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基于用戶移動終端控制的充電樁管理系統,其包括中央處理模塊;與中央處理模塊連接、用于為電動汽車與充電樁之間建立電能傳遞控制路徑的充電引導電路;其中,所述電動汽車充電控制系統還包括一與所述中央處理模塊電性連接的射頻模塊,所述射頻模塊用于為所述中央處理模塊與設置在用戶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之間建立通信路徑。其通過射頻模塊為所述中央處理模塊與設置在用戶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之間建立通信路徑,使用戶能夠通過操作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向充電樁的中央處理模塊發送控制指令,通過中央處理模塊控制充電引導電路輸出PWM波的占空比大小,實現在非接觸的情況下對充電功率的調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基于用戶移動終端控制的充電樁管理系統,其包括中央處理模塊;與中央處理模塊連接、用于為電動汽車與充電樁之間建立電能傳遞控制路徑的充電引導電路;其中,所述電動汽車充電控制系統還包括一與所述中央處理模塊電性連接的射頻模塊,所述射頻模塊用于為所述中央處理模塊與設置在用戶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之間建立通信路徑。其通過射頻模塊為所述中央處理模塊與設置在用戶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之間建立通信路徑,使用戶能夠通過操作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向充電樁的中央處理模塊發送控制指令,通過中央處理模塊控制充電引導電路輸出PWM波的占空比大小,實現在非接觸的情況下對充電功率的調節。【專利說明】基于用戶移動終端控制的充電樁管理系統
本技術涉及一種充電粧控制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用戶移動終端控制的充電粧管理系統。
技術介紹
隨著電動汽車的發展,電動汽車以其使用成本低、環境污染小得到人們的推崇,充電站即將成為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續航的動力基地,但是現階段充電站內的充電粧只能單一的電能傳輸工作,其可控制性低,易在充電過程中產生危險。且用戶在充電的過程中,必須要在充電粧上手動設置充電功率,其充電的電量也必須由充電粧的電量顯示才能得知,其操作繁瑣,充電效率較低,不適于快速便捷的城市生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基于用戶移動終端控制的充電粧管理系統,其提高了用戶對充電粧的智能控制,不僅增加了充電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且有效的提高了充電效率。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基于用戶移動終端控制的充電粧管理系統,其包括中央處理模塊;與中央處理模塊電性連接、用于為電動汽車與充電粧之間建立電能傳遞控制路徑的充電引導電路;設置在用戶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與所述中央處理模塊電性連接的射頻模塊,所述射頻模塊用于為所述中央處理模塊與設置在用戶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之間建立通信路徑。優選的,所述中央處理模塊與所述充電引導電路之間設置有開關控制模塊,所述開關控制模塊用于執行電能傳遞控制路徑的啟閉。優選的,所述充電引導電路包括分壓電路、A/D轉換器以及單片機定時器,所述分壓電路包括汽車接入負載和上拉電阻,所述汽車接入負載一端通過接入檢測線與所述上拉電阻串聯,另一端接地,所述上拉電阻的另一端接高電平,所述A/D轉換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汽車接入負載與上拉電阻相應的公共端,所述A/D轉換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單片機定時器的輸入端連接,同時,所述中央處理模塊亦與所述單片機定時器電性連接。優選的,所述中央處理模塊與車載電池管理系統之間通過CAN接口進行通訊。優選的,所述中央處理模塊連接有485電表,從電表進行采集電量信息。優選的,所述中央處理模塊的型號為stm32f407。優選的,所述開關控制模塊為交流接觸器。