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顯示設備領域,提供了一種后殼卡線結構及使用該后殼卡線結構的顯示設備。該后殼卡線結構,用于固定于在顯示設備后殼上并將顯示設備的電源線抵壓于后殼上的夾持塊,夾持塊中開設有供電源線穿過的開口,且開口的大小配合夾持電源線;夾持塊的底部具有配合抵持后殼的抵持板,夾持塊上設有配合固定于后殼上的固定結構。通過設置夾持塊,并在夾持塊上開設開口,從而可以通過夾持塊來固定夾持住顯示設備的電源線,防止電源線與顯示設備內部元件連接處搖動,進而防止電源線松脫。另外,在夾持塊上設置抵持板和固定結構,也可以方便定位夾持塊,及將夾持塊穩定的固定在顯示設備的后殼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顯示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后殼卡線結構及使用該后殼卡線結構的顯示設備。
技術介紹
目前電視機及顯示器等顯示設備的外觀制作越來越薄,工藝越來越簡單,生產自動化也不斷加強,對結構要求也越來越簡化。而顯示設備供電時一般需要通過電源線連接市電。而電源線與顯示設備中電路板焊接相連。在移動或使用顯示設備時,都會搖動電源線,容易導致電源線連接松脫。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后殼卡線結構,旨在解決現有顯示設備的電源線容易松脫的問題。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后殼卡線結構,用于固定于在顯示設備后殼上并將所述顯示設備的電源線抵壓于所述后殼上的夾持塊,所述夾持塊中開設有供所述電源線穿過的開口,且所述開口的大小配合夾持所述電源線;所述夾持塊的底部具有配合抵持所述后殼的抵持板,所述夾持塊上設有配合固定于所述后殼上的固定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夾持塊呈殼體狀。進一步地,所述固定結構為用于供螺釘穿過的至少兩個開孔,各所述開孔開設于所述夾持塊上,且至少兩個所述開孔分別位于所述開口的相對兩側對應的位置上。進一步地,所述夾持塊上于所述開口的相對兩側對應的位置上分別開設有凹槽,各所述凹槽中開設有所述開孔。進一步地,所述夾持塊包括并排設置的兩個連接部和連接兩個所述連接部的頂端的連接梁,兩個所述連接部及所述連接梁圍成所述開口,所述抵持板位于所述連接部的底部。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梁的頂部開設有凹陷槽。進一步地,各所述連接部的橫截面呈梯形。進一步地,還包括由各所述連接部的前端分別朝向兩個所述連接部的相對外側延伸的斜板,各所述斜板的上端與所述連接梁相連,各所述斜板的下端與所述抵持板相連。進一步地,所述抵持板的底部的前端設有用于定位的抵頂凸條。本技術通過設置夾持塊,并在夾持塊上開設開口,從而可以通過夾持塊來固定夾持住顯示設備的電源線,防止電源線與顯示設備內部元件連接處搖動,進而防止電源線松脫。另外,在夾持塊上設置抵持板和固定結構,也可以方便定位夾持塊,及將夾持塊穩定的固定在顯示設備的后殼上。本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顯示設備,包括后殼和由所述后殼引出的電源線,所述后殼上還安裝有如上所述的后殼卡線結構。本技術的顯示設備使用了上述后殼卡線結構,從而可以防止其電源線松脫,提高該顯示設備的質量和降低該顯示設備的故障發生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后殼卡線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后殼卡線結構另一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設備的分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圖3的顯示設備的分部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圖5是沿圖4中線A-A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為了方便描述,本技術中定義如下方位:在夾持塊在安裝使用時,定義夾持塊靠近后殼的一端為其底部;定義夾持塊在使用時,靠近電源線插頭的一側為其前端。請參閱圖1和圖2,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后殼卡線結構,包括夾持塊10。請一并參閱圖3,夾持塊10用于固定在顯示設備100的后殼31上,從而將顯示設備100的電源線32抵壓在后殼31上,以固定住顯示設備100的電源線32,防止電源線32松脫。夾持塊10中開設有開口15,以便電源線32可以從該開口15中穿過,而開口15的大小與電源線32配合,以便可以夾持住電源線32,從而當夾持塊10安裝在后殼31上時,可以將電源線32夾持住,并將電源線32抵壓在后殼31上,以固定住電源線32,同時可以減小夾持塊10安裝在后殼31上占用的空間。