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火花塞用絕緣體的檢查方法,提高火花塞用絕緣體的缺陷的檢測精度。該檢查方法檢查沿軸線方向延伸的火花塞用絕緣體有無缺陷,具備在配置于絕緣體的軸孔內的第1電極與配置于絕緣體的外周面的附近的第2電極之間施加電壓的電壓施加工序,在第1電極的前端和絕緣體中的與第1電極的前端在徑向方向上相對的外周面的間隙中無間隙地配置有第1絕緣物的狀態下執行電壓施加工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一種,提高火花塞用絕緣體的缺陷的檢測精度。該檢查方法檢查沿軸線方向延伸的火花塞用絕緣體有無缺陷,具備在配置于絕緣體的軸孔內的第1電極與配置于絕緣體的外周面的附近的第2電極之間施加電壓的電壓施加工序,在第1電極的前端和絕緣體中的與第1電極的前端在徑向方向上相對的外周面的間隙中無間隙地配置有第1絕緣物的狀態下執行電壓施加工序。【專利說明】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在內燃機等中點火的火花塞的絕緣體的檢查方法。
技術介紹
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種。在該檢查方法中,實施在配置于絕緣體的軸孔的電極與配置于絕緣體的外周面的附近的電極之間施加預定的電壓的第I工序。通過第I工序,絕緣體的包含缺陷的部分被電壓擊穿,從而使缺陷明顯化。在第I工序之后,實施在這兩個電極之間施加比第I工序所施加的電壓低的電壓的第2工序。通過第2工序,檢測在包含明顯化的缺陷的部分產生的火花放電,從而檢測絕緣體的缺陷。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7-134132號公報然而,在上述技術中,無法在第I工序中施加高于或等于產生閃絡現象的電壓的電壓,該閃絡現象是指不擊穿絕緣體而在通過絕緣體的表面(內周面以及外周面)的路徑中產生火花放電。因此,在絕緣體中包含缺陷的情況下,例如,在該缺陷比較小的情況下,有時無法通過第I工序使包含該缺陷的部分擊穿。其結果,即使在絕緣體中包含缺陷的情況下,也可能無法檢測到該缺陷。因此,要求一種能夠提高缺陷的檢測精度的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說明書公開一種能夠提高火花塞用絕緣體的缺陷的檢測精度的技術。本說明書所公開的技術能夠實現為下面的應用例。一種,檢查沿軸線方向延伸的火花塞用絕緣體有無缺陷,該檢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備在配置于所述絕緣體的軸孔內的第I電極與配置于所述絕緣體的外周面的附近的第2電極之間施加電壓的電壓施加工序,在所述第I電極的前端和與所述第I電極的前端相對的所述絕緣體的內周面之間的間隙中無間隙地配置有第I絕緣物的狀態下執行所述電壓施加工序。根據所述結構,在第I電極的前端和與第I電極的前端在徑向方向上相對的內周面之間的間隙中無間隙地配置有第I絕緣物的狀態下執行電壓施加工序。其結果,能夠在電壓施加工序中抑制閃絡現象的產生。由此,能夠在電壓施加工序中將可施加的電壓變高,因此能夠提高缺陷的檢測精度。例如,即使在絕緣體中包含比較小的缺陷的情況下,也能夠檢測到該缺陷。根據應用例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在所述第I電極的后端側被第2絕緣物覆蓋的狀態下執行所述電壓施加工序。根據所述結構,在第I電極的后端側被第2絕緣物覆蓋的狀態下執行電壓施加工序。其結果,能夠在電壓施加工序中進一步抑制閃絡現象的產生。由此,能夠在電壓施加工序中進一步將可施加的電壓變尚,因此能夠進一步提尚缺陷的檢測精度。根據應用例I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絕緣物是絕緣性的液體。這樣,能夠易于實現在第I電極的前端和絕緣體的內周面之間的間隙中無間隙地配置有絕緣物的狀態。根據應用例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電壓施加工序中,所述第I電極的前端位于所述軸孔內。這樣,能夠將從第I電極的前端至第2電極的路徑變長,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閃絡現象的產生。根據應用例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性的液體的沸點在攝氏O度以上且攝氏100度以下。這樣,能夠確保絕緣性的液體的適當的揮發性,因此能夠省略檢查之后的使絕緣體干燥的工序,并且能夠抑制絕緣性的液體的液面的過大的變動。