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配肥機
本專利技術屬于農用機械
,具體涉及一種配肥機,用于將固態的并且呈顆粒狀的不同成分的肥料混合。
技術介紹
為了改善土壤肥力,保障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獲得所需的養分,達到增產之目的,另一方面為了適應現代農業耕作模式的變化,傳統的施肥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所謂傳統的施肥方式是指:將兩種或以上的不同肥料以重復操作的方式分別向田間施肥,一方面增加了農民的勞作強度,另一方面過度地占用了農民的時間和提高了人工成本。前述的配肥機可以解決此類問題,因為配肥機可以將幾種不同的肥料按照特定的重量比或體積比混合而形成配方肥料(也可稱復配肥料)。關于配肥機的技術信息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不乏見諸,如CN203269809U(多物料智能配肥機)、CN105013386A(一種全自動配肥機)和CN204865727U(智能配肥機),等等。典型的如文獻A).CN103349930B推薦的“一種配肥機”;文獻B).CN204395800U提供的“智能配肥機”;文獻C).CN104826540A介紹的“自吸式智能配肥機”。上述文獻A)的工作過程是:待混合的幾種肥料引入各自的儲料倉,先后開啟儲料倉的閥門,儲料倉內的肥料進入計量裝置,由計量裝置將幾種肥料一一完成稱重計量后釋放至集料斗進行攪拌,而后進入包裝斗出料包裝(具體可參見該專利的說明書第0018段)。該專利方案雖然能夠兌現其說明書第0005段記載的技術效果,但是對于如何將有待于混合的肥料引入儲料倉的上料機構的具體結構、對多種肥料進行攪拌的攪拌機構即混肥機構的具體結構、將包裝斗內的肥料引出并實施包裝的出料機構的具體結構和如何保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配肥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機架(1),該機架(1)呈矩形體的框架狀構造并且構成有一機架腔(11);上料機構(2),該上料機構(2)在對應于所述機架(1)的左側和右側的位置各至少有一個并且與機架(1)連接;一負壓發生機構(3),該負壓發生機構(3)設置在所述機架(1)的后側下部;與所述上料機構(2)的數量相等的儲料機構(4),該儲料機構(4)設置在所述機架(1)的頂部并且同時與所述上料機構(2)以及所述負壓發生機構(3)管路連接;一稱重機構(5),該稱重機構(5)在對應于所述儲料機構(4)的下方的位置設置在所述的機架腔(11)內;一混肥機構(6),該混肥機構(6)在對應于所述稱重機構(5)的下方的位置同樣設置在所述的機架腔(11)內;一出料機構(7),該出料機構(7)設置在所述機架(1)的前側并且同時與所述儲料機構(4)以及所述混肥機構(6)管路連接;與所述儲料機構(4)的數量相等的補料機構(8),該補料機構(8)設置在儲料機構(4)的下部并且與所述稱重機構(5)的上部相對應;一電氣控制箱(9),該電氣控制箱(9)在對應于所述出料機構(7)的左側或右側的位置設置在所述機架(1)上或者在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配肥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機架(1),該機架(1)呈矩形體的框架狀構造并且構成有一機架腔(11);上料機構(2),該上料機構(2)在對應于所述機架(1)的左側和右側的位置各至少有一個并且與機架(1)連接;一負壓發生機構(3),該負壓發生機構(3)設置在所述機架(1)的后側下部;與所述上料機構(2)的數量相等的儲料機構(4),該儲料機構(4)設置在所述機架(1)的頂部并且同時與所述上料機構(2)以及所述負壓發生機構(3)管路連接;一稱重機構(5),該稱重機構(5)在對應于所述儲料機構(4)的下方的位置設置在所述的機架腔(11)內;一混肥機構(6),該混肥機構(6)在對應于所述稱重機構(5)的下方的位置同樣設置在所述的機架腔(11)內;一出料機構(7),該出料機構(7)設置在所述機架(1)的前側并且同時與所述儲料機構(4)以及所述混肥機構(6)管路連接;與所述儲料機構(4)的數量相等的補料機構(8),該補料機構(8)設置在儲料機構(4)的下部并且與所述稱重機構(5)的上部相對應;一電氣控制箱(9),該電氣控制箱(9)在對應于所述出料機構(7)的左側或右側的位置設置在所述機架(1)上或者在伴隨于機架(1)的狀態下支承于使用場所的地坪上,所述的上料機構(2)、負壓發生機構(3)、儲料機構(4)、稱重機構(5)、混肥機構(6)、出料機構(7)以及補料機構(8)均與所述的電氣控制箱(9)電氣控制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配肥機,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所述機架(1)的左側和右側的所述上料機構(2)的位置是彼此對應的并且結構是相同的,該設置在機架(1)的左側的上料機構(2)包括上料斗支承架(21)、上料斗(22)、料袋翻轉架(23)、翻轉架驅動作用缸(24)和曲臂(25),上料斗支承架(21)在對應于機架(1)的左側的位置與機架(1)的下部固定,上料斗(22)以懸空于地坪的狀態固定在上料斗支承架(21)上,在上料斗(22)的底部延接有一出料管(221),所述的儲料機構(4)與該出料管(221)管路連接,料袋翻轉架(23)對應于上料斗(22)的左側并且該料袋翻轉架(23)的上部的后側通過翻轉架第一軸頭(231)轉動地支承在上料