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氣控制柜,包括固定在所述電氣控制柜的頂壁處出風口的排風單元,所述排風單元包括出風管、出風管電磁閥,所述出風管一端置于電氣控制柜外,且出風管另一端通過出風管電磁閥與電氣控制柜的頂壁處出風口連接,在所述電氣控制柜的底部還設置有冷風裝置,所述冷風裝置通過冷風管路與電氣控制柜的底部處進風口連接,在所述電氣控制柜的底部處進風口處設置有控制柜濾網;利用制造式冷風對電氣控制柜內的元器件進行冷卻,相比較自然式冷風而言,具有風冷效果更明顯,風冷更快的特性,并且設置有多個配套的電磁閥及排風系統,能夠有效的調節電氣控制柜內溫度,從而有效保障電氣控制柜內的元器件能夠達到最佳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氣控制柜,包括固定在所述電氣控制柜的頂壁處出風口的排風單元,所述排風單元包括出風管、出風管電磁閥,所述出風管一端置于電氣控制柜外,且出風管另一端通過出風管電磁閥與電氣控制柜的頂壁處出風口連接,在所述電氣控制柜的底部還設置有冷風裝置,所述冷風裝置通過冷風管路與電氣控制柜的底部處進風口連接,在所述電氣控制柜的底部處進風口處設置有控制柜濾網;利用制造式冷風對電氣控制柜內的元器件進行冷卻,相比較自然式冷風而言,具有風冷效果更明顯,風冷更快的特性,并且設置有多個配套的電磁閥及排風系統,能夠有效的調節電氣控制柜內溫度,從而有效保障電氣控制柜內的元器件能夠達到最佳的使用壽命。【專利說明】一種電氣控制柜
本技術涉及電氣控制柜技術等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電氣控制柜。
技術介紹
電氣控制柜內部安裝有很多的電氣元件,電氣元件運行時會產生大量的熱,如電氣元件產生的熱量不及時排出,會嚴重影響電氣控制柜的正常工作,比如造成短路停機等狀況。因此,必須安裝冷卻系統將電氣控制柜內部的熱量排出,以保證電氣控制柜能夠正常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氣控制柜,通過風冷的形式對電氣控制柜內部進行冷卻,并且利用制造式冷風對電氣控制柜內的元器件進行冷卻,相比較自然式冷風而言,具有風冷效果更明顯,風冷更快的特性,并且設置有多個配套的電磁閥及排風系統,能夠有效的調節電氣控制柜內溫度,使得電氣控制柜內的溫度不至于過高也不至于過低,從而有效保障電氣控制柜內的元器件能夠達到最佳的使用壽命。本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電氣控制柜,包括固定在所述電氣控制柜的頂壁處出風口的排風單元,所述排風單元包括出風管、出風管電磁閥,所述出風管一端置于電氣控制柜外,且出風管另一端通過出風管電磁閥與電氣控制柜的頂壁處出風口連接,在所述電氣控制柜的底部還設置有冷風裝置,所述冷風裝置通過冷風管路與電氣控制柜的底部處進風口連接,在所述電氣控制柜的底部處進風口處設置有控制柜濾網。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技術,能夠自動調節電氣控制柜內的熱空氣箱柜外排放的大小,從而避免過快或過慢的排風而造成能源的浪費,特別設置有下述結構:在所述電氣控制柜內還設置有排風系統,所述排風系統設置在電氣控制柜內頂部處且通過管路與出風管電磁閥連接。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技術,能夠方便冷風裝置與電氣控制柜之間的連接,并且可以有效控制冷風裝置的出風量,特別設置有下述結構:所述冷風管路包括波紋管段、圓管段及設置在圓管段上的進風管電磁閥,所述波紋管段一端與電氣控制柜的底部處進風口連接,且波紋管段另一端與圓管段連接,所述圓管段通過冷風輸出電磁閥與冷風裝置的出風口連接。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技術,能夠將自然風導入冷風裝置內進行制冷,從而為電氣控制柜通過冷風,并可有效調節自然風的進風量和進風速率,特別設置有下述結構:在所述冷風裝置的進風口處設置有冷風裝置濾網,在冷風裝置的進風口外設置有入風管及設置在入風管上的進風管電磁閥。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技術,能夠使自然風在進入冷風裝置時有一定的壓力,特別設置有下述結構:所述入風管遠離冷風裝置的進風口端管徑大于接于冷風裝置的進風口端的管徑。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本技術通過風冷的形式對電氣控制柜內部進行冷卻,并且利用制造式冷風對電氣控制柜內的元器件進行冷卻,相比較自然式冷風而言,具有風冷效果更明顯,風冷更快的特性,并且設置有多個配套的電磁閥及排風系統,能夠有效的調節電氣控制柜內溫度,使得電氣控制柜內的溫度不至于過高也不至于過低,從而有效保障電氣控制柜內的元器件能夠達到最佳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圖。