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底軸驅動翻板閘門,包括液壓啟閉機、底軸總成、門葉和拐臂,液壓啟閉機包括液壓缸、液壓系統和啟閉機支撐架,液壓缸水平安裝在啟閉機支撐架上,液壓系統固定安裝在液壓缸缸體的上方,底軸總成包括底軸和底軸支撐架,底軸通過軸承安裝在底軸支撐架上,門葉固定套裝在底軸的中部,底軸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套裝有拐臂,拐臂的另一端與液壓缸的活塞桿相連,門葉橫跨整個河道,在河道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封閉的啟閉室,啟閉室由鋼筋混凝土制成,并通過活動蓋板封閉,液壓啟閉機、拐臂和滲漏集水井均設置在啟閉室內,且液壓啟閉機、拐臂和滲漏集水井由前到后,從高到低呈階梯形依次設置。不僅結構簡單,還可以節省不少土建投資,施工難度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水利機械領域,特別是用于鋪設在河道上的底軸驅動翻板閘門。
技術介紹
鋪設在河道上的翻板閘門,用于改善河道綜合環境、蓄水發電或形成人工瀑布等景觀效果。現有的翻板閘門,結構復雜,土建投資大,施工難度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投資小、施工難度低的底軸驅動翻板閘門。為此,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底軸驅動翻板閘門,包括液壓啟閉機、底軸總成、門葉和拐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啟閉機包括液壓缸、液壓系統和啟閉機支撐架,所述液壓缸水平安裝在啟閉機支撐架上,液壓系統固定安裝在液壓缸缸體的上方,所述底軸總成包括底軸和底軸支撐架,所述底軸通過軸承安裝在底軸支撐架上,所述門葉固定套裝在底軸的中部,底軸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套裝有拐臂,所述拐臂的另一端與液壓缸的活塞桿相連,所述門葉橫跨整個河道,在河道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封閉的啟閉室,所述啟閉室由鋼筋混凝土制成,并通過活動蓋板封閉,所述液壓啟閉機、拐臂和滲漏集水井均設置在啟閉室內,且液壓啟閉機、拐臂和滲漏集水井由前到后,從高到低呈階梯形依次設置。優選為,所述啟閉機支撐架包括支座本體、支承座、掛勾和橫桿,兩個支座本體分別通過螺栓左右間隔地安裝在同一支承座的上方,所述掛勾共兩列,兩列掛勾前后并背向設置,所述橫桿共兩根且前后間隔設置,所述掛勾的上端伸入支承座上對應設置的插孔內并與支承座焊接在一起,所述掛勾的上端焊接在支承座的底部,位于同一列的掛勾下端掛在同一橫桿上,且掛勾的開口寬度小于橫桿的直徑,所述支座本體的頂部設置有左右貫通的安裝環,所述液壓缸的缸體的左右外壁局部向外延伸形成安裝柱,所述安裝柱插入對應側的安裝環內并通過安裝環內側端設置的安裝定位止口定位,所述支承座的底部、掛勾、橫桿均埋在地下。掛勾的勾頭背向設置,是為了防止安裝支座前后、上下竄動,兩個支座本體左右設置,剛好與掛勾的布置方向垂直,是為了防止安裝支座左右竄動,實現了三個方向的限位。結構簡單,安裝可靠性高,避免出現松動而影響啟閉機的正常運行,省去了檢修及加固。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不僅結構簡單,還可以節省不少土建投資,施工難度低。通過液壓缸帶動拐臂、底軸、門葉一起轉動,實現閘門(即門葉)的開閉,升起閘門可蓄水,放倒閘門可行洪,擋水時可以適當調節一定開啟角度來調節水位,同時閘門門頂可溢流過水,形成人工瀑布的景觀效果。核心部件如液壓啟閉機、拐臂和滲漏集水井均設置在啟閉室內,不占用河道兩岸空間,方便布置河道景觀。【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不意圖。圖2為圖1中啟閉室內的側視圖。圖3為液壓啟閉機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啟閉機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所示,一種底軸驅動翻板閘門,主要由液壓啟閉機1、底軸總成2、門葉3和拐臂4組成。液壓啟閉機I主要由液壓缸11、液壓系統12和啟閉機支撐架13三部分組成。液壓缸11水平安裝在啟閉機支撐架13上,液壓系統12固定安裝在液壓缸11缸體的上方。底軸總成2主要由底軸21和底軸支撐架22兩部分組成。底軸21通過軸承安裝在底軸支撐架22上。門葉3固定套裝在底軸21的中部,底軸21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套裝有拐臂4,拐臂4的另一端與液壓缸11的活塞桿相連,液壓啟閉機I帶動拐臂4轉動,拐臂4帶動底軸21轉動,底軸21帶動門葉3轉動。門葉3橫跨整個河道,在河道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封閉的啟閉室5,啟閉室5由鋼筋混凝土制成,并通過活動蓋板51封閉。液壓啟閉機1、拐臂4和滲漏集水井6均設置在啟閉室5內,液壓啟閉機1、拐臂4和滲漏集水井6由前到后,從高到低呈階梯形依次設置。滲漏集水井6用于集滲漏水,布置在最低處,防止集水損壞設備,滲漏集水井6要經常檢查,并及時清理。