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移動攝像小車,包括底座、行走機構、立柱組件和攝像頭;底座包括下底盤、上底盤、立板和支承架;支承架固定在上底盤上;行走機構包括兩組行走裝置,行走裝置包括伺服電機、聯軸器、轉軸和行走輪,在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聯軸器,在聯軸器上連接有轉軸,在轉軸上安裝有行走輪,在下底盤上位于行走輪的兩側固定有軸承座,軸承座內設有軸承,轉軸穿過軸承;在支承架上安裝有驅動電機,立柱組件安裝在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在上底盤上安裝有殼體,在殼體內安裝有控制器,伺服電機和驅動電機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上連接有無線接收器,無線接收器與遙控器無線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讓攝像頭可以移動,且能360°旋轉,并能通過遙控進行操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攝像小車。
技術介紹
攝像頭又稱為電腦相機、電腦眼、電子眼等,是一種視頻輸入設備,被廣泛的運用于視頻會議,遠程醫療及實時監控等方面。普通的人也可以彼此通過攝像頭在網絡進行有影像、有聲音的交談和溝通。另外,人們還可以將其用于當前各種流行的數碼影像,影音處理。現在的攝像頭基本上都的固定的,對于有些使用者難以達到的地方難以實現拍攝,其拍攝的范圍有限。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讓攝像頭可以移動,且能360°旋轉,并能通過遙控進行操作,本實用信息提供了一種可移動攝像小車。為達到上述目的,一種可移動攝像小車,包括底座、行走機構、立柱組件和攝像頭;所述的底座包括下底盤、上底盤、立板和支承架,在下底盤和上底盤之間設有兩相互平行的立板,在下底盤與上底盤之間形成有空腔,在兩立板之間形成有容置腔;在下底盤上設有下輪槽,在上底盤上設有上輪槽;支承架固定在上底盤上;所述的行走機構包括兩組行走裝置,所述的行走裝置包括伺服電機、聯軸器、轉軸和行走輪,兩組行走裝置中的兩伺服電機安裝在容置腔內,兩伺服電機固定在一起,伺服電機與下底盤和上底盤都接觸,伺服電機的輸出軸穿過立板,在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聯軸器,在聯軸器上連接有轉軸,在轉軸上安裝有行走輪,在下底盤上位于行走輪的兩側固定有軸承座,軸承座內設有軸承,轉軸穿過軸承;行走輪的下部經下輪槽伸出,行走輪的上部經上輪槽伸出;在支承架上安裝有驅動電機,立柱組件安裝在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攝像頭安裝在立柱組件上;在上底盤上安裝有殼體,在殼體內安裝有控制器,伺服電機和驅動電機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上連接有無線接收器,無線接收器與遙控器無線連接。由于設置了行走機構,因此,固定在立柱組件上的攝像頭可以移動,方便拍攝。由于設置了驅動電機,因此,立柱組件可以360°旋轉,拍攝的范圍廣。由于設置了遙控器、無線接收器和控制器,因此,通過遙控器能控制伺服電機和驅動電機。由于在下底盤和上底盤之間形成了空腔,伺服電機固定在兩立板形成的容置腔內,因此,伺服電機、行走輪都相對向下安裝,使得行走機構的中心下移,因此,本技術的可移動攝像小車更加的穩定,不容易出現側翻的現象。在本技術中,立板對伺服電機具有定位的作用。由于伺服電機與上下底盤都接觸,因此,可利用伺服電機對上底盤進行支承,對上底盤的支承穩定性更好。由于行走輪分別伸出了下輪槽和上輪槽,因此,行走輪即使脫離的轉軸或是轉軸斷裂或是轉軸與聯軸器分離,行走輪也不會脫離底座,提高了安全性能。由于設置了兩組獨立的行走裝置,因此,可通過控制伺服電機的速度讓兩行走輪的轉速不同,能更好實現轉向。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承架包括立柱、橫梁和縱梁,在上底盤上固定有四根立柱,在前面的兩根立柱之間連接有橫梁,在后面的兩根立柱之間連接有橫梁,在橫梁之間連接有縱梁;驅動電機固定在縱梁上。上述支承架的支承強度高,結構簡單,成本低。進一步的,在上底盤上位于支承架的兩側設有電池空間,在電池空間內安裝有電池。在支承架的兩側分別設置電池,可讓上底盤的受力更加的平衡,可移動攝像小車在行走時也平穩。另外,電池的重量本身比較重,在該位置安裝電池,可讓整個可移動攝像小車的重心下移,進一步提高了穩定性。進一步的,所述的行走機構還包括萬向輪,在上底盤的前后底面上分別安裝有萬向輪,在下底盤上設有缺口,萬向輪經缺口向下伸出。所述的缺口用于避讓萬向輪,通過設置萬向輪,可讓可移動攝像小車在各個方向上行走。所述的立柱組件包括支承盤、底板和立柱,在支承架上固定有支柱,支承盤固定在支柱上,在支承盤上設有腔體,底板活動的設在腔體內,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穿過支承盤與底板固定連接,立柱的下端固定在底板上,攝像頭固定在立柱上。當驅動電機工作時,驅動電機帶動底板旋轉,底板在腔體內旋轉,腔體對底板具有導向限位作用,使得攝像頭的旋轉更加的平穩。附圖說明圖1為可移動攝像小車的示意圖。圖2為可移動攝像小車的分解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可移動攝像小車包括底座1、行走機構2、立柱組件3和攝像頭5。所述的底座1包括下底盤11、上底盤12、立板13和支承架14。在下底盤11上設有缺口111。在下底盤11和上底盤12之間設有兩相互平行的立板13,在下底盤11與上底盤12之間形成有空腔100,在兩立板13之間形成有容置腔;在下底盤11上設有下輪槽112,在上底盤12上設有上輪槽121;支承架14固定在上底盤12上。