根據應用例2?5中任一項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絕緣體的外周安裝有主體配件的情況下,所述第2絕緣物的前端比所述主體配件的后端的位置位于前端側。這樣,能夠進一步抑制經由絕緣體的后端側的開口的閃絡現象的產生。此外,本說明書所公開的技術能夠在各種方式中實現,例如,能夠在火花塞的檢查裝置等方式中實現。【附圖說明】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的剖視圖。圖2是表示檢查裝置1000的概要的圖。圖3是從后端側向前端方向觀察到的絕緣體支撐部件200、板狀電極300的圖。圖4是從后端側向前端方向觀察到的電極支撐部件400、棒狀電極500、油槽600的圖。圖5是表示絕緣體10的檢查方法的工序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A.實施方式:A-1.火花塞的結構:下面,基于實施方式對本說明書所公開的技術進行說明。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的剖視圖。圖1的點虛線表示火花塞100的軸線CO。將以軸線CO為中心的圓的徑向方向簡稱為“徑向方向”,將以軸線CO為中心的圓的周方向簡稱為“周方向”。將圖1的下方稱為前端側,將圖1中的上方稱為后端側。火花塞100具備作為絕緣體的絕緣體10、中心電極20、接地電極30、端子配件40、以及主體配件50。絕緣體(絕緣子)1由招等燒結而形成。絕緣體1是沿軸線方向延伸、具有貫通絕緣體10的軸孔12的大致圓筒形狀的部件。絕緣體10具備凸緣部19、后端側主體部18、前端側主體部17、臺階部15、以及長腿部13。后端側主體部18比凸緣部19位于后端側,具有比凸緣部19的外徑小的外徑。前端側主體部17比凸緣部19位于前端側,具有比凸緣部19的外徑小的外徑。長腿部13比前端側主體部17位于前端側,具有比前端側主體部17的外徑小的外徑。當火花塞100安裝在內燃機(未圖示)中時,長腿部13暴露在其燃燒室中。在長腿部13與前端側主體部17之間形成有臺階部15。另外,絕緣體10的軸孔12包含后端側的第I孔12A、比第I孔12A位于前端側第2孔12B、以及位于第I孔12A與第2孔12B之間的縮徑孔12C。或者說,從軸孔12的方面考慮,絕緣體10具備形成有第I孔12A的第I部分、形成有第2孔12B的第2部分、以及形成有縮徑孔12C的臺階部。第2孔12B的孔徑比第I孔12A的孔徑小。縮徑孔12C的孔徑從后端側向前端側變小。主體配件50由導電性的金屬材料(例如,低碳鋼材)形成,是用于將火花塞100固定于內燃機的發動機缸蓋(省略圖示)的圓筒狀的配件。主體配件50形成有沿軸線CO貫通的插入孔59。主體配件50配置在絕緣體10的外周。即,在主體配件50的插入孔59內插入并保持有絕緣體1 ο絕緣體1的前端從主體配件50的前端向前端側突出。絕緣體1的后端從主體配件50的后端向后端側關出。主體配件50具備卡合火花塞扳手的六棱柱形狀的工具卡合部51、用于安裝在內燃機中的安裝螺紋部52、以及形成在工具卡合部51與安裝螺紋部52之間的凸緣狀的座部54。安裝螺紋部52的公稱直徑例如是18(8111111(厘米))、110、112、114、118中的任意一個。在主體配件50的安裝螺紋部52與座部54之間,嵌插有使金屬板彎曲而形成的環狀的襯墊5。當火花塞100安裝于內燃機時,襯墊5封堵火花塞100與內燃機(發動機缸蓋)的間隙。主體配件50還具備設置在工具卡合部51的后端側的薄壁的鉚接部53以及設置在座部54與工具卡合部51之間的薄壁的壓縮變形部58。在主體配件50中的從工具卡合部51至鉚接部53部分的內周面與絕緣體10的后端側主體部18的外周面之間形成的環狀的區域中,配置有環狀的環狀部件6、7。在該區域中的兩個環狀部件6、7之間,填充有滑石(talc)9的粉末。鉚接部53的后端向徑向方向內側彎曲,并被固定在絕緣體10的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火花塞用絕緣體的檢查方法,檢查沿軸線方向延伸的火花塞用絕緣體有無缺陷,所述火花塞用絕緣體的檢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備在配置于所述絕緣體的軸孔內的第1電極與配置于所述絕緣體的外周面的附近的第2電極之間施加電壓的電壓施加工序,在所述第1電極的前端和與所述第1電極的前端相對的所述絕緣體的內周面之間的間隙中無間隙地配置有第1絕緣物的狀態下執行所述電壓施加工序。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廣瀨一道,橋口義秋,中間翔,
申請(專利權)人:日本特殊陶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