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行駛穩定的噴灌機噴頭車,包括車架、車輪和進水管,所述車架包括上部的噴頭架、下部的前輪軸,連接噴頭架與前輪軸的主軸,及與主軸和前輪軸相垂直的后輪架,所述后輪架末端安裝有后輪軸,所述車輪包括兩個前輪和一個后輪,所述前輪安裝于前輪軸的兩端,所述后輪安裝于后輪軸上,所述進水管焊接在車架上,由噴頭架開始沿主軸向下延伸至后輪架上,所述進水管的上端為噴頭接口,下端為軟水管接口,所述噴頭接口處安裝有無線壓力監測裝置的檢測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一種行駛穩定的噴灌機噴頭車,行駛時車身穩定,能適應不同路面,能夠實時監測水壓,并將水壓情況遠程反饋給操作者,操作簡便,適合應用于噴灌作業中。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行駛穩定的噴灌機噴頭車,屬于噴灌機
技術介紹
噴灌機是一種將動力機、泵、管路、噴頭、移動裝置等設施,按噴灌方式組合配套成具有整體性的噴灌設備,將壓力水噴射到低空,經霧化后像雨滴一樣均勻地降落到作物和地表面。
常用的噴灌機有小型噴灌機、大型噴灌機、平移式噴灌機、移動式噴灌機、絞盤式噴灌機、指針式噴灌機、中心支軸噴灌機、圓型噴灌機、雙懸臂式噴灌機等多種類型。其中絞盤式噴灌機是目前農業灌溉中廣泛使用的機型,使用時由軟管供水,用卷盤繞軟管,牽引一個遠射程噴頭,使噴頭在噴灌過程中沿作業路線移動,其移動主要靠動力裝置帶動噴頭車來實現。
由于不同作物對噴灌水壓的承受程度不同,因此需要選擇合適噴灌水壓,水壓過大,容易引起作物受損,水壓過小則不能達到良好的噴灌效果,目前在實際操作中,水壓的大小主要依靠經驗判斷,或根據噴灌后的效果確定是否需要調節水壓,這樣往往難以及時準確掌握噴灌時的水壓,造成噴灌效果不佳。并且,由于噴頭車在作業時往往與噴灌機之間有較遠的距離,而水壓控制主要取決于噴灌機上的水泵的功率,如能將噴頭車上的水壓情況實時反饋至噴灌機處的操作者從而及時調整,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噴灌效果,同時現有的噴頭車一般由兩個車輪和一個剛性支撐點構成地面支撐結構,但對于田間作業的情況,剛性支撐點在不平整的地面上使用時,極易造成車身的顛簸搖晃,使噴頭車上的部件受到極大震動。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行駛穩定的噴灌機噴頭車,能夠穩定行駛與不平整路面,并能夠實時監測水壓,將水壓情況遠程反饋給操作者。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行駛穩定的噴灌機噴頭車,包括車架、車輪和進水管,所述車架包括上部的噴頭架、下部的前輪軸,連接噴頭架與前輪軸的主軸,及與主軸和前輪軸相垂直的后輪架,所述后輪架末端安裝有后輪軸,所述車輪包括兩個前輪和一個后輪,所述前輪安裝于前輪軸的兩端,所述后輪安裝于后輪軸上,所述進水管焊接在車架上,由噴頭架開始沿主軸向下延伸至后輪架上,所述進水管的上端為噴頭接口,下端為軟水管接口;所述噴頭接口處安裝有無線壓力監測裝置的檢測端,所述無線壓力監測裝置包括檢測端和顯示端,所述檢測端包括壓力傳感器、電池一、無線遠傳模塊和微處理器一,所述顯示端包括無線接收模塊、顯示屏、電池二和微處理二,所述壓力傳感器、電池一和無線遠傳模塊均與微處理器一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噴頭接口內腔相連,所述無線接收模塊、顯示屏和電池二均與微處理器二連接,所述無線遠傳模塊和無線接收模塊通訊連接。
所述檢測端還包括信號調理電路,所述壓力傳感器通過信號調理電路與微處理器相連。
所述電池一和電池二均為鋰電池。
所述壓力傳感器為擴散硅壓力傳感器。
所述顯示屏為四位靜態液晶顯示屏。
所述檢測端還包括鋁合金外殼。
本技術所達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1.噴頭接口處安裝有無線壓力傳感裝置的檢測端,此處與噴頭相接,因此水壓與噴頭的水壓接近,與噴頭接口內腔相連的壓力傳感器在供水后可檢測接口處的水壓,再通過微處理器處理后,經無線遠傳模塊發送給顯示端,操作者手持顯示端,即可在噴灌機的機身位置實時接收噴頭車上的水壓監測數據,并判斷是否需要調節噴灌機的水壓,不需要去噴頭車處觀察水壓或是噴灌的效果再返回噴灌機處調節水壓,保證噴灌效果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后輪支架、后輪軸、后輪色設置,與前輪軸和前輪一起構成了穩定的三點支撐,與地面接觸點由剛性接觸點變成車輪,使車身穩定性更佳,減少了對噴頭車上器件的震動,提高了耐用性,也改善了噴灌效果。
因此,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行駛穩定的噴灌機噴頭車,由三輪支撐,行駛時車身穩定,能適應不同路面,能夠實時監測水壓,并將水壓情況遠程反饋給操作者,操作簡便,適合應用于作物噴灌作業中。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技術無線壓力傳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
