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確定致密砂巖浮力成藏下限對應臨界孔隙度的方法及裝置,其中,該方法包括:對多個目標區域內致密砂巖的物性數據進行實例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第一臨界孔隙度;對目標區域內致密砂巖的物性數據和含油氣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第二臨界孔隙度;根據致密砂巖氣藏圈閉溢出點處氣水倒置界面的力平衡關系,建立以孔隙度為未知量的力平衡方程,根據力平衡方程,確定第三臨界孔隙度;根據第一臨界孔隙度、第二臨界孔隙度和第三臨界孔隙度,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臨界孔隙度。上述技術方案,提高了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臨界孔隙度的精確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確定致密砂巖浮力成藏下限對應臨界孔隙度的方法及裝置,其中,該方法包括:對多個目標區域內致密砂巖的物性數據進行實例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第一臨界孔隙度;對目標區域內致密砂巖的物性數據和含油氣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第二臨界孔隙度;根據致密砂巖氣藏圈閉溢出點處氣水倒置界面的力平衡關系,建立以孔隙度為未知量的力平衡方程,根據力平衡方程,確定第三臨界孔隙度;根據第一臨界孔隙度、第二臨界孔隙度和第三臨界孔隙度,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臨界孔隙度。上述技術方案,提高了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臨界孔隙度的精確度。【專利說明】確定致密砂巖浮力成藏下限對應臨界孔隙度的方法及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深層油氣成藏
,特別涉及一種確定致密砂巖浮力成藏下限對 應臨界孔隙度的方法及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勘探開發技術的提高,國內外油氣資源研究的重點逐漸由淺層轉向深層,由 常規油氣藏轉向非常規油氣藏,致密砂巖氣藏油氣藏是當前和未來油氣資源勘探的重要領 域。 浮力成藏下限是指某套致密砂巖氣藏儲層中浮力作用條件消失的臨界地質條件, 多用孔吼半徑大小、滲透率或者孔隙度表示,本專利技術申請主要是確定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 臨界孔隙度。 目前,有關學者在求取臨界孔隙度方面已做了相當多的工作,較成熟的方法有:物 性試油法、經驗系數法、含油產狀法、鉆井液侵入法、泥質含量法、最小有效孔喉法、孔隙度 滲透率交會法和分布函數曲線法等。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度的不同,得到的儲層臨界孔 隙度差異很大,不同的研究方法,也具有不同的適用條件及缺點。下面對以上現有求取臨界 孔隙度方法的缺點及應用的局限性進行詳細介紹。 1.經驗系數法:將全油田的平均滲透率值乘以5%后,作為該油田的滲透率下限, 然后,統計并擬合孔隙度和滲透率的關系式,從而求取儲層臨界孔隙度。該方法中的經驗系 數過于簡單,不能反映不同盆地的特殊性,無法應用到所有盆地。 2.物性試油法:主要是采用試油結論,繪制油層、水層及干層的孔隙度與滲透率交 匯圖,找出油水層與干層孔隙度的分界線,即為儲層臨界孔隙度值。該方法是建立在具有大 量的試油結論數據及儲層孔隙度、滲透率數據的基礎上的,如果樣本點較少,尤其是儲層臨 界孔隙度值附近的資料點較少的話,產生的誤差較大,該方法即不適用。 3.鉆井液侵入法:主要是將水基鉆井液取心井分析的儲集層平均原始含水飽和度 分別與對應層的孔隙度、滲透率作交會圖,鉆井液基本不能侵入的儲集層為非有效儲油層, 有鉆井液侵入的儲層為有效儲油層,據此可分開有效儲層和非有效儲層,兩者的分界線對 應的儲層孔隙度即為儲層臨界孔隙度。該方法是建立在具有水基鉆井也取心資料的基礎上 的,若研究區沒有該項資料,該方法即不適用。 4.甩尾法:是在孔隙度能力直方圖上做其累積頻率,頻率迅速增大時對應的孔隙 度值為儲層臨界孔隙度。該方法對于"頻率迅速增大"這一指標的限定比較模糊,從而無法 精確地確定出臨界孔隙度。 5.泥質含量法:砂巖中泥質含量為分散泥質體積占總孔隙度的百分數,它和有效 孔隙度均可以通過測井解釋獲得。泥質含量法是根據當砂巖中泥質含量大于0.4時儲集層 無商業價值,從而確定出此時的砂巖孔隙度為儲層臨界孔隙度。該方法關鍵在于求準泥質 含量臨界點,但實際操作難度較大,不確定性也較大。 6.最小有效孔吼法:最小有效孔喉法是先確定出最小有效孔喉值,然后根據孔喉 中值與孔隙度的交會圖,用最小有效孔喉值來限定孔隙度下限,從而確定出儲層臨界孔隙 度。該方法的缺點在于最小有效孔喉的求取存在著較大的難度和不確定性。 7.孔隙度一滲透率交匯法:孔隙度一滲透率交會法是將孔隙度與滲透率交會圖分 為三個線段,第一線段孔隙度增加而滲透率增加甚微,第二線段滲透率隨孔隙度增加而明 顯增加,第三線段為孔隙度增加甚微而滲透率急劇增加。將第一線段與第二線段之間的轉 折點對應的孔隙度定為儲層臨界孔隙度。該方法的缺點是很難準確地把握第一、第二線段 及其轉折點。 8.Purcell法:主要是利用毛管壓力曲線資料,首先計算不同孔隙半徑區間的儲層 滲透能力及累計滲透能力,然后用累計滲透能力達到99.99%時所對應的孔隙半徑作為有 效孔喉半徑下限,這個孔喉半徑所對的孔隙度為儲層臨界孔隙度值。