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帶有繞線柱的充電器便攜盒,包括一盒體和一放在盒體內的充電器,充電器兩側分別電連接一電源插頭和一充電插頭,盒體的前后側壁上均設置一提手,盒體的左右側壁上均設置一槽口;在盒體的底壁上,對稱設置繞線柱,在繞線柱之間設有定時器,鬧鐘,定時器、鬧鐘、充電器之間電連接;在繞線柱上部還設置一螺母,螺母與繞線柱之間采用螺紋連接;在螺母上還設有一手柄。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定時器設置充電時間,待到達指定時間后,鬧鐘發出聲音,提醒拔掉電源,避免因長時間充電而造成充電器損壞。導線纏繞在繞線柱上,電源插頭和充電插頭卡在槽口外側,手拿提手,即可實現對盒體的搬運和攜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瓶車充電用具,特別是一種帶有繞線柱的充電器便攜盒。
技術介紹
公知的電瓶車充電器在使用時,插上電源即開始給電瓶車充電,充電一段時間后拔下電源插頭結束充電。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往往在給電瓶車充電時,插上電源后經常忘了及時拔掉電源,有的老年人甚至完全忘了給電瓶車充電這回事,結果給電瓶車充電時,一充電就是幾天或更長時間,這樣會造成電力的浪費,也使得電瓶因為長時間的過度充電而老化失效,更有甚者可能致使充電器過熱燒毀或電瓶充爆,甚至因此而造成火災。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人們專利技術了一種充電用的帶定時器的插座,在使用時,這種插座插入電源插座后,再將電瓶車充電器電源插頭插入帶定時器的插座上,設定好需要的充電時間,即可由帶定時器的插座由電瓶車充電器給電瓶車電瓶充電,當設定的充電時間到達后,帶定時器的插座即斷開其插座上的電源,從而也就切斷了電瓶車充電器的電源,以此解決上述電瓶車充電器的不足。但是此種方法也存在不足,即每次充電時都要同時把電瓶車充電器和帶定時器的插座一起插來插去的很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隨車攜帶,避免因長時間充電而造成損壞的帶有繞線柱的充電器便攜盒。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有繞線柱的充電器便攜盒,包括一盒體和一放在盒體內的充電器,所述充電器兩側分別電連接一電源插頭和一充電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的前后側壁上均設置一提手,所述盒體的左右側壁上均設置一槽口;在所述盒體的底壁上,對稱設置繞線柱,在所述繞線柱之間設有定時器,鬧鐘,所述定時器、鬧鐘、充電器之間電連接;在所述繞線柱上部還設置一螺母,所述螺母與所述繞線柱之間采用螺紋連接;在所述螺母上還設有一手柄。優選的,所述繞線柱包括第一繞線柱和第二繞線柱,在所述定時器左側設置第一導線,所述第一導線纏繞在所述第一繞線柱上,所述第一導線的末端連接電源插頭;在所述充電器右側,設置第二導線,所述第二導線纏繞在所述第二繞線柱上,所述第二導線的末端連接充電插頭。優選的,所述第一繞線柱上部設置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上設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可以將纏繞在第一繞線柱上的第一導線壓住,防止其松開;所述第二繞線柱上部設置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上設有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可以將纏繞在第二繞線柱上的第二導線壓住,防止其松開。優選的,所述槽口包括第一槽口、第二槽口,所述第一導線末端連接電源插頭,所述第一導線放在所述第一槽口內,所述電源插頭卡在所述第一槽口外側,防止所述第一導線松開;所述第二導線的末端連接充電插頭,所述第二導線放在所述第二槽口內,所述充電插頭卡在所述第二槽口外側,防止所述第二導線松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定時器設置充電時間,待到達指定時間后,鬧鐘發出聲音,提醒拔掉電源,避免因長時間充電而造成充電器損壞。導線纏繞在繞線柱上,電源插頭和充電插頭卡在槽口外側,手拿提手,即可實現對盒體的搬運和攜帶。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整體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內部結構圖。圖3為本技術繞線柱部位放大圖。