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變送器及其組裝方法。該變送器包括:外殼;透明窗口,設置在所述外殼上,并包括窗口本體和設置于所述窗口本體上的透明顯示部;以及顯示驅動電路,設置在所述外殼內,并對所述透明顯示部進行驅動,以顯示所述變送器的讀數和/或信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變送器及其組裝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變送器,具體涉及一種緊湊型變送器及其組裝方法。
技術介紹
變送器是將傳感器的輸出信號轉變為可被控制器識別的信號的轉換器,針對不同的物理量,需要不同的傳感器和相應的變送器。變送器的種類很多,已廣泛用于各種物理量的轉換,例如溫度變送器、濕度變送器、壓力變送器、差壓變送器、液位變送器、電流變送器、電壓變送器、電量變送器、流量變送器、重量變送器等。圖1示出了傳統變送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圖。如圖1所示,變送器100包括外殼110、功能板120、液晶顯示板130、透明窗口140、隔板150和螺栓160。其中,外殼110用于包圍和保護其他各部件。功能板120包括功能板電路,用于將從傳感器輸入的、待變送的原始信號轉換為可被控制器識別的輸出信號,并用于向液晶顯示板130發送顯示信號。液晶顯示板130包括顯示驅動電路和液晶顯示屏,顯示驅動電路根據來自功能板120的顯示信號驅動液晶顯示屏顯示變送器100的輸出信號讀數和/或信息。透過透明窗口140,使用者可觀察到液晶顯示屏上的讀數和/或信息。隔板150用于承載液晶顯示板130,并通過螺栓160將液晶顯示板130固定至功能板120。如果沒有隔板150而直接將液晶顯示板130通過螺栓160固定至功能板120,則由于僅依靠幾個點的固定而使液晶顯示板130與功能板120的連接是不穩定且不可靠的。隔板150的存在使得液晶顯示板130與功能板120呈平面連接,有助于變送器100各部件之間的固定。當前,隨著器件小型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現有技術中存在一種使變送器的結構更加緊湊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結構更加緊湊的變送器及其組裝方法。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變送器,包括:外殼;透明窗口,設置在所述外殼上,并包括窗口本體和設置于所述窗口本體上的透明顯示部;以及顯示驅動電路,設置在所述外殼內,并對所述透明顯示部進行驅動,以顯示所述變送器的讀數和/或信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組裝變送器的方法,包括:將顯示驅動電路設置于所述變送器的外殼內;將透明顯示部附貼于所述變送器的透明窗口;以及將所述透明窗口設置于所述外殼上,其中,所述顯示驅動電路用于對所述透明顯示部進行驅動,以通過所述透明窗口顯示所述變送器的讀數和/或信息。根據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使得變送器的內部結構更加緊湊,以適應器件小型化的需求。附圖說明參照附圖來閱讀本專利技術的各實施方式,將更容易理解本專利技術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在此描述的附圖只是為了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示意性說明的目的,而非全部可能的實施,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傳統變送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圖。圖2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變送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圖。圖3示出了透明顯示部是以窗口本體作為襯底的底部發光型AMOLED透明顯示單元時的示意性剖視圖。圖4示出了透明顯示部是頂部發光型AMOLED透明顯示單元時的示意性剖視圖。圖5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方式的組裝變送器的方法的流程圖。圖6示出了當透明顯示部是以透明窗口作為襯底的底部發光型AMOLED透明顯示單元時,在透明窗口中設置透明顯示部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現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應注意,以下描述僅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旨在限制本專利技術,并且為了簡要起見,在以下描述中省略了與現有技術相同的一些部件和步驟的具體描述。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將采用相同的附圖標號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以下描述的不同實施方式中的不同特征,可彼此結合,以形成本專利技術范圍內的其他實施方式。圖2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變送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圖。如圖2所示,變送器200包括外殼210、透明窗口220和顯示驅動電路230。在圖2所示的狀態中,顯示驅動電路230已裝配至外殼210內。