所述的支承架14包括立柱141、橫梁142和縱梁143,在上底盤12上固定有四根立柱141,在前面的兩根立柱141之間連接有橫梁142,在后面的兩根立柱141之間連接有橫梁142,在橫梁142之間連接有縱梁143。上述支承架14的支承強度高,結構簡單,成本低。在上底盤12上位于支承架14的兩側設有電池空間201,在電池空間201內安裝有電池200。在支承架14的兩側分別設置電池200,可讓上底盤12的受力更加的平衡,可移動攝像小車在行走時也平穩。另外,電池200的重量本身比較重,在該位置安裝電池200,可讓整個可移動攝像小車的重心下移,進一步提高了穩定性。所述的行走機構2包括萬向輪21和兩組行走裝置。所述的行走裝置包括伺服電機22、聯軸器23、轉軸24和行走輪25,兩組行走裝置中的兩伺服電機22安裝在容置腔內,兩伺服電機22固定在一起,伺服電機22與下底盤11和上底盤12都接觸,伺服電機22的輸出軸穿過立板13,在伺服電機22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聯軸器23,在聯軸器23上連接有轉軸24,在轉軸24上安裝有行走輪25,在下底盤11上位于行走輪25的兩側固定有軸承座,軸承座內設有軸承,轉軸24穿過軸承;行走輪25的下部經下輪槽112伸出,行走輪25的上部經上輪槽121伸出。由于在下底盤11和上底盤12之間形成了空腔100,伺服電機22固定在兩立板13形成的容置腔內,因此,伺服電機22、行走輪25都相對向下安裝,使得行走機構2的中心下移,因此,本技術的可移動攝像小車更加的穩定,不容易出現側翻的現象。在本技術中,立板13對伺服電機22具有定位的作用。由于伺服電機22與上下底盤11都接觸,因此,可利用伺服電機22對上底盤12進行支承,對上底盤12的支承穩定性更好。由于行走輪25分別伸出了下輪槽112和上輪槽121,因此,行走輪25即使脫離的轉軸24或是轉軸24斷裂或是轉軸24與聯軸器23分離,行走輪25也不會脫離底座1,提高了安全性能。由于設置了兩組獨立的行走裝置,因此,可通過控制伺服電機22的速度讓兩行走輪25的轉速不同,能更好實現轉向。所述的行走機構2還包括萬向輪21,在上底盤12的前后底面上分別安裝有萬向輪21,萬向輪21經缺口111向下伸出。所述的缺口111用于避讓萬向輪21,通過設置萬向輪21,可讓可移動攝像小車在各個方向上行走。在縱梁上安裝有驅動電機。所述的立柱組件3包括支承盤31、底板32和立柱33,在支承架14上固定有支柱,支承盤31固定在支柱上,在支承盤31上設有腔體311,底板32活動的設在腔體311內,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穿過支承盤與底板固定;立柱33的下端固定在底板32上,在立柱的上端固定有攝像頭5。在上底盤上設有殼體,殼體內設有控制器,控制器上連接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移動攝像小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行走機構、立柱組件和攝像頭;所述的底座包括下底盤、上底盤、立板和支承架,在下底盤和上底盤之間設有兩相互平行的立板,在下底盤與上底盤之間形成有空腔,在兩立板之間形成有容置腔;在下底盤上設有下輪槽,在上底盤上設有上輪槽;支承架固定在上底盤上;所述的行走機構包括兩組行走裝置,所述的行走裝置包括伺服電機、聯軸器、轉軸和行走輪,兩組行走裝置中的兩伺服電機安裝在容置腔內,兩伺服電機固定在一起,伺服電機與下底盤和上底盤都接觸,伺服電機的輸出軸穿過立板,在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聯軸器,在聯軸器上連接有轉軸,在轉軸上安裝有行走輪,在下底盤上位于行走輪的兩側固定有軸承座,軸承座內設有軸承,轉軸穿過軸承;行走輪的下部經下輪槽伸出,行走輪的上部經上輪槽伸出;在支承架上安裝有驅動電機,立柱組件安裝在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攝像頭安裝在立柱組件上;在上底盤上安裝有殼體,在殼體內安裝有控制器,伺服電機和驅動電機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上連接有無線接收器,無線接收器與遙控器無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移動攝像小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行走機構、立柱組件和攝像頭;所述的底座包括下底盤、上底盤、立板和支承架,在下底盤和上底盤之間設有兩相互平行的立板,在下底盤與上底盤之間形成有空腔,在兩立板之間形成有容置腔;在下底盤上設有下輪槽,在上底盤上設有上輪槽;支承架固定在上底盤上;所述的行走機構包括兩組行走裝置,所述的行走裝置包括伺服電機、聯軸器、轉軸和行走輪,兩組行走裝置中的兩伺服電機安裝在容置腔內,兩伺服電機固定在一起,伺服電機與下底盤和上底盤都接觸,伺服電機的輸出軸穿過立板,在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聯軸器,在聯軸器上連接有轉軸,在轉軸上安裝有行走輪,在下底盤上位于行走輪的兩側固定有軸承座,軸承座內設有軸承,轉軸穿過軸承;行走輪的下部經下輪槽伸出,行走輪的上部經上輪槽伸出;在支承架上安裝有驅動電機,立柱組件安裝在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攝像頭安裝在立柱組件上;在上底盤上安裝有殼體,在殼體內安裝有控制器,伺服電機和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振宇,鄧慧琳,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云山學校,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