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帳篷框架,涉及帳篷框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帳篷框架,包括四個底角三通(1),四個角四通(2),四個側邊三通(3),兩個頂角四通(4),一個橫梁四通(5),二十一根連接桿(6),所述的底角三通(1)、角四通(2)、側邊三通(3)、頂角四通(4)、橫梁四通(5),其末端薄壁一側均設置有固定孔,所述的連接桿(6),其兩端內部均設置有固定機構,所述的固定機構,包括按鈕、簧片,按鈕一端與簧片固定連接,另一端貫穿所述的連接桿(6)一側薄壁,并設置于連接桿(6)外側,四個底角三通(1)通過四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相互連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帳篷框架
,特別涉及一種新型帳篷框架。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出旅游,甚至結伴在野外露營,在野營需要攜帶的所有裝備中,帳篷是最重、最大、攜帶最不方便的一個,且現有的帳篷框架安裝、拆卸、收納、攜帶很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的問題,提供一種新型帳篷框架。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具體如下:—種新型帳篷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個底角三通I,四個角四通2,四個側邊三通3,兩個頂角四通4,一個橫梁四通5,二十一根連接桿6,所述的底角三通1、角四通2、側邊三通3、頂角四通4、橫梁四通5,其末端薄壁一側均設置有固定孔,所述的連接桿6,其兩端內部均設置有固定機構,所述的固定機構,包括按鈕、簧片,按鈕一端與簧片固定連接,另一端貫穿所述的連接桿6—側薄壁,并設置于連接桿6外側,四個底角三通I通過四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相互連接,所述的四個底角三通I,其上部通過四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分別與四個角四通2配合連接,所述的四個角四通2,其通過四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相互連接,且四根連接桿6的中間位置處均套裝側邊三通3,所述的四個角四通2,其上部設置兩個頂角四通4和橫梁四通5,所述的兩個頂角四通4,其通過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相互連接,且連接桿6的中間位置處套裝橫梁四通5,所述的兩個頂角四通4,其一個頂角四通4通過三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分別與兩個角四通2和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其另一個頂角四通4通過三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分別與另外兩個角四通2和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所述的橫梁四通5,其一側通過一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與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另一側通過一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與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所述一種新型帳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邊三通3,其具體為T形結構。所述一種新型帳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角三通I,其具體由三個連接管兩兩垂直組成。所述一種新型帳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桿6,其固定機構中的簧片,具體為U形結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實用可靠,安裝簡單方便,省時省力,拆解后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側視圖。圖3是圖1的俯視圖。圖4是固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新型帳篷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個底角三通I,四個角四通2,四個側邊三通3,兩個頂角四通4,一個橫梁四通5,二十一根連接桿6,所述的底角三通1、角四通2、側邊三通3、頂角四通4、橫梁四通5,其末端薄壁一側均設置有固定孔,所述的連接桿6,其兩端內部均設置有固定機構,所述的固定機構,包括按鈕、簧片,按鈕一端與簧片固定連接,另一端貫穿所述的連接桿6—側薄壁,并設置于連接桿6外側,所述的固定機構,其簧片具體為U形結構,四個底角三通I通過四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相互連接,所述的四個底角三通I,其上部通過四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分別與四個角四通2配合連接,所述的四個角四通2,其通過四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相互連接,且四根連接桿6的中間位置處均套裝側邊三通3,所述的四個角四通2,其上部設置兩個頂角四通4和橫梁四通5,所述的兩個頂角四通4,其通過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相互連接,且連接桿6的中間位置處套裝橫梁四通5,所述的兩個頂角四通4,其一個頂角四通4通過三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分別與兩個角四通2和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其另一個頂角四通4通過三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分別與另外兩個角四通2和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所述的橫梁四通5,其一側通過一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與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另一側通過一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與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所述的側邊三通3,其具體為T形結構,所述的底角三通I,其具體由三個連接管兩兩垂直組成。