斗支承架(21)上,而在料袋翻轉架(23)的上部的前側通過翻轉架第二軸頭(232)轉動地支承在上料斗支承架(21)上,在料袋翻轉架(23)的下部左側以垂直于料袋翻轉架(23)的狀態固定有一置袋板(233),該置袋板(233)懸空于地坪,翻轉架驅動作用缸(24)在對應于翻轉架第二軸頭(232)的位置設置在上料斗支承架(21)上,該翻轉架驅動作用缸(24)的翻轉架驅動作用缸柱(241)的末端與曲臂(25)的一端鉸接,而曲臂(25)的另一端套固在翻轉架第二軸頭(232)上,并且翻轉架驅動作用缸(24)與所述電氣控制箱(9)電氣控制連接,在所述機架(1)的機架腔(11)內固定有一稱重傳感器支架(12),該稱重傳感器支架(12)構成有一稱重傳感器支架腔(121),而在機架(1)的前側固定有一出料箱固定支架(13),所述的稱重機構(5)在對應于稱重傳感器支架腔(121)的上方的位置與稱重傳感器支架(12)固定,所述的混肥機構(6)設置在稱重傳感器支架腔(121)內,所述的出料機構(7)固定在所述的出料箱固定支架(13)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配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負壓發生機構(3)包括負壓風機支架(31)、電機(32)和負壓風機(33),負壓風機支架(31)與所述機架(1)的后側下部固定,電機(32)與負壓風機(33)傳動配合并且由負壓風機(33)連同電機(32)固定在負壓風機支架(31)上,電機(32)與所述的電氣控制箱(9)電氣控制連接,對應于所述稱重機構(5)的上方設置于機架(1)的頂部的所述儲料機構(4)與負壓風機(33)的負壓風機進氣接口(331)管路連接;所述的出料機構(7)包括出料箱(71)、出料灌裝閥板座(72)、出料灌裝閥板(73)、閥板驅動作用缸(74)和灌裝袋袋口夾放裝置(75),出料箱(71)與所述的出料箱固定支架(13)固定,在該出料箱(71)的頂部固定有一用于對出料箱(71)的出料箱腔(711)的上部腔口封閉的出料箱箱蓋(712),在該出料箱箱蓋(712)的居中位置固定有一箱蓋復板(713),在該箱蓋復板(713)上固定有一混合料引入接口(7131)和一出料箱負壓管連接座(7132),該混合料引入接口(7131)以及出料箱負壓管連接座(7132)均與所述的出料箱腔(711)相通,并且混合料引入接口(7131)與所述混肥機構(6)管路連接,而出料箱負壓管連接座(7132)與所述的儲料機構(4)管路連接,出料箱(71)的下部窄縮而構成為出料箱出料斗(714),在該出料箱出料斗(714)的出料斗口上并且圍繞出料斗口的四周構成有一向外擴展的出料斗口法蘭邊(7141),出料灌裝閥板座(72)在對應于出料斗口法蘭邊(7141)的下方的位置與出料斗口法蘭邊(7141)固定并且該出料灌裝閥板座(72)構成有一閥板座腔(721),出料灌裝閥板(73)在對應于閥板座腔(721)的位置與出料灌裝閥板座(72)滑動配合并且與所述出料箱出料斗(714)的出料斗口相對應,閥板驅動作用缸(74)以水平懸臂狀態與出料灌裝閥板座(72)的后端固定并且該閥板驅動作用缸(74)的閥板驅動作用缸柱(741)與出料灌裝閥板(73)的后端的居中位置固定,灌裝袋夾放裝置(75)固定在所述出料箱固定支架(13)的底部并且同時與出料灌裝閥板座(72)的左側以及右側相配合,所述的閥板驅動作用缸(74)與所述的電氣控制箱(9)電氣控制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配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儲料機構(4)包括儲料箱(41)、吸料管管接頭(42)、負壓抽氣彎管(43)、負壓抽氣接頭(44)、進料控制閥(45)、混合料吸料控制閥(46)、抽氣管(47)和儲料箱出料斗啟閉裝置(48),儲料箱(41)固定在所述機架(1)的頂部,并且對應于所述稱重機構(5)的上方,在該儲料箱(41)的上部固定有一用于對儲料箱(41)的儲料箱腔(411)封閉的儲料箱蓋(412),在該儲料箱蓋(412)上固定有一箱蓋襯板(4121),而儲料箱(41)的下部以窄縮狀態延伸有一倒四棱臺體形狀的儲料箱出料斗(413),在該儲料箱出料斗(413)的下部延接有一儲料箱出料口(4131),吸料管管接頭(42)以及負壓抽氣彎管(43)固定在所述的箱蓋襯板(4121)上并且與所述的儲料箱腔(411)相通,在吸料管管接頭(42)上連接有一吸料軟管(421)的一端,而該吸料軟管(421)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出料管(221)連接,負壓抽氣接頭(44)固定在負壓抽氣接頭固定座(441)上,并且該負壓抽氣接頭(44)的前端連接有一負壓抽氣軟管(442)的一端,而該負壓抽氣軟管(442)的另一端與所述出料箱負壓管連接座(7132)連接,所述負壓抽氣接頭固定座(441)固定在所述儲料箱蓋(412)上,抽氣管(47)的前端與負壓抽氣接頭(44)的后端連接,而抽氣管(47)的后端延伸至所述負壓發生機構(3)的負壓風機(33)的負壓風機進氣接口(331)并且與該負壓風機進氣接口(331)連接,在抽氣管(47)的管路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負壓抽氣彎管(43)的位置配設有四通管接頭(471),進料控制閥(45)連接在負壓抽氣彎管(43)與四通管接頭(471)之間,混合料吸料控制閥(46)連接在抽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曉峰,
申請(專利權)人:常熟市嘉峰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