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分選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對輥式油用牡丹果實脫莢分選裝置。
技術介紹
食用油供應關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目前,我國仍存在食用油供給不足的情況,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食用油。為了提高我國食用油自給率,大力發展新型油料作物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油用牡丹作為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牡丹花不僅具有觀賞性,其產出的牡丹籽油具更有顯著的經濟效益。查閱相關文獻,目前還沒有專用的牡丹果實的脫莢、分選設備。目前,我國許多地方大面積推廣種植油用牡丹,其果實的收獲處理成為加工高品質油料的關鍵問題之一。因此,亟待開發一種能方便快捷地去除油用牡丹果莢的莢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對輥式油用牡丹果實脫莢分選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對輥式油用牡丹果實脫莢分選裝置,包括傳動機構、分選裝置和脫莢倉,所述傳動機構由第一傘齒輪、第二傘齒輪、第一直齒輪、第二直齒輪和傳動軸構成,其中,第一直齒輪和第二直齒輪安裝在傳動軸上,第一直齒輪與第一傘齒輪傳動連接,第二直齒輪與第二傘齒輪傳動連接,且第一直齒輪與第二直齒輪之間的最短距離等于第二傘齒輪與第一傘齒輪之間的最短距離,第一傘齒輪通過轉動軸與第一輥輪固定連接,第二傘齒輪通過轉動軸與第二輥輪固定連接,第二輥輪和第一輥輪的外側壁均焊接有凸塊,所述脫莢倉的上部焊接有進料口,下部焊接有<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對輥式油用牡丹果實脫莢分選裝置,包括傳動機構(2)、分選裝置(6)和脫莢倉(9),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由第一傘齒輪(23)、第二傘齒輪(24)、第一直齒輪(21)、第二直齒輪(22)和傳動軸(25)構成,其中,第一直齒輪(21)和第二直齒輪(22)安裝在傳動軸(25)上,第一直齒輪(21)與第一傘齒輪(23)傳動連接,第二直齒輪(22)與第二傘齒輪(24)傳動連接,且第一直齒輪(21)與第二直齒輪(22)之間的最短距離等于第二傘齒輪(24)與第一傘齒輪(23)之間的最短距離,第一傘齒輪(23)通過轉動軸(12)與第一輥輪(10)固定連接,第二傘齒輪(24)通過轉動軸(12)與第二輥輪(8)固定連接,第二輥輪(8)和第一輥輪(10)的外側壁均焊接有凸塊(11),所述脫莢倉(9)的上部焊接有進料口(1),下部焊接有分選裝置(6),所述分選裝置(6)由懸掛彈簧(64)、篩網(63)、震蕩器(62)、分選倉(65)和鼓風機(61)構成,其中篩網(63)通過懸掛彈簧(64)固定在分選倉(65)的內部,篩網(63)上安裝有震蕩器(62),鼓風機(61)安裝在分選倉(65)的一端,并且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對輥式油用牡丹果實脫莢分選裝置,包括傳動機構(2)、分選裝置(6)和脫莢倉(9),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由第一傘齒輪(23)、第二傘齒輪(24)、第一直齒輪(21)、第二直齒輪(22)和傳動軸(25)構成,其中,第一直齒輪(21)和第二直齒輪(22)安裝在傳動軸(25)上,第一直齒輪(21)與第一傘齒輪(23)傳動連接,第二直齒輪(22)與第二傘齒輪(24)傳動連接,且第一直齒輪(21)與第二直齒輪(22)之間的最短距離等于第二傘齒輪(24)與第一傘齒輪(23)之間的最短距離,第一傘齒輪(23)通過轉動軸(12)與第一輥輪(10)固定連接,第二傘齒輪(24)通過轉動軸(12)與第二輥輪(8)固定連接,第二輥輪(8)和第一輥輪(10)的外側壁均焊接有凸塊(11),所述脫莢倉(9)的上部焊接有進料口(1),下部焊接有分選裝置(6),所述分選裝置(6)由懸掛彈簧(64)、篩網(63)、震蕩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振坤,李建榮,王玉軍,王路培,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匯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