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應用了榫卯結構的風電葉片渦流發生器,包括多個翼座,每個翼座包括底座和豎立在底座上的至少一個翼片,多個底座通過榫卯結構依次相連,底座與風電葉片相粘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的渦流發生器,其多個翼座上的多個底座通過榫卯結構依次相連,方便裝配時的人工搭接操作,裝配效率高,可迅速榫卯搭接為所需任意長度,方便根據不同風機葉片的型號調整翼座間的間距,并可實現不同型號翼座的組裝,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實現渦流發生器的小件加工、快捷裝配,安裝效果好。此外,在制造工廠完成長條渦流發生器的組裝成型后,可以在該長條渦流發生器的背面整體貼背膠,形成一個完整的長條渦流發生器,保證一條一撕一貼的安裝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風力發電
,具體是一種應用了榫卯結構的風電葉片渦流發生器。
技術介紹
風電葉片渦流發生器貼合于風機葉片表面,主要是形成立梳狀結構,改變氣流方向,破壞葉面氣流分離層以形成渦流,從而提高升風力、增加風力發電功率。最早出現的常見的風電葉片渦流發生器通常是單片翼座形結構,由一個底座上支起一個或兩個豎立的小翼。安裝時需根據需要,每隔固定間隔將一個翼座貼在風機葉片表面。該過程需要安裝時仔細丈量距離,然后撕掉底座上的背膠離型紙,再貼合上去;或者需要先丈量距離,做好標記,再嚴格按照標記安裝,整個過程要求細致精確。從大量的施工實際情況來看,工人現場施工需花費大量時間仔細丈量距離,且對離型紙一件一撕一貼也費時費力,操作繁瑣、效率低。因此產生了第二代渦流發生器,其形狀是一長條底座上豎立多個小翼,長度長達1米甚至更長。這樣各小翼間的距離由工件制造時便固定下來,不需要現場丈量;另外一條一撕一貼即可完成1米長距離的安裝,安裝效率比第一代渦流發生器高出數倍,受到現場施工人員歡迎。從制造角度來看,第二代渦流發生器有一個主要的缺點,就是使用金屬材料(如不銹鋼、鋁合金)彎折加工成型,這種金屬材質制成的渦流發生器用在葉片表面后有引雷的潛在風險。若采用塑料材料制造第二代的長條形狀,因為尺寸很大,注塑的模具費用將大大增加;另外由于工件過長,給注塑工藝也帶來很大難度;再有不同的葉片需要的小翼間距也不相同,因此要針對每個葉片型號都開一副渦流發生器模具,綜合制造成本非常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應用了榫卯結構的風電葉片渦流發生器,該渦流發生器可實現小件加工、快捷裝配,安裝效果好、效率高。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應用了榫卯結構的風電葉片渦流發生器,包括多個翼座,每個所述的翼座包括底座和豎立在所述的底座上的至少一個翼片,多個所述的底座通過榫卯結構依次相連,所述的底座與風電葉片相粘接,安裝后該應用了榫卯結構的風電葉片渦流發生器粘接在風機葉片上,以改善風機葉片上的湍流,提高風機發電效率。本技術的渦流發生器,包括多個翼座,其多個翼座上的多個底座通過榫卯結構依次相連,方便渦流發生器裝配時的人工搭接操作,裝配效率高,可迅速榫卯搭接為所需任意長度,方便根據不同風機葉片的型號調整翼座間的間距,并可實現不同型號的翼座的組裝,因此,本技術可實現渦流發生器的小件加工、快捷裝配,安裝效果好。此外,在制造工廠完成長條渦流發生器的組裝成型后,可以在該長條渦流發生器的背面整體貼背膠,形成一個完整的長條渦流發生器,保證一條一撕一貼的安裝方便。本技術渦流發生器可以由各種塑料一體注塑成型,其翼座可以小件化并復用基本零件,實現靈活組合,從而大幅降低注塑模具的尺寸和數量,同時降低注塑工藝的操作難度。每個所述的底座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榫頭和/或至少一個榫槽,每個所述的底座的另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榫槽和/或至少一個榫頭,一個所述的底座上的榫頭和榫槽與另一個所述的底座上的榫槽和榫頭相適配,相鄰的兩個底座之間通過榫卯結構相連。榫頭和榫槽的配合,可增大底座之間的接觸面積,確保連接強度和效果。該渦流發生器還包括若干連接片,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的底座之間設置有一片所述的連接片,相鄰的兩個所述的底座分別通過榫卯結構與所述的連接片相連。設置連接片后,通過翼座和連接片的不同組合,可以組裝形成各種所需長度、間距和不同型號、形狀的長條渦流發生器,方便實際安裝操作。每個所述的底座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榫頭和/或至少一個榫槽,每個所述的底座的另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榫槽和/或至少一個榫頭,每片所述的連接片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榫槽和/或至少一個榫頭,每片所述的連接片的另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榫頭和/或至少一個榫槽,一個所述的底座上的榫頭和榫槽與另一個所述的底座上的榫槽和榫頭或者一片所述的連接片上的榫槽和榫頭相適配。榫頭和榫槽的配合,可增大底座與連接片之間的接觸面積,確保連接強度和效果。每片所述的連接片的厚度為該連接片上的榫頭厚度的1/5~3倍,在保證榫卯連接強度的同時,可減少連接片的用料,降低成本。每個所述的底座的底部設置有上凹的第一儲膠槽和溢膠槽,所述的溢膠槽與所述的第一儲膠槽相連通,所述的溢膠槽連接設置在所述的第一儲膠槽的尾部,所述的溢膠槽自所述的第一儲膠槽的尾部延伸至所述的底座的邊緣,每片所述的連接片的底部設置有上凹的第二儲膠槽,所述的第一儲膠槽和所述的第二儲膠槽均用于容納膠水。