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微功率取能變壓器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3309726 閱讀: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9:51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微功率取能變壓器裝置,包括變壓器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變壓器、空氣放電間隙和整流橋電路,所述變壓器分別與空氣放電間隙和整流橋電路連接;通過依靠近似均勻電場中的空氣放電間隙對變壓器輸入側的電壓進行限幅;通過導通門檻電壓的正反并聯的二極管并接在變壓器中與輸入繞組、輸出繞組共鐵芯的輔助繞組兩端對變壓器輸出側的電壓進行限幅,勻電場中的空氣放電間隙電壓穩定,不存在容易老化的有機物,工作壽命長,制作成本低;利用磁場平衡的原理將多余熱量分散在散熱性能良好的變壓器上,輸出側不需要再增加多余的散熱板,降低了造價,提高了裝置的可靠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具體涉及電力電網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功率取能變壓器裝置

    技術介紹

    采用電容(或電阻等)分壓工作原理的取電裝置從線路上獲取能量時存在以下兩個問題:第一,取電裝置電源特性近似于電流源,負載大小變化很容易引起變壓器輸出電壓的波動。第二,取電裝置的變壓器輸入側回路需要承受額定電壓7倍以上的短時工頻過電壓,幾十倍甚至更高的雷擊過電壓。這些過電壓就不僅僅是對負載有影響而且對變壓器本身絕緣也是嚴重的考驗。
    目前第一個問題的主要解決方法是讓變壓器輸入功率遠大于輸出功率或者是在負載前端并聯電子限壓模塊;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主要是在變壓器的輸入側并聯氧化鋅避雷器。以上解決方案上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是取能效率低,變壓器成本較高,導致取電裝置的性價比下降;第二是電子限壓模塊中限壓元件容易出現溫度過高或需要配置較大體積的散熱板,以及電子元件容易出現反向擊穿而損壞;第三是氧化鋅避雷器容易出現材料老化而失效。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取能效率高、工作壽命長,制作成本低且穩定的一種微功率取能變壓器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微功率取能變壓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變壓器、空氣放電間隙和整流橋電路,所述空氣放電間隙與變壓器輸入端連接,用于對變壓器輸入側的電壓進行限幅;所述整流橋電路與變壓器輸出端連接,用于對變壓器輸出側的電壓進行限幅。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變壓器包括靜電屏蔽引出線G5、第一高壓輸入繞組引出線R6、第二高壓輸入繞組引出線R7、第一低壓輸出限幅繞組引出線W1、第二低壓輸出限幅繞組引出線W2、第一低壓輸出繞組Y3和第二低壓輸出繞組Y4,所述靜電屏蔽層引出線G5,第一高壓輸入繞組引出線R6,第一低壓輸出繞組Y3三者短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空氣放電間隙包括密封用的安裝盒和設置在安裝盒中間的間隙組件,所述間隙組件從下到上依次設置有底板、第一定位板、云母板、第二定位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中分別設置有對應的第一銅片和第二銅片。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銅片上設置有第一電線,所述第二銅片上設置有第二電線,所述第二高壓輸入繞組引出線R7和第一電線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整流橋電路包括第一單相整流橋、第二單相整流橋和第三單相整流橋,所述第一單相整流橋并聯在變壓器輸出端,第二單相整流橋和第三單相整流橋并聯后再與變壓器共鐵芯的輔助繞組兩端并聯。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第三單相整流橋包括第一交流引腳和第二交流引腳,所述第一交流引腳之間短接,第二交流引腳之間短接,所述第一交流引腳與第二電線接地;所述第一交流引腳與第一低壓輸出繞組Y3短接,第二交流引腳與第二低壓輸出繞組Y4短接;所述第一單相整流橋正極分別與第二單相整流橋負極短接和第一低壓輸出限幅繞組引出線W1相連;所述第二單相整流橋正極分別與第一單相整流橋負極短接和第二低壓輸出限幅繞組引出線W2相連;第三單相整流橋之間正極與正極短接,負極與負極短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變壓器、空氣放電間隙和整流橋電路分別都設置有三組。
    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本專利技術的微功率取能變壓器裝置,通過依靠近似均勻電場中的空氣放電間隙對變壓器輸入側的電壓進行限幅;通過導通門檻電壓的正反并聯的二極管并接在變壓器中與輸入繞組、輸出繞組共鐵芯的輔助繞組兩端對變壓器輸出側的電壓進行限幅,勻電場中的空氣放電間隙電壓穩定,不存在容易老化的有機物,工作壽命長,制作成本低;只利用二極管的導通特性,避開其容易損壞的反向電壓特性,不容易損壞;利用磁場平衡的原理將多余熱量分散在散熱性能良好的變壓器上,輸出側不需要再增加多余的散熱板,降低了造價,提高了裝置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工作原理接線示意圖;
    圖2位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電氣原理圖;
    圖3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整流橋模塊接線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變壓器的平面示意圖
    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變壓器接線示意圖;
