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即配瓶蓋,包括外蓋體和內蓋體,所述外蓋體包括外環壁、頂壁、內環壁以及筒壁,所述頂壁在與所述筒壁內側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開口,所述筒壁內側和所述開口形成穿孔,所述內蓋體包括穿插在所述穿孔上的套筒和固定連接在所述套筒的下端的封板,所述封板分別和所述內環壁和所述筒壁的下端密封連接,且所述封板、所述內環壁、所述筒壁和所述頂壁之間形成腔體,所述頂壁的上方設置有固定連接在所述套筒上的壓板,所述壓板和所述頂壁之間設置有撕環。通過設置套筒,在擰開端蓋后,可使用吸管通過套筒的內孔插入瓶子內進行飲用,無需將瓶蓋擰開,飲用方便,殘余的配料不會散在桌上或地板上,較為干凈衛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瓶蓋,特別是一種即配瓶蓋。
技術介紹
傳統的飲品通常是預先調配好后灌裝在普通的瓶子中,由于飲品中配料已經和水溶為一體,其保質期也隨之確定,長時間放置后口感也會降低,同時為了延長飲品的保質期,大部分飲品中都會添加防腐劑,進一步降低了飲品的口感。目前市場上有出現一些即配飲品,這類飲品的瓶蓋上通常會設置有用于放置配料的內腔,需要飲用時再將配料和裝載瓶子中的水溶為一體,既可以延長飲品的保質期,也能確保飲品的口感,如中國技術專利ZL201521013210.0公開的一種貯料式即配瓶蓋,包括封閉瓶口的下蓋以及遮罩下蓋頂部的上蓋;上蓋和下蓋通過可分離結構連接;所述下蓋包括與瓶口外壁螺紋連接的環形側壁以及固設于環形側壁上部且遮蓋瓶口的頂壁,所述的頂壁設有易于形變的弧形凸起部,弧形凸起部的下表面外周設有向瓶口延伸的環形內套,環形內套的下端設有隔擋片;所述的瓶蓋還包括用于捅破隔擋片的頂推件,所述頂推件的上端與弧形凸起部的下表面連接,頂推件的下端向隔擋片的方向延伸。該即配瓶蓋雖然可以實現將配料和水分開存儲的功能,但是該即配瓶蓋在捅破隔擋片將配料溶在水中后,還需要擰開瓶蓋才能飲用,飲用較不方便,此外,當配料為粉末或液體時,將瓶蓋擰開后,殘余的配料容易散在桌上或地板上,污染了桌面或地板,較不衛生。有鑒于此,本申請人對即配瓶蓋的結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飲用方便且不會污染桌面或地板的即配瓶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即配瓶蓋,包括用于封閉瓶口的外蓋體和與所述外蓋體配合的內蓋體,所述外蓋體包括與瓶口配合的外環壁、位于所述外環壁上端的頂壁、位于所述外環壁內側的內環壁以及位于所述內環壁內側的筒壁,所述頂壁在與所述筒壁內側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開口,所述筒壁內側和所述開口形成穿孔,所述內蓋體包括穿插在所述穿孔上的套筒和固定連接在所述套筒的下端的封板,所述封板分別和所述內環壁和所述筒壁的下端密封連接,且所述封板、所述內環壁、所述筒壁和所述頂壁之間形成用于儲存配料的腔體,所述頂壁的上方設置有固定連接在所述套筒上的壓板,所述壓板和所述頂壁之間設置有撕環,所述套筒上還設置有蓋合在所述套筒上端面上的端蓋。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套筒上套設有壓縮彈簧或彈性墊,所述壓縮彈簧或所述彈性墊的一端抵頂在所述頂壁上,另一端抵頂在所述壓板上。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撕環上設置有便于撕起所述撕環的拉扣。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壓板的下端面上設置有導柱,所述頂壁的上端面設置有與所述導柱配合的導槽。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封板的上端面上設置有與所述內環壁配合的第一密封槽和與所述筒壁配合的第二密封槽。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內環壁的上端固定連接在所述外環壁或所述頂壁上。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過設置套筒,在擰開端蓋后,可使用吸管通過套筒的內孔插入瓶子內進行飲用,無需將瓶蓋擰開,飲用方便,與傳統的技術方案相比,殘余的配料不會散在桌上或地板上,較為干凈衛生。2、通過設置撕條,確保運輸或存儲過程中,壓板不會因為誤碰而將腔體內的配料倒入瓶子內。3、通過設置壓縮彈簧,使得封板可以復位,即配瓶蓋可以重復使用,較為環保。