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緩沖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滾動體的下落緩沖設備。
技術介紹
軸承等滾動體的輸送線的上線體通常對接機床的下料口,二者之間常常會有較大的落差。現有技術中,通常在二者之間設置機械裝置,并通過氣動或電氣控制來實現滾動體的輸送,效率低、成本高、控制復雜且可靠性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出一種滾動體的下落緩沖設備,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效率低及成本高等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滾動體的下落緩沖設備,用于設于一輸送線的上線體上,并與機床的下料口對接,包括第一料道板及與該第一料道板相對設置的第二料道板,所述第一料道板設于輸送線上,其包括與輸送線垂直設置的第一本體及由該第一本體的一側向外彎折延伸的第一折邊,所述第一本體的左側邊對應設于輸送線上,右側邊設于輸送線的外側,所述第一本體的左側中部向內凹進形成一第一缺口,所述第一本體的右側向內凹進形成一位于第一缺口上方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本體的底端對應輸送線的位置設有一出口,所述第一折邊由第一本體的左右兩側及下端除出口之外的位置向外延伸,并于第一缺口處形成一第一彎道,于第二缺口處形成一第二彎道,所述第一折邊上設有至少一條形槽,各條形槽沿第一折邊的寬度方向延伸設置,所述第二料道板包括與第一料道板的第一本體對應的第二本體及由第二本體的一側沿第一折邊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折邊,該第一本體、第二本體及第一折邊合圍成一料道,該第二折邊上對應第一折邊的條形槽位置分別固定有一螺桿,各螺桿穿設于與其對應的條形槽內,并可相對于其滑動,各螺桿的末端分別螺合有一螺母。優選方案為,所述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分別為三角形。優選方案為,所述條形槽為三個,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滾動體的下落緩沖設備,用于設于一輸送線的上線體上,并與機床的下料口對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料道板及與該第一料道板相對設置的第二料道板,所述第一料道板設于輸送線上,其包括與輸送線垂直設置的第一本體及由該第一本體的一側向外彎折延伸的第一折邊,所述第一本體的左側邊對應設于輸送線上,右側邊設于輸送線的外側,所述第一本體的左側中部向內凹進形成一第一缺口,所述第一本體的右側向內凹進形成一位于第一缺口上方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本體的底端對應輸送線的位置設有一出口,所述第一折邊由第一本體的左右兩側及下端除出口之外的位置向外延伸,并于第一缺口處形成一第一彎道,于第二缺口處形成一第二彎道,所述第一折邊上設有至少一條形槽,各條形槽沿第一折邊的寬度方向延伸設置,所述第二料道板包括與第一料道板的第一本體對應的第二本體及由第二本體的一側沿第一折邊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折邊,該第一本體、第二本體及第一折邊合圍成一料道,該第二折邊上對應第一折邊的條形槽位置分別固定有一螺桿,各螺桿穿設于與其對應的條形槽內,并可相對于其滑動,各螺桿的末端分別螺合有一螺母。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滾動體的下落緩沖設備,用于設于一輸送線的上線體上,并與機床的下料口對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料道板及與該第一料道板相對設置的第二料道板,所述第一料道板設于輸送線上,其包括與輸送線垂直設置的第一本體及由該第一本體的一側向外彎折延伸的第一折邊,所述第一本體的左側邊對應設于輸送線上,右側邊設于輸送線的外側,所述第一本體的左側中部向內凹進形成一第一缺口,所述第一本體的右側向內凹進形成一位于第一缺口上方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本體的底端對應輸送線的位置設有一出口,所述第一折邊由第一本體的左右兩側及下端除出口之外的位置向外延伸,并于第一缺口處形成一第一彎道,于第二缺口處形成一第二彎道,所述第一折邊上設有至少一條形槽,各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安瑞楨,車和明,胡永剛,張正敏,
申請(專利權)人:大連地拓汽車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