    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空氣放電間隙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和圖2,一種微功率取能變壓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變壓器安裝板1,所述安裝板1上設置有變壓器2、空氣放電間隙3和整流橋電路4,所述空氣放電間隙3與變壓器2輸入端連接,用于對變壓器2輸入側的電壓進行限幅;所述整流橋電路4與變壓器2輸出端連接,用于對變壓器2輸出側的電壓進行限幅。
    參見圖4和圖5,變壓器包括靜電屏蔽引出線G521、第一高壓輸入繞組引出線R622、第二高壓輸入繞組引出線R723、第一低壓輸出限幅繞組引出線W124、第二低壓輸出限幅繞組引出線W225、第一低壓輸出繞組Y326和第二低壓輸出繞組Y427,每組靜電屏蔽層引出線G521,第一高壓輸入繞組引出線R622,第一低壓輸出繞組Y326三者短接,所述第二高壓輸入繞組引出線R7與電網連接。參見圖6,空氣放電間隙3包括密封用的安裝盒31和設置在安裝盒中間的間隙組件件32,所述間隙組件從下到上依次設置有底板321、第一定位板322、云母板323、第二定位板324和第二底板325,所述第一定位板321和第二定位板324中分別設置對應的第一銅片3221和第二銅片3241。所述第一銅片3221設置有第一電線32211,所述第二銅片3241設置有第二電線32411,所述第二高壓輸入繞組引出線R723和第一電線32211連接。
    參見圖3,整流橋模塊4包括整流橋PCB板41,所述整流橋PCB板41設置第一單相整流橋411、第二單相整流橋412和第三單相整流橋413,第三單相整流橋413包括第一交流引腳4131和第二交流引腳4132,所述第一交流引腳之間短接,第二交流引腳之間短接,所述第一交流引腳4131與電線23241接地;第一交流引腳4131分別與第一低壓輸出繞組Y3短接,第二交流引腳4132分別與第二低壓輸出繞組Y427短接;第一單相整流橋411正極分別與第二單相整流橋412負極短接和第一低壓輸出限幅繞組引出線W124相連,第一單相整流橋411負極分別與第二單相整流橋412正極短接,第二單相整流橋412正極分別與第二低壓輸出限幅繞組引出線W225相連,第三單相整流橋413之間正極與正極短接,負極與負極短接。
    高壓輸入繞組引出線R723和第一點線電線32211用于接電容(或電阻等)分壓取電二次端,第一交流引腳A4131與第二電線132411接地,當電容(或電阻等)分壓取電二端有電源輸入時,若該電源輸入過壓,則過壓電流通過空氣放電間隙3流向大地,若該電源低于過壓值,第三單相整流橋413的正極與負極之間即可取得與輸入電源相對應的直流輸出。工作原理:依靠近似均勻電場中的空氣放電間隙3對變壓器2輸入側的電壓進行限幅;依靠具有導通門檻電壓的正反并聯的二極管并接在變壓器中與輸入繞組、輸出繞組共鐵芯的輔助繞組兩端對變壓器2輸出側的電壓進行限幅,均勻電場中的空氣放電間隙3電壓穩定,不存在容易老化的有機物,工作壽命長,制作成本低;只利用二極管的導通特性,避開其容易損壞的反向電壓特性,因此不容易損壞;利用磁場平衡的原理將多余熱量分散在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功率取能變壓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變壓器、空氣放電間隙和整流橋電路,所述空氣放電間隙與變壓器輸入端連接,用于對變壓器輸入側的電壓進行限幅;所述整流橋電路與變壓器輸出端連接,用于對變壓器輸出側的電壓進行限幅。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微功率取能變壓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變壓器、空氣放電間隙和整流橋電路,所述空氣放電間隙與變壓器輸入端連接,用于對變壓器輸入側的電壓進行限幅;所述整流橋電路與變壓器輸出端連接,用于對變壓器輸出側的電壓進行限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功率取能變壓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變壓器包括靜電屏蔽引出線G5、第一高壓輸入繞組引出線R6、第二高壓輸入繞組引出線R7、第一低壓輸出限幅繞組引出線W1、第二低壓輸出限幅繞組引出線W2、第一低壓輸出繞組Y3和第二低壓輸出繞組Y4,所述靜電屏蔽層引出線G5,第一高壓輸入繞組引出線R6,第一低壓輸出繞組Y3三者短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功率取能變壓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放電間隙包括密封用的安裝盒和設置在安裝盒中間的間隙組件,所述間隙組件從下到上依次設置有底板、第一定位板、云母板、第二定位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中分別設置有對應的第一銅片和第二銅片。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微功率取能變壓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銅片上設置有第一電線,所述第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偉軍魏浩銘李旭光錢遠馳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許繼電氣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熟妇无码爱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免费专区毛片| 午夜福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午夜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影院| 13小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免费|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 |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午夜无码性爽快影院6080| 高清无码v视频日本www|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91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成人无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