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從金銀貴液中高效回收金銀的選礦試驗方法和系統。使金銀貴液循環流過吸附劑,在吸附劑吸附金銀貴液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抽取金銀貴液,測定其金銀濃度,獲得貴液中殘留的金銀濃度,計算出吸附劑上負載的金銀的含量Q和金銀的吸附效率?,做出金銀吸附效率與吸附時間的關系曲線,判斷吸附效率較高的區間和銀回收率較高的區間,在二者的共同區間內確定合適的浸出時間,獲得最佳吸附效率和最佳銀回收率。采用本發明專利技術方法,金銀吸附效率提高52~62%,銀的回收率從30~35%提高至65~75%.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方法是一種金銀吸附效率高,銀回收率高的金銀回收工藝,適用于從金銀共存、銀含量較高的貴金屬礦中金銀的回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從金銀貴液中高效回收金銀的選礦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礦物加工
,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金銀貴液中高效回收金銀的選礦方法,特別涉及從一種金礦中伴生銀含量較高的貴液中高效回收金銀,實現金銀吸附效率以及銀回收率最大化的選礦方法。
技術介紹
我國從有色金屬中回收伴生銀的回收率為60~70%左右,回收效果較好可以達到80%,其中這部分銀的回收是通過浮選或重選等傳統工藝進行回收,即對銅鉛鋅硫化礦進行回收的同時兼顧銀的回收。對于獨立金礦中往往伴生有大量的銀,由于銀是作為金礦的副產品產出,而且銀的價格是金價的1/100,因此現場多以以金回收為主,順便回收銀,沒有對銀的回收有較好的研究,導致銀的回收效果不好,另外在氰化物中的銀的溶解速度相比金慢的多,這也是導致銀回收率偏低的問題。但是隨著資源的枯竭,有效實現對資源的全面回收,將會為企業帶來很高的經濟價值。傳統以金礦為主的礦山企業,目前基本采用氰化工藝對金進行回收,氰根能與金、銀、銅、鎳、鐵等金屬結合生成氰化物,因此氰根在與金產生絡合氰根離子時,也能與銀也能產生絡合氰根離子,金銀同時被浸出。對浸出的金銀使用活性炭進行吸附回收時,活性炭雖然對氰化金有很高的選擇性,但氰化銀也被吸附。從礦山的金銀回收情況來看,金的回收率一般可以達到85%以上,而銀的回收率基本維持在30%左右,說明金銀存在競爭吸附。研究發現當礦漿中只有Au(CN)2一或Ag(CN)2一時,它們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過程和特征相同,當礦漿中既有Au(CN)2一又有Ag(CN)2一時,它們的吸附過程和行為又不相同。這也間接說明了當金銀共存時,金銀回收率有所不同的原因,活性炭對氰化金的選擇性高于氰化銀,銀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能力相比金的吸附能力較弱,當兩種金屬絡合物的吸附量相當高時,銀會被金“擠出”活性炭。隨著金的吸附量的不斷增加,當活性炭上的金銀載量達到飽和程度以后,銀停止吸附,但是金不停止吸附,而是繼續吸附所不同的是此時發生的吸附是取代吸附,銀的吸附量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即當活性炭對金的吸附能力達到飽和時,銀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量很低,而貴液中的銀吸附率低是直接導致礦山銀回收效果差的原因。所以,必須采取特殊的措施,在傳統工藝即炭漿法的基礎上,以保證銀的較好回收。對于活性炭的利用,往往是金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率達到90%以上后才對其進行回收再進行金銀的解吸。根據郎格繆爾吸附曲線以及現場試驗的金銀吸附效率與吸附時間的關系曲線發現,當金的吸附量在70%~80%以下時,吸附效率是最高的,當吸附量從80%~85%提高至93%~97%時,所用的吸附時間和前80%~85%相同,吸附效率偏低,因此確定合適的炭吸附時間將有利于企業提高處理量,為企業在原有流程的基礎上創造價值。馮國臣等在《氰化金和氰化銀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為和特征》(黃金,1992,05:31-37)中提到了一種解決金銀共存時提高銀的回收率的方法,針對銀回收率低的問題,現場采用了先使用活性炭對金進行浸出,對浸金的尾礦(第五槽攪拌浸出槽)使用新的活性炭對銀進行浸出,最終將原來的五槽浸出工藝加至十槽(五槽浸金、五槽浸銀)采用兩段-分段吸附工藝,產出載金炭和載銀炭兩種飽和炭產品實現了金95%以上的回收,銀85%以上的回收,通過這種方法解決了傳統工藝銀回收效果不好的問題。