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即配瓶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即配瓶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各圖中標示對應如下:10-外蓋體;11-外環壁;12-頂壁;13-內環壁;14-筒壁;15-穿孔;20-內蓋體;21-套筒;22-封板;23-第一密封槽;24-第二密封槽;25-腔體;30-壓板;40-撕環;41-拉扣;50-端蓋;60-壓縮彈簧或彈性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即配瓶蓋,包括用于封閉瓶口的外蓋體10和外蓋體10配合的內蓋體20,外蓋體10可與常規的飲料瓶或水瓶的瓶口配合,此外,外蓋體10也可以與常規的飲料瓶或水瓶的瓶口一體式設置,此時外蓋體10為常規的飲料瓶或水瓶的一部分。外蓋體10包括與飲料瓶或水瓶的瓶口配合的外環壁11、位于外環壁11上端的頂壁12、位于外環壁11內側的內環壁13以及位于內環壁13內側的筒壁14,外環壁11和頂壁12以及兩者的相對位置關系與常規的瓶蓋相同,即外環壁11的內側面上也設置有與飲料瓶或水瓶配合的連接結構。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以飲料瓶或水瓶正常放置在水平面上切即配瓶蓋連接在飲料瓶或水瓶上時的上端為即配瓶蓋的上端,相對應的另一端為即配瓶蓋的下端,以環壁朝向其所圍成的內部空間的一側為環壁的內側,相對應的另一側為環壁的外側。頂壁12在與筒壁14內側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開口,開口的直徑和筒壁14所圍成的內孔的直徑相同,這樣筒壁14內側和開口位置可形成一個穿孔15。內蓋體20包括穿插在穿孔15上的套筒21和固定連接在套筒21的下端的封板22,套筒21的內孔直徑大于常規的吸管的直徑,且套筒21的上端從穿孔15中穿出。封板22分別和內環壁13和筒壁14的下端密封連接,具體的,封板22的上端面上設置有與內環壁13配合的第一密封槽23和與筒壁14配合的第二密封槽24,內環壁23的下端穿插在第一密封槽23內形成硬密封,筒壁14的下端穿插在第二密封槽24內形成硬密封。密封連接后,封板22、內環壁13、筒壁14和頂壁12之間形成密封的、用于儲存配料的腔體25。需要說明的是,內環壁13的上端可以固定連接在外環壁11上或固定連接在頂壁12上,當內環壁13的上端固定連接在外環壁11上時,內環壁13呈漏斗狀,此時圍成腔體25的部件還包括外環壁11。頂壁12的上方設置有固定連接在套筒21上的壓板30,壓板30和套筒21之間的固定連接方式可以為常規的方式,如超聲波焊接、螺紋結構連接或者卡扣結構連接等,此處不再詳述。壓板30和頂壁12之間設置有撕環40,撕環40的上下兩端分別抵頂在壓板30和頂壁12上,防止存儲或運輸過程中壓板30和頂壁12之間產生相對運動。此外,撕環40上還設置有便于撕起撕環40的拉扣41。套筒21上設置有蓋合在套筒21上端面上的端蓋50,端蓋50和套筒21之間可拆卸連接,具體的連接方式與常規的瓶蓋和瓶口之間的螺旋連接方式相同,此處也不再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即配瓶蓋,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封閉瓶口的外蓋體和與所述外蓋體配合的內蓋體,所述外蓋體包括與瓶口配合的外環壁、位于所述外環壁上端的頂壁、位于所述外環壁內側的內環壁以及位于所述內環壁內側的筒壁,所述頂壁在與所述筒壁內側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開口,所述筒壁內側和所述開口形成穿孔,所述內蓋體包括穿插在所述穿孔上的套筒和固定連接在所述套筒的下端的封板,所述封板分別和所述內環壁和所述筒壁的下端密封連接,且所述封板、所述內環壁、所述筒壁和所述頂壁之間形成用于儲存配料的腔體,所述頂壁的上方設置有固定連接在所述套筒上的壓板,所述壓板和所述頂壁之間設置有撕環,所述套筒上還設置有蓋合在所述套筒上端面上的端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即配瓶蓋,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封閉瓶口的外蓋體和與所述
外蓋體配合的內蓋體,所述外蓋體包括與瓶口配合的外環壁、位于所述外
環壁上端的頂壁、位于所述外環壁內側的內環壁以及位于所述內環壁內側
的筒壁,所述頂壁在與所述筒壁內側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開口,所述筒
壁內側和所述開口形成穿孔,所述內蓋體包括穿插在所述穿孔上的套筒和
固定連接在所述套筒的下端的封板,所述封板分別和所述內環壁和所述筒
壁的下端密封連接,且所述封板、所述內環壁、所述筒壁和所述頂壁之間
形成用于儲存配料的腔體,所述頂壁的上方設置有固定連接在所述套筒上
的壓板,所述壓板和所述頂壁之間設置有撕環,所述套筒上還設置有蓋合
在所述套筒上端面上的端蓋。
2.如權利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天祝,
申請(專利權)人:晉江市出奇愛食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