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500kV線路改造技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500kV線路耐熱導線增容改造的導線防振錘,其特征在于等距將防振錘安裝在各子導線上,其中子導線為包鋼芯成型耐熱鋁合金絞線,鋁包鋼芯成型耐熱鋁合金絞線用于連接500kV電力傳輸線路的塔桿,其中耐熱鋁合金絞線包括由多根鋁包鋼芯導線絞合成的芯線、包裹芯線的內導體層以及包裹內鋁導線層的外導體層,內導體層和外導體層均由多根采用耐熱鋁合金制成的鋁導線絞合而成,鋁導線的截面形狀為扇形,內導體層和外導體層的截面形狀均為圓環,且外導體層和內導體層的截面面積之比為5:3。檔距在500m以下可不再采用防振措施,檔距大于500m時,各子導線上才需安裝防振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500kV老舊線路改造
,特別涉及一種用于500kV線路耐熱導線增容改造的導線防振錘。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用電負荷增長迅速,對電能輸送容量的要求不斷提高,目前很多500kV舊線路已經不堪重負,大電源送出線路和負荷中心輸入線路“卡脖子”現象比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送不出,落不下,用不上”的問題,制約作用明顯,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因此,在用電高峰期以及部分線路故障等情況下如何在現有線路的基礎上提高線路輸送能力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自1981年我國第1條500kV平頂山—武漢輸電線路投入運行以來,經過近30年的發展,500kV電網已經覆蓋了我國全部省份,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500kV交流電力系統之一。
500kV電網是我國電網的主網架,是優化電力資源配置,進行跨區、跨省送電的根基。隨著電網建設的發展,區域電網結構的加強,500kV交流線路的平均輸送能力提高到了目前的2000MW左右,但隨著用電負荷的快速增長,500kV輸電線路送電能力已顯示出疲軟狀態。
隨著區域電網互聯的加強,對500kV主網架的輸送容量要求已達到3000MW以上,由此可見,500kV線路輸電能力明顯不足,這不僅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國民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用電,而且對電力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直接影響跨省、跨區送電力度,降低區域電網互聯效果。
因此,提高500kV電網的輸送能力,即對500kV老舊輸電線路增容技術改造刻不容緩。
防振錘,是為了減少導線因風力扯起振動而設的。高壓架空線路桿位較高,檔距較大,當導線受到風力作用時,會發生振動。導線振動時,導線懸掛處的工作條件最為不利。由于多次振動,導線因周期性的彎折會發生疲勞破壞。當架空線路檔距大于120米時,一般會采用防振錘防振。但這個距離布置防振錘會增加了很多防振錘的數量,增加了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防振錘存在成本高的技術問題,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500kV線路耐熱導線增容改造的導線防振錘。
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一種用于500kV線路耐熱導線增容改造的導線防振錘,其特征在于等距將防振錘安裝在各子導線上,其中子導線為鋁包鋼芯成型耐熱鋁合金絞線,鋁包鋼芯成型耐熱鋁合金絞線用于連接500kV電力傳輸線路的塔桿,其中耐熱鋁合金絞線包括由多根鋁包鋼芯導線絞合成的芯線、包裹芯線的內導體層以及包裹內鋁導線層的外導體層,內導體層和外導體層均由多根采用耐熱鋁合金制成的鋁導線絞合而成,鋁導線的截面形狀為扇形,內導體層和外導體層的截面形狀均為圓環,且外導體層和內導體層的截面面積之比為5:3。
一種用于500kV線路耐熱導線增容改造的導線防振錘,其具體為等距將防振錘安裝在各子導線上。導線防振錘型號為FFH2428Y。檔距在500m以下可不再采用防振措施,檔距大于500m時,各子導線上才需安裝防振錘。安裝防振錘時,采用等距安裝,安裝距離從懸垂線夾的中心或耐張線夾的尾端起算。
更進一步地,將防振錘安裝在鋁包鋼芯成型耐熱鋁合金絞線上。鋁包鋼芯成型耐熱鋁合金絞線用于連接500kV電力傳輸線路的塔桿,其中耐熱鋁合金絞線包括由多根鋁包鋼芯導線絞合成的芯線、包裹芯線的內導體層以及包裹內鋁導線層的外導體層,內導體層和外導體層均由多根采用耐熱鋁合金制成的鋁導線絞合而成,鋁導線的截面形狀為扇形,內導體層和外導體層的截面形狀均為圓環,且外導體層和內導體層的截面面積之比為5:3。
所述鋁合金絞線中的鋁線共計24根,線徑為4.3mm;鋼線7根,線徑為2.5mm。
