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裝有藥劑的注射器,在注射筒前端的裝針頭部上安裝蓋,從后端將柱塞插入注射筒內而把規定量的藥劑封入上述注射筒中,其特征在于,用熱收縮性薄膜制成的管筒狀封口裝置包覆著上述蓋、注射筒、向注射筒后方突出的柱塞桿及其端頭,并通過熱收縮使其緊密接合在其上。(*該技術在201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把規定量的藥劑封入注射筒中,在使用之前就以這種狀態運輸、保存的預裝有藥劑的注射器。技術背景為了省去把藥劑從安瓿轉移到注射器的注射筒而進行注射的手續,以及為了不用耽心由于注射器反復使用而感染病菌與病毒,現在已廣泛地使用事先把規定量藥劑封入注射筒中使用后扔掉的注射器。這種注射器的基本結構是在注射筒前端的裝針頭部裝有一個蓋,在注射筒后端插入的柱塞的前端側形成密封空間,并在這空間中封入規定量的藥劑。取下蓋裝好針頭即可進行注射,使用非常簡單。可是,這種結構簡單的注射器存在兩個問題第一,由于這種注射器僅在裝針頭部上裝有可拆下的蓋來進行密封,若有人蓄意排出一部分藥劑或混入異物甚至更換了別的藥劑,再把蓋裝上后,就無法進行辨認。第二,由于這種注射器尤其在用安瓿裝藥劑的注射器時,使用前無法進行滅菌、消毒、需要在以滅菌狀態封入藥劑后直到使用之前都在滅菌氛圍中進行運輸與保管。為此,需要氣密性包裝和嚴格管理,故是很麻煩的。為了解決上述第一個問題,申請人提出了把注射筒前端與蓋用熱收縮薄膜的筒狀封口裝置包覆,通過熱收縮使此封口裝置密封在注射筒前端及蓋基部外周面與蓋肩部上的方案(日本技術平3-101960號公報)。使用這種方案的優點是,由于用封口裝置進行封口,則蓋不能取下,而且作為封入藥劑的真空密封空間,其柱塞不能撥出,故在使用時辨認其完好的封口狀態就可以放心地使用了。然而,由于注射筒端頭內部與柱塞桿仍然外露,故會附著細菌、病毒、塵埃等,仍需要對其全面進行氣密性包裝。因此,它沒有提出解決上述第二個問題的辦法。此外,在上述日本技術平3-101960號公報中所提出的封口裝置中,為了在撥下蓋時不把封口裝置也一起從注射筒上撥下然后再包上的不當動作,就要使之充分收縮而且牢固地密封在注射筒外周表面上。為此,需要短時間的高溫加熱或長時間的較低溫度的加熱,而這種熱作用則會給藥劑帶來不良的熱影響,且由于注射筒、柱塞、蓋的熱膨脹差別而會在其間產生間隙,有藥劑泄漏的危險。另一方面,當藥劑是高粘度液體時,為了能順利地注射要使用相當粗的針頭。為此通常要用針頭把麻醉藥吸入注射筒內,先注射麻醉藥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再向目的部位注射藥劑。此外,常有這樣的情況封入藥劑為液體,在注射前要加入別種藥劑液體再進行注射,或封入藥劑為粉劑,要先加入使其溶解液使之成為液狀再進行注射。這樣,為了向預先封入注射筒的藥劑中再加入別的藥劑等上述液體(下面稱之為“追加液體”)而需要拉出柱塞。但這種封入規定量藥劑的注射器由于無需容積刻度而在注射筒上不設置刻度,就得目測柱塞的拉出量來推測出追加液體的吸入量。于是,為吸入追加液體而預測出柱塞移動距離,并使之長于此距離,當超過需要移動時,位于既定位置的柱塞前端就會移到封入藥劑時的后端位置更靠后的位置上。此外,與注射筒里面的柱塞及藥劑接觸的部分雖然從運輸、保管過程到開始使用都保持著滅菌狀態,柱塞后部借助封口裝置進行滅菌包裝也能在運輸和保管過程中保持滅菌狀態,但在使用時開封就存在附著病菌或病毒的機會。因而,當抽出柱塞前端到達有這些附著物的污染部分時,藥劑就會與之接觸而被污染,就會有患者因注射該藥劑而受到感染的危險。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在把蓋裝在注射筒前端的裝針頭部上并把柱塞從后端插裝到既定位置而把藥劑封入注射筒中的過去的注射器中,不用封口裝置就能簡單地解決上述問題,從而防止蓄意的不當使用,并同時能維持其滅菌狀態。