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屬于養殖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采用黃芩、大黃、黃連、板藍根、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魚腥草、柴胡、甘草、利巴韋林十一中藥種的配方煮水后的濾液替代抗生素,提升鰍苗的抗病能力,加強對養殖環境的免疫作用,替代抗生素,減少對人體的危害;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抗病通過十二種中藥物合理配伍,安全無毒副作用,其中魚腥草、板藍根和利巴韋林是提高免疫和抗病的良藥,對鰍苗的抗病能力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提高了苗種的培育成活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養殖
,具體涉及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
技術介紹
近年來泥鰍養殖規模迅速發展,苗種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瓶頸,苗種對于全國泥鰍養殖市場依然是突出問題,苗種主要為野生補撈苗和人工孵化的種苗,但野生苗種質量難以保障,增加養殖風險;而人工孵化的種苗因受到人工培養條件和近親繁殖的影響,抗病能力下降;因此,目前大部分養殖都是用抗生素來加強魚類及泥鰍的抗病能力,但是抗生素的濫用最直接危害是人類,因此需求既能達到魚類及泥鰍抗病能力,又能達到生態環保且不危害人類的生態藥物是迫在是其關鍵所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專利技術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抗病的中藥配方,旨在提升鰍苗的抗病能力,加強對養殖環境的免疫作用,替代抗生素,減少對人體的危害;本專利技術的抗病通過十二種中藥物合理配伍,安全無毒副作用,其中魚腥草、板藍根和利巴韋林是提高免疫和抗病的良藥,對鰍苗的抗病能力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提高了苗種的培育成活率。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產卵:挑選健康、成熟的雌雄泥鰍注射催生藥,催生藥為魚類的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和地歐酮(DOM),雌鰍劑量分別為15~25μg/kg,雄鰍劑量為8~10μg/kg,再分別繼續飼養10~15天后,按照雌雄比為3:1挑選性成熟的雄泥鰍與雌泥鰍一起放入產卵池中交配產卵,產卵完成后將雌雄泥鰍全部取走;(2)孵化:將泥鰍的受精卵全部轉移至孵化池中,孵化池中的受精卵的密度為35~40萬粒/畝,孵化出的鰍苗用開口餌料進行培育,孵化后待大部分仔泥鰍卵黃囊基本消失后,再培育至6~7天,開口餌料為生雞蛋黃或生鴨蛋黃與用河蝦磨成小于50目的蝦粉的混合物,蛋黃與蝦粉的重量比為1:4~1:6,投喂量根據仔泥鰍孵化出來的密度來決定,以每升水中20~25尾仔泥鰍,投喂量為0.5~2g,每天投喂2~3次;(3)育苗:育苗池內加入抗病藥物,育苗池中的中藥濾液與池水比為1:2000,且中藥濾液的投放頻率為1次/48h~1次/96h,然后將步驟(2)中孵化出的鰍苗轉入育苗池,每畝投放幼苗15~20萬尾,用紅蚯蚓粉和雞蛋黃混合作為餌料繼續飼養鰍苗至5~7cm長可用于銷售,飼料投喂量為每10萬尾泥鰍幼苗使用4~6個雞蛋黃和紅蚯蚓粉500~800g。進一步所述本專利技術所述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其中育苗池中的抗病藥物為中草藥濾液,中藥主要組成及重量份為:黃芩10~20份大黃5~10份黃連5~10份板藍根6~8份金銀花20~30份連翹30~50份蒲公英40~50份魚腥草40~60份柴胡40~60份甘草20~30份利巴韋林5~15份。進一步所述本專利技術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其育苗池中的抗病藥物為中草藥濾液,中藥主要組成及重量份為:黃芩15份大黃7.5份黃連7.5份板藍根7份金銀花25份連翹40份蒲公英45份魚腥草50份柴胡50份甘草25份利巴韋林10份。進一步所述本專利技術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抗病藥物是由黃芩、大黃、黃連、板藍根、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魚腥草、柴胡、甘草、利巴韋林十一味中藥混合加水煮沸保持30~50min,過濾得到濾液并濃縮至室溫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0所得到。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提升鰍苗的抗病能力,加強對養殖環境的免疫作用,替代抗生素,減少對人體的危害;(2)本專利技術的抗病通過十二種中藥物合理配伍,安全無毒副作用,其中魚腥草、板藍根和利巴韋林是提高免疫和抗病的良藥,對鰍苗的抗病能力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提高了苗種的培育成活率。【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述。