但是由于作業工序延長,活性炭用量增加,解吸工序增加,使整個過程較為繁瑣、復雜。童雄在《某金礦氰化浸出液的樹脂和活性炭吸附試驗研究》(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05,02:9-12.)針對銅離子不僅嚴重影響活性炭吸附銀和金的絡合物、銀的吸附率很低,而且顯著增加氰化物用量等問題,使用樹脂代替活性炭作為吸附劑,實現了金和銀的吸附率達到95%以上,相比活性炭金銀的回收率分別提高了1.66%和27.56%,同時礦漿中的銅離子也得到了回收,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雖然使用樹脂吸附劑較好的解決了銀的回收問題,但是樹脂的吸附時間較長,導致整個流程的作業時間較強,樹脂價格較高,在實際生產中應用較困難。楊坤彬在《提金活性炭的研究現狀及其展望》(黃金,2007,01:46-50.)中提到針對現有的提取金銀的方法,針對活性炭提高金銀吸附率等問題主要著手于活性炭的制備、結構和性能及提金活性炭纖維的的研究,雖然吸附量及吸附效率以及解吸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對于銀的回收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既然從原料上改變對銀的吸附行為比較困難,可以考慮從工藝流程方面解決銀的回收過程中存在問題。張建軍在《金礦石無捕收劑浮選》(中國礦業,1997,06:51-54)提出了采用階段浸出階段吸附的方法提高了銀的浸出率,在對吉林某金礦進行階段浸出與延長浸出時間的一段浸出結果對比發現,延長浸出時間后金的浸出率基本不變,銀的浸出率從36%提高至39%,銀浸出率增幅很小,而且延長浸出時間,意味著設備投資及成本增加,采用兩段浸出,中間加一段洗礦,金的浸出率達到93.41%,銀為80.24%,階段浸出—階段吸附可以大大改善銀的回收率,金的回收率也有所增加,這種方法與先吸附金后吸附銀有相似之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金礦氰化浸出金銀的工藝流程中,存在的浸出時間長、浸出效率低、銀的回收率低等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減少吸附時間,提高吸附效率以及銀回收率,對伴生有銀的金礦高效回收的選礦方法。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實現所述選礦方法的系統。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提供一種從金銀貴液中高效回收金銀的選礦試驗方法,使金銀貴液循環流過吸附劑,在吸附劑吸附金銀貴液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抽取金銀貴液,測定其金銀濃度,獲得貴液中殘留的金銀濃度,計算出吸附劑上負載的金銀的含量Q和金銀的吸附效率ε,做出金銀吸附效率與吸附時間的關系曲線,判斷吸附效率較高的區間和銀回收率較高的區間,在二者的共同區間內確定合適的浸出時間,獲得最佳吸附效率和最佳銀回收率;所述吸附劑上負載的金銀的含量Q和金銀的吸附效率ε的計算公式為:Q=(C0V0-CtVt)/Mε=QM/(C0V0)=(C0V0-CtVt)/(C0V0)式中:V0-貴液的原始體積,L;Vt-每次抽取后殘留的貴液體積,mg/L;C0-貴液中初始的金銀濃度,mg/L;Ct-貴液中殘留的金銀濃度,mg/L;M-吸附劑用量,g;Q-吸附劑上負載的金銀含量,mg/g。優選地,所述金銀貴液為以選廠載金炭經解吸得到的高品位含金液體和含銀液體為基礎,混合配置成要求含量的金銀貴液。進一步地,綜合考慮試驗與實際操作相吻合,選廠氰化浸出液中金的含量一般為3~7mg/L左右,銀的濃度一般比金濃度高一個數量級,在30~70mg/L左右,因此確定金銀貴液的初始濃度。優選地,所述金銀貴液的用量為300mL~500mL每組。優選地,所述金銀貴液的溫度為25℃,溶液pH值為11。所述吸附劑為椰殼炭,金銀貴液循環流過吸附劑的速度為13~17mL/min,吸附劑用量為3~5g/組。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吸附劑為活性炭,可以采用椰殼炭。優選地,每隔一段時間抽取金銀貴液的量為10mL。優選地,吸附時間為0.5h、1h、2h、4h、6h、8h。具體地,所述從金銀貴液中高效回收金銀的選礦試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確定金銀貴液的初始濃度;S2.