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低溫陰雨氣候下超級稻節肥減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優化產量結構;選擇廣適性、谷草比高的超級稻品種,按照源適中、流通暢、庫較大的要求確定相對穩產的產量目標和產量結構,制定各項構建產量的指標;(2)優化種植流程;通過測土施肥技術,采用緩釋肥、速效肥和發酵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復合配方施肥,全程增施可溶性硅肥;(3)優化施肥方式;根據TRIZ理論,解決施肥的最佳效果,針對水稻的三個生長階段,基蘗肥施用復合配方施肥。針對超級稻高產栽培在拔節期以后遇到低溫陰雨的氣候條件下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優化集成技術方案,實現水稻外部環境與水稻內因源流庫的協調,發揮了超級稻品種的產量優勢,規避了劣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農作物配方施肥領域、超級稻栽培
,具體是一種低溫陰雨氣 候下超級稻節肥減藥的方法。
技術介紹
1996年國家農業部制定"中國超級稻育種與栽培體系研究"項目,自此中國正式系 統地開展超級稻研究。自2000年以來,一季超級稻百畝片畝產先后突破700公斤、800公斤、 900公斤和1000公斤。 2005-2014年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品種126個。這些超級稻品種,總體表現潛力大、 品質好、抗病性強,深受歡迎。也存在一些超級稻品種,因廣適性差,推廣面積達不到要求, 不再冠名超級稻,2013年農業部共取消8個超級稻品種冠名。目前農業部冠名的超級稻品種 共計111個。 10年來中國累計推廣2億畝,增產出120多億公斤。先后獲得18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將超級稻推廣列入國家戰略。 在超級稻實際推廣應用中,各地均出現了超級稻的畝產900公斤高產示范典型,但 超級稻的高產試驗產量與農民生產田的實際產量存在巨大差異。表現為重演性差,多數在 小面積以及特定年份和生境下取得。對環境適應性敏感(差)和產量的不穩定性。近年來我 國水稻種植區域的異常氣候頻發,成為超級稻高產種植的重大障礙,也因此導致超級稻的 高產示范產量與農民生產田的實際產量存在巨大差異。一般情況下,超級稻高產試驗示范 模式,有4-5種類型,每一種類型均有獲得高產的途徑和方法。如果掌握不好,均起到減產的 作用。目前我國應用較成熟的水稻高產技術主要有三黃三黑理論、測土配方施肥、精確定量 施肥、葉齡模式施肥、氮肥后移施肥、平衡施肥等,但高產栽培的總體施肥原則是飽和施肥, 經常由于外部條件的影響,導致實際應用中的肥料施用過量,資源浪費,污染環境。水稻高 產種植因施肥過量造成減產,病蟲害加重的情況經常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種低溫陰雨氣候下超級稻節肥減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優化產量結構;選擇廣適性、谷草比高的超級稻品種,按照源適中、流通暢、庫 較大的要求確定相對穩產的產量目標和產量結構,制定各項構建產量的指標; (2)優化種植流程;通過測土施肥技術,采用緩釋肥、速效肥和發酵肥相結合的方 法進行復合配方施肥,全程增施可溶性硅肥;注重以水調肥和以氣調肥,避免施肥強促猛控 造成肥料浪費和苗情惡化,也要避免長期漬水造成生理性缺肥苗情較差,在此基礎上采用 定點觀察蟲情和病情,采用統防統治技術減少農藥施用10%左右; (3)優化施肥方式;根據TRIZ理論,解決施肥的最佳效果,針對水稻的三個生長階 段,基肥施用復合配方施肥,根據現有高產栽培肥料運籌方法,基蘗肥:穗肥=7 :3或6:4的 比例,在現有氮肥利用率35%的基礎上,以100公斤稻谷需純氮2公斤-2.2公斤的要求,肥料 中基肥的純氮減少5%-10%的用量;拔節至孕穗階段,施用配方專用肥,純N減量20%-50%,將促花肥的施用時間適當前移,保障倒6葉-倒4葉期間的葉面積指數達到適宜高產種 植總穎花數的要求,根據氣溫和降雨實際情況,倒3葉-倒2葉期間保花肥減量50%-100%施 用速效氮肥和可溶鉀肥+可溶硅肥,促進灌漿期水稻功能葉的轉色,降低碳/氮比,增加谷粒 干物質的積累速度,增強莖葉的表層細胞的機械強度,在此基礎上,減少1次稻飛虱的農藥 防治。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1)中廣適性、谷草比高的超級稻品種指品種 具有穩產性、抗逆性和光合效率高的特性。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2)中,復合配方施肥中的緩釋肥是指具有緩 釋功能的測土配方商品水稻專用肥;速效肥是指速效氮肥、鉀肥和硅肥以及其它中微量元 素肥;速效氮肥是指碳銨、尿素肥料中的一種或二種;速效鉀肥是指氯化鉀、硫酸鉀;速效硅 肥是指可溶性的硅離子態的速溶性硅肥和可溶性的納米硅肥、鰲合態硅肥;其它中微量元 素肥是根據當地測土施肥要求,在測土配方中增加進去,或根據測施肥要求采用液肥增施 或葉面肥噴施;所述發酵肥是指富含有益活性菌的商品發酵有機肥或酵素肥。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2)中全程增施可溶性硅肥,是指前期基蘗肥 和中后期的穗肥按植株生長量的需求增加的硅肥,前期基蘗肥選擇可溶性的納米硅肥、鰲 合態硅肥;后期穗肥選擇離子態的速溶性硅肥、可溶性的納米硅肥或采用葉面噴鰲合態葉 面硅肥;全程施硅的總量按純硅3.5千克-7千克/畝,基蘗肥占 70-80%。