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腸胃保健袋藥芯是由牛黃、麝香、冰片、穿心蓮、大黃、苦楝子、三七、鐵棒錘、地錦草、甘遂、細辛、菖蒲、蒼術、香附、六路通、連翹、元胡、天南星、防風、佛手、郁金、木通、續斷、大血藤、遠志、朱砂蓮、薄荷、何首烏、透骨草、卷柏、羌活、蕎麥七、獨活、千里光、*木、高良姜、葛根、夏枯草、延齡草、紅毛七、小茴香、半枝蓮、茵陳、艾葉制成散劑,主治消化不良,腹脹腹痛、慢性腸炎、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該技術在201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含有原材料或其與不明結構之反應產物的醫用配制品
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保健藥袋種類很多,有一種可治百病的藥袋芯,在人體的多種穴位均可佩戴,各種病都有療效,這種藥袋芯的組方不附合中醫學的組方原理。還有治療腹脹腹痛、消化不良,以及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的藥袋芯,盡管有一定的療效,但治療效果均不顯著。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幾種藥袋芯的缺點,提供一種治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脹腹痛、慢性腸炎,以及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有顯著療效的藥袋芯。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解決方案是它是由中藥牛黃、麝香、冰片、穿心蓮、大黃、苦楝子、三七、鐵棒錘、地錦草、甘遂、細辛、菖蒲、蒼術、香附、六路通、連翹、元胡、天南星、防風、佛手、郁金、木通、續斷、大血藤、遠志、朱砂蓮、薄荷、何首烏、透骨草、卷柏、羌活、蕎麥七、獨活、千里光、楤木、高良姜、葛根、夏枯草、延齡草、紅毛七、小茴香、半枝蓮,茵陳、艾葉組成。在本專利技術的混合組份中,牛黃與麝香的重量比為1∶0.6~1.5,牛黃與冰片的重量比為1∶7.2~18,牛黃與穿心蓮的重量比為1∶8.4~21,牛黃與大黃、苦楝子的重量比為1∶9.6~24,牛黃與三七、鐵棒錘的重量比為1∶12~30,牛黃與地錦草的重量比為1∶14.4~36,牛黃與甘遂的重量比為1∶16.8~48,牛黃與細辛、菖蒲、蒼術、香附、六路通、連翹、元胡、天南星、防風的重量比為1∶19.2~48,牛黃與佛手、郁金、木通、續斷、大血藤、遠志、朱砂蓮、薄荷、何首烏、透骨草、卷柏、羌活、蕎麥七、獨活、千里光、楤木、高良姜、葛根的重量比為1∶24~60,牛黃與夏枯草、延齡草、紅毛七、小茴香、半枝蓮的重量比為1∶28.8~72,牛黃與茵陳、艾葉的重量比為1∶36~90。在本專利技術混合組份的重量比中,牛黃與麝香的重量相等,大黃與苦楝子的重量相等,三七與鐵棒錘的重量相等,細辛與菖蒲、蒼術、香附、六路通、連翹、元胡、天南星、防風的重量相等,佛手與郁金、木通、續斷、大血藤、遠志、朱砂蓮、薄荷、何首烏、透骨草、卷柏、羌活、蕎麥七、獨活、千里光、楤木、高良姜、葛根的重量相等,夏枯草與延齡草、紅毛七、小茴香、半枝蓮的重量相等、茵陳與艾葉的重量相等。本專利技術裝入袋內經陜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西安市兒童醫院臨床試驗,與市場上銷售的保健藥袋相比,對治療胃痛、腹脹腹痛、消化不良、慢性腸炎有顯著療效,有效率為97%,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有顯著療效,有效率為95.8%。實施例1(生產本專利技術產品760克)各成份及其配方為牛黃0.5g 麝香0.5g 冰片6g 穿心蓮7g大黃8g 苦楝子8g 三七10g鐵棒錘10g地錦草12g 甘遂14g細辛16g菖蒲16g蒼術16g香附16g路通16g連翹16g元胡16g南星16g防風16g佛手20g郁金20g木通20g 續斷20g大血藤20g遠志20g朱砂蓮20g薄荷30g何首烏20g透骨草20g 卷柏20g 羌活20g蕎麥七20g獨活20g千里光20g楤木20g高良姜20g葛根20g夏枯草24g延齡草24g 紅毛七24g小茴香24g 半枝蓮24g茵陳30g艾葉30g其制備工藝如下1.原生藥預處理將已購買的原生藥中的雜質、霉變部分撿去,并篩去灰塵,按處方稱取藥材。2.對以下幾種藥材進行炮制(1)何首烏將何首烏切成片狀,放入不銹鋼加層鍋內,倒入黑豆汁至全部淹沒藥材為止,然后用蒸氣加熱燉透,直至黑豆汁全被藥材吸盡為止,放涼、取出干燥,備用。(2)葛根用水浸泡葛根、潤透,撈出,切片曬干,稱取麩皮為葛根的4倍,將葛根和麩皮分別倒入鍋內反復翻炒至葛根呈深黃色為止,取出放涼備用。(3)蒼術蒼術的炮制方法與葛根相同。(4)大黃將大黃放入重量為大黃的10%的黃酒中攪勻,悶12小時,用文火炒至大黃呈淺黃色,放涼備用。(5)甘遂將甘遂放入重量為甘遂的20%的米醋中攪勻,用塑料布包扎悶8小時后,用文火炒至甘遂呈黃色,放涼備用。