圖中:1、盒體 2、充電器 3、導線 4、電源插頭 5、充電插頭 6、提手 7、槽口 8、繞線柱 9、定時器 10、鬧鐘 81、第一繞線柱 82、第二繞線柱 31、第一導線 32、第二導線811、第一螺母 812、第一手柄 821、第二螺母 822、第二手柄 71、第一槽口 72、第二槽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如圖1-3所示,一種帶有繞線柱的充電器便攜盒,包括一盒體1和一放在盒體1內的充電器2,所述充電器2兩側分別采用導線3電連接一電源插頭4和一充電插頭5,所述盒體1的前后側壁上均設置一提手6,所述盒體2的左右側壁上均設置一槽口7;在所述盒體1的底壁101上,對稱設置繞線柱8,在所述繞線柱8之間還設有定時器9,鬧鐘10,所述定時器9、鬧鐘10、充電器2之間電連接;在所述繞線柱7上部還設置一螺母,所述螺母與所述繞線柱8之間采用螺紋連接;在所述螺母上還設有一手柄。所述繞線柱8包括第一繞線柱81和第二繞線柱82,在所述定時器9左側設置第一導線31,所述第一導線31纏繞在所述第一繞線柱81上,所述第一導線31的末端連接電源插頭4;在所述充電器2右側,設置第二導線32,所述第二導線32纏繞在所述第二繞線柱82上,所述第二導線32的末端連接充電插頭5。所述第一繞線柱81上部設置第一螺母811,所述第一螺母811上設有第一手柄812,所述第一手柄812可以將纏繞在第一繞線柱81上的第一導線31壓住,防止其沿著第一繞線柱81向上滑動而松開;所述第二繞線柱82上部設置第二螺母821,所述第二螺母821上設有第二手柄822,所述第二手柄822可以將纏繞在第二繞線柱82上的第二導線32壓住,防止其沿著第二繞線柱82向上滑動而松開。所述槽口7包括第一槽口71、第二槽口72,所述第一導線31末端連接電源插頭4,將所述第一導線31纏繞在所述第一繞線柱81上之后剩余的部分,放在所述第一槽口71內,此時所述第一導線31為拉緊狀態,使得所述電源插頭4卡在所述第一槽口71外側,此時可以防止所述第一導線31松開;所述第二導線32的末端連接充電插頭5,將所述第二導線32纏繞在所述第二繞線柱82上之后剩余的部分,放在所述第二槽口72內,此時所述第二導線32為拉緊狀態,使得所述充電插頭5卡在所述第二槽口72外側,此時可以防止所述第二導線32松開。此時手拿提手6,即可實現對所述盒體1的搬運和攜帶。需要充電時,將所述第二導線32的末端從所述第二槽口72內取出,將所述第二導線32纏繞在所述第二繞線柱82上的部分解開,使得所述第二導線32拉長,并將充電插頭5插在電瓶車的充電插口上;再將所述第一導線31的末端從所述第一槽口71內取出,將所述第一導線31纏繞在所述第一繞線柱81上的部分解開,使得所述第一導線31拉長,并將電源插頭4插在電源插口上,實現充電。此時通過定時器9設置充電時間,待到達指定時間后,鬧鐘10發出聲音,提醒拔掉電源。充電完成后,再將導線纏繞在繞線柱上,螺母上的手柄壓住繞線柱上的導線,電源插頭4卡在第一槽口71外側,充電插頭5卡在第二槽口72外側,將電源插頭4和充電插頭5卡在槽口外側,手拿提手6,即可實現對盒體1的搬運和攜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有繞線柱的充電器便攜盒,包括一盒體和一放在盒體內的充電器,所述充電器兩側分別電連接一電源插頭和一充電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的前后側壁上均設置一提手,所述盒體的左右側壁上均設置一槽口;在所述盒體的底壁上,對稱設置繞線柱,在所述繞線柱之間設有定時器,鬧鐘,所述定時器、鬧鐘、充電器之間電連接;在所述繞線柱上部還設置一螺母,所述螺母與所述繞線柱之間采用螺紋連接;在所述螺母上還設有一手柄。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有繞線柱的充電器便攜盒,包括一盒體和一放在盒體內的充電器,所述充電器兩側分別電連接一電源插頭和一充電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的前后側壁上均設置一提手,所述盒體的左右側壁上均設置一槽口;在所述盒體的底壁上,對稱設置繞線柱,在所述繞線柱之間設有定時器,鬧鐘,所述定時器、鬧鐘、充電器之間電連接;在所述繞線柱上部還設置一螺母,所述螺母與所述繞線柱之間采用螺紋連接;在所述螺母上還設有一手柄。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繞線柱的充電器便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線柱包括第一繞線柱和第二繞線柱,在所述定時器左側設置第一導線,所述第一導線纏繞在所述第一繞線柱上,所述第一導線的末端連接電源插頭;在所述充電器右側,設置第二導線,所述第二導線纏繞在所述第二繞線柱上,所述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帥錕,
申請(專利權)人:于帥錕,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