在吸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抽取貴液,測定其金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從金銀貴液中高效回收金銀的選礦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金銀貴液循環流過吸附劑,在吸附劑吸附金銀貴液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抽取金銀貴液,測定其金銀濃度,獲得貴液中殘留的金銀濃度,計算出吸附劑上負載的金銀的含量Q和金銀的吸附效率?,做出金銀吸附效率與吸附時間的關系曲線,判斷吸附效率較高的區間和銀回收率較高的區間,在二者的共同區間內確定合適的浸出時間,獲得最佳吸附效率和最佳銀回收率;所述吸附劑上負載的金銀的含量Q和金銀的吸附效率?的計算公式為:Q=(C0V0?CtVt)/M?=QM/(C0V0)=(C0V0?CtVt)/(C0V0)式中:V0?貴液的原始體積,L;Vt?每次抽取后殘留的貴液體積,mg/L;C0?貴液中初始的金銀濃度,mg/L;Ct?貴液中殘留的金銀濃度,mg/L;M?吸附劑用量,g;Q?吸附劑上負載的金銀含量,mg/g。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從金銀貴液中高效回收金銀的選礦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金銀貴液循環流過吸附劑,在吸附劑吸附金銀貴液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抽取金銀貴液,測定其金銀濃度,獲得貴液中殘留的金銀濃度,計算出吸附劑上負載的金銀的含量Q和金銀的吸附效率ε,做出金銀吸附效率與吸附時間的關系曲線,判斷吸附效率較高的區間和銀回收率較高的區間,在二者的共同區間內確定合適的浸出時間,獲得最佳吸附效率和最佳銀回收率;金銀貴液循環流過吸附劑的速度為13~17mL/min;所述吸附劑上負載的金銀的含量Q和金銀的吸附效率ε的計算公式為:Q=(C0V0-CtVt)/M(Ⅰ)ε=QM/(C0V0)=(C0V0-CtVt)/(C0V0)(Ⅱ)式(Ⅰ)和(Ⅱ)中:V0-貴液的原始體積,L;Vt-每次抽取后殘留的貴液體積,mg/L;C0-貴液中初始的金銀濃度,mg/L;Ct-貴液中殘留的金銀濃度,mg/L;M-吸附劑用量,g;Q-吸附劑上負載的金銀含量,mg/g。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從金銀貴液中高效回收金銀的選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銀貴液為以選廠載金炭經解吸得到的高品位含金液體和含銀液體為基礎,混合配置成要求含量的金銀貴液。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從金銀貴液中高效回收金銀的選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銀貴液中金的含量為3~7mg/L,銀的濃度為30~70mg/L。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從金銀貴液中高效回收金銀的選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銀貴液的用量為300mL~500mL每組。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從金銀貴液中高效回收金銀的選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銀貴液的溫度為25℃,溶液pH值為1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從金銀貴液中高效回收金銀的選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劑為椰殼炭,吸附劑用量為3~5g/組。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從金銀貴液中高效回收金銀的選礦方法,其特征在于,每隔一段...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顯揚,符德貴,湯玉和,高起方,胡真,劉志斌,宋寶旭,汪勇,付華,李奇偉,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云南黃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