設置第一儲膠槽和第二儲膠槽后,在渦流發生器裝配時,向第一儲膠槽和第二儲膠槽中裝入合適劑量的膠水,通過膠水即可將底座和連接片粘貼在風機葉片表面,即使第一儲膠槽中的膠水涂抹過多,多余的膠水也可以經溢膠槽流出,不會污染葉片或渦流發生器的其他部位,且由于第一溢膠槽位于儲膠槽的尾部,同時也是底座的尾部,而尾部是對渦流發生器的氣動性能影響最小的地方,因此第一儲膠槽和溢膠槽及第二儲膠槽的設置,使渦流發生器在葉片上有效粘接的同時,可確保渦流發生器的使用效果。所述的第一儲膠槽的底面面積為所述的底座的底面面積的10~90%,所述的第二儲膠槽的底面面積為所述的連接片的底面面積的10~90%,可確保粘接強度。所述的膠水中摻有玻璃珠,所述的玻璃珠的直徑分別大于所述的第一儲膠槽和所述的第二儲膠槽的深度。在膠水中摻入玻璃珠后,由于玻璃珠的直徑分別大于第一儲膠槽和第二儲膠槽的深度,因此,將渦流發生器按壓在葉片表面時,在底座和連接片與葉片表面之間均會留有一定空隙,配合第一儲膠槽和第二儲膠槽,正好可以分別容納一定量的膠水,減少膠水涂抹過多時,膠水的溢出量,從而進一步減小膠水污染。所述的第一儲膠槽和所述的第二儲膠槽的深度均為0.1~3.0mm。0.1~3.0mm的儲膠槽深度即可滿足常規型號渦流發生器的粘接需要,對于其他特殊型號的渦流發生器,可根據實際情況具體選擇儲膠槽深度。所述的榫頭為格肩榫頭、燕尾榫頭或帶有圓弧的榫頭,所述的榫槽為格肩榫槽、燕尾榫槽或帶有圓弧的榫槽。格肩榫頭和燕尾榫頭的定位效果好,方便渦流發生器組成部件的一體注塑成型,可降低注塑工藝的難度和成本。帶有圓弧的榫頭在加工中更容易成型。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榫卯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本技術提供的渦流發生器,包括多個翼座,其多個翼座上的多個底座通過榫卯結構依次相連,方便渦流發生器裝配時的人工搭接操作,裝配效率高,可迅速榫卯搭接為所需任意長度,方便根據不同風機葉片的型號調整翼座間的間距,并可實現不同型號的翼座的組裝,因此,本技術可實現渦流發生器的小件加工、快捷裝配,安裝效果好。此外,在制造工廠完成長條渦流發生器的組裝成型后,可以在該長條渦流發生器的背面整體貼背膠,形成一個完整的長條渦流發生器,保證一條一撕一貼的安裝方便。本技術渦流發生器可以由各種塑料一體注塑成型,其翼座可以小件化并復用基本零件,實現靈活組合,從而大幅降低注塑模具的尺寸和數量,同時降低注塑工藝的操作難度。附圖說明圖1為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應用了榫卯結構的風電葉片渦流發生器,包括多個翼座,每個所述的翼座包括底座和豎立在所述的底座上的至少一個翼片,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的底座通過榫卯結構依次相連,所述的底座與風電葉片相粘接,安裝后該應用了榫卯結構的風電葉片渦流發生器粘接在風機葉片上,以改善風機葉片上的湍流,提高風機發電效率。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應用了榫卯結構的風電葉片渦流發生器,包括多個翼座,每個所述的翼座包括底座和豎立在所述的底座上的至少一個翼片,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的底座通過榫卯結構依次相連,所述的底座與風電葉片相粘接,安裝后該應用了榫卯結構的風電葉片渦流發生器粘接在風機葉片上,以改善風機葉片上的湍流,提高風機發電效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了榫卯結構的風電葉片渦流發生器,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的底座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榫頭和/或至少一個榫槽,每個所述的底座的另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榫槽和/或至少一個榫頭,一個所述的底座上的榫頭和榫槽與另一個所述的底座上的榫槽和榫頭相適配,相鄰的兩個底座之間通過榫卯結構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了榫卯結構的風電葉片渦流發生器,其特征在于該渦流發生器還包括若干連接片,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的底座之間設置有一片所述的連接片,相鄰的兩個所述的底座分別通過榫卯結構與所述的連接片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應用了榫卯結構的風電葉片渦流發生器,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的底座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榫頭和/或至少一個榫槽,每個所述的底座的另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榫槽和/或至少一個榫頭,每片所述的連接片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榫槽和/或至少一個榫頭,每片所述的連接片的另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榫頭和/或至少一個榫槽,一個所述的底座上的榫頭和榫槽與另一個所述的底座上的榫槽和榫頭或者一片所述的連接片上的榫槽和榫頭相適配。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磊,房亞鵬,
申請(專利權)人:房亞鵬,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