(6)香附將香附粉碎成顆粒,放入重量為香附的15%的米醋中拌勻,悶12小時后,用文火炒至香附呈微黃色,放涼備用。(7)小茴香將小茴香用文火炒,待溫度升至80℃時,邊炒邊加入濃度為33%的食鹽水,炒至小茴香呈深黃色,放涼備用。(8)遠志將遠志放入甘草湯內用文火煮至甘草湯被吸完為止取出速冷,烘干備用。(9)元胡將元胡放入重量為元胡的50%的米醋中浸泡后,把元胡放入不銹鋼鍋內用文火炒煮,煮至元胡全部將醋吸干為止,然后將元胡放入烘箱內迅速干燥備用。(10)艾葉將艾葉倒入鍋內用文火翻炒,艾葉發焦黑色時,將重量為艾葉的15%的米醋間斷噴入鍋內,至艾葉炒干為止。(11)鐵棒錘將鐵棒錘用水浸漂七日,切成小片,置高壓鍋內蒸3小時,放入兒童尿中浸48小時,取出漂48小時,撈出曬干備用。(12)天南星將天南星放入水中浸泡60小時,加入重量為天南星的2%的白礬泡24小時后撈出。把重量為天南星的12%的生姜片,以及重量為12%的白礬置入鍋內加適量的水煮沸,再倒入天南星煮至無干心時取出,到6成干時,切成薄片,干燥后備用。3.粉碎(1)單獨粉碎將冰片、牛黃、麝香、三七、大血藤、郁金、鐵棒錘、甘遂、高良姜、朱砂蓮、天南星、蕎麥七、單獨粉碎后過110目篩。(2)混合粉碎將楤木、木通、紅毛七、葛根、蒼術、羌活、獨活、佛手、何首烏為第一組混合粉碎,六路通、連翹、苦楝子、元胡、小茴香、續斷、遠志、菖蒲、香附、大黃為第二組混合粉碎,艾葉、卷柏、薄荷、半枝蓮、千里光、延齡草、細辛、夏枯草、透骨草、防風、茵陳、地錦草、穿心蓮為第三組混合粉碎。再將三組藥粉分別過110目篩。4.混合將單獨粉碎、混合粉碎的藥粉倒入攪拌機內混合,攪拌均勻,再用篩孔為125μm的粉碎機粉碎一遍,便制成本專利技術的散劑。5.分裝稱取40克本專利技術的散劑,裝入棉布袋內,用線扎成九個相似的橢園形藥區,將本專利技術的散劑固定在藥區內,即制成腸胃保健袋藥芯。實施例2(生產本專利技術產品618克)各成份及其配方為牛黃0.5g 麝香0.5g 冰片6g 穿心蓮5g大黃6g 苦楝子6g 三七8g 鐵棒錘8g地錦草10g 甘遂12g細辛12g菖蒲12g蒼術12g香附12g六路通12g 連翹12g元胡12g南星12g防風12g佛手16g郁金16g木通16g續斷16g大血藤16g遠志16g朱砂蓮16g 薄荷16g何首烏16g透骨草16g 卷柏16g羌活16g蕎麥七16g獨活166g 千里光16g 楤木16g高良姜16g葛根166g 夏枯草22g 延齡草22g 紅毛七22g小茴香22g 半枝蓮22g 茵陳25g艾葉25g其制備工藝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專利技術人采用本專利技術第一個最佳實施例配方制作的散劑委托西安醫科大學、西安疑難病研究所進行急性毒性實驗、皮膚刺激實驗、過敏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本專利技術的散劑無毒級物質、對皮膚無明顯刺激作用、無明顯過敏反應。專利技術人采用本專利技術第一個最佳實施例配方制作的腸胃保健袋藥芯裝入袋內委托陜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西安市兒童醫院進行臨床試驗,試驗過程和結果如下1.病例選擇(1)患有胃痛、脘腹脹滿、噯腐吞酸、攻撐作痛、脘痛連脅、食物不化、腹痛瀉泄、嘔吐不食的患者164例;(2)患有咳嗽吐痰、喘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腸胃保健袋藥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中藥牛黃、麝香、冰片、穿心蓮、大黃、苦楝子、三七、鐵棒錘、地錦草、甘遂、細辛、菖蒲、蒼術、香附、六路通、連翹、元胡、天南星、防風、佛手、郁金木通、續斷、大血藤、遠志、朱砂蓮、薄荷、何首烏、透骨草、卷柏、羌活、蕎麥七、獨活、千里光、*木、高良姜、葛根、夏枯草、延齡草、紅毛七、小茴香、半枝蓮、茵陳、艾葉組成;在混合組份中,牛黃與麝香的重量比為1∶0.6~1.5,牛黃與冰片的重量比為1∶7.2~18,牛黃與穿心蓮的重量比為1∶8.4~21,牛黃與大黃、苦楝子的重量比為1∶9.6~24,牛黃與三七、鐵棒錘的重量比為1∶12~30,牛黃與地錦草的重量比為1∶14.4~36,牛黃與甘遂的重量比為1∶16.8~48,牛黃與細辛、菖蒲、蒼術、香附、六路通、連翹、元胡、天南星、防風的重量比為1∶19.2~48,牛黃與佛手、郁金、木通、續斷、大血藤、遠志、朱砂蓮、薄荷、何首烏、透骨草、卷柏、羌活、蕎麥七、獨活、千里光、*木、高良姜、葛根的重量比為1∶24~60,牛黃與枯草、延齡草、紅毛七、小茴香、半枝蓮的重量比為1∶28.8~72,牛黃與茵陳、艾葉的重量比為1∶36~90。...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清海,楊德穩,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天誠保健品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7[中國|西安]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