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對風寒濕三痹有特效功能的自熱中藥磁療袋及制作方法,由雙腔體內袋,散寒除濕止痛中藥粉劑和化學發熱劑各裝一腔,化學發熱劑要求密封,中藥腔內有永磁體,使用時,用針刺孔后貼于患處或臍腹部,化學發熱劑遇氧后產生平均52℃持續24小時助推熱力,與中藥香竄之力合二為一,在磁場作用下,迅速滲透入人體內,從而對內、外、婦、兒各科屬風寒濕或虛寒性多種疾病產生顯著療效。(*該技術在201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外用治療風寒濕三痹的醫療用品及其制作方法。眾所周知,風寒濕邪對每個人都會有侵襲,治療的藥物很多,而現有的治療屬風寒濕三邪所致病痛的藥物和施治方法如風濕止痛膏、熱敷袋、電療等,療效均不顯著,數次治療后才能見效。西藥內服大多有副作用,而中藥的傳統治療方式用藥量較大,很浪費中藥材資源,使用很不方便。在中國專利技術專利公報上公開了一種中藥止痛熱敷袋(CN1063407A),其采用了毒性較大的川烏以及細辛、艾葉等有毒藥材,使適用范圍受一定局限,孕婦、小兒不便使用。其制造方法是先將藥內袋打眼,將粗藥粉與活性炭加入氯化鈉溶液混合均勻,再加入鐵粉迅速混合均勻,裝入打眼的無仿布復膜袋內封口,由于其中藥粉與化學發熱劑混合裝袋,又必須使鐵粉保持潮濕方能發熱,因此加入氯化鈉溶液使其潮濕,但帶來的問題則是易引起中藥粉潮解變質,不利于貯存,且對中藥粉末經滅菌處理,中藥粉在袋中更易霉變,也不利于貯存。其內包裝袋已打透氣孔,不利于使用時調節溫度,給使用者帶來不便。其發熱劑中采用活性炭,易從透氣孔滲漏出來污染皮膚和衣服,很不衛生。鑒于目前中醫在治療風寒濕三邪引起的病痛方面的現狀,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設計一種療效高、療程短、無毒副作用、適用廣泛、溫度可調、清潔衛生、便于貯存的溫通經絡、散寒濕、活血止痛的外用治療藥物。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自熱中藥磁療袋的使用效果達到了上述專利技術目的,它由化學發熱劑、散寒除濕止痛中藥材粉、永磁體和內外包裝袋構成,其特征是內包裝袋為兩個彼此獨立的腔,其中至少一個是密封腔,化學發熱劑置于其中,中藥材粉與永磁體置于另一腔中,排氣、密封后,將內包裝袋裝于外包裝中,再排氣、封口,外包裝上注明其主治癥狀及使用說明,永磁體可以片狀粘貼于該腔外側內壁上或混入藥材粉中,其磁強為500-3000高斯。為了制作出具有上述特征的自熱中藥磁療藥袋,本專利技術提出了如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配方準備化學發熱劑還原鐵粉20-40g硅藻土10-20g水5-15g散寒除濕止痛的中藥材經清洗,低溫干燥后粉碎成中粉,按如下配方混合備用硫磺2-5g肉桂0.5-1g川芎0.5-1g乳香0.5-1g沒藥0.5-1g白酒2-5g內包裝袋由三層無毒非織造布熱壓而成,其中,至少有兩層相鄰的非織造布相向內層復塑料膜,封口后形成密封腔;外包裝袋由無毒防潮隔氧復合塑料膜制作,其上印刷主治病癥和使用方法,也可將說明書印刷于紙上,置于內外袋之間;永磁體形狀以片狀為好,其磁場強度為500~3000高斯。將上述原材料準備好,備用。首先,將永磁體用膠布或其他粘合劑粘貼于置放中藥粉的腔中外側內壁中央部位,然后將配方好的中藥中粉用50-65度食用白酒調濕,混合均勻,裝入有永磁體的腔內;然后,將化學發熱劑配方中的硅藻土和水按配方量配兌,調和均勻,加入還原鐵粉,迅速混合均勻,立即裝入密封腔內,排氣或真空封口;最后,外加用于隔氧防潮的復合塑料袋外包裝,排氣或抽真空封口,即制成具有驅寒除濕止痛效果顯著的自熱中藥磁療袋。為了吸氧而使發熱溫度穩定,可加入硅藻土助慮劑2-5g,為了保持發熱劑濕度使其持續發熱,可加入食用鹽1-2g,為了發熱快速再加入食用醋5-10g;水的加入量根據硅藻土和硅藻土助慮劑的干濕度而定,一般可按硅藻土與硅藻土助慮劑干粉重量加入水與醋。