夾持塊10的底部具有抵持板14,設置抵持板14,以配合抵持在顯示設備100的后殼31上,從而可以將該夾持塊10穩定的固定在后殼31上,進而使電源線32能更牢固的固定在后殼31上。夾持塊10上設有固定結構,以方便將該夾持塊10固定在顯示設備100的后殼31上。通過設置夾持塊10,并在夾持塊10上開設開口15,從而可以通過夾持塊10來固定夾持住顯示設備100的電源線32,防止電源線32與顯示設備100內部元件連接處搖動,進而防止電源線32松脫。另外,在夾持塊10上設置抵持板14和固定結構,也可以方便定位夾持塊10,及將夾持塊10穩定的固定在顯示設備100的后殼31上。進一步地,夾持塊10呈殼體狀。將夾持塊10設置呈殼體狀,可以減少材料的作用,減輕夾持塊10的重量,降低成本,還可以降低使用該后殼卡線結構的顯示設備100的重量。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固定結構為開孔112,以便使用螺釘穿過開孔112,將夾持塊10固定在后殼31上。開孔112開設有夾持塊10上,且開孔112至少為兩個,且至少兩個開孔112分別位于開口15的相對兩側對應的位置上,以便在將夾持塊10固定在后殼31上后,電源線32的兩側可以均勻受到夾持塊10的壓力,從而將電源線32穩定的抵壓在后殼31上。在其它實施例中,固定結構也可以是設置在夾持塊10底部的卡扣,以將夾持塊10卡在后殼31上。進一步地,夾持塊10上于開口15的相對兩側對應的位置上分別開設有凹槽111,各所述開孔112分別開設在凹槽111的底部。在夾持塊10上開設凹槽111,而將開孔112設在凹槽111的底部,可以進一步降低夾持塊10的重量,并且也可以使用長度較短的螺釘。另外,該結構設計還可以方便夾持塊10的加工成型制作。進一步地,夾持塊10包括兩個連接部11和連接梁12,兩個連接部11并排設置,連接梁12連接兩個連接部11的頂端,從而使兩個連接部11及連接梁12圍成開口15,而抵持板14位于連接部11的底部。該結構的夾持塊10強度高,制作簡單。進一步地,可以將兩個凹槽111分別開設在兩個連接部11上。進一步地,連接梁12的頂部開設有凹陷槽121。在連接梁12的頂部設置凹陷槽121,以進一步地減輕夾持塊10的重量。更進一步地,凹陷槽121沿連接梁12的長度方向設置。該結構可以保證連接梁12的強度,以抵壓電源線32。進一步地,凹陷槽121可以與各連接部11上的凹槽111相連通。進一步地,各連接部11的橫截面呈梯形。該結構設置,在兩個連接部11夾持電源線32時,可以具有較大的夾持面積,以穩定夾持電源線32。而連接梁12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后殼卡線結構,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于在顯示設備后殼上并將所述顯示設備的電源線抵壓于所述后殼上的夾持塊,所述夾持塊中開設有供所述電源線穿過的開口,且所述開口的大小配合夾持所述電源線;所述夾持塊的底部具有配合抵持所述后殼的抵持板,所述夾持塊上設有配合固定于所述后殼上的固定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后殼卡線結構,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于在顯示設備后殼上并將所
述顯示設備的電源線抵壓于所述后殼上的夾持塊,所述夾持塊中開設有供所述
電源線穿過的開口,且所述開口的大小配合夾持所述電源線;所述夾持塊的底
部具有配合抵持所述后殼的抵持板,所述夾持塊上設有配合固定于所述后殼上
的固定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殼卡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塊呈殼體狀。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殼卡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結構為用于
供螺釘穿過的至少兩個開孔,各所述開孔開設于所述夾持塊上,且至少兩個所
述開孔分別位于所述開口的相對兩側對應的位置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后殼卡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塊上于所述
開口的相對兩側對應的位置上分別開設有凹槽,各所述凹槽中開設有所述開孔。
5.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后殼卡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智勇,陳建偉,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惠科金揚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