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化生產振動輸送機,包括機架、底座、驅動系統、擺動裝置、輸送支承架和輸送裝置,底座設在機架上,驅動系統安裝在底座上,擺動裝置鉸接在機架上,驅動系統驅動擺動裝置擺動,輸送支承架鉸接在擺動裝置上,輸送裝置設在輸送支承架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結構能提高減震性能,提高支承的穩定性,讓擺動裝置擺動均勻,更好的保護擺動裝置,能更好的限制輸送裝置變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自動化振動輸送機。
技術介紹
目前,為了實現連續的自動化生產,在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輸送機。輸送機的種類主要有輸送帶輸送機、輸送輥輸送機和振動輸送機。振動輸送機是利用激振器使料槽振動,從而使槽內物料沿一定方向滑行或拋移的連續輸送機械。現有的振動輸送機主要包括機架、安裝在機架上的振動裝置和與振動裝置連接是輸送裝置。現有的機架基本上由立柱、橫梁和縱梁組成,其主要的作用是支承振動裝置,但由于振動裝置在工作時會產生頻繁的振動,如果機架支架安裝在底面等支承物上,機架本身的減震效果差,容易損壞機架結構,而且對支承物的損壞也大。另外如果機架的高度較高,振動裝置在工作時,容易引起機架傾翻。現有的振動裝置與輸送裝置為剛性接觸,在振動過程中,容易損壞振動裝置和輸送裝置。現有的輸送裝置主要為料槽,為了能承載物料,料槽通過彎折形成有容置腔,但由于采用彎折的方式成型料槽,因此,料槽容易變形。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提高減震性能,提高支承的穩定性,為了讓擺動裝置擺動均勻,為了更好的保護擺動裝置,為了更好的限制輸送裝置變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自動化生產振動輸送機。為達到上述目的,一種自動化生產振動輸送機,包括機架、底座、驅動系統、擺動裝置、輸送支承架和輸送裝置;所述的機架包括兩對稱設置的機架組件;所述的機架組件包括兩組以上的支承柱組件和橫梁,橫梁安裝在支承柱組件上;每組支承柱組件包括兩對稱設置的支承件;所述的支承件包括機架減震座、設在機架減震座上的立柱、連接在立柱中部的斜撐柱和設在立柱內的實心柱;所述的底座包括底座減震座、底座支承柱和底座框架;底座框架的一側設有兩個橫向排列的底座減震座;底座支承柱連接在底座減震座上,底座框架固定在支承柱上,底座框架的另一側固定在機架上;所述的驅動系統包括驅動電機、軸承座、偏心軸、主動帶輪、從動帶輪、皮帶、驅動桿、鉸接座和驅動座;在驅動電機的底部設有底梁,底梁為開口朝上的槽鋼,所述的底梁固定在底座上;軸承座固定在底座上;軸承座內設有軸承;所述的偏心軸由軸承支承;主動帶輪安裝的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從動帶輪安裝在偏心軸上,皮帶套在主動皮帶輪和從動皮帶輪上;驅動桿的一端套在偏心軸上,驅動桿的另一端鉸接在鉸接座上;所述的驅動座包括驅動縱梁和驅動橫梁;在驅動縱梁的兩端分別焊接有驅動橫梁,驅動縱梁的截面為T形;鉸接座固定在驅動縱梁上;在驅動橫梁的外側設有卡置槽;所述的擺動裝置包括擺動橫梁、擺桿和螺栓組件;擺動橫梁的截面包括擺動橫梁連接部和自擺動橫梁連接部的上端向內彎折延伸的卡置部,卡置部卡置在卡置槽內;所述的擺桿包括連接桿和連接裝置;擺桿包括兩根連接桿,在兩連接桿之間焊接有連接裝置,在