為了使自熱中藥磁療袋有針對性地加強某一癥狀的療效,還可在中藥粉中分別、全部或部分地加入如下諸味中藥粉川斷0.5-1g香附0.5-1g獨活0.5-1g麻絨0.25-0.5g花椒0.5-1g南星0.5-1g白芷0.5-1g白芍0.5-1g白芥子0.5-1g五倍子0.5-1g透骨草0.5-1g菖蒲0.5-1g玄胡0.5-1g紅花0.5-1g木通0.5-1g大貝0.5-1g皂刺0.5-1g地龍0.5-1g牡蠣0.5-1g穿山甲0.25-0.5g絲瓜絡0.25-0.5g王不留行0.5-1g本自熱中藥磁療袋的使用方法是拆開外袋,用針在內袋兩面各扎31-45個小孔,(需高熱多扎),揉搓幾下,將藥面靠體貼敷,用別針固定于患處的內衣上,也可用帶有兩根或四根帶子的固定袋將藥袋裝入袋中固定于患處或臍腹部。本專利技術配制的中藥,經清洗,低溫干燥、研磨成粗粉至中粉狀后配方,可充分發揮藥效,且清潔衛生,不污染衣服,特別是用白酒調和,更加強藥力的發揮,其化學發熱劑遇氧可產生平均52℃,持續24小時的助推熱力,與中藥香竄之力合二為一,在磁場作用下,迅速滲透入人體內,從而對內、外、婦、兒各科屬風寒濕或虛寒性多種疾病產生顯著療效。本藥袋具有療效高,見效快、無毒副作用,適用廣泛、發熱穩定,持續時間長,不需能源、使用方便、清潔衛生、可長期貯存等諸多優點,將對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減輕病人痛苦作出貢獻。實施例1一、準備內包裝袋用三層非織造布熱壓成袋,其中,一對相鄰兩層相向內層復塑料膜;二、準備外包裝袋采用聚乙烯塑料復合膜材料,較內包裝袋尺寸略大,在三個邊上熱壓,形成一邊開口外袋,袋上印有主治病癥及使用方法;三、按下面配方準備中藥中粉備用硫磺3g肉桂0.5g川芎0.5g乳香0.5g沒藥0.5g白酒3g川斷0.5g五倍子0.5g木通0.5g絲瓜絡0.3g四、按下列配方準備化學發熱劑備用還原鐵粉30g硅藻土12g水10g硅藻土助慮劑3g食用醋酸5g食鹽1.5g五、將一片磁場強度為1500高斯的永磁體用醫用膠布粘貼于無塑料復膜的無紡布內面中央部位;待上述準備工作就緒后,首先將中藥中粉配方,再用60度白酒3g將藥粉調濕混合均勻,裝入有永磁體的腔內;然后,將化學發熱劑配方中的硅藻土、水、硅藻土助慮劑,食鹽和食用醋配兌,調和均勻,再加入還原鐵粉,迅速混合均勻后立即裝入密封腔內,對內包裝袋排氣或抽真空密封;最后在內包裝袋上套上外包裝袋,排氣封口,即成自熱中藥磁療袋。例2一、二步驟與例1相同。三、按配方準備中藥中粉備用硫磺4g肉桂1g川芎1g乳香1g沒藥1g白酒5g花椒0.5g透骨草0.5g穿山甲0.25g王不留行0.5g四、按下列配方準備化學及發熱劑備用還原鐵粉40g硅藻土15g水10g硅藻土助慮劑4g食醋8g食鹽2g五、準備一片永磁體,強度2500高斯,用粘合膠粘貼于內包裝袋無復膜的無紡布內側中央部位,先將中藥中粉混合均勻,再用白酒5g調濕,共裝入有永磁體的腔內,再將化學發熱劑除還原鐵粉外的其他成份混合均勻,最后加入還原鐵粉,迅速混合均勻后立即裝入密封袋內,對內包裝袋排去空氣、密封、再套上外包裝,排氣,封口,即得。權利要求1.自熱中藥磁療袋,由化學發熱劑、散寒除濕止痛中藥材(粗粉至中粉)、永磁體和內、外包裝袋構成,其特征是內包裝袋為兩個彼此獨立的腔,其中至少一個是密封腔,化學發熱劑置入其中,中藥材粉與永磁體置于另一腔中,排氣、封口,裝于外包裝袋內,再排氣、封口,外包裝上注明其主治癥狀及使用說明,永磁體可粘貼于該腔外側內壁上或混入藥材粉中。2.自熱中藥磁療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化學發熱劑配方為還原鐵粉20-40g硅藻土10-20g水5-15g驅寒除濕止痛的中藥材經清洗,低溫干燥后研磨,粉碎成中粉,其配方為硫磺2-5g肉桂0.5-1g川芎0.5-1g乳香0.5-1g沒藥0.5-1g白酒2-5g永磁體的磁場強度為500-3000高斯,最好為片狀;內包裝袋由三層非織造布熱壓而成,其中,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自熱中藥磁療袋,由化學發熱劑、散寒除濕止痛中藥材(粗粉至中粉)、永磁體和內、外包裝袋構成,其特征是內包裝袋為兩個彼此獨立的腔,其中至少一個是密封腔,化學發熱劑置入其中,中藥材粉與永磁體置于另一腔中,排氣、封口,裝于外包裝袋內,再排氣、封口,外包裝上注明其主治癥狀及使用說明,永磁體可粘貼于該腔外側內壁上或混入藥材粉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蹤良,
申請(專利權)人:吳蹤良,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51[中國|四川]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