透明窗口220通過螺紋連接、鉚接、焊接、粘合或一體成型等方式設置在外殼210上,為了清楚地示出各部件,在圖2所示的狀態中,透明窗口220還未與外殼210裝配。透明窗口220包括窗口本體221和透明顯示部222,透明顯示部222設置于窗口本體221上,例如,可通過粘合等已知方式緊密設置于窗口本體221上,或者在制備透明顯示部222時,就直接將其制備在窗口本體221上。在變送器200工作時,顯示驅動電路230驅動透明顯示部222顯示變送器200的輸出信號讀數和/或信息等內容。根據圖2所示的變送器200,其利用了透明顯示部222替代傳統的液晶顯示屏來顯示變送器200的輸出信號讀數和/或信息等內容。不同于傳統的液晶顯示屏,透明顯示部222可以不需要通過隔板固定至變送器的功能板(圖2中未示出),而可以作為透明窗口220的一部分設置在窗口本體221上。這樣,變送器200內部省去了液晶顯示板和隔板,從而使得變送器200的結構更加緊湊,有利于器件小型化的需求。此外,透明顯示部222在顯示的同時能夠透光,而驅動透明顯示部222的顯示驅動電路230是非透明的,通過將顯示驅動電路230設置在外殼210內(例如,變送器的功能板上),使得不透光的顯示驅動電路230與透光的透明顯示部222分離設置。這樣,既保證了透明顯示部222可以緊密設置在窗口本體221上,而且無論在透明顯示部222顯示或未顯示時,使用者都可以透過透明窗口220觀察到變送器200的外殼210內部的情況,這在不影響變送器的讀數和/或信息等內容的顯示的情況下,有利于對變送器的故障檢測及其內部部件的維護。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顯示驅動電路230通過柔性電路板(未示出)與透明顯示部222連接,從而顯示驅動電路230可以通過柔性電路板向透明顯示部222發送電信號,以對其進行驅動。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透明顯示部222可以是底部發光型或頂部發光型AMOLED透明顯示單元。根據一個實施例,透明顯示部222是以窗口本體221作為襯底的底部發光型AMOLED透明顯示單元。圖3示出了根據該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部的示意性剖視圖。如圖3所示,由于底部發光型的AMOLED沿圖中箭頭A的方向顯示圖像,因此在制備透明顯示部222時,可將窗口本體221用作為該底部發光型AMOLED的襯底,這樣,既節約了透明顯示部的襯底材料及其制備工藝,又使使用者能夠在變送器的外部透過窗口本體221看到透明顯示部222向其底部發射的圖像。如圖3所示,在窗口本體221上,透明顯示部222還包括依次制備的驅動電路層310、陽極320、像素限定層330、發光層340、陰極350和平坦化層360。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底部發光型AMOLED器件中,還可根據現有技術設置有其他一個或多個層,為了簡明起見,圖3中并未示出。而且,驅動電路層310、像素限定層330和平坦化層360的特性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本文不再詳述。為了使發光層340發出的光線能夠向底部發射,陽極320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以使發光層340發出的光線透射,并且陰極350由非透明材料形成,以將發光層340發出的光線向下反射。由于陰極350是不透明的,為了實現透明顯示,需要在形成平坦化層360之前對陰極350進行整形。例如,通過蝕刻等方法去除陰極350的一部分,以在其中形成第一透光窗口351,從而使變送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變送器,包括:外殼;透明窗口,設置在所述外殼上,并包括窗口本體和設置于所述窗口本體上的透明顯示部;以及顯示驅動電路,設置在所述外殼內,并對所述透明顯示部進行驅動,以顯示所述變送器的讀數和/或信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變送器,包括:外殼;透明窗口,設置在所述外殼上,并包括窗口本體和設置于所述窗口本體上的透明顯示部;以及顯示驅動電路,設置在所述外殼內,并對所述透明顯示部進行驅動,以顯示所述變送器的讀數和/或信息,其中所述透明顯示部包括:已整形的陰極,由非透明材料形成,并具有第一透光窗口;發光層,具有第二透光窗口,所述第一透光窗口和所述第二透光窗口至少部分交疊;以及陽極,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送器,其中所述透明顯示部是以所述窗口本體作為襯底的底部發光型AMOLED透明顯示單元。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送器,其中所述透明顯示部是頂部發光型AMOLED透明顯示單元。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變送器,其中所述顯示驅動電路通過柔性電路板與所述透明顯示部連接。5.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變送器,其中所述透明顯示部包括透明觸摸區域,并且所述變送器還包括觸摸驅動電路,所述觸摸驅動電路對所述透明觸摸區域進行驅動。6.一種組裝變送器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將顯示驅動電路設置于所述變送器的外殼內;將透明顯示部附貼于所述變送器的透明窗口;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成珺,
申請(專利權)人:微動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美國;US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