連接桿的另外端部上焊接有連接裝置;所述的連接裝置包括外套、內套和彈性塊;外套呈方形,內套呈方形,在內套內具有穿孔,內套與外套的轉角錯位設置,在外套的內轉角處設有與內套接觸的彈性塊;內套的端面凸出外套的端面;在擺動橫梁連接部上通過螺栓組件鉸接有多個擺桿,螺栓組件穿過擺動橫梁連接部和下端的連接裝置的內套;在中部的連接裝置的內套穿過有連接到橫梁上的螺栓組件;所述的輸送支承架包括支承橫梁和固定在支承橫梁上的限形架;支承橫梁的截面為倒L形,螺栓組件穿過支承橫梁和擺桿上端的連接裝置的通孔將擺桿與支承橫梁鉸接在一起;所述的限形架包括下支承桿和下支承桿的兩端向上彎折延伸的側限制桿,下支承桿焊接在支承橫梁之間;所述的輸送裝置包括前段輸送裝置和后段輸送裝置;前段輸送裝置設在限形架內。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設置了機架減震座,因此,減震的效果好,由于在立柱內設置了實心柱,使得整個機架的質量增大,而且能讓整個振動輸送機的重心下移,因此,振動輸送機的穩定性好,不容易出現移動、翻轉的現象。由于設置的底座減震座,因此,減震的效果好。由于采用開口朝上的槽鋼底梁,因此,對驅動電機能起到減震的作用。由于在驅動縱梁的兩端分別設有驅動橫梁,因此,兩驅動橫梁的受力均勻,作用在擺動裝置上的力均勻。上述擺動橫梁的結構,其抗彎曲性能好。另外,擺動橫梁連接部位于卡置部的下方,讓驅動橫梁對擺動橫梁的支承點靠上,當在擺動橫梁連接部上通過螺栓組件連接擺桿時,擺桿的擺動更加的平穩。本技術的擺動裝置,由于在外套與內套之間設置了彈性塊,這樣,可防止內套與外套剛性接觸,另外,彈性塊還能起到減震的作用,可減小外套的剛性損壞。由于內套凸出外套,這樣,可防止螺栓組件與外套接觸,起到保護外套的作用。對于本技術中的輸送裝置。在限形架的作用,能更加可靠的避免前段輸送裝置發生變形,輸送的可靠性好。【附圖說明】圖1為自動化生產振動輸送機的立體圖。圖2為自動化生產振動輸送機的分解圖。圖3為自動化生產振動輸送機另一視角的分解圖。圖4為機架的立體圖。圖5為機架的分解圖。圖6為支承件的示意圖。圖7為底座的示意圖。圖8為底座減震座的示意圖。圖9為驅動系統的示意圖。圖10為擺動裝置的示意圖。圖11為擺桿的示意圖。圖12為輸送支承架的示意圖。圖13為輸送裝置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至圖3所示,自動化生產振動輸送機包括機架1、底座2、驅動系統3、擺動裝置4、輸送支承架5和輸送裝置6。如圖1至圖5所示,所述的機架I包括兩對稱設置的機架組件100。所述的機架組件100包括兩組以上的支承柱組件和橫梁10。每組支承柱組件包括兩對稱設置的支承件11。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的支承件11包括機架減震座111、立柱112、斜撐柱113和實心柱114。如圖4、圖5和圖6所示,機架減震座111包括減震底座1111、錐形座1112、減震連接座1113和彈性上蓋1114。錐形座1112的下端連接在減震底座1111上,錐形座1112上端比下端小,錐形座1112與減震底座1111為一體結構;自減震底座1111的底部向上形成有通往錐形座1112內部的容置腔1115。減震連接座1113設在容置腔1115內。彈性上蓋1114蓋在錐形座1112,彈性上蓋1114的內腔與錐形座1112配合,錐形座1112的底部與彈性上蓋內腔頂部具有間隙。所述的立柱112包括下連接板1121、立柱本體1122和上連接板1123。立柱本體1122連接在下連接板1121和上連接板1123之間。