本技術所述基于用戶移動終端控制的充電粧管理系統,其通過射頻模塊為所述中央處理模塊與設置在用戶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之間建立通信路徑,使用戶能夠通過操作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向充電粧的中央處理模塊發送控制指令,通過中央處理模塊控制充電引導電路輸出PffM波的占空比大小,實現在非接觸的情況下對充電功率的調節,其提高了用戶對充電粧的智能控制,且增加了充電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有效的提高了充電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所述基于用戶移動終端控制的充電粧管理系統的模塊原理框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充電引導電路的電路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用戶移動終端控制的充電粧管理系統,其包括中央處理模塊1、射頻模塊20、充電引導電路30以及車載控制模塊40,所述射頻模塊20、所述充電引導電路30均與所述中央處理模塊1電性連接;所述充電引導電路30用于為電動汽車與充電粧之間建立電能傳遞控制路徑;所述射頻模塊20用于為所述中央處理模塊10與設置在用戶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40之間建立通信路徑。優選的,所述中央處理模塊10的型號為stm32f407,所述開關控制模塊為交流接觸器。當所述中央處理模塊10與設置在用戶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40之間建立通信路徑后,用戶能夠通過操作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40向充電粧的中央處理模塊10發送控制指令。如圖2所示,所述充電引導電路30包括分壓電路31、A/D轉換器32以及單片機定時器33,所述分壓電路31包括汽車接入負載R2和上拉電阻Rl,所述汽車接入負載R2—端通過接入檢測線與所述上拉電阻Rl串聯,另一端接地,所述上拉電阻Rl的另一端接高電平,所述A/D轉換器32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汽車接入負載R2與上拉電阻Rl相應的公共端,所述A/D轉換器32的輸出端與所述單片機定時器33的輸入端連接。同時,所述中央處理模塊10亦與所述單片機定時器33電性連接,其中,所述中央處理模塊10與所述充電引導電路30之間設置有開關控制模塊,所述開關控制模塊用于執行電能傳遞控制路徑的啟閉。當電動汽車需要在充電粧上進行充電時,所述電動汽車通過接入檢測線與所述充電粧電性連接,即所述汽車接入負載R2通過接入檢測線與所述上拉電阻Rl串聯分壓,G點變為汽車接入負載R2與上拉電阻Rl相應的公共端,由于所述汽車接入負載R2另一端接地,在分壓電路31上,所述汽車接入負載R2與上拉電阻Rl相應的公共端G點的電勢變低。因此,當所述A/D轉換器32的輸入端的輸入電平被拉低,使單片機定時器33輸入端的數字信號為O時,判定電動汽車與充電粧建立了電性連接。此時,所述中央處理模塊10向交流接觸器輸出一個12V電平,使交流接觸器的觸點吸合,接通強電回路。當A/D轉換器32的輸入端的輸入電平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其輸出的數字信號由原來的I變為0,A/D轉換器32輸出端的輸出信號發生變化,所述A/D轉換器32輸出端輸出數字信號O對單片機定時器33進行控制,數字信號O為單片機計時器的啟動信號,單片機定時器33接收A/D轉換器32輸出的數字信號O之后,輸出具有一定頻率占空比的PffM波,引導電動汽車BMS進入充電狀態。優選的,本技術中所述單片機定時器33的型號為STC51,其用定時器TO來控制頻率,定時器Tl來控制占空比,TO定時器中斷是讓一個1 口輸出高電平,在這個定時器TO的中斷當中起動定時器Tl,而這個Tl是讓1 口輸出低電平,這樣改變定時器TO的初值就可以改變頻率,改變定時器Tl的初值就可以改變占空比。在PWM波頻率一定的條件下,通過改變其占空比的大小,來實現對充電功率的調節。所述中央處理模塊10與所述單片機定時器33連接,因此,用戶能夠通過操作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40向充電粧的中央處理模塊10發送控制指令,并通過中央處理模塊1控制單片機定時器33輸出PWM波的占空比大小,實現在非接觸的情況下對充電功率的調-K-T O為使充電引導電路30輸出的HVM波的電平達到國家設定的標準,所述單片機定時器33的輸出端還連接有電平轉換電路34,所述單片機定時器33輸出的PffM波經過電平轉換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用戶移動終端控制的充電樁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處理模塊;與中央處理模塊電性連接、用于為電動汽車與充電樁之間建立電能傳遞控制路徑的充電引導電路;設置在用戶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與所述中央處理模塊電性連接的射頻模塊,所述射頻模塊用于為所述中央處理模塊與設置在用戶移動終端上的車載控制模塊之間建立通信路徑。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楷,韓光,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中原弘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