖。圖9為道岔組件吊運過程調整姿態入洞示意圖。圖10為道岔組件吊運過程入洞后放置穩妥示意圖。圖11為道岔組件吊運過程洞內運輸示意圖。在圖1-11中, 1、縱梁,2、上橫梁,3、下橫梁,4、牽引橫梁,4-1、牽引吊耳,5、前吊耳,6、后吊耳, 7、牽引桿支耳,8、U形牽引連接件,8-1、連接支耳,9、牽引桿,11、行走輪支架,12、行走輪,13、螺桿,14、夾板,16、豎井,17、隧道,18、道岔組件,19、道岔組件墊板,20、起重設備,21、牽引車,25、本技術吊運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下面根據圖1-11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的吊運裝置包括吊運框架、牽引機構和行走機構;所述吊運框架包括前框架及與前框架固定連接的后框架、在前框架前端固定設置的牽引橫梁4、一對前吊耳5和一對后吊耳6;前框架與后框架結構相同;所述前框架包括一對縱梁1、在一對縱梁1之間均布的上橫梁2及下橫梁3;所述牽引橫梁4固定設置在一對縱梁1的下部之間;所述牽引橫梁4的前端面上設有一對牽引吊耳4-1;一對前吊耳5設置在前框架前端縱梁1的承軌面上;一對后吊耳6設置在后框架后端縱梁1的承軌面上;所述行走機構包括行走輪支架11和行走輪12;所述行走輪支架11固定設置在一對縱梁1下端面上,所述行走輪12設置在所述行走輪支架11上;所述牽引機構與一對牽引吊耳4-1鉸接。所述牽引機構包括牽引桿9、牽引桿支耳7和U形牽引連接件8;所述牽引桿支耳7固定設置在所述牽引桿9的一端;所述U形牽引連接件8開口端分別與一對牽引吊耳4-1鉸接,與開口端相對的另一端設有連接支耳8-1;所述牽引桿支耳7與連接支耳8-1鉸接。上橫梁2及下橫梁3均為寬翼緣熱軋H型鋼。所述縱梁1為焊接H型鋼,其翼緣與腹板之間采用雙面對稱角焊縫連接。所述一對前吊耳5及一對后吊耳6采用全熔透坡口對接焊縫等強度方式分別與縱梁1連接。在設置前吊耳5、后吊耳6、行走輪支架11的位置對應的縱梁1腹板上固定設有豎向加勁肋15。前框架與后框架通過高強度螺栓固定連接。本實施例的裝置還包括道岔固定件;所述道岔固定件包括一對夾板14和一對螺桿13;放置在上橫梁2的承軌面上的道岔組件鐵墊板上設置一個夾板14,在上橫梁2的下端面設置另一個夾板14,一對螺桿13分別設置在上橫梁2兩側,并將一對夾板14擰緊。利用地下鐵路線道岔組件吊運裝置進行吊運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1)吊運裝置25運至豎井16口,將前框架與后框架之間通過高強度螺栓連接,將其平穩放置在基本平整的場地,吊運裝置35先未安裝牽引機構;(2) 將道岔組件18運輸到豎井16口,用起重設備20采用扁擔梁加柔性吊帶吊裝道岔組件18并放置在吊運裝置25的吊運框架上,調整放置平穩;(3) 安裝道岔固定件:將道岔組件18固定在上橫梁2上,每個上橫梁兩端各設置1個固定件;安裝時在道岔組件墊板19與道岔固定件的夾板14間設置膠墊;(5) 用起重設備20通過吊運裝置25的一對后吊耳6吊起吊運裝置25,直至吊運裝置25豎直,然后使其保持豎直狀態吊運至洞口;把吊運裝置25緩緩送入豎井;(6) 吊運裝置25緩緩下降,吊運裝置25前端的行走輪12著地后停止下降,保持穩定狀態;安裝吊運裝置25的牽引機構,在牽引桿9上連接牽引車21;(7) 牽引車21緩緩前行,拖動吊運裝置25向洞內走行,起重設備20配合緩慢下放,吊運裝置25逐漸傾斜下降;通過牽引車21和起重設備20的密切配合,精確調整吊運裝置25的姿態,吊運裝置25從豎井16井口進入洞內,放置平穩;(8) 用牽引車21牽引吊運裝置25在洞內走行,到達道岔工點,卸掉道岔固定件,道岔組件18吊放到存儲位置。吊運架是由H型鋼焊接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地下鐵路線道岔組件吊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運框架、牽引機構和行走機構;所述吊運框架包括前框架及與前框架固定連接的后框架、在前框架前端固定設置的牽引橫梁(4)、一對前吊耳(5)和一對后吊耳(6);前框架與后框架結構相同;所述前框架包括一對縱梁(1)、在縱梁(1)之間均布的上橫梁(2)及下橫梁(3);所述牽引橫梁(4)固定設置在縱梁(1)之間;所述牽引橫梁(4)的前端面上設有一對牽引吊耳(4?1);一對前吊耳(5)分別設置在前框架前端的縱梁(1)的承軌面上;一對后吊耳(6)分別設置在后框架后端的縱梁(1)的承軌面上;所述行走機構包括行走輪支架(11)和行走輪(12);所述行走輪支架(11)固定設置在一對縱梁(1)下端面上,所述行走輪(12)設置在所述行走輪支架(11)上;所述牽引機構與一對牽引吊耳(4?1)鉸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地下鐵路線道岔組件吊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運框架、牽引機構和行走機構;所述吊運框架包括前框架及與前框架固定連接的后框架、在前框架前端固定設置的牽引橫梁(4)、一對前吊耳(5)和一對后吊耳(6);前框架與后框架結構相同;所述前框架包括一對縱梁(1)、在縱梁(1)之間均布的上橫梁(2)及下橫梁(3);所述牽引橫梁(4)固定設置在縱梁(1)之間;所述牽引橫梁(4)的前端面上設有一對牽引吊耳(4-1);一對前吊耳(5)分別設置在前框架前端的縱梁(1)的承軌面上;一對后吊耳(6)分別設置在后框架后端的縱梁(1)的承軌面上;所述行走機構包括行走輪支架(11)和行走輪(12);所述行走輪支架(11)固定設置在一對縱梁(1)下端面上,所述行走輪(12)設置在所述行走輪支架(11)上;所述牽引機構與一對牽引吊耳(4-1)鉸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下鐵路線道岔組件吊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機構包括牽引桿(9)、牽引桿支耳(7)和U形牽引連接件(8);所述牽引桿支耳(7)固定設置在所述牽引桿(9)的一端;所述U形牽引連接件(8)開口端分別與一對牽引吊耳(4-1)鉸接,與U形牽引連接件(8)開口端相對的另一端設有連接支耳(8-1);所述牽引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熊華濤,陶恩澤,范園園,楊濤,高偉賓,張兵,賈運海,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十六局集團鐵運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