下連接板1121的外側凸出于立柱本體1122的長度大于內側凸出于立柱本體1122的長度;上連接板1123的外側凸出于立柱本體1122的長度小于內側凸出于立柱本體1122的長度。在下連接板向外伸出立柱本體的一端上設有安裝孔,螺栓穿過安裝孔、彈性上蓋1114、錐形座1112連接到減震連接座1113上。當立柱112產生了震動或產生了向下的力,立柱112的力作用到彈性上蓋1114上,在錐形座1112的作用下,由于錐形座1112與彈性上蓋1114之間有間隙,因此,彈性上蓋1114會產生較大的彈性變形,從而起到了減震的作用,而且因彈性變形大,因此,減震的效果好。所述的立柱本體1122為空心結構,下連接板1121和上連接板1123焊接在立柱本體1122的兩端將立柱本體1122內的空腔封閉成密閉空腔,在密閉空腔內設置有實心柱114。由于設置了實心柱114,使得整個機架I的質量增大,而且能讓整個振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化生產振動輸送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底座、驅動系統、擺動裝置、輸送支承架和輸送裝置;所述的機架包括兩對稱設置的機架組件;所述的機架組件包括兩組以上的支承柱組件和橫梁,橫梁安裝在支承柱組件上;每組支承柱組件包括兩對稱設置的支承件;所述的支承件包括機架減震座、設在機架減震座上的立柱、連接在立柱中部的斜撐柱和設在立柱內的實心柱;所述的底座包括底座減震座、底座支承柱和底座框架;底座框架的一側設有兩個橫向排列的底座減震座;底座支承柱連接在底座減震座上,底座框架固定在支承柱上,底座框架的另一側固定在機架上;所述的驅動系統包括驅動電機、軸承座、偏心軸、主動帶輪、從動帶輪、皮帶、驅動桿、鉸接座和驅動座;在驅動電機的底部設有底梁,底梁為開口朝上的槽鋼,所述的底梁固定在底座上;軸承座固定在底座上;軸承座內設有軸承;所述的偏心軸由軸承支承;主動帶輪安裝的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從動帶輪安裝在偏心軸上,皮帶套在主動皮帶輪和從動皮帶輪上;驅動桿的一端套在偏心軸上,驅動桿的另一端鉸接在鉸接座上;所述的驅動座包括驅動縱梁和驅動橫梁;在驅動縱梁的兩端分別焊接有驅動橫梁,驅動縱梁的截面為T形;鉸接座固定在驅動縱梁上;在驅動橫梁的外側設有卡置槽;所述的擺動裝置包括擺動橫梁、擺桿和螺栓組件;擺動橫梁的截面包括擺動橫梁連接部和自擺動橫梁連接部的上端向內彎折延伸的卡置部,卡置部卡置在卡置槽內;所述的擺桿包括連接桿和連接裝置;擺桿包括兩根連接桿,在兩連接桿之間焊接有連接裝置,在連接桿的另外端部上焊接有連接裝置;所述的連接裝置包括外套、內套和彈性塊;外套呈方形,內套呈方形,在內套內具有穿孔,內套與外套的轉角錯位設置,在外套的內轉角處設有與內套接觸的彈性塊;內套的端面凸出外套的端面;在擺動橫梁連接部上通過螺栓組件鉸接有多個擺桿,螺栓組件穿過擺動橫梁連接部和下端的連接裝置的內套;在中部的連接裝置的內套穿過有連接到橫梁上的螺栓組件;所述的輸送支承架包括支承橫梁和固定在支承橫梁上的限形架;支承橫梁的截面為倒L形,螺栓組件穿過支承橫梁和擺桿上端的連接裝置的通孔將擺桿與支承橫梁鉸接在一起;所述的限形架包括下支承桿和下支承桿的兩端向上彎折延伸的側限制桿,下支承桿焊接在支承橫梁之間;所述的輸送裝置包括前段輸送裝置和后段輸送裝置;前段輸送裝置設在限形架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麗,
申請(專利權)人:黃麗,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