本專利技術為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提供了一種泥鰍育苗的抗病方法。一、配方實施例實施例1育苗池中所用的抗病藥物為中草藥濾液,中藥主要組成及重量份為:黃芩10份大黃5份黃連5份板藍根6份金銀花20份連翹30份蒲公英40份魚腥草40份柴胡40份甘草20份利巴韋林5份。實施例2育苗池中所用的抗病藥物為中草藥濾液,中藥主要組成及重量份為:黃芩20份大黃10份黃連10份板藍根8份金銀花30份連翹50份蒲公英50份魚腥草60份柴胡60份甘草30份利巴韋林15份。實施例3育苗池中所用的抗病藥物為中草藥濾液,中藥主要組成及重量份為:黃芩15份大黃7.5份黃連7.5份板藍根7份金銀花25份連翹40份蒲公英45份魚腥草50份柴胡50份甘草25份利巴韋林10份。二、過程實施例上述實施例1-3的中藥配方可以按照以下實施例進行:實施例4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產卵:挑選健康、成熟的雌雄泥鰍注射催生藥,催生藥為魚類的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和地歐酮(DOM),雌鰍劑量分別為15μg/kg,雄鰍劑量為8g/kg,再分別繼續飼養10天后,按照雌雄比為3:1挑選性成熟的雄泥鰍與雌泥鰍一起放入產卵池中交配產卵,產卵完成后將雌雄泥鰍全部取走;(2)孵化:將泥鰍的受精卵全部轉移至孵化池中,孵化池中的受精卵的密度為35萬粒/畝,孵化出的鰍苗用開口餌料進行培育,孵化后待大部分仔泥鰍卵黃囊基本消失后,再培育至6天,開口餌料為生雞蛋黃或生鴨蛋黃與用河蝦磨成小于50目的蝦粉的混合物,蛋黃與蝦粉的重量比為1:4,投喂量根據仔泥鰍孵化出來的密度來決定,以每升水中20尾仔泥鰍,投喂量為0.5g,每天投喂2次;(3)育苗:育苗池內加入抗病藥物,抗病藥物是由黃芩、大黃、黃連、板藍根、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魚腥草、柴胡、甘草、利巴韋林十一味中藥混合加水煮沸保持40min,過濾得到濾液并濃縮至室溫測定相對密度為1.05所得到,中藥濾液按重量與育苗池中的池水的重量比為1:2000添加。首次投放中藥濾液后,后續中藥濾液的投放頻率為1次/48h。將步驟(2)中孵化出的鰍苗轉入育苗池,每畝投放幼苗15萬尾,用紅蚯蚓粉和雞蛋黃混合作為餌料繼續飼養鰍苗至5~7cm長可用于銷售,飼料投喂量為每10萬尾泥鰍幼苗使用4個雞蛋黃和紅蚯蚓粉500g。實施例5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產卵:挑選健康、成熟的雌雄泥鰍注射催生藥,催生藥為魚類的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和地歐酮(DOM),雌鰍劑量分別為25μg/kg,雄鰍劑量為10μg/kg,再分別繼續飼養15天后,按照雌雄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產卵:挑選健康、成熟的雌雄泥鰍注射催生藥再分別繼續飼養10~15天后,按照雌雄比為3:1挑選性成熟的雄泥鰍與雌泥鰍一起放入產卵池中交配產卵,產卵完成后將雌雄泥鰍全部取走;(2)孵化:將泥鰍的受精卵全部轉移至孵化池中,孵化池中的受精卵的密度為35~40萬粒/畝,孵化出的鰍苗用開口餌料進行培育,孵化后待仔泥鰍卵黃囊基本消失后,再培育6~7天;(3)育苗:在育苗池內加入抗病藥物,然后將步驟(2)中孵化出的鰍苗轉入育苗池,每畝投放幼苗15~20萬尾,用紅蚯蚓粉和雞蛋黃混合作為餌料繼續飼養鰍苗至5~7cm長可用于銷售,飼料投喂量為每10萬尾泥鰍幼苗使用4~6個雞蛋黃和紅蚯蚓粉500~800g。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產卵:挑選健康、成熟的雌雄泥鰍注射催生藥再分別繼續飼養10~15天后,按照雌
雄比為3:1挑選性成熟的雄泥鰍與雌泥鰍一起放入產卵池中交配產卵,產卵完成后將雌雄
泥鰍全部取走;
(2)孵化:將泥鰍的受精卵全部轉移至孵化池中,孵化池中的受精卵的密度為35~40萬
粒/畝,孵化出的鰍苗用開口餌料進行培育,孵化后待仔泥鰍卵黃囊基本消失后,再培育6~
7天;
(3)育苗:在育苗池內加入抗病藥物,然后將步驟(2)中孵化出的鰍苗轉入育苗池,每畝
投放幼苗15~20萬尾,用紅蚯蚓粉和雞蛋黃混合作為餌料繼續飼養鰍苗至5~7cm長可用于
銷售,飼料投喂量為每10萬尾泥鰍幼苗使用4~6個雞蛋黃和紅蚯蚓粉500~800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的催生藥為
魚類的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和地歐酮(DOM),雌鰍劑量分別為15~25μg/kg,
雄鰍劑量為8~10μg/kg。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孵化池中投喂的開口餌
料為生雞蛋黃或生鴨蛋黃與用河蝦磨成小于50目的蝦粉的混合物,蛋黃與蝦粉的重量比為
1:4~1: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泥鰍的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覃永紅,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南岜仔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