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先進成形工藝實驗模具,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蠕變時效校形工藝的壓彎裝夾一體化模具及使用方法。
技術介紹
航空航天技術競爭是國與國之間科技實力的較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發展航天航空事業,先后有了從衛星到載人航天的創舉。航空航天技術涵蓋面廣,技術水平要求高。為了減少火箭在發射過程中的燃料損耗以及加大火箭發射行程,高強度的輕質合金一直是火箭制造的首選材料。然而,高強度的輕質合金如鋁合金,鈦合金等具有加工困難,成形難度大的特點,與傳統的材料如鋼鐵相比,需要采用先進的加工工藝,因此航空航天所用零部件等加工工藝比傳統材料加工工藝難道大,對模具,工藝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蠕變時效校形技術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為成形整體壁板零件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先進成形技術。該技術利用金屬的蠕變特性,將成形與時效熱處理同步進行,從技術發展以來,已經廣泛應用于許多難加工的航天航空零部件的成形,如美國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的上下機翼壁板,大力神火箭的正交格柵結構壁板的制造等,以及如空客、波音和麥道的早起機型都利用了該項技術。對于蠕變時效校形工藝,傳統的加工步驟主要包括零件常溫下加載過程,蠕變時效過程以及最后的卸載過程。對于例如材料為鈦合金的衛星條帶結構件,傳統加載過程主要包含兩個工裝過程:一是常溫下的冷壓彎過程,二是常溫下冷壓彎后的人工裝夾過程。由于蠕變時效技術是基于時效熱處理過程中應力松弛使得時效后成形零件的殘余應力基本釋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蠕變時效校形工藝的壓彎裝夾一體化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沖頭機構、第一楔形傳遞機構、第二楔形傳遞機構、模具底座(16)以及下壓板(17);其中,所述模具底座(16)設置有下壓板安裝槽,所述下壓板安裝槽將所述模具底座(16)分為第一安裝區域和第二安裝區域;所述下壓板(17)設置在所述下壓板安裝槽內;所述第一楔形傳遞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區域上;所述第二楔形傳遞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二安裝區域上;所述第一楔形傳遞機構的一側面、所述第二楔形傳遞機構的一側面以及下壓板(17)的上側面構成成型空間;所述沖頭機構設置在所述下壓板(17)上側,用于將待加工試樣擠入所述成型空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蠕變時效校形工藝的壓彎裝夾一體化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沖頭機
構、第一楔形傳遞機構、第二楔形傳遞機構、模具底座(16)以及下壓板(17);
其中,所述模具底座(16)設置有下壓板安裝槽,所述下壓板安裝槽將所述模具底
座(16)分為第一安裝區域和第二安裝區域;所述下壓板(17)設置在所述下壓板安裝
槽內;
所述第一楔形傳遞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區域上;所述第二楔形傳遞機構設置在
所述第二安裝區域上;所述第一楔形傳遞機構的一側面、所述第二楔形傳遞機構的一側
面以及下壓板(17)的上側面構成成型空間;
所述沖頭機構設置在所述下壓板(17)上側,用于將待加工試樣擠入所述成型空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蠕變時效校形工藝的壓彎裝夾一體化模具,其特征
在于,還包括螺栓組(14)和螺母(18);
其中,所述螺栓組(14)用于將第一楔形傳遞機構的上下夾板與第一楔形傳遞機構
的上下夾板連接;
所述螺母(18)設置在下壓板(17)的下側,用于連接吊桿(5)的下端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蠕變時效校形工藝的壓彎裝夾一體化模具,其特征
在于,所述沖頭機構包括沖頭(1)、內芯(2)、傳動銷(3)、芯軸(4)以及吊桿(5);
其中,所述內芯(2)通過所述傳動銷(3)與所述沖頭(1)可拆卸連接;所述內
芯(2)的下端設置有內芯孔;所述芯軸(4)設置在所述內芯孔內,且能夠在所述內芯
孔中轉動;所述芯軸(4)設置有徑向貫穿的吊桿安裝孔;所述吊桿(5)的一端通過所
述吊桿安裝孔穿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蠕變時效校形工藝的壓彎裝夾一體化模具,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楔形傳遞機構和所述第二楔形傳遞機構均包括楔形構件(7)、上下夾板
(8)、支撐桿(13)以及支撐架(6);
其中,所述模具底座(16)設置有沿長度方向延伸的T形槽;所述支撐架(6)設
置有與所述T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赫力,李淑慧,趙耀邦,劉海建,于忠奇,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