結合圖3—圖4所示,液壓缸11的缸體固定安裝在啟閉機支撐架13上。液壓缸11的缸體固定不動,液壓系統12驅動液壓缸11的活塞桿前后移動,從而帶動拐臂4擺動。啟閉機支撐架13主要由支座本體13-1、支承座13-2、掛勾13-3、橫桿13-4和螺栓13-5組成。兩個支座本體13-1分別通過螺栓13-5左右間隔地安裝在同一支承座13-2的上方,支承座13-2用于安裝固定兩個支座本體13-1。掛勾13-3共兩列,兩列掛勾13-3前后間隔的背向設置,即位于前方的掛勾13-3的勾頭朝前,位于后方的掛勾13-3的勾頭朝后。每列掛勾13-3共五個,左右間隔地等距設置,其中兩個位于一個支座本體13-1的正下方,另外兩個位于另一支座本體13-1的正下方,還有一個位于兩個支座本體13-1之間的正下方,但不限于五個。每列掛勾13-3對應設置有一根橫桿13-4。橫桿13-4共兩根,前后間隔設置,掛勾13-3的上端伸入支承座13-2上對應設置的插孔內并與支承座13-2焊接在一起,相比直接焊接的支承座13-2的底部,焊接牢固性更好。位于同一列的掛勾13-3下端掛在同一橫桿13-4上。掛勾13-3的開口寬度小于橫桿13-4的直徑,防止橫桿13-4從掛勾13_3內脫出。支座本體13-1的頂部設置有左右貫通的安裝環13-6,安裝環13-6的內側端設置有安裝定位止口 13-7。液壓缸11的缸體的左右外壁局部向外延伸形成安裝柱,安裝柱插入對應側的安裝環13-6內,并通過安裝環13-6內側端設置的安裝定位止口 13-7定位。支承座13-2的底部、掛勾13-3、橫桿13-4均埋在地下。【主權項】1.一種底軸驅動翻板閘門,包括液壓啟閉機(I)、底軸總成(2)、門葉(3)和拐臂(4),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啟閉機(I)包括液壓缸(11)、液壓系統(12)和啟閉機支撐架(13),所述液壓缸(11)水平安裝在啟閉機支撐架(13)上,液壓系統(12)固定安裝在液壓缸(11)缸體的上方,所述底軸總成(2)包括底軸(21)和底軸支撐架(22),所述底軸(21)通過軸承安裝在底軸支撐架(22)上,所述門葉(3)固定套裝在底軸(21)的中部,底軸(21)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套裝有拐臂(4),所述拐臂(4)的另一端與液壓缸(11)的活塞桿相連,所述門葉(3)橫跨整個河道,在河道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封閉的啟閉室(5),所述啟閉室(5)由鋼筋混凝土制成,并通過活動蓋板(51)封閉,所述液壓啟閉機(I)、拐臂(4)和滲漏集水井(6)均設置在啟閉室(5)內,且液壓啟閉機(1)、拐臂(4)和滲漏集水井(6)由前到后,從高到低呈階梯形依次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底軸驅動翻板閘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啟閉機支撐架(13)包括支座本體(13-1)、支承座(13-2)、掛勾(13-3)和橫桿(13-4),兩個支座本體(13-1)分別通過螺栓(13-5)左右間隔地安裝在同一支承座(13-2)的上方,所述掛勾(13-3)共兩列,兩列掛勾(13-3)前后并背向設置,所述橫桿(13-4)共兩根且前后間隔設置,所述掛勾(13-3)的上端伸入支承座(I 3-2)上對應設置的插孔內并與支承座(I 3-2)焊接在一起,所述掛勾(I 3-3)的上端焊接在支承座(13-2)的底部,位于同一列的掛勾(13-3)下端掛在同一橫桿(13-4)上,且掛勾(13-3)的開口寬度小于橫桿(13-4)的直徑,所述支座本體(13-1)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底軸驅動翻板閘門,包括液壓啟閉機(1)、底軸總成(2)、門葉(3)和拐臂(4),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啟閉機(1)包括液壓缸(11)、液壓系統(12)和啟閉機支撐架(13),所述液壓缸(11)水平安裝在啟閉機支撐架(13)上,液壓系統(12)固定安裝在液壓缸(11)缸體的上方,所述底軸總成(2)包括底軸(21)和底軸支撐架(22),所述底軸(21)通過軸承安裝在底軸支撐架(22)上,所述門葉(3)固定套裝在底軸(21)的中部,底軸(21)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套裝有拐臂(4),所述拐臂(4)的另一端與液壓缸(11)的活塞桿相連,所述門葉(3)橫跨整個河道,在河道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封閉的啟閉室(5),所述啟閉室(5)由鋼筋混凝土制成,并通過活動蓋板(51)封閉,所述液壓啟閉機(1)、拐臂(4)和滲漏集水井(6)均設置在啟閉室(5)內,且液壓啟閉機(1)、拐臂(4)和滲漏集水井(6)由前到后,從高到低呈階梯形依次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海軍,謝萬鵬,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市水利電力機械廠,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