使用時,將與本帳篷框架相配套的罩布套裝在框架上,即可使用。【主權項】1.一種新型帳篷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個底角三通(I),四個角四通(2),四個側邊三通(3),兩個頂角四通(4),一個橫梁四通(5),二十一根連接桿(6),所述的底角三通(1)、角四通⑵、側邊三通(3)、頂角四通(4)、橫梁四通(5),其末端薄壁一側均設置有固定孔,所述的連接桿(6),其兩端內部均設置有固定機構,所述的固定機構,包括按鈕、簧片,按鈕一端與簧片固定連接,另一端貫穿所述的連接桿(6)—側薄壁,并設置于連接桿(6)外側,四個底角三通(I)通過四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相互連接,所述的四個底角三通(I),其上部通過四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分別與四個角四通(2)配合連接,所述的四個角四通(2),其通過四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相互連接,且四根連接桿(6)的中間位置處均套裝側邊三通(3),所述的四個角四通(2),其上部設置兩個頂角四通(4)和橫梁四通(5),所述的兩個頂角四通(4),其通過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相互連接,且連接桿(6)的中間位置處套裝橫梁四通(5),所述的兩個頂角四通(4),其一個頂角四通(4)通過三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分別與兩個角四通(2)和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其另一個頂角四通(4)通過三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分別與另外兩個角四通(2)和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所述的橫梁四通(5),其一側通過一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與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另一側通過一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與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新型帳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邊三通(3),其具體為T形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新型帳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角三通(I),其具體由三個連接管兩兩垂直組成。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新型帳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桿(6),其固定機構中的簧片,具體為U形結構。【專利摘要】一種新型帳篷框架,涉及帳篷框架
,特別涉及一種新型帳篷框架,包括四個底角三通(1),四個角四通(2),四個側邊三通(3),兩個頂角四通(4),一個橫梁四通(5),二十一根連接桿(6),所述的底角三通(1)、角四通(2)、側邊三通(3)、頂角四通(4)、橫梁四通(5),其末端薄壁一側均設置有固定孔,所述的連接桿(6),其兩端內部均設置有固定機構,所述的固定機構,包括按鈕、簧片,按鈕一端與簧片固定連接,另一端貫穿所述的連接桿(6)一側薄壁,并設置于連接桿(6)外側,四個底角三通(1)通過四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相互連接。【IPC分類】E04H15/44【公開號】CN205370099【申請號】CN201521133795【專利技術人】丁海鵬 【申請人】丁海鵬【公開日】2016年7月6日【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帳篷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個底角三通(1),四個角四通(2),四個側邊三通(3),兩個頂角四通(4),一個橫梁四通(5),二十一根連接桿(6),所述的底角三通(1)、角四通(2)、側邊三通(3)、頂角四通(4)、橫梁四通(5),其末端薄壁一側均設置有固定孔,所述的連接桿(6),其兩端內部均設置有固定機構,所述的固定機構,包括按鈕、簧片,按鈕一端與簧片固定連接,另一端貫穿所述的連接桿(6)一側薄壁,并設置于連接桿(6)外側,四個底角三通(1)通過四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相互連接,所述的四個底角三通(1),其上部通過四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分別與四個角四通(2)配合連接,所述的四個角四通(2),其通過四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相互連接,且四根連接桿(6)的中間位置處均套裝側邊三通(3),所述的四個角四通(2),其上部設置兩個頂角四通(4)和橫梁四通(5),所述的兩個頂角四通(4),其通過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相互連接,且連接桿(6)的中間位置處套裝橫梁四通(5),所述的兩個頂角四通(4),其一個頂角四通(4)通過三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分別與兩個角四通(2)和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其另一個頂角四通(4)通過三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分別與另外兩個角四通(2)和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所述的橫梁四通(5),其一側通過一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與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另一側通過一根連接桿(6)及其兩端的固定機構與一個側邊三通(3)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海鵬,
申請(專利權)人:丁海鵬,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甘肅;6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