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在把蓋安裝在注射筒前端的裝針頭部上并把柱塞從后端插裝到既定位置而將藥劑封入注射筒中的過去的注射器中,即使把柱塞作得相當長,也擔心在使用時吸入別種藥劑之際混入病菌與病毒而使藥劑被污染并把污染的藥劑注射給患者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保持預裝藥劑的滅菌狀態,防止蓄意的不當使用,包裝簡單并保持藥劑穩定,而且在注射之前能把麻醉藥、別種藥劑、溶解液等追加液體在無菌狀態下適當地吸入預裝有藥劑的注射器中。專利技術的概述本專利技術的預裝藥劑的注射器是把蓋安裝在注射筒前端的針頭安裝部上,并把柱塞從后端嵌插到預定位置而在上述注射筒中封入規定數量的藥劑,其特征在于,把包覆著上述蓋、注射筒及向注射筒后方突出的柱塞桿及其底端頭部的熱收縮薄膜的筒狀封口裝置通過熱收縮而加以密封。此外,本專利技術還在上述結構的端頭上設有前端凸緣及自其向后的大直徑的傾斜部,最好使上述封口裝置的后端位于上述傾斜部上。本專利技術的注射器是借助于因熱收縮而密封的封口裝置把除了蓋的前端部分和端頭的后端部分以外的部分全部氣密地包覆并把注射器端頭側內部與柱塞桿在與外界隔絕的狀態下進行運輸與保管。另外,本專利技術的注射器最好還在注射筒上設置在位于注射筒的規定位置上的柱塞前端與后端之間范圍內表示上述柱塞抽出限度的標志。由于有這種結構,在除掉上述封口裝置后,卸去蓋、裝上針頭而吸入藥劑等時能確實地保證抽出柱塞前端不超過標志部位,藥劑就不會與規定位置的柱塞更后端的的注射筒內表面接觸,故能以實際無菌狀態給患者進行注射。附圖簡述附圖說明圖1是包覆本專利技術的封口裝置的注射器局剖正視圖;圖2是封口裝置局剖正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局剖部分正視圖; 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注射器(封口裝置省略)實例的局剖正視圖,是注射筒上設有表示柱塞抽出限度的標志與輔助標志的例子。標號說明1.為注射筒; 2.針頭安裝部;3.標志; 4.輔助標志;5.藥劑;11.蓋;21.柱塞; 22.柱塞桿;23.端頭; 24.凸緣;25.傾斜部; 27.環狀突條;31.封口裝置; 32.管筒;33.撕開帶。實施本專利技術的最佳方式實施例現參照附圖來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在圖1中,在注射筒1前端突出設置的針頭安裝部2上,安裝著由例如異丁橡膠制成的、有與基端上注射筒1大致相同外徑的基部12、其前端有凸緣狀抓手13并有向基端面開口的嵌入孔14的蓋11,它使針頭安裝部2壓入在嵌入孔14,且把基部12的基端面與注射筒1的前端面密閉相接。另外,從注射筒1后端把由例如異丁橡膠制的柱塞21液密地嵌裝到規定位置上,在由蓋11與柱塞21所形成的注射筒1前端的密封空間中封入規定量的藥劑5。柱塞21通過例如螺紋嚙合固定在柱塞桿22上,前端與后端及中間部上設置與注射筒1的內表面緊密接合的環狀突條27,且其長度相當長以提高藥劑5的密封性能。但也不局限于這種結構。柱塞的長度要大于吸入追加液體所需的移動距離,而且在柱塞的前端與后端之間的范圍內,在注射筒1上設置沿其圓周方向延伸的帶色細線標志3,用以表示在吸入追加液體時的柱塞21的拉出限度。柱塞桿22向注射筒1后方延伸,并在后端帶有端頭23。此端頭23依次由比柱塞桿22直徑稍大的凸緣24、前端大致與柱塞桿22同直徑且直徑向后變大的傾斜部25及凸緣狀的推壓部26構成。參照圖2,封口裝置31包括管筒32和撕開帶33。管筒32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亞乙烯、聚酰胺、聚乙烯等合成樹脂的透明熱收縮性薄膜制成,其長度與上述注射器的全長幾乎相等,其直徑較注射筒1后端凸緣6稍大,而撕開帶33則從縱向一端到另一端粘貼在管筒32的里面,并對管筒32長度方向與圓周方向進行規定量熱收縮的延伸處理。此封口裝置31,是把其上附設細長撕開帶33的細長熱收縮薄膜切成一定長度并制成管筒32的,撕開帶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長沼正晃,
申請(專利權)人:生化學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