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便于老年人使用的蹲便器,蹲便器本體的側壁上設置有兩根支撐桿一,在蹲便器本體上設置有兩根滑道,滑道中均設置有支撐桿二,在滑道底面內凹形成鎖緊孔,支撐桿二和支撐桿一之間設置有承重布,承重布同時與支撐桿二和支撐桿一連接,承重布中設置有便孔,在蹲便器本體的頂面安裝有盛液器,蹲便器本體的便池側壁安裝有旋轉軸,旋轉軸能夠繞著其自身的軸線轉動,旋轉軸的外壁上套合有伸縮布,伸縮布連接有清理板,清理板頂面安裝有把手,把手連接有彈性導向繩,彈性導向繩與旋轉軸連接并且纏繞在旋轉軸上。本方案能夠對老年人進行支撐,而且不傷害老年人的身體,更加安全舒適,同時能夠方便清理如廁后的排泄物,保持廁所的衛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蹲便器,具體涉及一種便于老年人使用的蹲便器。
技術介紹
蹲便器是指使用時以人體取蹲式為特點的便器。蹲便器分為無遮擋和有遮擋;蹲便器結構有返水彎和無返水彎。存水彎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一個橫"S"型彎管,造成一個〃水封〃,防止下水道的臭氣倒流。這個存水彎的高度取決于采用的什么型的存水彎,以及下水道水平干管的高度。如果水平干管比地面低的不太多,應該采用P形返水彎,可以用一截帶承插口短管來配合安裝高度,沒有規定長度,使得水平管有坡度就行。這一段短管在蹲便器和返水彎之間。如果是樓房立管留出的接水口在樓板下面,或者干管的位置比較低,就應該采用S形存水彎,在蹲便器的下面用一截帶承插口的短管補上高度差。總之,沒有這個高度的嚴格規定,如果在裝修時,蹲便器的地面起一個臺階高度,還得加上這個尺寸。自潔釉使釉面平滑度高,或用納米材料涂層,形成表面憎水層,使產品表面有自潔功能,不掛水、不掛污、不結垢,衛生性能提高。衛生瓷釉中加入銀、二氧化鈦等材料,有殺菌功能或在光催化下有殺菌功能,可避免表面滋生細菌或霉變,提高衛生性。家庭有有老年人時,由于其年紀大,體力不濟,在長時間蹲著如廁時腿部發麻,容易摔倒,只能是在蹲便上放置一個凳子供其使用,既不安全也影響美觀,并且蹲便使用后由于水流以及排泄物數量等,不便于清理。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老年人使用蹲便如廁時不安全并且影響廁所的美觀,并且蹲便清理也麻煩,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老年人使用的蹲便器,解決老年人使用蹲便如廁時不安全并且影響廁所的美觀,并且蹲便清理也麻煩的問題。本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種便于老年人使用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蹲便器本體,所述蹲便器本體的側壁上設置有兩根支撐桿一,兩根支撐桿一均固定在蹲便器本體的同一側壁,在蹲便器本體的頂面上設置有兩根滑道,蹲便器本體的便池設置在滑道之間,滑道中均設置有支撐桿二,且支撐桿二能夠沿著滑道移動,在滑道底面內凹形成鎖緊孔,且鎖緊孔設置在滑道遠離支撐桿一的一端,支撐桿二能夠插入鎖緊孔中,支撐桿二和支撐桿一之間設置有承重布,承重布同時與支撐桿二和支撐桿一連接,在支撐桿二插入到鎖緊孔中承重布呈繃緊狀態,承重布中設置有便孔,且承重布繃緊時便孔剛好位于便池的正上方,在蹲便器本體的頂面安裝有盛液器,盛液器設置在支撐桿二之間,盛液器包括兩個腔室,每個腔室中均設置有噴霧器,其中一個噴霧器連接有踏板,且踏板伸出在盛液器的外部,另一個噴霧器連接有手柄,且手柄設置在盛液器外部,在便池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個噴孔,且噴孔均與噴霧器的噴液口連通,蹲便器本體的便池側壁安裝有旋轉軸,且旋轉軸的兩端均與便池側壁連接,旋轉軸能夠繞著其自身的軸線轉動,在旋轉軸的外壁上套合有具有彈性的伸縮布,旋轉軸設置在蹲便器本體的沖水孔上方,伸縮布纏繞在旋轉軸上且一端與旋轉軸連接,另一端連接有清理板,清理板的結構與便池的底面相互契合,清理板頂面安裝有把手,把手連接有彈性導向繩,且彈性導向繩與旋轉軸連接并且纏繞在旋轉軸上。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本方案能夠對老年人進行支撐,而且不傷害老年人的身體,更加安全舒適,同時能夠方便清理如廁后的排泄物,保持廁所的衛生,解決老年人使用蹲便如廁時不安全并且影響廁所的美觀,并且蹲便清理也麻煩的問題。【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技術結構不意圖;圖2為承重布展開示意圖;圖3為伸縮布拉伸狀態示意圖。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1-盛液器,2-手柄,3-噴孔,4-踏板,5-滑道,6_支撐桿一,7_承重布,8_鎖緊孔,9-把手,I O-清理板,11-支撐桿二,12-伸縮布,13-彈性導向繩,14-蹲便器本體。