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3)中促花肥的施用時間適當前移,是指在天 氣預報未來3天以上低溫雨條件下,將施肥的時間移至倒5葉期減量施肥,以達到倒4葉-倒5 葉期間的葉面積指數達到高產栽培畝穎花總量的需求。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3)中倒3葉-倒2葉期間保花肥減量50%-100%施用速效氮肥和可溶鉀肥+可溶硅肥,是指在天氣預報未來3天以上低溫陰雨條件下, 如果天氣正常可以減量范圍內多施;如果低溫陰雨超過5天,保花肥可以不施,后期視葉色 情況結合穗部病害防治噴施葉面肥。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3)中減少1次稻飛虱的農藥防治,是指在水 稻群體植株生長健壯,莖葉表層硅化細胞組織抗飛虱侵害能力明顯增強,每百叢稻飛虱防 治標準可以按防治的標準上限噴藥防治。 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治的標準上限為分蘗期防治指標:100-300 頭/百叢;孕穗期防治指標:300-500頭/百叢;灌漿期:600-1000頭/百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應用TRIZ理論提出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1)本專利技術針對超級稻高產栽培在拔節期以后遇到低溫陰雨的氣候條件下的生長 發育規律,通過優化集成技術方案,實現水稻外部環境與水稻內因源流庫的協調,發揮了超 級稻品種的產量優勢,規避了劣勢; (2)本專利技術采用復合配方肥料適度供給、全程水稻植株適宜生長、健康生長,生長 過程前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減少了肥料的浪費,提高了水稻植株群體抗病蟲危害的能 力,減少噴施農藥的次數和數量,避免了過度施肥噴藥對環境和食品安全的負面影響; (3)本專利技術后期氮肥減量前移施用,功能葉生長適度,避免植株群體郁閉病蟲害暴 發,節約使用肥料,減少農藥用量,增加經濟產量,增加種植收入。【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種低溫陰雨氣候下超級稻節肥減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優化產量結構;選擇廣適性、谷草比高的超級稻品種,所述廣適性、谷草比高的 超級稻品種指品種具有穩產性、抗逆性和光合效率高的特性;按照源適中、流通暢、庫較大 的要求確定相對穩產的產量目標和產量結構,制定各項構建產量的指標; (2)優化種植流程;通過測土施肥技術,采用緩釋肥、速效肥和發酵肥相結合的方 法進行復合配方施肥,全程增施可溶性硅肥;使植株平穩生長,輕擱田、強根莖、促健康;是 指水稻前期種植中,在水稻拔節期(葉齡= N_n)之前,生長不宜過度繁茂,避免目標莖蘗苗 過早達到目標要求,通過節肥措施使得階段性的目標莖蘗苗與烤田時間基本吻合,以實現 輕擱田、強根莖、促健康的要求。注重以水調肥和以氣調肥,避免施肥強促猛控造成肥料浪 費和苗情惡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低溫陰雨氣候下超級稻節肥減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優化產量結構;選擇廣適性、谷草比高的超級稻品種,按照源適中、流通暢、庫較大的要求確定相對穩產的產量目標和產量結構,制定各項構建產量的指標;(2)優化種植流程;通過測土施肥技術,采用緩釋肥、速效肥和發酵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復合配方施肥,全程增施可溶性硅肥;注重以水調肥和以氣調肥,避免施肥強促猛控造成肥料浪費和苗情惡化,也要避免長期漬水造成生理性缺肥苗情較差,在此基礎上采用定點觀察蟲情和病情,采用統防統治技術減少農藥施用10%左右;(3)優化施肥方式;根據TRIZ理論,解決施肥的最佳效果,針對水稻的三個生長階段,基肥施用復合配方施肥,根據現有高產栽培肥料運籌方法,基蘗肥:穗肥=7:3或6:4的比例,在現有氮肥利用率35%的基礎上,以100公斤稻谷需純氮2公斤?2.2公斤的要求,肥料中基肥的純氮減少5%?10%的用量;拔節至孕穗階段,施用配方專用肥,純N減量20%?50%,將促花肥的施用時間適當前移,保障倒6葉?倒4葉期間的葉面積指數達到適宜高產種植總穎花數的要求,根據氣溫和降雨實際情況,倒3葉?倒2葉期間保花肥減量50%?100%施用速效氮肥和可溶鉀肥+可溶硅肥,促進灌漿期水稻功能葉的轉色,降低碳/氮比,增加谷粒干物質的積累速度,增強莖葉的表層細胞的機械強度,在此基礎上,減少1次稻飛虱的農藥防治。...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彬,樊奕聰,李康,鄒濤,傅泓,王立霞,馬蘇賢,鄧啟云,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彬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青島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