該方法需要要獲得表 征整個油層的毛管壓力曲線,而實驗室測定的毛管壓力曲線僅代表產層中的一點,故數據 點存在片面性。 以上八種求取儲層臨界孔隙度值的方法,均具有一定的缺陷和應用局限性,且求 取出的臨界孔隙度值誤差大。這些方法只是建立在現有油氣層數據統計的基礎上而得到的 一個臨界孔隙度值,從計算結果來看,這些方法求取的臨界孔隙度偏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確定致密砂巖浮力成藏下限對應臨界孔隙度的方法,用 以提高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臨界孔隙度的精確度,該方法包括: 對多個目標區域內致密砂巖的物性數據進行實例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致密 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第一臨界孔隙度; 對目標區域內致密砂巖的物性數據和含油氣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根據分析結果, 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第二臨界孔隙度; 根據目標區域內致密砂巖氣藏圈閉溢出點處氣水倒置界面的力平衡關系,建立以 孔隙度為未知量的力平衡方程,根據所述力平衡方程,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 應的第三臨界孔隙度; 根據所述第一臨界孔隙度、第二臨界孔隙度和第三臨界孔隙度,確定致密砂巖氣 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臨界孔隙度。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確定致密砂巖浮力成藏下限對應臨界孔隙度的裝置, 用以提高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臨界孔隙度的精確度,該裝置包括: 第一臨界孔隙度確定模塊,用于對多個目標區域內致密砂巖的物性數據進行實例 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第一臨界孔隙度; 第二臨界孔隙度確定模塊,用于對目標區域內致密砂巖的物性數據和含油氣數據 進行統計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第二臨界孔隙度; 第三臨界孔隙度確定模塊,用于根據目標區域內致密砂巖氣藏圈閉溢出點處氣水 倒置界面的力平衡關系,建立以孔隙度為未知量的力平衡方程,根據所述力平衡方程,確定 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第三臨界孔隙度;臨界孔隙度確定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第一臨界孔隙度、第二臨界孔隙度和第三臨 界孔隙度,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臨界孔隙度。 與現有技術中,僅根據現有油氣層數據利用統計分析法,確定臨界孔隙度值的方 法相比較,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 首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綜合使用了實例剖析法、統計分析法和力平 衡公式法,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臨界孔隙度,提高了確定致密砂巖氣藏 浮力成藏下限對應臨界孔隙度的精確度,對深部油氣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其次,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根據致密砂巖氣藏圈閉溢出點處氣水倒置 界面的力平衡關系,建立以孔隙度為未知量的力平衡方程,根據該方程定量地確定了第三 臨界孔隙度,消除了現有技術計算儲層臨界孔隙度方法中的不確定性,為后續綜合實例剖 析法和統計分析法,最終精確地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確定致密砂巖浮力成藏下限對應臨界孔隙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對多個目標區域內致密砂巖的物性數據進行實例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第一臨界孔隙度;對目標區域內致密砂巖的物性數據和含油氣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第二臨界孔隙度;根據目標區域內致密砂巖氣藏圈閉溢出點處氣水倒置界面的力平衡關系,建立以孔隙度為未知量的力平衡方程,根據所述力平衡方程,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第三臨界孔隙度;根據所述第一臨界孔隙度、第二臨界孔隙度和第三臨界孔隙度,確定致密砂巖氣藏浮力成藏下限對應的臨界孔隙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龐雄奇,唐令,姜福杰,胡濤,潘志鴻,王陽洋,龐瑩,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