其中,1-出風管,2-出風管電磁閥,3-排風系統,4-電氣控制柜,5-控制柜濾網,6_波紋管段,7-冷風輸出電磁閥,8-入風管,9-冷風裝置,10-冷風裝置濾網,11-進風管電磁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1:—種電氣控制柜,通過風冷的形式對電氣控制柜內部進行冷卻,并且利用制造式冷風對電氣控制柜內的元器件進行冷卻,相比較自然式冷風而言,具有風冷效果更明顯,風冷更快的特性,并且設置有多個配套的電磁閥及排風系統,能夠有效的調節電氣控制柜內溫度,使得電氣控制柜內的溫度不至于過高也不至于過低,從而有效保障電氣控制柜內的元器件能夠達到最佳的使用壽命,如圖1所示,特別設置成下述結構:包括固定在所述電氣控制柜4的頂壁處出風口的排風單元,所述排風單元包括出風管1、出風管電磁閥2,所述出風管I一端置于電氣控制柜4外,且出風管I另一端通過出風管電磁閥2與電氣控制柜4的頂壁處出風口連接,在所述電氣控制柜4的底部還設置有冷風裝置9,所述冷風裝置9通過冷風管路與電氣控制柜4的底部處進風口連接,在所述電氣控制柜4的底部處進風口處設置有控制柜濾網5。實施例2:本實施例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技術,能夠自動調節電氣控制柜內的熱空氣箱柜外排放的大小,從而避免過快或過慢的排風而造成能源的浪費,如圖1所示,特別設置有下述結構:在所述電氣控制柜4內還設置有排風系統3,所述排風系統3設置在電氣控制柜4內頂部處且通過管路與出風管電磁閥2連接。實施例3:本實施例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技術,能夠方便冷風裝置與電氣控制柜之間的連接,并且可以有效控制冷風裝置的出風量,如圖1所示,特別設置有下述結構:所述冷風管路包括波紋管段6、圓管段及設置在圓管段上的進風管電磁閥11,所述波紋管段6—端與電氣控制柜4的底部處進風口連接,且波紋管段6另一端與圓管段連接,所述圓管段通過冷風輸出電磁閥7與冷風裝置9的出風口連接。實施例4:本實施例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技術,能夠將自然風導入冷風裝置內進行制冷,從而為電氣控制柜通過冷風,并可有效調節自然風的進風量和進風速率,如圖1所示,特別設置有下述結構:在所述冷風裝置9的進風口處設置有冷風裝置濾網10,在冷風裝置9的進風口外設置有入風管8及設置在入風管8上的進風管電磁閥11。實施例5:本實施例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技術,能夠使自然風在進入冷風裝置時有一定的壓力,如圖1所示,特別設置有下述結構:所述入風管8遠離冷風裝置9的進風口端管徑大于接于冷風裝置9的進風口端的管徑。在設置使用時,自然風經入風管8通過進風管電磁閥11加入到冷風裝置9內進行制冷,在自然風進入冷風裝置9時,冷風裝置濾網10將自然風帶入的顆粒物等隔離,避免顆粒物等損壞冷風裝置9,冷風裝置9將自然風制冷后從有圓管段、波紋管段6及冷風輸出電磁閥所組成的冷風管路輸入到電氣控制柜4內,在冷風輸入電氣控制柜4時將進一步的通過電氣控制柜濾網5進行灰塵的過濾,避免冷風中的灰塵影響電氣控制柜內的元器件工作,而冷風在電氣控制柜4內換熱后,熱風將在排風系統3的加強排風作用下從出風管I排放到電氣控制柜4外,在使用時,各種電磁閥將被自動的調節閥體內過流管徑,從而達到既不會過快換熱也不會過慢換熱的目的,有效保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氣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所述電氣控制柜(4)的頂壁處出風口的排風單元,所述排風單元包括出風管(1)、出風管電磁閥(2),所述出風管(1)一端置于電氣控制柜(4)外,且出風管(1)另一端通過出風管電磁閥(2)與電氣控制柜(4)的頂壁處出風口連接,在所述電氣控制柜(4)的底部還設置有冷風裝置(9),所述冷風裝置(9)通過冷風管路與電氣控制柜(4)的底部處進風口連接,在所述電氣控制柜(4)的底部處進風口處設置有控制柜濾網(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洋,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華萬倫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