一種行駛穩定的噴灌機噴頭車,包括車架、車輪和進水管3,所述車架包括上部的噴頭架11、下部的前輪軸13,連接噴頭架11與前輪軸13的主軸12,及與主軸12和前輪軸13相垂直的后輪架14,所述后輪架14末端安裝有后輪軸15,所述車輪包括兩個前輪21和一個后輪22,所述前輪21安裝于前輪軸13的兩端,所述后輪22安裝于后輪軸15上,所述進水管3焊接在車架上,由噴頭架11開始沿主軸12向下延伸至后輪架14上,所述進水管3的上端為噴頭接口31,下端為軟水管接口;所述噴頭接口31處安裝有無線壓力監測裝置的檢測端4,所述無線壓力監測裝置包括檢測端4和顯示端,所述檢測端4包括壓力傳感器、電池一、無線遠傳模塊和微處理器一,所述顯示端包括無線接收模塊、顯示屏、電池二和微處理二,所述壓力傳感器、電池一和無線遠傳模塊均與微處理器一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噴頭接口31內腔相連,所述無線接收模塊、顯示屏和電池二均與微處理器二連接,所述無線遠傳模塊和無線接收模塊通訊連接。
所述檢測端4還包括信號調理電路,所述壓力傳感器通過信號調理電路與微處理器相連,從而使測得的壓力數據準確、抗干擾能力強。
所述電池一和電池二均為鋰電池。
所述壓力傳感器為擴散硅壓力傳感器,工作可靠、性能穩定、安裝使用方便、體積小、重量輕、性能價格比高。
所述顯示屏為四位靜態液晶顯示屏,顯示清晰、無殘留。
所述檢測端4還包括鋁合金外殼,質量輕、硬度高,可防止裝置內部模塊受損。
本技術所達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1.噴頭接口31處安裝有無線壓力傳感裝置的檢測端4,此處與噴頭相接,因此水壓與噴頭的水壓接近,與噴頭接口內腔相連的壓力傳感器在供水后可檢測接口處的水壓,再通過微處理器處理后,經無線遠傳模塊發送給顯示端,操作者手持顯示端,即可在噴灌機的機身位置實時接收噴頭車上的水壓監測數據,并判斷是否需要調節噴灌機的水壓,不需要去噴頭車處觀察水壓或是噴灌的效果再返回噴灌機處調節水壓,保證噴灌效果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后輪支架14、后輪軸15、后輪22的設置,與前輪軸13和前輪21一起構成了穩定的三點支撐,與地面接觸點由剛性接觸點變成車輪,使車身穩定性更佳,減少了對噴頭車上器件的震動,提高了耐用性,也改善了噴灌效果。
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行駛穩定的噴灌機噴頭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車架、車輪和進水管,所述車架包括上部的噴頭架、下部的前輪軸,連接噴頭架與前輪軸的主軸,及與主軸和前輪軸相垂直的后輪架,所述后輪架末端安裝有后輪軸,所述車輪包括兩個前輪和一個后輪,所述前輪安裝于前輪軸的兩端,所述后輪安裝于后輪軸上,所述進水管焊接在車架上,由噴頭架開始沿主軸向下延伸至后輪架上,所述進水管的上端為噴頭接口,下端為軟水管接口;所述噴頭接口處安裝有無線壓力監測裝置的檢測端,所述無線壓力監測裝置包括檢測端和顯示端,所述檢測端包括壓力傳感器、電池一、無線遠傳模塊和微處理器一,所述顯示端包括無線接收模塊、顯示屏、電池二和微處理二,所述壓力傳感器、電池一和無線遠傳模塊均與微處理器一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噴頭接口內腔相連,所述無線接收模塊、顯示屏和電池二均與微處理器二連接,所述無線遠傳模塊和無線接收模塊通訊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行駛穩定的噴灌機噴頭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車架、車輪和進水管,所述車架包括上部的噴頭架、下部的前輪軸,連接噴頭架與前輪軸的主軸,及與主軸和前輪軸相垂直的后輪架,所述后輪架末端安裝有后輪軸,所述車輪包括兩個前輪和一個后輪,所述前輪安裝于前輪軸的兩端,所述后輪安裝于后輪軸上,所述進水管焊接在車架上,由噴頭架開始沿主軸向下延伸至后輪架上,所述進水管的上端為噴頭接口,下端為軟水管接口;所述噴頭接口處安裝有無線壓力監測裝置的檢測端,所述無線壓力監測裝置包括檢測端和顯示端,所述檢測端包括壓力傳感器、電池一、無線遠傳模塊和微處理器一,所述顯示端包括無線接收模塊、顯示屏、電池二和微處理二,所述壓力傳感器、電池一和無線遠傳模塊均與微處理器一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噴頭接口內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玖峰,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九龍泉泵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黑龍江;2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