所述鋁線的截面積為348.53mm2,鋼線的截面積為34.36mm2,鋁合金絞線的截面積為382.89mm2。
所述子導線上還設置間隔棒,多個間隔棒分別設置在子導線間,當檔距小于1000m時最大平均次檔距取66m,檔距大于1000m時最大平均次檔距取55m。
間隔棒為預絞絲式間隔棒,預絞絲式間隔棒包括兩組完全相同的螺旋狀的預絞絲,每組預絞絲由兩根單獨的預絞絲纏繞在一起組成。
間隔棒采用不等距安裝,其中不等距是指次檔距由檔距中央向懸掛點逐漸減少,且不對稱。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在500m以下可不再采用防振措施,檔距大于500m時,才在各子導線上安裝防振錘,與現有技術的120米間隔相比,減少了防振錘的數量,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直線塔導線防振錘安裝示意圖。
圖2為耐張塔導線防振錘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
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500kV線路耐熱導線增容改造的導線防振錘,其具體為等距將防振錘安裝在各子導線上,導線防振錘型號為FFH2428Y。檔距在500m以下可不再采用防振措施,檔距大于500m時,各子導線上才需安裝防振錘。安裝防振錘時,采用等距安裝,安裝距離從懸垂線夾的中心或耐張線夾的尾端起算。
導線防振錘安裝個數及距離見下表:
表1防振錘安裝個數表
防振錘個數(個) 1 2 3 導線JNRLH60X/LB14-350/35 500≤L<750 750≤L<1000 1000≤L 表2防振錘安裝距離表
電線型號 JNRLH60X/LB14-350/35 防振錘型號 FFH2428Y 安裝距離(m) 1.75 更進一步地,將防振錘安裝在鋁包鋼芯成型耐熱鋁合金絞線上。鋁包鋼芯成型耐熱鋁合金絞線用于連接500kV電力傳輸線路的塔桿,其中耐熱鋁合金絞線包括由多根鋁包鋼芯導線絞合成的芯線、包裹芯線的內導體層以及包裹內鋁導線層的外導體層,內導體層和外導體層均由多根采用耐熱鋁合金制成的鋁導線絞合而成,鋁導線的截面形狀為扇形,內導體層和外導體層的截面形狀均為圓環,且外導體層和內導體層的截面面積之比為5:3。
所述鋁合金絞線中的鋁線共計24根,線徑為4.3mm;鋼線7根,線徑為2.5mm。
所述鋁線的截面積為348.53mm2,鋼線的截面積為34.36mm2,鋁合金絞線的截面積為382.89mm2。
所述子導線上還設置間隔棒,多個間隔棒分別設置在子導線間,當檔距小于1000m時最大平均次檔距取66m,檔距大于1000m時最大平均次檔距取55m。
間隔棒為預絞絲式間隔棒,預絞絲式間隔棒包括兩組完全相同的螺旋狀的預絞絲,每組預絞絲由兩根單獨的預絞絲纏繞在一起組成。
間隔棒采用不等距安裝,其中不等距是指次檔距由檔距中央向懸掛點逐漸減少,且不對稱。
本實施例中的防振錘可以安裝在直線塔導線上,也可以安裝在耐張塔導線上。如圖1和圖2所示,防振錘等距安裝在直線塔導線或者耐張塔導線上,間隔距離均為S。
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500kV線路耐熱導線增容改造的導線防振錘,其特征在于等距將防振錘安裝在各子導線上,其中子導線為鋁包鋼芯成型耐熱鋁合金絞線,鋁包鋼芯成型耐熱鋁合金絞線用于連接500kV電力傳輸線路的塔桿,其中耐熱鋁合金絞線包括由多根鋁包鋼芯導線絞合成的芯線、包裹芯線的內導體層以及包裹內鋁導線層的外導體層,內導體層和外導體層均由多根采用耐熱鋁合金制成的鋁導線絞合而成,鋁導線的截面形狀為扇形,內導體層和外導體層的截面形狀均為圓環,且外導體層和內導體層的截面面積之比為5: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500kV線路耐熱導線增容改造的導線防振錘,其特征在于等距將防振錘安裝在各子導線上,其中子導線為鋁包鋼芯成型耐熱鋁合金絞線,鋁包鋼芯成型耐熱鋁合金絞線用于連接500kV電力傳輸線路的塔桿,其中耐熱鋁合金絞線包括由多根鋁包鋼芯導線絞合成的芯線、包裹芯線的內導體層以及包裹內鋁導線層的外導體層,內導體層和外導體層均由多根采用耐熱鋁合金制成的鋁導線絞合而成,鋁導線的截面形狀為扇形,內導體層和外導體層的截面形狀均為圓環,且外導體層和內導體層的截面面積之比為5: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500kV線路耐熱導線增容改造的導線防振錘,其特征在于所述鋁合金絞線中的鋁線共計24根,線徑為4.3mm;鋼線7根,線徑為2.5mm。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500kV線路耐熱導線增容改造的導線防振錘,其特征在于所述鋁線的截面積為348.53mm2,鋼線的截面積為34.36mm2,鋁合金絞線的截面積為38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婷婷,胡全,黎亮,劉韓柱,鄭旺,馬昆麟,張道維,徐毅,羅鳴,龔森廉,甘睿,鄢藝,熊高林,郭銳,劉叢法,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