【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實施例: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便于老年人使用的蹲便器,包括蹲便器本體14,所述蹲便器本體14的側壁上設置有兩根支撐桿一 6,兩根支撐桿一6均固定在蹲便器本體14的同一側壁,在蹲便器本體14的頂面上設置有兩根滑道5,蹲便器本體14的便池設置在滑道5之間,滑道5中均設置有支撐桿二 11,且支撐桿二 11能夠沿著滑道5移動,在滑道5底面內凹形成鎖緊孔8,且鎖緊孔8設置在滑道5遠離支撐桿一6的一端,支撐桿二 11能夠插入鎖緊孔8中,支撐桿二 11和支撐桿一6之間設置有承重布7,承重布7同時與支撐桿二 11和支撐桿一6連接,在支撐桿二 11插入到鎖緊孔8中承重布7呈繃緊狀態,承重布7中設置有便孔,且承重布7繃緊時便孔剛好位于便池的正上方,在蹲便器本體14的頂面安裝有盛液器I,盛液器I設置在支撐桿二 11之間,盛液器I包括兩個腔室,每個腔室中均設置有噴霧器,其中一個噴霧器連接有踏板4,且踏板4伸出在盛液器I的外部,另一個噴霧器連接有手柄2,且手柄2設置在盛液器I外部,在便池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個噴孔3,且噴孔3均與噴霧器的噴液口連通,蹲便器本體14的便池側壁安裝有旋轉軸,且旋轉軸的兩端均與便池側壁連接,旋轉軸能夠繞著其自身的軸線轉動,在旋轉軸的外壁上套合有具有彈性的伸縮布12,旋轉軸設置在蹲便器本體14的沖水孔上方,伸縮布12纏繞在旋轉軸上且一端與旋轉軸連接,另一端連接有清理板10,清理板10的結構與便池的底面相互契合,清理板10頂面安裝有把手9,把手9連接有彈性導向繩13,且彈性導向繩13與旋轉軸連接并且纏繞在旋轉軸上。傳統的蹲便使用時,排泄物由于數量或者水流等因素,沖不干凈附著在便池中,時間久后難以清洗,而且廁所異味難以散開,細菌滋生多,老年人蹲著如廁時膝蓋酸軟,容易摔倒,本方案則能夠解決上述問題,平常人們使用時,其與普通蹲便器相同,上完廁所后無法沖干凈的排泄物通過用手握住把手9,將清理板10沿著便池底部進行拖行,由于清理板10的結構與便池的底面相互契合,能夠將便池中附著的排泄物清理干凈,放手后在伸縮布12和彈性導向繩13作用下,自動收卷到旋轉軸上,減少對便池空間的占據,不影響人們的日常使用,盛液器I的一個腔室中裝有消毒液,另一個腔室中裝有清新劑,通過踩踏踏板4,將消毒液放出消毒,殺滅細菌,通過轉動手柄2將清洗劑從噴孔3中噴出,使得廁所空氣清新,清除臭味,老年人如廁時,將支撐桿二 11沿著滑道5移動,直到承重布7繃緊,此時承重布7中的便孔剛好位于便池的正上方,老人跨坐在承重布7上對準便孔如廁,由于承重布7采用帆布制成,具有足夠的強度,而且也柔然清潔,保護老人的皮膚,減輕了腿部的承重,使得老人如廁時更加舒適。本方案能夠對老年人進行支撐,而且不傷害老年人的身體,更加安全舒適,同時能夠方便清理如廁后的排泄物,保持廁所的衛生,解決老年人使用蹲便如廁時不安全并且影響廁所的美觀,并且蹲便清理也麻煩的問題。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于老年人使用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蹲便器本體(14),所述蹲便器本體(14)的側壁上設置有兩根支撐桿一(6),兩根支撐桿一(6)均固定在蹲便器本體(14)的同一側壁,在蹲便器本體(14)的頂面上設置有兩根滑道(5),蹲便器本體(14)的便池設置在滑道(5)之間,滑道(5)中均設置有支撐桿二(11),且支撐桿二(11)能夠沿著滑道(5)移動,在滑道(5)底面內凹形成鎖緊孔(8),且鎖緊孔(8)設置在滑道(5)遠離支撐桿一(6)的一端,支撐桿二(11)能夠插入鎖緊孔(8)中,支撐桿二(11)和支撐桿一(6)之間設置有承重布(7),承重布(7)同時與支撐桿二(11)和支撐桿一(6)連接,在支撐桿二(11)插入到鎖緊孔(8)中承重布(7)呈繃緊狀態,承重布(7)中設置有便孔,且承重布(7)繃緊時便孔剛好位于便池的正上方,在蹲便器本體(14)的頂面安裝有盛液器(1),盛液器(1)設置在支撐桿二(11)之間,盛液器(1)包括兩個腔室,每個腔室中均設置有噴霧器,其中一個噴霧器連接有踏板(4),且踏板(4)伸出在盛液器(1)的外部,另一個噴霧器連接有手柄(2),且手柄(2)設置在盛液器(1)外部,在便池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個噴孔(3),且噴孔(3)均與噴霧器的噴液口連通,蹲便器本體(14)的便池側壁安裝有旋轉軸,且旋轉軸的兩端均與便池側壁連接,旋轉軸能夠繞著其自身的軸線轉動,在旋轉軸的外壁上套合有具有彈性的伸縮布(12),旋轉軸設置在蹲便器本體(14)的沖水孔上方,伸縮布(12)纏繞在旋轉軸上且一端與旋轉軸連接,另一端連接有清理板(10),清理板(10)的結構與便池的底面相互契合,清理板(10)頂面安裝有把手(9),把手(9)連接有彈性導向繩(13),且彈性導向繩(13)與旋轉軸連接并且纏繞在旋轉軸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銘,萬玉紅,呂建華,孫文玲,肖輝,陳玉竹,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農業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